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介紹一部由第六代導演管虎執導,黃渤主演的一部黑色幽默喜劇片《鬥牛》,也有人稱它為人獸版的《鬼子來了》。這部電影我把它定為喜劇片是因為它的方言(尤其是黃渤那地道的青島話)和一些刻意營造的喜劇元素以及坐井觀天的老百姓對外國牛的態度,喜劇嘛,就是落後對於先進的衝突。但是究其主題來講其實是一個悲劇,這個最後再講。
推薦指數:五星
戲劇的最高境界是笑中帶淚,這部電影完美的詮釋了這個說法,戲劇中滲透著悲劇,讓你在捧腹大笑時偶爾撥動你的心弦。電影是一門藝術,電影的主題,各種物象幾乎都有它所象徵的某個東西,需要你仔細品鑑,在娛樂的同時陶冶自己的藝術素養。
劇情介紹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帶著一頭外國奶牛到了黃渤所在的村子裡休息,臨行前將奶牛託付村子裡人幫忙照看,這個任務陰差陽錯地落在了牛二(黃渤)手裡,日軍屠村,只剩牛二一人,人全死了,奶牛保住了,從此牛二帶著奶牛經歷了日軍和土匪的周旋,最終牛二與牛等待著八路軍部隊的到來,一個偏悲劇基調的結尾。
亮點介紹
黃渤,黃渤的造型完美地塑造了當時環境中農民的形象,破洞棉襖,凌亂的長頭髮,不時兩手插進袖口倚在樹上的「猥瑣」形象,再加上它的語言,不知不覺讓你進入到那個環境當中。黃渤的演技是得到大家認可的,在這部電影中他的演技可謂達到了巔峰,沒有一瞬間讓你感覺到出戲的尷尬,可以說是一個人撐起了整個《鬥牛》!
主題及點評
一人一牛一責任!一人一牛貫穿全片,為了一紙協議死了全村老百姓保住一頭牛,牛二為了護住牛一人與日軍,土匪,江湖郎中誓死周旋,最終牛的「主人」可能已經不在,得到了一個手印,從此牛才真正屬於牛二。展現了普通來百姓的責任及樸實。當然全片沒有過多的展現日軍的殘酷,只是在開頭部分一片老百姓的屍體側面的展現了一下。土匪和郎中為了填飽肚子想法設法的殺牛卻展現了當時社會的貧瘠及人性的醜陋。
藝術升華
一、牛的象徵義。
牛二時而稱奶牛為「九兒」,時而稱它為「娘」。奶牛象徵著中國婦女,當戰爭讓女人走開時,她們在用另一種決絕的方式參與這場戰爭。奶牛不語,女人沒有話語權;奶牛沉鈍,女人處於弱勢地位;奶牛被土匪拉來黃牛強行交配,女人在命運的洪流中喪失了性的主動權,淪為純粹的生育工具。稍有一點女權主義的思想,抗議著社會對女性的不公。
二、那顆一直沒有爆炸的炸彈。
那顆炸彈在電影中被展現過很多次,一直出現肯定有它的意義。牛二於土匪們拼命的時候拖著那顆炸彈象徵著當時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靠武器解決,赤手空拳終究會成為犧牲品,有「槍」就是王,天下是要靠武力來打下的,好了,不多說了。
三、寫字。
第一次寫字是八路軍第一次帶牛進村的時候,一個八路軍教牛二寫字,八和人的區分,「人加一橫念大,加兩橫念天,八是分開的,人是合起來的」。還有最後牛兒讓八路軍寫了牛二之墓四個字,被風吹亂之後成了二牛之墓,有點悲傷,頗有意味,不過多說了,自己慢慢體會!
缺點
敘事方式導演用了過多的閃回來架構全片,形式化嚴重,可能受國外電影形式化的影響,當時的許多電影都追求這種形式化的效果,反而會影響全片的格局。當然這也有好處,懸念營造的很足,用藝術化的方式表現電影,但總覺得有點喧賓奪主的感覺。
當然,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思想不同,對待電影的看法也不同,看完之後有什麼想法歡迎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