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白鯊同遊:對話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阿莫斯·納楚姆

2021-01-09 澎湃新聞
我還記得第一次讀到阿莫斯·納楚姆(Amos Nachoum)的作品,是在2009年,他作為榮譽主編策劃了當年的《寶珀五十噚特刊》(Edition Fifty Fathoms),並交出多幅極具震撼力的水下野生動物影像,包括虎鯨、白鯨、藍鯨、獨角鯨、格陵蘭鯊魚等。他的攝影主題、風格極具辨識度,與同時代其他攝影師迥然相異。現在想來,原因或許跟他對大型動物抱有濃厚興趣,且選擇在常人看來最難也最危險的近距離追蹤拍攝的方式有很大關係。

阿莫斯·納楚姆近照。本文圖片均由被採訪對象提供。

今年67歲的阿莫斯擁有近四十年的攝影經驗,他曾兩度榮獲BBC 「動物行為」組別年度最佳野生動物攝影師獎,以及美國年度最佳攝影師尼康獎。在野生動物,尤其是大型瀕危動物攝影這個分支領域,他所擁有的經驗和專業素養可說是達到了金字塔的巔峰。水下、空中、陸地,無論去到多麼偏遠荒涼的地帶,對他而言都不是難事。

阿莫斯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大部分人都認為野生動物是危險的、嚇人的,事實並非如此。」他無懼無畏地選擇用近距離追蹤的方式呈現被攝目標,無非是想證明這一點。近到什麼程度呢?近到與北極熊幾乎面對面在水中同遊,近到豹海豹可以通過他手中的鏡頭反光看清自己的模樣。

11月17日,阿莫斯作為「野遊無盡」2017年自然旅行榜的評委及演講嘉賓來到上海,這一次,他帶來的演講主題依舊圍繞著如何消除「危險的野生動物」的迷思展開。「我有責任用

影像和親身經歷告訴大家,野生動物是美麗的、平和的,甚至是貼近於普通人生活的,它們在我們這個星球的文化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他解釋說。

微笑的大白鯊

澎湃新聞:你最初從事時裝攝影,後來也做過一段時間戰地攝影的工作,為什麼想到要改變自己的職業軌跡?

阿莫斯:

對我來說,攝影是傳遞思想的媒介,攝影師的職責不僅在於呈現畫面,更在於通過畫面傳遞故事和信息。我剛入行時接到的大部分工作是時裝攝影,在當時,賺錢就是我驅動自己不斷努力的原動力,但久而久之,我就對美女、派對、酒精、物質至上的生活方式感到厭倦了。時尚圈裡,派對天天都有,這份工作很快就成了單調、毫無成就感的重複勞動。

戰地記者的工作強度、難度大,每一天都需要面對難以想像的壓力,但促使我離開這一行的主要原因是想要暫時遠離殘酷的戰事,我選擇與另外兩名攝影師和一名社會工作者一起環遊世界三年,這段旅行最終把我帶到了紐約,確切的說是紐約大學電影學院,為了賺錢修學分,我一邊做著計程車司機的夜間工作,一邊在潛水中心擔任教練助理。

忘記說,我整個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地中海東岸度過的,水肺潛水和自由潛水是除了攝影之外,最大的興趣愛好。重返水下之後,我目睹了海洋汙染對不同海域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這一點促使我選擇現在的方向。我希望借著自己的作品可以提醒人們大自然的脆弱和珍貴。

在挪威近海拍到的場景,成年雌性虎鯨拖著幼仔的屍體在水中行進。據阿莫斯稱,海水汙染導致虎鯨在捕食磷蝦後分泌出有毒的乳汁,導致虎鯨幼仔死亡。

澎湃新聞:你的工作方式是怎樣的?能不能講一兩件跟追蹤瀕危動物有關的故事。

阿莫斯:

