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元一條的小蜈蚣成了縉雲一村民的賺錢法寶

2021-01-10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03月19日訊在縉雲,有人養鴨,有人養蝦,可胡源鄉胡村村民胡順葉卻另闢蹊徑,養起了令人毛骨悚然的蜈蚣。這種多足的陸生節肢動物曾是金庸筆下陰森恐怖的「五毒」之一,可在胡順葉的手中卻搖身一變成了致富的寶貝。僅去年一年,胡順葉夫妻倆通過養殖蜈蚣,就成功賺到了近20萬元。

  在一條通往東渡鎮兆岸村深處的公路旁,一些用明黃色塑料板圍起來的農田顯得與眾不同:光禿禿的土地上沒有農作物,只規律地鋪著一塊塊遮陽板。一塊立在田間的招牌道出了其中的門道:這裡就是傳說中的蜈蚣養殖場。

  三十出頭的胡順葉是這個蜈蚣養殖場的女主人。記者見到胡順葉時,她正忙著把雞肉切成丁,給養殖的蜈蚣準備「晚餐」。在這個差不多1000平方米的農田裡,胡順葉養殖著大大小小20多萬條紅頭蜈蚣,其中成熟的蜈蚣種苗就有將近8萬條。

  在養殖場裡,胡順葉戴上橡皮手套抓起一條紅頭黑身的蜈蚣說,這蜈蚣雖然有毒,卻是一味名貴中藥材,對於關節炎、小兒驚風、痙攣等都有治療作用。

  「像這樣成熟的種蜈蚣我們能賣到15塊錢一條。」胡順葉介紹說,目前自己的養殖場以銷售蜈蚣種苗為主,產品主要銷往江西、磐安、麗水等地的中藥材市場。採訪中,記者了解到,蜈蚣的養殖成本較低,效益也不錯。

  2008年,胡順葉夫婦以每條16元的價格從省外引進了5000條紅頭蜈蚣種苗,並租了一層樓房開始了養殖事業。

  隨著養殖經驗的累積,胡順葉養殖的蜈蚣成活率漸漸高了,100多平方米的室內養殖場地開始住不下了。「一個是面積受到限制,另外一個,蜈蚣畢竟是野外的東西,讓它回歸野外的生活習性或許品質更好。」多方考慮,胡順葉想到了露天養殖。如今,搬到露天的養殖場,蜈蚣的成活率從室內的60%-70%,提高到了85%以上。

  今年胡順葉的蜈蚣養殖已經進入第五個年頭。雖然歷經三年摸索,直到去年才開始賺錢,但她仍很看好蜈蚣的市場前景。談到未來的發展,她說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蜈蚣養殖中來。

  「投入少,效益高,還不誤工。」胡順葉說,蜈蚣的特性是「少食少餐」,自己養殖的蜈蚣雖然數量龐大,但是每天只需在天黑前後餵食一次就夠了,而且基本可以在2個小時內搞定。所以養殖蜈蚣十分適合農村的待業人群。

  「今後,我計劃發展更多的養殖戶從我這裡引種,成熟後我負責回收。之前和外地的一家醫藥公司也談過,對方表示,只要規模夠大、蜈蚣數量夠多,他們願意帶著機器到這邊來直接加工採購。」胡順葉說,「這樣一來不僅節省了人力物力,還降低了跑銷售、購置深加工儀器等經營成本,效益自然也就提高了。」

