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入山迷路者,我願作為引路人丨人參 山神老把頭節祭祀大典

2021-01-10 參娃狗蛋

再有入山迷路者,我願作為引路人丨農曆三月十六 · 山神老把頭節祭祀大典

自清朝起

長白山地區的山民

把每年農曆三月十六日

定為「山神節」

來自全國各地的放山人

都趕到孫良墓前舉行祭祀儀式

來表達對「山神孫良」的敬仰之情

那時,住在長白山區的人們,依山生存,靠山吃飯,生存和生活都離不開山。進山挖參、入林伐木、上山狩獵、開山採石、墾荒種地都是在山裡的活動,需要與嚴酷的大自然環境作鬥爭,非常危險。

三百年前,山東萊陽人孫良,為救治母親,跋山涉水闖關東來到長白山採參,此為孝;為尋把兄弟魂斷異鄉此為義;篳路襤褸,風雨無阻此為勇!人們尊稱採參祖師爺孫良為「老把頭」,感懷其「孝、義、勇」的崇高品德,將每年的農曆三月十六日,稱之為「老把頭節」即山神節。

今年由中共通化市委宣傳部主辦,通化快大人參市場承辦的山神老把頭祭祀大典在綿綿春雨中順利舉行。

通化市文聯、通化市旅發委、通化市文廣新局、通化市廣播電視臺、通化縣人民政府、通化市文旅集團、通化市快大人參市場、通化市人參文化研究會都來到現場參加祭祀大典。

新浪新聞、騰訊新聞、搜狐新聞、人民網、鳳凰資訊、今日頭條、大眾網等三十於家大型媒體爭相現場報導。

在喧天的鼓聲中祭祀大典正式開始

獻上豐厚隆重的祭品

孫良的後人為祖先獻上從山東萊陽取來的家鄉土與家鄉水

孫良把兄弟張祿後人前來上香祭拜

快大人參市場董事長崔生先生致詞並上香祭拜山神

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爭先口後的來祭拜山神

家住萊陽本姓孫,

漂洋過海來挖參。

路上丟了親兄弟,

順著蝲蛄河往上尋。

三天吃了個蝲蝲蛄,

不找到兄弟不甘心。

再有入山迷路者,

我願作為引路人!

隨後眾人來到快大人參市場參加人參市場五期工程奠基儀式。

董事長崔生先生致詞並宣布奠基儀式正式開始

通化縣參鞭協會舞鞭助興

領導嘉賓共同揮動彩鍬,為項目進行培土奠基,項目開工奠基儀式取得圓滿成功 。

由中共通化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山參聖地·人參之鄉 3.16老把頭人參文化旅遊節」在通化建國飯店盛大舉行。

通化市文廣新局、通化市廣播電視臺、通化市文旅集團、通化縣旅遊局、通化快大人參市場與各大新聞媒體共同參加。

中共通化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經希軍致辭

開場歌舞《風雅山城》

歌舞劇《人參之路》

歌舞《最美人參花》

「人參之路」文化旅遊戰略聯盟合作籤約儀式

籤約:通化市旅發委與通化市快大人參市場、通化市人參文化研究會、萬通大酒店、益盛藥業、八兩寶參業、振國壹號莊園籤訂文化旅遊戰略聯盟合作協議;