這份工作要求我們跟目標物體保持很近的距離,但什麼樣的距離才算完美,就要根據現場環境、不同動物的習性、進食狀態和情緒做出判斷。在野外,我是極端理性、嚴謹的。我從來不會設定自己跟動物之間的距離可以拉得多近,而是通過不斷觀察,多次調整自己的位置,直到自己感覺能拉近距離,並且周圍的人沒有拖後腿的情況下,才真的靠上去。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我還記得十多年前當我第一次嘗試在水下拍攝北極熊潛水的畫面時,因為隊友的無心之舉,導致一隻北極熊情緒突變,在水下追著我不放,最後直衝到水下24米的地方。當它氣息不夠停下來的時候,距離我所在的位置只有幾英尺的距離。這可能是我歷次旅行中距離死亡最近的一次。

在加拿大北部與北極熊一同潛水。這段經歷也記錄在艾美獎最佳攝影師獲獎者(Adam Ravetch) 2016年拍攝的紀錄片《阿莫斯》中。

澎湃新聞:能否談談你從這份工作中得到的啟示?

阿莫斯:

很多人會誤以為「追蹤」就是「追逐」,其實,野生動物攝影師從來不會追趕野生動物。「追蹤」對於我而言,意味著要做動物們的影子,在觀察它們的同時,也給予尊重、欣賞,用這樣的態度陳述整個故事。

如果攝影師本人的目標性太強,做法太過激進,是必不能成事。說實在的,能不能出片子,很多時候取決大自然的安排。我自己也遭遇過滑鐵盧,最慘的時候是花費4個星期時間追蹤一個目標,但是目標一直不出現,當我把行程一次又一次延期直到無法繼續停留在目的地的時候,我只得承認失敗。這是很大的一堂課,它教會我要在每次出行前,花更多的時間了解動物習性和目的地的特點,更審慎對待準備工作。大自然並不是隨時都樂意為你打開機會之門,如果碰了一鼻子灰,你只能選擇另找適當的時間和環境重來一次。

在拉達克追蹤雪豹的小分隊

澎湃新聞:2014年你在印度拉達克拍攝的雪豹照片令人印象深刻,能否談談當時的拍攝過程?

阿莫斯:

整個拍攝過程是很戲劇化的。那一天,我跟幾位業內知名攝影師在夏爾巴嚮導和印度嚮導的陪同下走上喜馬拉雅山,我們在海拔4500米地方紮營,每天徒步20公裡尋找雪豹的蹤影。有一天晚上天氣異常寒冷很冷,下起了雪,我在凌晨4點鐘起身,聽到了遠處雌性雪豹求偶的聲音。日出後,我們循著聲音所在的方向,隔著山坡發現了一隻雪豹,我們盯著它,它也注意到到了我們的存在,從早上8點一直到晚上8點,我們雙方隔著300米左右的距離僵持不下。最終疲倦和寒冷讓我的隊友產生了退意,甚至嚮導也回營了,只剩我一人在原地等待,就在這個時候跟昨夜相同的雌雪豹的聲音在山谷中出現了,雙豹匯合,做出了夫婦間的親暱舉動。我還記得當自己打包撤退的時候,兩隻雪豹用一種奇怪的眼神注視著我,就像注視著一個變態的偷窺者。

澎湃新聞:談談你接下來的行程如何?

阿莫斯:

除了攝影師、潛水者,我的另一個身份是Big Animal野外探險公司的創始人,每年會策劃、帶隊完成十二個不同的旅程。最近會啟動一個名為「目的地加密」的項目,旅行過程中目的地的名字和具體位置將會嚴格保密,讓參與者的關注點放在動物身上,從而最大化的保護動物觀察的地稀缺資源不被破壞。在我看來,這也是推廣生態旅行的一種好辦法,可以避免目的地知名度提升、遊人踏破門檻的情況出現——我是最早進入紅海、加拉帕戈斯群島、科科斯群島拍攝野生動物的那批人之一,因此很清楚高人氣帶給旅遊景點的負面影響是怎樣的。這項計劃也需要得到當地社群的認可和配合,最難實現的一點,可能會是說服對方不要因為短期利益或內部矛盾,盲目引入過多的旅行開發機構。

豹海豹獵捕企鵝的過程

澎湃新聞:你最喜愛的一個目的地是哪裡?

阿莫斯:

地球就是我最喜愛的目的地。我不相信宗教、邊界,性別和種族差異,但我相信地球上每個生命體都是平等的,每個生命體的生存方式都是大同小異,本質如此相似。

澎湃新聞:最想跟讀者傳遞的訊息是什麼?

