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恩平人改用這種方式行山祭祀了!

2021-01-09 騰訊網

目前,我市正值「行山」祭祀的高峰期。記者今天走訪鄉鎮了解到,現在不少市民選擇了文明、低碳、環保的祭祀方式,以放禮炮替代燃放鞭炮。

記者在良西鎮龍安塘村委會毛松村見到,市民鄺開福一家正在「行山」祭祀,現場除了有燒餅、鴨蛋、炆鵝等祭祀用品之外,還有幾支禮炮。一家人拜祭完後,就開始放禮炮。

鄺開福家人放禮炮

市民 鄺開福:「我們年年都是放禮炮,不燃放鞭炮。現在倡導文明祭祀,我覺得這個政策很好,可以預防山火,防止環境汙染;同時,放禮炮的氣氛比燃放鞭炮還要熱鬧!」

提起文明祭祀,鄺開福的家人都非常支持,他的侄子鄺國英也呼籲大家用這種文明、環保的方式進行祭祀,緬懷親人。

市民 鄺國英:「禮炮一樣表達到對祖先的敬意,值得我們去推廣實施。以後我們都會採取這種祭祀方式,希望大家跟我們一樣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文明祭祀!」

在良西鎮的森林防火檢查點,記者見到,工作人員對途經這裡前往「行山」祭祀的人員和車輛進行檢查。工作人員表示,不少市民都自覺使用禮炮祭祀。

森林防火檢查點

良西鎮龍安塘村委會幹部 李柏森:「經過這幾年宣傳普及,群眾的文明意識提高了,祭祀的時候都習慣帶禮炮了,一般不會帶鞭炮。」

良西圩鎮一家煙花炮竹銷售店的店主告訴記者,清明節前夕,他們店裡的禮炮非常暢銷,一個上午就賣了兩三箱禮炮。

市民選購禮炮

煙花炮竹銷售店店主:「客人全部改買禮炮 了,幾乎沒有人買鞭炮。上山祭祀用禮炮比較安全,不會引發森林火災。」

市民:「『行山』肯定用禮炮了,不僅是我,村裡的人都是。因為山林裡面比較茂密,為了森林防火安全,我們都不敢燒鞭炮。

經過幾年來的大力宣傳和推廣,我市越來越多群眾已經自覺摒棄燃放鞭炮的傳統祭祀方式,改用放禮炮的文明祭祖方式。

[ 來源:恩平廣播電視臺 ]