授牌:市領導為聯盟企業頒發「拜長白山神、尋綠野仙蹤、淘天華地寶、品人參盛宴、享康養聖境」人參文化推廣基地品牌。

相關焦點

  • 「山神老把頭節」祭拜山神之壽,共祈風調雨順,年豐人壽!
    2020年4月8日(農曆三月十六),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人參「老把頭」節。祭拜山神老把頭,香火傳遍萬家樓!山神老把頭節是長白山區重要的民俗傳統節日,具有重要的區域典型性和文化代表性,是長白山區勞動人民千百年來在認識自然和開發自然中遺留下來的重要節日。
  • 山海經|不同的山神,古人用不同的儀式祭祀
    西次二經中共記錄了十七座山的山形,它們的地貌以及這些山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生活在山上的動物和植物,還有那豐富的礦產資源。今天讀西次二經中的最後一篇文章,祭祀山神的儀式。凡西次二經之首,自鈐山至於萊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裡。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馬身。其七神皆人面而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飛獸之神。其祠之:毛用少牢,白菅為席。
  • 山海經西方山系的山神都是用什麼來祭祀的?
    祭祀是華夏禮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禮儀中主要部分,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神。天神稱祀,地祇稱祭,宗廟稱享。祭祀的對象就是神靈,神靈的產生是有其發展過程的,天上的風雲變幻、日月運行,地上的山石樹木、飛禽走獸,都被視為有神靈主宰,於是產生了萬物有靈的觀念。
  • 從《山海經》中的山神形象與祭祀文化,看《山海經》的杜撰性
    讀《山海經》給人印象最深的有兩點,一是奇形怪狀的動物很多,每個山上都有山神,二每個山系講完後,必講到祭祀山神的方法。看來,山神很厲害,祭祀很重要。山神的作用應是統管山上的動物,而《山海經》中諸山上不乏奇異怪誕的動物,這些動物還不乏神奇的能力。出則大旱,大水,大疫等諸災害,也有出則帶來大豐收的。
  • 侃侃而談,靠山吃飯的古人為何祭拜「山神」,進山伐木最怕什麼?
    所以傳統林業並沒有工匠百業那樣詳細的祭拜儀式,也沒有祖師,祭山神是山戶的事情。林區採伐作業第一項活動首先是祭拜山神,先找到一顆大一些的樹,在樹根旁將祭品豬頭、白酒等擺好,在旁邊拴山神並不是固定的神祇,在人們心目中也沒有固定的形象,只不過是古人將山嶽神化而加以崇拜的現象。
  • 彭山舉行2015彭祖祭祀大典
    四川在線眉山頻道訊(記者 袁洋)「太極兩分,天地蒼蒼;陰陽循環,萬物茫茫……」10月21日上午,中國.彭山第六屆彭祖長壽養生文化節彭祖祭祀大典在彭祖山隆重舉行。彭氏宗親代表及海內外嘉賓共500餘人出席了此次彭祖祭祀大典。
  • 山不來就我,我不去就山,有山在前攔去路,我就為後來人,開山!
    劍神李淳罡執劍道之牛耳,後世練劍之人無不心神嚮往,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李淳罡這個一個人老去,便讓人覺得整座江湖都老去的羊皮老頭。李淳罡,天資卓絕十六歲入金剛,19歲入指玄,24歲入天象,挑戰天下劍意一石,我獨佔八鬥的吳家劍冢,勝當代劍冠,取走名劍木馬牛被譽為五百年一遇的劍仙大才,僅次於武當鼻祖劍仙呂洞玄。初出江湖,踏廣陵潮頭過江風華絕代,孤身入蜀,和西蜀劍聖蘇茂一戰領悟劍氣滾龍壁,氣之所急,攔路劍術高手16人皆被劍氣碎屍,世間劍士獨我李淳罡一人,世間名劍獨我木馬牛一柄。
  • 山神集體後來逐漸消亡了
    作為華夏文明瑰寶的《山海經》,有著極高的文獻參考價值,涉及到歷史、地理、文化、民族等多方面。書中「山經」一卷應是最神秘的部分,這部分相比於後面的「海經」和「大荒經」,只記載有山神、異獸和礦產等,而沒有人類社會,似乎屬於一方人跡罕至的區域。
  • 《山海經》山神的祭禮與祭品及山川之神祭禮中的等級觀念
    從上述兩條文獻記載可以看出,在禮制嚴格的周代,祭祀對象也有規定。《墨子·迎敵祠》載「祝、史乃告於四望、山、社覆。」清儒孫臺讓《墨子間話》注所言「山川,蓋謂中小山川在境內者」正是在釐清周代嚴格的祭祀制度之下而得出的結論。山嶽崇拜作為上古社會普遍存在的宗教現象,商周時期的人們認為從最尊貴的五嶽到普通小山均有神靈守護,正如《抱樸子·登涉》所言:「山無大小,皆有神靈。
