中新網3月26日電 以「挑錯」為己任的《咬文嚼字》雜誌日前將目光轉向電視劇《喬家大院》,並找出了42處明顯差錯,本網選登部分內容如下。
「說耳語」?
◆陽 春
《喬家大院》第23集中,喬致庸和掌柜孫茂才、夥計鐵信石等人一起在公堂受審。其間,鐵信石在喬的默許下,藉故上廁所得以脫身。喬致庸等人被關進大牢後,孫茂才急切地責問喬為何要讓鐵信石先逃走,喬反駁說自己沒有這麼做,孫茂才說:「我看見他撞了你,你,你還跟他說耳語呢!」這裡的「說耳語」,顯然不合漢語表達習慣。
「耳語」也叫「咬耳朵」,是一個動詞,意思就是附耳低語,即「湊近別人耳朵小聲說話」。從古到今,它只有這麼一個義項。比如古詩《孔雀東南飛》中就有「下馬入車中,低頭共耳語」。從類型上看,「耳語」屬於偏正結構,中心語是「語」,前頭的「耳」是修飾語,表示「語」的方式。
「說」是一個動詞,後頭可跟賓語,比如「說謊」,「謊」是「說」的對象;亦可接補語,比如「說明」,「明」是「說」的結果。但是,「說」不能與「耳語」搭配使用,因為「耳語」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說」。從語義上看,「說耳語」犯了疊床架屋的毛病。
「勒石燕然」的是哪位將軍
◆艾 雪
《喬家大院》第26集中,喬致庸和掌柜孫茂才等人在蒙古草原上做生意,路上遭遇了黑風暴。孫茂才一邊在沙塵中掙扎,一邊興奮地對喬說就要到達燕然山了。喬驚喜地問:「……燕然山,就是漢代名將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大獲全勝勒石紀功的燕然山?」孫茂才回答:「對!」風暴過後,他們終於登上了燕然山,歡呼著說自己成了當年的衛青、霍去病。這裡有著史實差錯。歷史上,勒石紀功燕然山的將軍,並非西漢的衛青、霍去病,而是東漢的竇憲。
「勒石」,就是在石頭上刻字。史料記載,竇憲的妹妹是漢章帝的皇后。章帝死後,太后臨朝,竇憲操縱朝政。永元元年(89年),竇憲任車騎將軍,和執金吾(官名,督巡京畿一帶的治安)耿秉一起率兵出擊北匈奴,大獲全勝,直追至燕然山(今蒙古國的杭愛山)。《後漢書·竇憲傳》說:「〔竇憲、耿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餘裡,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班固就是那位編撰《漢書》的著名史學家,當時擔任中護軍(官名,重要軍事長官),奉命作了《封燕然山銘》。
衛青和霍去病都是漢武帝時期的名將,都領導過西漢對匈奴的戰爭。衛青是衛皇后的弟弟,官拜大將軍,前後七次率軍出擊匈奴。霍去病是衛皇后姐姐衛少兒的兒子,官至驃騎將軍,先後六次率軍出擊匈奴。衛青與霍去病的戰績,解除了當時匈奴對西漢王朝的威脅。在長期的徵戰中,他們雖然也到過北方的很多地方,但並無「勒石燕然」的故事。
烏魯木齊舊稱「狄化」嗎
◆楊宜修
《喬家大院》講的是清末晉商的故事。為了營造歷史氛圍,劇中用到了歷史地名。遺憾的是有誤寫之處。比如第32集,大德興茶票莊的東家喬致庸,對掌柜德齡陳述自己的遠大志向:一定要實現「匯通天下」的夢想,即使在邊遠的新疆也要開設大德興的分號。這時相應的電視字幕是:「我一定會把票號辦到新疆去,狄化、伊犁,我不但要辦到新疆去,我還要辦到外國去。」字幕中的「狄化」系「迪化」之誤。
「迪化」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的舊稱。烏魯木齊位於新疆中部,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在蒙古語中,「烏魯木齊」的含義就是「優美的牧場」。烏魯木齊原是古代屯邊的一個小土城,它的大規模開發,始於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政府在烏魯木齊築城駐軍。據記載,乾隆皇帝徵服回疆的準噶爾汗國叛亂後,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將「烏魯木齊」改名為「迪化」,意思是「啟迪教化」,期望此地從此有尊王之心,不再反叛朝廷。後來建制雖屢有更迭,但地名一直用的是「迪化」。直到1954年2月1日,迪化又正式改回原來的名稱「烏魯木齊」。
「狄」是我國古代中原人對北方民族的稱呼之一。地名「迪化」,從來不寫作「狄化」。
「生財有大道」不是孔子所說
◆曾 史
電視連續劇《喬家大院》第17集中,主人公喬致庸說:「孔夫子說:『生財有大道。』」把這句流傳甚廣的古語當作儒家創始人孔子的言論,顯然是沒有根據的。
上引的這句話,出自《禮記·大學》:「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其大意是說:「增加財富有條重要的原則:生產財富的人要多,消耗財富的人要少,積起來要快,用起來要慢,這樣財富就會永遠充足了。」按照慣例,凡儒家經典,在引用孔子的話時,一般都會在前面寫明「子曰」或「孔子曰」。例如《大學》第五節有句:「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這句有關「聽訟」的話,也見於《論語·顏淵》,可以肯定是孔子所說,而《大學》第十一節「生財有大道」一語前面,並沒有「子曰」或「孔子曰」的字樣,也不見於其他的儒家經典,將其定為孔子的言論是毫無根據的。
過去曾經有人認為,《大學》是孔子的學生曾參所著,因此「生財有大道」這句話應當是曾子所說,但後來的學者否定了這一說法。因為前人除了推測以外,找不到任何史料上的依據。此外在《大學》的第七節中寫道:「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既然這篇文章自己轉引了曾子的話,那就足以證明它不是曾子所著,其作者應當屬於曾子的後學。
誤稱「家慈」
◆凌雲木
《喬家大院》第6集,劉黑七帶領土匪正在喬家搶劫,不料他的故交戴二哥仗義出來加以阻止。劉黑七忙打招呼,對戴二哥憶舊道:「戴兄,家慈過世,兄弟沒去觀禮,實在是有失禮節呀!在下劉黑七給您賠罪了。」這裡犯了稱謂錯誤:尊稱對方的母親,應該叫「令堂」,而不是「家慈」。
稱呼對方的親屬,多用尊稱,以示禮貌。稱呼自己的親屬,則用謙稱。語用上向來有「家大舍小令外人」的說法。「家」和「舍」是謙詞,「令」是敬詞。稱呼家裡人,應該是家父、家母、舍弟、舍妹等;稱呼別人家裡人,則為令尊、令堂、令郎、令愛等。電視中,劉黑七稱呼戴二哥的母親,應該用「令堂」才符合禮儀規範。
「家慈」也是一個謙詞,是用來對別人稱呼自己母親的。「慈」的本義為「愛也」。古代訓詁學家孔穎達解釋說:「上愛下曰慈。」引申為「慈母」的省稱,多用以自稱其母。如王安石的詩《寄虔州江陰二妹》:「庶雲留汝車,慰我堂上慈。」我國傳統文化中,父母在子女眼中的角色是有區別的。《漢語大詞典》注釋「慈」字時說:「古謂父嚴母慈,故稱母為慈母。」
順便說一下,與「家慈」相對的一個謙詞是「家嚴」,用以對人稱呼自己的父親。
責編:李秀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