相關焦點

  • 山海經|不同的山神,古人用不同的儀式祭祀
    西次二經中共記錄了十七座山的山形,它們的地貌以及這些山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生活在山上的動物和植物,還有那豐富的礦產資源。今天讀西次二經中的最後一篇文章,祭祀山神的儀式。凡西次二經之首,自鈐山至於萊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裡。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馬身。其七神皆人面而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飛獸之神。其祠之:毛用少牢,白菅為席。
  • 山海經西方山系的山神都是用什麼來祭祀的?
    山海經中也有記載著對山神的祭祀,而且比較詳細,祭祀所需物品、方式等都有說明,各山山神的祭祀方式,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凡《西山經》之首,自錢來之山至於隗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裡。華山冢也,其祠之禮:太牢。羭山神也,祠之用燭,齋百日以百犧,瘞用百瑜,湯其酒百樽,嬰以百珪百璧。其餘十七山之屬,皆毛牷,用一羊祠之。燭者百草之未灰,白席採等純之。
  • 從《山海經》中的山神形象與祭祀文化,看《山海經》的杜撰性
    所以,祭祀就很重要,給山神送禮,讓他約束好自己的手下,別給人類添麻煩。那麼山神都長什麼樣?絕對令人大失所望,山神多形象怪誕不經,無疑皆兇神惡剎。這些神還是少招惹為好,保持良好的關係,這是人類祭祀的智慧。祭祀怎麼做,有什麼要求?《山海經》中皆有備述。這篇文章,我們重點來談談山神的形象和祭祀的文化。一、諸山神形象,完全是一場基因變異的災難性後果。
  • 再有入山迷路者,我願作為引路人丨人參 山神老把頭節祭祀大典
    再有入山迷路者,我願作為引路人丨農曆三月十六 · 山神老把頭節祭祀大典自清朝起長白山地區的山民把每年農曆三月十六日定為「山神節」來自全國各地的放山人都趕到孫良墓前舉行祭祀儀式來表達對「山神孫良」的敬仰之情
  • 歌舞戲這種樂舞源於上古時期的歌舞祭祀,有著一定的故事情節
    巫現和神靈溝通的方式,主要就是舞蹈,在一種近似迷幻般的舞蹈中,他們才能與神靈交流,了解上天的想法和旨意。甲骨文中,「巫」、「舞」、「無」三字是一個字,都以一人兩手持物作舞蹈狀來表示。即表示巫通過舞蹈與「無」(神靈是看不見的,故「無」即天神)進行交流。
  • 三千個牛頭堆成的山,想想都恐怖,居然是祭祀聖地!
    水牛在佤族,是財富,權利,和吉祥的象徵,每當佤族舉行重大活動時,就把水牛作為活動最好的祭祀物品,舉行盛大的鏢牛活動,並把牛頭保存在「龍摩爺」。漸漸地「龍摩爺」裡的牛頭越來越多,到現在,據說掛了三千多個牛頭。早年還用人頭祭祀,一直到1954年,才廢除這個習俗。
  • 傳承千年|罕見的苯教祭祀活動!
    苯教法步由"公巴"指武本的頭人領隊,"貝布"指文本的師傅們跟隨,一直由"伯格"指大鵬(鳳凰)山神的保將! 用於祭寨子對面的"洛哉"大鵬(鳳凰)山神的鬥!鬥中有五穀雜糧,代表五穀豐登,鬥中有祭祀用過的動物的心臟,代表"六畜興旺!
  • 文明祭祀 人清靜天清明
    清明節臨近,在祭祀市場上,居然已經出現了Xbox遊戲機,連祭祀商品也越來越與時俱進了。據記者探訪發現,今年祭祀商品比往年更加豐富了,除卻早已有之的車子、房子、家電等,如今還更新了蘋果手機機型、單眼相機、XBox主機等電子產品。(網易新聞3月26日)清明時節,追憶親人,緬懷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
  • 在中國大小祭祀事件中,豬幾乎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流浪
    關於中國歷史上的豬圖騰崇拜,徐顯之在《山海經探源》一書中認為:「在《北次山經》中所述共46個山,其中有20個山的山民崇拜馬,另有26個山崇拜豬。」由此可見,豬在史前先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我們知道,崇拜源於恐懼,在上古人獸雜居的自然條件下,來自動物的威脅很多,野豬以力大聞名,元著名詩人元好問的《驅豬行》道:「長牙短喙食不休,過處一抹無禾頭。」這是描繪野豬糟蹋農作物的特寫鏡頭,可見它對於農業的破壞也是相當嚴重的,奉豬為神物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 永年三山為什麼叫明山、豬山、狗山?
    大禹被擁立為帝,大會會稽,賞封大功之人,聰明子他們眼看歸山時間已到,便謝絕了大禹的封賞挽留,揮淚告別直奔太行而來。   轉眼已從會稽雲步到邯鄲上空,恰在此時,只見從太行深處湧出一股洪流,直向冀南大地撲來,其洶湧之勢,好像立時就會將整個冀州大地吞沒。
  • 古人為何把老虎稱為「山神爺」?原來這個山神的作用可不簡單