阿莫斯:

重視每一個「此刻」。眼下我們是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環境的?我們能否在自己控制的範圍內盡力去做正確的事情?因為此刻的決定將定義未來的樣子。我想給未來留下一份禮物。

個人網站:

www.amosphotography.com

biganimals.com

更多前沿旅行內容和互動,請關注本欄目微信公眾號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

相關焦點

  • 最具挑戰的探險活動:與大白鯊水下驚險共舞
    、野生動物攝像師阿莫斯·納楚姆(Amos Nachoum)創立的公司推出了一項旅遊業務,帶領遊客出海近距離觀賞大白鯊這種海洋中體型最大的掠食性魚類。每年這個時候,大白鯊都會遊到瓜達盧佩島附近水域,獵食聚集於此的大群雄性象海豹,有經驗的潛水員可以從大白鯊身旁遊過,在它們的天然棲息地近距離觀察這些海洋生物的一舉一動。  60歲的獲獎攝像師阿莫斯·納楚姆本月初拍到了這些潛水員與大白鯊親密接觸的罕見瞬間。他說:「當然,這些大白鯊都是野生動物,行為不可預測。但我擁有45年的潛水經驗,有信心近距離觀察這些體態優美海洋生物的瞬間和行為。
  • 攝影師抓拍野生動物 大白鯊躍出水面捕食畫面精彩
    47歲的克裡斯-法羅(Chris Fallows)是一名著名的野生動物攝影師,他耗費幾十年時間,近距離接觸鯊魚和獅子等野生動物,致力於用鏡頭捕捉這些野生動物在自然環境中的「藝術大片」。47歲的克裡斯-法羅(Chris Fallows)是一名著名的野生動物攝影師,他耗費幾十年時間,近距離接觸鯊魚和獅子等野生動物,致力於用鏡頭捕捉這些野生動物在自然環境中的「藝術大片」。克裡斯-法羅來自南非開普敦,他從2歲時便喜歡動物,並將這作為事業,為了拍攝野生動物充滿藝術感的照片,他和妻子每年約150天走訪偏遠地區和海上,約100天潛伏在灌木叢中。
  • 攝影師抓拍野生動物藝術大片 大白鯊躍出水面捕食 (1/5)
    攝影師抓拍野生動物藝術大片 大白鯊躍出水面捕食 (1/5) "← →"翻頁
  • 職業冒險家把大白鯊拍成萌寵,他最憂心自然界的「氣候難民」
    12個人登陸過月球,5個人曾和北極熊同遊,他們都是冒險家、海洋和野生動物攝影師阿摩司·納楚姆(Amos Nachoum)帶領的團隊。十多年前,阿摩司第一次萌生拍攝北極熊的想法。短短三四分鐘,已足夠攝影師記錄下小熊笨重而靈活的泳姿、粗短不得勁的後肢,還有淘氣的打探。「只要北極熊覺得人類沒有攻擊性,它就很自在放鬆。但如果你靠太近,它就有危機感了。所以,讓它靠近你,而不是你靠近它,往往就能拍到好照片。」從阿摩司的經驗來說,帶著多頭幼崽的母親往往要比獨行的雄性野生動物善意很多——淘氣的幼崽已讓它焦頭爛額,無力應對一個旁觀的人類。
  • 中國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與小朋友相約廣圖
    7月2日,中國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來到廣州圖書館,與即將迎來暑假的青少年讀者一起分享他與野生動物的故事,現場有500名小朋友和家長參與了分享會。奚志農與小朋友分享野生動物的拍攝與保護經歷活動現場,奚志農與小朋友分享了他20多年走遍中國大江南北拍攝到的中國野生動物和自然景觀,有卓乃湖邊剛出生兩三天的藏羚羊寶寶,全世界海拔分布最高的靈長類動物滇金絲猴,全球僅剩20多隻的海南長臂猿,以及馬可·波羅的遊記中大篇幅地提到的帕米爾高原上美麗的大角盤羊——馬可波羅羊。
  • 英國少年古巴與鱷魚同遊慶生 夢想未來生日與大白鯊一起
