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院出臺中英文版24條意見 服務保障金融業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2020-11-24 證券時報網

11月23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簡稱上海高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上海法院服務保障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若干意見》(簡稱《意見》)主要內容。證券時報記者獲悉,此次發布的《意見》為中英文版,共24條,從建立健全與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相適應的司法體制機制、加強相關糾紛案件審判執行工作等方面,服務保障金融業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上海市法學會金融法研究會會長、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吳弘表示,隨著我國不斷加大開放力度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跨境資金、資本活動十分活躍頻繁,相應涉外金融糾紛案件也逐漸增多,《意見》的發布與實施,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高水平建設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上海金融司法的影響力和公信力不斷提升和擴大,有條件建成與國際金融中心相匹配的涉外金融司法高地,並以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建設為契機,逐步打造成國際金融爭議解決中心。

完善管轄機制 打造與國際規則銜接的金融司法體系

「 服務保障金融業對外開放工作中,上海法院將進一步健全完善涉外金融案件的管轄機制、專業審判機制、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以及與國際金融規則銜接機制,全方位打造與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相適應的金融司法體系。」上海高院副院長茆榮華在發布會上表示。

在涉外金融案件管轄方面,《意見》提出,要尊重當事人選擇糾紛解決方式和適用法律的權利,合理認定管轄依據,依法支持當事人協議選擇上海法院審理涉跨境、離岸金融交易的金融糾紛案件。除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外,在立案和審理階段通常不依職權主動審查當事人選擇管轄法院與爭議是否有實際聯繫。對於境外金融活動擾亂境內金融秩序,損害境內金融消費者、投資者合法權益所引發的糾紛,依法行使司法管轄權。

在建立健全涉外金融案件專業審判機制方面,上海法院發揮自身金融審判專項組織體系優勢,探索吸納具有國際金融法律知識背景的專家學者作為陪審員參與案件審理,提升審判專業化水平,同時,還推動設立金融審判諮詢專家庫,探索聘請國際金融、法律專家參與涉外金融審判諮詢,完善人員選任條件、案件適用標準、專家參與程序等機制,在審理具有規則創設意義的涉外金融糾紛中提供專業諮詢或論證意見。

鑑於涉外金融審判中經常涉及國際條約、國際慣例等,《意見》特別指出,在涉跨境金融糾紛案件中,要正確適用國際條約、合理採納國際市場交易規則、清算規則、自律規則和慣例,如《國際掉期及衍生工具協會主協議》(ISDA主協議)《中國銀行間市場金融衍生產品交易主協議》(NAFMII主協議)《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UCP600)等,積極推動建立與國際金融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

此外,上海法院還關注國際金融司法前沿,加強對國際金融市場交易規則的研究把握。據悉,上海高院與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復旦大學等單位正在共同發起設立中國金融法治研究院,將系統性地翻譯、研究國際金融規則和案例。上海法院正在與倫敦金融法庭建立金融典型判決互換機制,促進與國際金融司法的規則銜接。

打造金融審判創新試驗區 支持開放創新

除依法履行審判職責外,《意見》還從打造金融審判創新試驗區、支持金融科技開放創新、防範化解跨境金融風險等方面提出工作舉措。

根據《意見》,上海將依託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和臨港新片區打造金融審判創新試驗區,建立健全與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特殊制度體系相適應的審判制度體系,用好用足支持政策,支持金融集聚區建設,保障各項金融創新舉措的順利實施。

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發展是當前金融創新的重要方向。為保障金融科技創新,《意見》提出,支持監管部門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依法處理因創新試點引發的金融糾紛,兼顧鼓勵創新、風險防範和金融消費者及投資者權益保護;增強金融科技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促進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5G等新興關鍵技術研發,保障金融科技市場公平競爭,推動技術創新與金融創新融合發展;加強金融數據安全保護,促進完善金融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機制。

在防範化解跨境金融風險方面,上海法院高度關注金融風險的源頭治理,對以金融創新為名掩蓋金融風險、規避金融監管、進行制度套利的金融產品及交易模式,依法否定其法律效力;支持在滬金融基礎設施建立健全跨境金融風險防範機制,維護跨境人民幣結算系統等交易、結算系統安全。