相關焦點

  • 金華村民抓蜈蚣熱:一條賣近2元 一晚抓百條
    烏漆墨黑的身體,密密麻麻的步足,還有一對鋒利有毒的顎牙,一提起蜈蚣,很多人都會不寒而慄。而如今,蜈蚣卻成了金東區農民的創收之寶,一到晚上,就有人頭上頂著電瓶燈,手裡拿著鐵夾,在野外到處抓蜈蚣。這不光是方女士一家的情況,在她印象中,抓蜈蚣的熱潮,是從2012年開始的,每當天氣一轉暖,尤其是夏天,天黑之後,村民就湧向田邊,到處翻找蜈蚣。今年特別誇張,微信朋友圈裡,每天都有人在曬自己抓蜈蚣的「戰果」。說起來,抓蜈蚣的裝備挺簡單的:電瓶燈頂在腦袋上,手上拿個鐵夾,細心的村民,會穿上一雙雨鞋,天一黑,就可以出發去田裡「尋寶」了。
  • 安徽滁州村民捉蜈蚣補家用 一晚最多賺兩千元(圖)
    民警查看村民捉蜈蚣。其實,他們是在捉蜈蚣,普通的村民一晚上捉個數百條蜈蚣是常事,有的村民甚至能捉2000多條,可以賣兩千多元。但是,「暴利」面前是有危險的,不少村民反映,在深山裡捉蜈蚣,被蛇咬和迷路是常有的事。  神秘的「夜間林中燈」  隨著天氣逐漸轉熱,夏季的陣雨也時常說來就來。
  • 信陽村民夜捉蜈蚣一季能掙兩三萬 野生蜈蚣銷往外地
    2017月7月24日,在河南省信陽光山縣北向店鄉的集市上,農民將夜晚捉到的蜈蚣,拿到集市上賣。15釐米以上的蜈蚣一條能賣3元錢。收購蜈蚣的張先生說,多的時候一天能收購幾萬條蜈蚣,一季能掙兩三萬。一到天黑,在信陽光山縣北向店鄉、長興鎮鄉,到處都是捉蜈蚣的人,因為不需要太多成本,又能掙錢。村民沿著鄉村公路和山林,漫山遍野抓蜈蚣。每年都是從3月下旬開始捕捉,到5月底,有2個多月的旺季,之後一直到9月份,都還能再捉一點兒。
  • 養大後每條可賣18元 寧海村民養蜈蚣發財致富
    在農村,有人養鴨,有人養蝦,可在寧波寧海茶院鄉,卻有一個名叫應滿朝的村民卻另闢蹊徑,養起了令人毛骨悚然的蜈蚣。據應滿朝介紹,蜈蚣全身都是寶,主要是用以做藥材。他把蜈蚣養到10多釐米長時,醫藥公司就會以18元每條的價格前來收購。魚肉為食 麻布為被在一條通往下徐村的公路旁,一處不起眼的山腳下,記者找到了寧海茶院鄉蜈蚣養殖基地。記者見到應滿朝時,他正忙著把雞肉切成丁,給養殖的蜈蚣準備「晚餐」。記者跟著應師傅走進暗房,看到由玻璃圍起來的養殖槽裡,一塊塊麻布有序地蓋在潮溼的泥土上。
  • 南京一林場驚現大量蜈蚣 村民捕捉賺外快
    說起蜈蚣,很多人都避之不及。可在南京六合的平山林場山腳下,卻有不少靠抓蜈蚣掙錢的村民,他們被稱為抓蜈蚣的「神手」,一天最多能抓300多條。  記者在平山山腳下看到,許多村民正拿著鐵鍬在山上的枯枝和碎石中刨蜈蚣。不到5分鐘,一條長約5釐米的蜈蚣就從枯葉下被刨了出來,村民立即用自製的木叉將其摁住,再熟練地將毒牙剔除後裝入袋中。
  • 海蜈蚣變身「軟黃金」
    本報訊 (記者 葉 暉 縣委報導組 林苗苗 通訊員 柯麗娜 陳誠) 三門縣浦壩港鎮的農戶通過人工養殖,將海蜈蚣搖身變成「軟黃金」,逐漸打開了新的致富門路。  海蜈蚣,是沙蠶的俗稱,它不僅營養價值高,可以做成美食,而且還有著「萬能魚餌」之稱,頗受日本及歐洲市場的歡迎。
  • 九江一村民家裡發現成群大蜈蚣