  •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糰子作為山神,發起怒來照樣能翻江倒海
    哈嘍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漫點時刻,我是漫時。作為國產動畫的巔峰之作,熊出沒其實融入了很多華夏元素。這些華夏元素中,神話類的人物設定,深得大家的喜愛。今天,咱們就來聊聊熊出沒中出現過的神仙。第一個,人參姐姐。
  • 中國神話|山神崇拜
    山神山神崇拜是一種原始自然崇拜。古人將山嶽人格化、神化並加以崇拜。最古老的山神就是山本身、山上的石頭、動物和植物等依附於山嶽生存的一切,都可能被視為山神。逐漸,每座山皆有神明掌管,神主宰吉兇、豐收、佑一方太平。這正是「山無大小,皆有神靈。」【1】地方山神實錄
  • 眾多山神土地的由來
    中國人講究萬物皆有靈,從田螺姑娘到白蛇傳,不論什麼在我們國家都可以幻化成人,山川河流我們更是賦予其神的稱呼,自古以來有關於山神的傳說便源遠流長,早在《山海經》中便有山神的記載,到了今天還有不少地方保留著祭祀山神的習俗。山神是什麼?
  • 宜昌關公文化交流團參訪高雄東照山關帝廟
    3月24日,宜昌市臺辦副主任程國慶率關公文化交流團一行1l人參訪臺灣高雄東照山關帝廟,與東照山關帝廟主任委員吳進財就宜臺兩地關公文化情況進行了交流。  吳進財主委陪同參觀了關帝廟,詳細介紹了關帝廟的發展歷史、管理模式和歷年活動情況,回憶了與宜昌當陽關陵相關負責人交流關公文化的收穫和感受,連聲感嘆還歷歷在目,希望進一步深化交流、擴大合作。
  • 《山海經》中的諸山神是外星阿凡達?
    更確切地說,諸山神就相當於地方諸侯,要替王管理地方事務的。這在《史記·孔子世家》的《集解》中就有說明,其中引王肅說云:「守山川之祀者為神,謂諸侯也。」意思說得很明白,所謂山神就是地方諸侯。同樣是記載大禹殺防風氏之事,《韓非子·飾邪》記載為:「禹朝諸侯於會稽之山,防風之君後至,而禹斬之。」這裡,將「防風氏」稱為「防風之君」,意思就更明確了。
  • 天梯山 —人參果
    吃一個飄飄欲仙嘗一口爽透心窩人人愛吃人參果健康長壽多快樂天梯山有一方石,石上多樹,幹赤葉青,枝上總生小兒,長六七寸,見人皆笑,動其手足,頭著樹枝。使摘一枝,小兒便死」。這果子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人參果之說,當即本此。
  • 現在越來越多恩平人改用這種方式行山祭祀了!
    目前,我市正值「行山」祭祀的高峰期。記者今天走訪鄉鎮了解到,現在不少市民選擇了文明、低碳、環保的祭祀方式,以放禮炮替代燃放鞭炮。 記者在良西鎮龍安塘村委會毛松村見到,市民鄺開福一家正在「行山」祭祀,現場除了有燒餅、鴨蛋、炆鵝等祭祀用品之外,還有幾支禮炮。一家人拜祭完後,就開始放禮炮。
  • 山海經,西山山系第二山系,山神竟是牛頭馬面的原型?
    西山山系第二山系,一共有十七座山,這十七座山上的異獸不多。 在女床山上有鸞鳥,鸞鳥長的像野雞,身上長著五彩斑斕的羽毛,鸞鳥是一種祥瑞,只有天下太平的時候才會出現。
  • 阿城「山神節」重現千年古風 已納入市非遺名錄
    「山神節」祭祀現場。    王娜 哈爾濱新聞網記者 馬田園 王鐵軍 文/攝    置身於黑土蒼山之間,供奉豬頭、水果等祭品,唱起流傳近千年的金源神調、山歌——昨日,阿城區舉行了每年一度的金源「山神節」祭祀活動。
  • 賈平凹穿著漢服祭祀西王母,西王母到底是誰?
    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趙宗福,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陝西省作協主席賈平凹等9位知名文化人士都身穿漢服作為主祭嘉賓參加了典禮。本次典禮的儀仗隊有199人,以祭祀古代帝王三叩九拜之禮的最高禮節為原型,以周禮儀式進行祭拜。
  • 一百多位山神現在在念佛修淨土!
    這個故事許多同修都聽到了,北韓那邊的山神,一百多位山神現在在念佛修淨土,告訴他們天上不安穩;天上都不安穩,地上不能住,最好的地方還是西方極樂世界,山神說的。所以,山神請他們廟裡的法師。    常慧法師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十二歲出家,老修行,德行非常好,山神尊敬她,想請她到北韓去領導他們大家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