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印度傳教士辛格在叢林裡發現了兩個由狼餵養的女孩,分別為2歲和7歲,取名阿瑪拉和卡瑪拉。兩個女孩剛被發現時,頭、胸脯和肩上都生長著濃密的毛髮,手掌上結下了厚厚的老繭,具備狼的特點:吞食生肉、四肢瑪拉和卡瑪拉。兩個女孩剛被發現時,頭、胸脯和肩上都生長著濃密的毛髮,手掌上結下了厚厚的老繭,具備狼的特點:吞食生肉、四肢爬行、目光銳利、不會說人話,夜闌人靜發出陣陣長嗥。後來,辛格把她們送進了孤兒院。牧師夫婦倆為使兩個狼孩能轉變為人,進行了各種嘗試。阿拉瑪到第二個月時才發出「波、波」的聲音,訴說飢餓阿瑪拉就死去了。而卡瑪拉4年後僅掌握了6個單詞;將近5年時間才學會兩腳步行,但快跑時又會四肢著地。經過5年,她能照料孤兒院幼童了,會為自己想做的事情(例如解紐扣兒)做不好而哭泣。卡瑪拉一直活到17歲,但她直到死時還沒真正學會說話,智力只相當於三四歲的孩子。
無獨有偶,1938年2月6日,《紐約時報》報導了美國濱州一座農莊裡一個5歲多女童的故事。女童名叫安娜,是個私生子。出生後,母親由於害怕社會壓力,將孩子關在了二樓的一個儲藏室。當安娜被發現的時候,她靠在煤桶上,雙手抱頭,不會說話,不會走路,也不會自己吃飯,營養嚴重缺乏,渾身上下除了皮和骨頭以外沒有任何別的東西,更沒有任何情感表達。
狼孩和安娜是真正的人類嗎?剛剛出生的嬰兒是一個極其脆弱的有機體,如果沒有成年人的幫助,因為飢餓、寒冷以及沒有任何社會接觸,在幾個小時內就會死亡。人類的基本生存能力以及其他的生活、工作和社會技能都是從哪裡來的呢?答案就是「社會化」。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時時刻刻都會受到其他個體、群體和整個社會的影響,其思維、情感和行為往往會因為所處環境的變化而不斷發生著變化。從某種意義上講,人出生時只是一個生物意義上的「自然人」,必須經過社會化歷程才能成長為一個被社會接納的「社會人」。個體必須參與各種各樣的社會群體和社會組織,在這些社會單位中與他人交往互動,才能滿足自己的基本需要維持個體生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