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主題公益廣告《社會公德篇》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主題公益廣告《社會公德篇》 2020-11-25 0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社會公德的內涵
師:好的,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公共生活是相對於私人生活而言的,私人生活主要是指婚姻家庭生活和其它私人關係的活動。由此可以看到,公共生活是一個相當寬泛的概念,比如政治公共生活、經濟公共生活、社會公共生活,這裡呢,主要是指人們的社會公共生活,比如衣食住行休閒娛樂等。
-
社會公德培育從何入手
【摘要】傳統中國群體社會生活不豐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國人缺乏相應的公德意識與紀律習慣。公民公德自律意識的形成需要政府、社會組織、媒體等多方合力:政府重在制定約束公民公德行為的法律制度體系;社會組織重在引導公民踐行良好社會公德;媒體重在宣傳普及公德常識,堅持正面宣傳與負面監督同時發力。
-
光澤鎮嶺社區開展「遵守社會公德 做文明好市民」活動
為了大力普及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和個人文明禮儀,努力營造全社會人人參與宣傳、教育、踐行文明禮儀的濃厚氛圍,11月8日,光澤縣鎮嶺社區開展「遵守社會公德 做文明好市民」社區課堂活動。本次活動圍繞家庭禮儀、行路禮儀、乘車禮儀、聚會禮儀、餐飲禮儀、吸菸禮儀、服務禮儀和個人儀容儀表等方面進行講解,引導廣大居民從個人基本行為習慣抓起,在遵守公德、待人接物、工作生活、公務交往等方面,自覺克服不良言行舉止,養成講究文明禮儀的良好習慣,保持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的文明氣度。
-
做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模範
■鄧一非●新時代革命軍人在社會道德建設中走在前列,就要增強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道德自覺,不斷增進道德認知、強化道德養成德行天下,乃國興業昌之基。
-
新時代革命軍人:做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模範
新時代革命軍人在社會道德建設中走在前列,就要增強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道德自覺,不斷增進道德認知、強化道德養成請關注今日出版的
-
社會公德與促進社會和諧
一個人對某一事物作出「好」與「壞」、「對」與「錯」的評價時,實際上就是在進行著價值判斷,而影響人們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的便是自己的價值取向。道德觀是價值觀的內容之一,社會公德體現的是人們在公共領域的道德觀和道德行為方式。近來,大家對社會公德缺失問題深為關切,種種不文明、缺公德的事情,導致人們之間的信任感、親近感、安全感下降。
-
論核心價值觀要求的大德、公德、私德
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在上海考察時,習近平又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注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個人都能感知它、領悟它,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實際行動,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
私德與公德,人民與公民
齊桓公即位之初,急需人才輔助來治理國家,他準備讓鮑叔牙做齊國的卿相輔佐他,鮑叔牙卻說自己的才幹不如管仲,如果要稱霸諸侯的話,應該請管仲來做卿相。齊桓公最後聽從了鮑叔牙的建議,不計前嫌,讓治理國家的大權都交給了管仲。
-
人民日報評論部:守護人人有責的社會公德
今天,現代化進程馬不停蹄,社會文明的建設也駛上了「快車道」。守護公德,理應出於內心的道德戒律,而不是做給人看,更不是有利可圖。如果每次都要靠慘痛的教訓「撞過南牆才回頭」,提升文明素質的代價未免太大。這種道德自覺,並不來自玄奧的說教,恰恰是父母的言傳身教、老師的諄諄教誨和身邊人的率先垂範構成的良好社會風尚,為每個人定下了道德的基調。
-
徐賁:社會公德需要公民自尊
但是,「十一」假期仍然有不少關於遊客素質差的報導,還有一些照片記錄下違反公德的行為。前一陣子,還頻頻有中國遊客在境外旅遊不文明行為的報導,從埃及神廟上的「到此一遊」,到帛琉潛水時發現中華煙,到羅浮宮前水池泡腳,再到無視警示在比薩斜塔前草坪野餐。最近幾年的「全球最差遊客」調查中,中國遊客總是名列前茅。
-
開發區六小開展「遵守社會公德,爭做文明小學生」系列德育課程
為此,第六小學在實施德育課程一體化的實踐活動中,圍繞社會公德開展了系列活動,使同學們增強公德意識,時刻關注自己的言行舉止,真行文明事,爭做文明人。 節日之中見公德,德育教育潤童心《公民道德建設綱要》指出:「各種重要節日、紀念日,蘊藏著寶貴的道德教育資源」。
-
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社會公德
這種最一般的關係,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形態裡都存在著,因而,調整這種關係的社會公德在歷史上比起其他各種道德分支來,具有更多地穩定性。而且社會公德總是隨著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保存和發揚其進步的、合理的方面,剔除其落後的、不合理的部分。 4.簡明性。社會公德大多是生活經驗的積累和風俗習慣的提煉,往往不需要做更多的說明就能被人們理解。 5.滲透性。
-
弘揚社會公德 爭做和諧文明人
本次道德講堂以「弘揚社會公德,爭做和諧文明人」為主題,市中心血站、市國土局等單位代表也參加了此次活動。社會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社會風氣、社會凝聚力,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外部標誌。中共龍巖市委文明辦創建科科長鍾小平應邀為此次道德講堂作了題為《公德心的培育與踐行》的講座。鍾科長通過圖片解說一系列現實社會中人們在公眾場所的各種不文明行為,總結出了背離公德心的「七不」表現。鍾科長認為,培育與踐行「公德心」要做到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講座最後,鍾科長引用名人名言鼓勵大家爭做和諧文明人,讓現場聽眾受益良多。
-
社會公德要靠「官」德導航
貪官們敗壞的不僅是黨和政府的形象,更敗壞了社會風氣,希望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公務員作風建設,讓官有官德,民有民德,樹立起良好的社會風氣。——濟南市民趙先生 省人大代表、山東農業大學副校長 張憲省社會公德應納入公務員考核 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均應遵循的行為準則,更應模範遵守。
-
2014考研政治考前點睛:社會公德和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範一、社會公德的含義和基本特徵1.社會公德的含義社會公德是指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
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高校要堅守立德樹人的初心和使命
德育的目標是品德潤身、公德善心、大德鑄魂。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要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學校工作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做到以立德為根本,以樹人為核心,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對教育的需求,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立德樹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教育學生明大德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
天津市河西區交流展示公民道德建設成果 講好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故事
這是河西區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中展示河西人民崇高精神和公民道德建設豐碩成果,廣泛動員人民群眾參與道德實踐的又一重要活動。此舉,既讓全區各級文明單位、文明社區代表,各級道德模範、身邊好人代表再一次得到鼓勵和鞭策,也讓來自機關和社區的幹部群眾近距離感受了身邊模範所帶來的正能量。 交流展示活動在歌曲《公民道德歌》中拉開序幕。
-
公德與私德,一個都不能少
【摘要】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對於公民的基本要求,在長期的踐行過程中,社會注重公德對核心價值觀的作用,而在一定程度忽視了私德在道德建設中的地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上提倡「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要求社會公民能夠遵循一定的道德準則;道德建設則強調「愛國守法、明禮誠信」,要求公民在社會生活中能夠嚴守道德。道德建設是基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逐漸形成,是對核心價值觀的進一步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