摩根大通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法律部表示,近年來中國金融市場持續開放的環境給摩根大通帶來了極大的鼓舞,公司非常歡迎《意見》的出臺,以建立健全與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相適應的司法體制機制,使金融機構能夠更好地全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加強協同治理 營造金融業健康發展法治環境

加大執行力度,提高執行效率,對保障金融安全有著重要意義。對此,《意見》指出,要加強國際金融司法協助力度,嚴格按照有關國際條約和互惠原則辦理承認與執行外國民商事法院判決和仲裁裁決等司法協助請求;提升與仲裁相關的非訴金融糾紛的保全、執行實效性,依法支持和保障中外當事人在仲裁前和仲裁中的財產保全、證據保全等臨時措施的申請和執行等。

自確立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目標以來,上海法院在審判組織專業化、金融糾紛專業審判機制、法律和金融複合型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2018年上海成立全國首家金融法院,2019年設立中國法院金融審判國際交流(上海)基地,標誌著上海金融審判工作不斷向高水平、高層次、國際化發展。

茆榮華表示,在服務保障金融業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工作中,上海法院將進一步發揮司法服務大局職能,依法履行審判職責,建立健全專業化金融審判機制,公正高效化解涉外金融糾紛,規範引導金融創新,有效防範金融風險,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擴大金融司法國際影響力,為金融業健康穩定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相關焦點