    九江新聞網訊 (九江報業融媒記者徐田剛攝)7月1日,家住濂溪區五裡街道三壠村的村民孔先生反映,他家裡來了一群不速之客,把他和家人嚇得不輕,一家人憂心忡忡。  記者聞訊來到孔先生家裡,看見他所謂的不速之客,原來是許多大蜈蚣。
  • 農民抓蜈蚣一晚賺數百元 高手一晚抓300多條
    來源:金華日報夜晚,在金東區曹宅鎮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穿著高幫雨鞋,手拿一隻桶和鐵夾子,戴著頭燈,穿梭在野外「尋寶」,衍生出了金東夏天的「蜈蚣經濟」。在這裡,一條大蜈蚣能賣到1.6~2元,小蜈蚣也能賣0.8~1元,一個人一晚上能抓到200~300條,可賺數百元。
  • 藥材市場上對蜈蚣需求量很大 金東農村衍生出「蜈蚣經濟」
    一些不在保護動物目錄之列的小動物,因具備一定經濟價值,成為「獵人」的目標,比如陸生節肢動物蜈蚣。眾所周知,蜈蚣有毒,很多人見到都會避而遠之,但因藥用價值較高,不少人將其看成「搖錢樹」。在金東,就衍生出「蜈蚣經濟」,不少村民盯準這個時節,夜裡下地「覓寶」。據了解,每條10釐米長的蜈蚣市場收購價兩元,普通村民忙一晚上大多能換來幾十元錢補貼家用,而「高手」一晚上可捉上百條,月賺數千元不是難事。
  • 縉雲一化工廠賣含毒廢鐵桶惹大禍 毒氣散開放倒38人
    裝車時,桶裡的有毒物質散發開來,隨風飄進了與化工廠一牆之隔的村莊……  前天傍晚,這股毒氣襲擊了麗水縉雲一個名叫雅村的小村莊。到昨天下午2點左右,有38位村民因此中毒,下午還陸續有村民到醫院就診。截至記者發稿時,還有兩位中毒較深的村民仍在住院治療。
  • 這樣捉蜈蚣,不會破壞生態?
    一兩秒後,它被捕捉者扔進隨身攜帶的一隻敞口塑料壺內,和先前被捕捉的同伴們一起,等待著被處理成藥材……(如圖2)這是記者親眼看到的一幕。那是一個雨後天晴的夜晚,地上潮溼沒褪,有點悶熱,正是蜈蚣大量出巢的時機,附近村民三五成群地出來捕捉蜈蚣。
  • 2021年農村這15個養殖項目,做好了哪一個都賺錢!
    那麼,2021在農村養殖什麼賺錢呢?下面是15種穩賺的養殖排行,一起來看看。 15、土雞養殖 而在有些地方,豆青蟲的收購價已經達到了幾十元一斤,而加工成菜餚後,上市時一盆3斤左右用量的豆丹菜,最後標價都是600元向上甚至到上千元。 11、蜈蚣養殖
  • 農村10多萬條蜈蚣集體「出巡」,農民笑開了花,一晚可以賺好幾千
    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龍泉鎮,宋姓村民提著蜈蚣來出售。他昨晚一場春雨前後,他20時出門撿蜈蚣,到凌晨1時,共撿了1200多條,大、小平均價一條2.3元計算,共收入2756多元。這天,小編跑了10多家藥材收購商。小王說他這天,共有5人撿1200條以上;小席說他這一天3人共收購近10萬條,還搞的他找親戚借錢付款。
  • 15釐米長蜈蚣身懷劇毒 "同室'小蜥蜴很快就死了