    英國少年古巴與鱷魚同遊慶生 夢想未來生日與大白鯊一起時間:2017-04-05 12:28   來源:中青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英國少年古巴與鱷魚同遊慶生 夢想未來生日與大白鯊一起 14歲的英國少年克裡斯生日當天和父親在古巴一片沼澤中潛水,近距離接觸鱷魚並與其同遊,爸爸則負責拍攝這珍貴的一幕。
  • 被北極熊追殺到水下23米,抓拍鯊魚咬向自己的瞬間…68歲攝影師玩命告訴你:為什麼外國人這麼少?
    這位大爺叫Amos Nachoum,是一位攝影師。記憶中,他曾兩次與北極熊近距離同遊。那年他已經54歲。Amos見過相愛的獵豹相互偎依,聽過它們用溫柔的嗓音對話。就在這時,大白鯊突然朝他咧嘴笑,Amos快速按下快門,便有了這張著名的《大白鯊的微笑》。
  • 美國男子計劃與魚同遊,下海才知是大白鯊,網友:鯊魚都覺得你蠢
    結果這名男子跳下水以後,才發現這條鯊魚根本不是什麼姥鯊,而是一條心情兇殘的大白鯊。這名男子趕緊從水裡跳起,場面令人忍俊不禁。 事情發生在海濱城市恩西尼塔斯,跳水的男子名叫萊德,據在場朋友拍攝的視頻,最開始,水面上出現了鯊魚的背鰭,萊德以為是姥鯊,打算親近自然,與鯊同遊
  • 兇猛食肉獸主動投餵攝影師?我們對待野生動物的態度應該這樣
    2009年,國家地理攝影師paul在南極潛水拍攝豹海豹(又稱為豹型海豹,棲息於南極附近的海洋或粗糙的冰面及島嶼上),這種動物是當地頂級捕食者(其中部分豹海豹有季節性地在企鵝群附近捕食企鵝的行為)。有一隻巨型豹海豹注意了他,抓來活的企鵝教他怎麼捕獵。
  • 青海野生動物攝影師緣何屢獲國際大獎?
    導讀:  青海攝影師在國際野生動物攝影領域頻頻獲獎。究其緣由,是因為青海野生動物資源豐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青海的生態地位、青海實施「一優兩高」戰略帶來的良好生態為野生動物攝影提供了絕佳的環境。青海野生動物攝影師長年累月爬冰臥雪,堅守高原從事創作,他們恪守「不驚擾動物」的環保操守,拍出了真實反映高原野生動物世界的佳作。而多年來對農牧民攝影師的培訓,發揮了他們從事野生動物攝影得天獨厚的優勢,他們中間,很可能走出明天的野生動物攝影大師。
  • 2020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獲獎者揭曉,一隻老虎摘取最高獎
    (CNN)-俄羅斯攝影師謝爾蓋·戈爾什科夫因一張阿穆爾虎擁抱一棵樹的照片而榮獲著名的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獎。戈爾什科夫花了11個多月時間才用隱藏的攝像機拍攝到這張照片,在俄羅斯遠東地區,這是地球上唯一發現阿穆爾(Amur)老虎的地方。據運行比賽的自然歷史博物館發布的新聞稿,周二,他獲得了這個著名的獎項。
  • 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談佳能5D4使用感受
    奚志農,中國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環保主義者,1992年至1996年,他將鮮為人知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展現在大眾面前,並由此保護了它們所氣息的原始森林  作為一位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老師對於攝影器材的要求就是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依然有著可靠的表現,對焦要快、速度要快。一直以來,佳能的1D系列旗艦機型都是奚志農老師的首選器材。但與此同時,佳能5D4這臺相機也以輕量化以及很好的視頻拍攝性能,成為了奚志農老師的理想備用機,5D4在惡劣的拍攝環境中的可靠性能,得到了奚志農老師的認可。並且在使用5D4的過程中,還拍攝到了稀有物種——雪豹。