  • 上海高院發布中英文版2019年度金融商事審判白皮書
    5月15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高院)通報2019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審判情況(以下簡稱白皮書)、2015-2019年上海法院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件審判情況(以下簡稱證券虛假陳述白皮書),並發布2019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審判十大案例。
  • 東莞出臺「金融80條」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近日,東莞市金融工作局聯合人民銀行東莞市中心支行、東莞銀保監分局共同印發的《東莞市貫徹落實〈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行動方案》(下稱「東莞金融80條」)正式對外發布。「東莞金融80條」是東莞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背景下,以金融為抓手支持大灣區建設的「任務書」和「路線圖」,通過五大部分35個方面合計80項主要任務,80條舉措既貫徹全國、全省文件精神,又有東莞特色,為東莞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邁向金融產業新高度、提升在全國金融競爭力中闖關探路,貢獻「東莞力量」。
  • 上海文創50條主撰稿人曾原: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隻飛翔的鳥
    近年來,產業裝備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大力推動文化裝備產業,已經列入了國家十三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上海市也在2012年底全國率先給出了文化裝備產業的定義,並且在去年年底出臺了文創50條,重新明確將文化裝備產業作為八個重點發展的領域之一。
  • 保障台州製造業企業用工 9條新政來了!
    1月7日,台州市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制造業企業用工保障工作的意見》,有效期至2021年3月31日。 新政圍繞鼓勵務工人員到臺就業、強化市場驅動、加強企業技能人才引育、加大政府服務力度等四個方面,提出9條具體意見,在2020年落實用工保障資金1.97億元的基礎上,再安排7000多萬元支持企業招用工。
  • 中國商務部部長:激發消費潛力活力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人民日報1月8日報導: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談2021年商務工作重點:--把構建新發展格局貫穿到商務工作各領域、全過程在促進暢通國內大循環方面,商務部將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立足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提升傳統消費能級,加快培育新型消費,搭建消費升級平臺
  • 省高院執行局局長王啟勝一行到新興區走訪人大代表
    在與省人大代表進行的座談中,省高院領導詳細介紹了全省法院一年來的工作情況,就司法保障防疫和復工復產、掃黑除惡、優化營商環境、兩個「一站式」建設、智慧法院建設和隊伍建設工作進行了重點通報,誠懇的向各位人大代表徵求意見和建議。
  • 上海出臺新政加強孤兒保障關愛,聯合懲戒惡意棄養、虐待、暴力傷害...
    近日,市政府辦公廳出臺《關於加強本市孤兒保障和關愛服務工作的意見》,《意見》提出,健全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將存在惡意棄養、虐待、暴力傷害等嚴重危害孤兒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行為或者採取虛報、隱瞞、偽造等手段騙取保障資金、物資或服務的失信信息記入信用記錄,納入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並依法實施聯合懲戒。
  • 湖北省林業局出臺15條具體措施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湖北省林業局出臺15條具體措施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2021-01-11 10:06:04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記者汪訓前 通訊員趙輝   原標題: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 激發消費潛力活力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權威訪談·邁好第一步,見到...
    王文濤:我們將牢牢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綱」,把構建新發展格局貫穿到商務工作的各領域、全過程,做到「綱舉目張」,著重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在促進暢通國內大循環方面,我們將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立足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提升傳統消費能級,加快培育新型消費,搭建消費升級平臺,激發消費潛力和活力,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 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湖北省林業局出臺15條具體措施
    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湖北省林業局出臺15條具體措施發布時間:2021年01月11日 08:57 來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訊 (記者汪訓前、通訊員趙輝)為了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省林業局出臺15條具體措施。
  • 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 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
    以創新的方式擴大「朋友圈」  「十四五」期間,如何實現更大範圍的對外開放布局?怎樣進一步擴大國際「朋友圈」?顧學明指出,要繼續推進與發達國家經濟聯繫,並深入推進與更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交往。  實現更寬領域的對外開放布局  「十四五」期間,實現更寬領域的對外開放布局有幾個關鍵詞:服務業、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開放高地和平臺。  「進一步擴大開放領域,加快推動服務領域對外開放,結合國內數字經濟發展實際,在數字經濟、網際網路等領域持續擴大開放,讓更多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
  • 徵求意見!合肥擬出臺辦法規範二手房交易
    徵求意見!為了提升交易服務水平,促進合肥市存量房市場平穩健康有序發展,近日,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起草了《合肥市存量房買賣合同網籤服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規範二手房交易,正在向社會各界公開徵求意見。
  • 老人護理成為剛需 發展護理保險擴大服務供給
    來源:人民日報發展護理保險 擴大服務供給天津市武清區養老院保健站的醫護人員,為85歲老人劉木蘭梳頭保健。 李世琦攝「阿姨,再張下嘴。好了,再漱下口……」在浙江省嘉興市親親家園老年頤養中心,護理員小顧正在為98歲的老人姚靜芳做口腔清潔,動作利落嫻熟。
  • ...訴訟立案不再「犯怵」 上海法院試點在訴訟服務中心增設手語...
    在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到來之際,12月3日,上海黃浦法院率先在訴訟服務中心試點增設手語服務。同時,上海高院與上海市殘聯共同開發的國家通用訴訟服務手語培訓課程和專門培訓教材也在今天同步上線,以更好地為聽障人士提供訴訟服務。
  • 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管理辦法出臺 覆蓋擴大與監管趨嚴並行
    點擊查看 隨著《醫療機構醫療保障定點管理暫行辦法 (徵求意見稿)》(下稱「《管理辦法》」)的出臺,醫保監管機構力圖以監管的常態化來推動醫療機構的合規化,其手段主要以降低準入門檻、擴大醫保定點覆蓋面來減少準入的阻力,但持續強化事中監管和事後核查,違規的代價要遠大於之前,以此來推動醫保定點機構的合規運營
  • 金融業網絡安全隱患大,做等保迫在眉睫
    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將於近日約談螞蟻集團,督促指導螞蟻集團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落實金融監管、公平競爭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等要求,規範金融業務經營與發展。
  • 中國出臺《反虐動物保護法》,上海有望先行!
    雖然動物保護相關的立法還需要靠人大推動,但在沒有出臺相關法律的情況下,我們依然可以讓人心變得更加柔軟,讓上海的動物們能夠被更溫柔地對待。中國歷史上至少25位人大代表曾為動保立法發聲!羅勝聯認為,應將動物保護範圍進一步擴大,建議制定防止虐待動物法,並在未立法前儘快修改治安管理處罰法,將虐待動物行為納入處罰範圍。
  • 區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擴大)召開,巢克儉作上半年政府工作報告
    立足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區定位,圍繞資產管理和金融科技兩大增長極,打造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資本運作中心、金融專業服務中心。疫情之下,金融服務業依然保持快速增長,為區域經濟提供強勁支撐,1-6月金融業總稅收同比增長8.5%、貢獻度佔比33.3%。消費潛力得以釋放。
  • 上海教育政策大動作:制定標準引領高中學校現代化發展、建設「五育...
    目前,上海普惠性幼兒園佔比80%,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的幼兒佔比85%。為進一步完善普惠性幼兒園認定與政策扶持工作,上海市教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物價局)、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聯合研究制定《上海市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及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指導意見》),對上海市普惠性幼兒園認定標準和相關補助辦法提出明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