    這條蜈蚣足有15釐米長。李震宇 攝   浙江在線12月06日訊昨天,山東小夥子小李在楊公堤1號逮到了一條大蜈蚣。雖然這條蜈蚣還沒有成「精」,不過足足15釐米長的個兒還是讓大家嚇得直吐舌頭。小李拿著一把鐵鍬在掘地,掘著掘著,鑽出一條長滿腳的蟲子。小李仔細一看,原來是條大蜈蚣!小李趕緊叫來工友,大家先用鐵鍬堵住大蜈蚣的前路,然後把蜈蚣引進了一個空的塑料礦泉水瓶裡。  小李一量,蜈蚣長15釐米,有成人的小手指般粗。它的毒性怎麼樣?能不能用手抓?  小李決定做個實驗。他抓來一條10釐米長的蜥蜴,放進了裝有大蜈蚣的塑料瓶裡。
  • 宜昌村民夜晚集體上山抓蜈蚣,有人一夜能抓500條
    彭奶奶家住七堰衝,當地為丘陵地形,大大小小的山坡上種滿了柑橘樹,這也是蜈蚣最喜歡的棲身之所。彭奶奶快步走進柑橘林,順著頭燈的燈光在草叢中搜尋,光影中,一個小黑影一閃而過,彭奶奶伸出火鉗,順勢在地面上輕拍了一下,一條長約10釐米的蜈蚣就被夾了起來,隨即被丟進了塑料桶裡。
  • 夢見蜈蚣是什麼預兆 夢見蜈蚣生小蜈蚣是什麼意思
    夢見蜈蚣是什麼預兆 夢見蜈蚣生小蜈蚣是什麼意思男人夢見屋裡充滿蜈蚣,抓回生活重心的你,在這兩天象是揮別先前的陰霾。這當然替你注入不少活力,也出現不少創新的點子想去實現。但現今的狀況,未必能讓你毫無顧忌地大展身手,因而會讓你感到些許地氣餒。
  • 九江五裡街道三壠村成群大蜈蚣現民宅 村民憂心忡忡
    九江新聞網訊(九江報業融媒記者徐田剛攝)7月1日,家住濂溪區五裡街道三壠村的村民孔先生致電本報融媒平臺稱,家裡來了一群不速之客,把他和家人嚇得不輕,一家人憂心忡忡。記者聞訊來到孔先生家裡,見到了他所謂的不速之客,原來是許多的大蜈蚣,蜈蚣的個頭很大,大概平均都在六七釐米以上,頭是紅色的,身體呈現黑色,這些蜈蚣攻擊性很強,有人觸碰的話,它就會用頭前面的牙齒啃咬。
  • 它看似蜈蚣,曾在農村很常見,如今卻靠養殖供應,一條5元
    有一年的夏季,在海灘邊發現不少像蜈蚣一樣的蟲子在石頭上爬行,炙熱的石頭上,它們卻可以肆意的爬行,看著它們十分的害怕,但一些南方的朋友卻說,在他們那兒也有一種類似的蟲子,它可是一個很好的東西,曾經的農村還是十分的常見,如今卻需要靠人工養殖才可以供應市場,而且價格還非常的貴。
  • 手機浙江網:回憶縉雲沸石礦的發現與應用
    1973年5月,中科院地質所第六室指派馮錦江、韓成來縉雲,提取沸石礦樣託運至北京。1974年9月,中科院地質所人員又來縉雲取了四個礦石大樣。  1975年7月由中科院地質所副所長蘇明迪一行來縉雲,在野外開展地質工作。他們採用半定量快速分析法鑑定礦石,並擴大礦區找礦範圍。
  • 漁村古廟爬出大量「怪蟲」 外形像蜈蚣嚇壞村民
    ,數量之多,讓人毛骨悚然,嚇得村民報警求助。文/圖 記者 黃文水 楊莉莉【現場】外形像蜈蚣,數量太多村民怕記者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太嚇人了!一夜之間爬出來這麼多的蟲子,到底是出什麼情況了?」丙洲村民陳志恭帶著記者進入村裡的昭穆廟,古廟的歷史至少300年以上,眾多村民均稱,幾十年來,從未發生過這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