  • 攝影師近距離拍攝巨齒大白鯊:血盆大口似卡通形象
    &nbsp&nbsp&nbsp&nbsp12月30日消息,攝影師Harry Stone在南非Gansbaai海岸拍攝到一頭巨齒大白鯊,長得簡直就是迪斯尼電影《海底總動員》中的布魯斯。
  • 大白鯊捕食海豹時牙齒飛出(圖)
    攝影師拍到大白鯊凌空捕食一刻原標題:攝影師抓拍大白鯊捕食用力過猛崩掉牙齒(圖)中新網2月10日電  據外媒9日報導,近日一名攝影師在南非開普敦海域拍攝大白鯊時,捕捉到了鯊魚躍起吞食海豹的畫面,圖片中的大白鯊還因用力過猛崩掉一顆牙齒。41歲的攝影師詹金斯原本想拍攝的是大白鯊躍起捕食的畫面,但卻在事後查看圖片時,發現了大白鯊飛起的尖銳牙齒。
  • 兩隻超級大白鯊先後現身,夏威夷海域頻頻上演美女與鯊共舞
    近日,在夏威夷拍攝到的一組潛水者與大白鯊共舞的圖片和視頻爆紅網際網路,畫面中,潛水專家兼鯊魚保護主義者拉姆齊正和一隻超級巨大的大白鯊一起遊泳,此外,拉姆齊和她的團隊還對外宣稱,與她同遊的這隻大白鯊就是大名鼎鼎的"深藍"。
  • 青海日報數字報 | 青海野生動物攝影師緣何屢獲國際大獎?
    究其緣由,是因為青海野生動物資源豐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青海的生態地位、青海實施「一優兩高」戰略帶來的良好生態為野生動物攝影提供了絕佳的環境。青海野生動物攝影師長年累月爬冰臥雪,堅守高原從事創作,他們恪守「不驚擾動物」的環保操守,拍出了真實反映高原野生動物世界的佳作。而多年來對農牧民攝影師的培訓,發揮了他們從事野生動物攝影得天獨厚的優勢,他們中間,很可能走出明天的野生動物攝影大師。
  • 打豹英雄孫子成野生動物攝影師:每一張照片都是對生命的敬畏
    如今,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和平相處成為了時代的主題,保護野生動物,也成了牧民們共同遵循的理念,達傑和鄉裡的村民們不僅成為了生態管護員,而且轉型成了野生動物攝影師,拍攝下很多關於野生動物的珍貴照片。野外拍攝的過程中,他們還曾經多次救助受傷的雪豹,包括前些年轟動全國的10歲雪豹「凌雪太后」。
  • 盤點動物出醜爆笑瞬間:獅子被水牛群毆(圖)-自然保護區,大白鯊...
    兩個動物以每小時30英裡(約48公裡)的速度衝向對方後,公鹿就像玩偶一般被野牛頂到了空中。這次衝撞的力度達1.1噸,由此可以想像公鹿所受的重傷。在與野牛「戰鬥」沒多久後,公鹿就因重傷死亡。2012年7月,英國攝影師Dan Callister拍攝的大白鯊捕食海豹的畫面令人驚駭不已。為拍攝到完美畫面,他用海豹作為誘餌來引誘大白鯊。
  • 野生動物攝影師蒂姆·拉曼:用相機守望天堂鳥的人
    專訪國際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  蒂姆·拉曼用相機守望天堂鳥的人  文/周一妍 編輯/吳慧雯 圖/小武 圖片提供/ 蒂姆·拉曼  1987年,當蒂姆·拉曼第一次去婆羅洲雨林,他還是哈佛大學生物學的博士生。
  • 還以為大白鯊是冷血動物?你到底還對大白鯊誤解了多少?
    攝影師在這個時候拍下一些畫面,能夠完美展現白色死神的魅力。動物世界中除大白鯊家族外,只有哺乳動物、鳥類及一些遊速極快的魚類如鯖魚,屬於溫血動物,其他的動物都屬於變溫動物,身體的溫度隨周圍的環境改變而改變。鯊魚肌肉裡分布著複雜的血管網路可以將肌肉裡溫暖血液的熱量,傳送到溫度較低、剛自鰓部流返的血液裡。能夠維持較高的體溫,表示大白鯊擁有溫暖的肌肉,可以隨時採取迅速的行動,相比一些冷血的魚類,它們的反應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