    古人為何把老虎稱為「山神爺」?原來這個山神的作用可不簡單中國是老虎的故鄉,在中國,老虎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十分有名的貓科動物,人們也給它起了各種各樣的別稱,例如大蟲、山貓、白額侯、炳彪、獸君等等。老虎還有一個有趣的別稱,叫「山神爺」,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來人們對老虎的敬畏。
  • 古代瑪雅歷史上,他們神明祭祀繁榮方式,就是一場討價還價的交易
    為了表示順從古代瑪雅人用各種各樣的祭祀活動來表達對神明的崇拜。接下來,小編繼續帶大家一起了解看一看會發生什麼?如果請神靈賜福的是天災、人禍、戰爭之類的大事,古代瑪雅人就必須使用一套完整的祭祀儀式,其中就包括獻上人祭來獲得神明的賜福。至於這種祭祀活動的完整套路是怎樣的,一直眾說紛紜。有學者在古瑪雅金字塔遺址的壁畫中終於有所發現。通常來說,瑪雅人的重大祭祀儀式會經過六個步驟:首先,在祭祀的前幾天,瑪雅人不能吃飯,必須要沐浴齋戒,這與中國古老的祭拜習俗相同。
  • 四月四日是清明節,你知道清明節祭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因為它在我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我國的四大節日。清明節有2個功能,一個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氣溫的升高,萬物復甦,人們也開始了播種和農耕,也就是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另外一個就是作為傳統節日,這一天人們會回歸故鄉,祭拜祖先,或者回不去家的,就遙遠的想念下已故親人,就當作祭祀,甚至現在部分年輕人還流行網上祭祀。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
  • 落魄山弟子的標配三件套:草鞋竹箱行山杖,是陳平安的大道根本
    《劍來》陳平安多次遊歷天下,跋山涉水不知多少路程,最常見的裝束就是穿草靯、背竹箱、手握行山杖,獨自出行如此,當初帶著李寶瓶等遠遊大隋是如此,帶著裴錢走江湖亦是如此,然後裴錢也以這一身裝束遊歷劍氣長城,把郭竹酒羨慕到不行,於是也弄了這麼一套,很是得意。
  • 山海經,西山山系第二山系,山神竟是牛頭馬面的原型?
    西山山系第二山系,一共有十七座山,這十七座山上的異獸不多。 在女床山上有鸞鳥,鸞鳥長的像野雞,身上長著五彩斑斕的羽毛,鸞鳥是一種祥瑞,只有天下太平的時候才會出現。
  • 輕鬆一刻:呆頭嫌棄狗刨中學教育方式落後,劉姥姥改用電腦教學
    輕鬆一刻:呆頭嫌棄狗刨中學教育方式落後,劉姥姥改用電腦教學。
  • 中元節專家提倡網上祭祀 點滑鼠可敬香獻花祭酒
    伴隨著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各居民小區裡祭祀親人的市民逐漸多了起來。連日來,記者在長沙城區走訪發現,儘管祭祀陋習依然存在,但不少市民以網絡等方式另闢蹊徑,中元節的現代文明開始不斷凸現。  傳統祭祀 就著人行道燒包    「這樣燒紙錢真的要不得,也太不注意人家的感受了!」
  • 賈平凹穿著漢服祭祀西王母,西王母到底是誰?
    本次典禮的儀仗隊有199人,以祭祀古代帝王三叩九拜之禮的最高禮節為原型,以周禮儀式進行祭拜。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趙宗福表示:「在新疆這樣一個多民族地區對中華民族共有的女神西王母進行祭祀儀式,有著民族和諧的積極意義,對倡導人民敬重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孝母、敬母有著很強的現實價值。」祭祀大典上依次進行擊鼓鳴鐘、敬獻五穀壽桃、淨手上香等祭禮。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恭讀了西王母誕辰祭祀祈福文,祭祀方隊朗聲誦讀。
  • 清明節祭祀:獻花、擺供品,別犯禁忌
    看看這個祭祀是怎麼來的就知道了。中國民俗,在《禮記》中大多能找到本源。禮記中的記載,對於婚喪嫁娶,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都是些約束性的規範。有些禮節,過於繁縟與迂腐,到今天已經摒棄,有些卻一直堅持到了現在,比如祭祀。皇家祭祀,有特定的時間和地點,活動儀式聲勢浩大。祭天、祭地、祭祖宗,北京天壇、地壇、山東泰山等等,都是增加儀式感的載體。
  • 不想因吸菸讓肺「受傷」,可改用這5種方式抽菸,危害少有助戒菸
    戒菸是非常提倡的做法,即使不戒菸,那麼也應該注意抽菸的方式,儘可能減少香菸的危害。不想因吸菸讓肺「受傷」,可改用這5種方式抽菸,危害少有助戒菸。01用嘴突出煙氣而不是鼻子對於菸民來說,其實最好是用嘴吐出煙氣,而不是用鼻子呼出,因為香菸首先是進入到口腔中,此時直接吐出香菸,只是危害到口腔,但是如果改用鼻子呼出,香菸會更多地進入到肺部,並且抵達喉嚨鼻腔,危害更多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