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山神的祭禮與祭品及山川之神祭禮中的等級觀念

2021-01-20 尋桃說歷史

商周時期對山川之神祭祀等級、祠禮及祭品並沒有嚴格規定,制定等級是周代之後的事。

《五藏山經》中所載山神的形象均為半人半獸,並表現為與圖騰之物的融合,最多的為龍、蛇、鳥,除上述三種圖騰之物外,主要為豬牛羊等常見動物。《五藏山經》中山神的祭品,主要有毛類、精類、玉類及其他祭品毛類祭品即祭祀所用牲畜,如豬、雞、犬、羊、魚,以及綜合幾種牲畜的太牢與少牢:精類祭品即祭祀所用糧食,包括穩、稻、理、泰、灑,以及綜合泰穰稻粱麥的五種之精:玉類,如璋、璧、菇、瑜、藻璋:還有營(白茅做成的神的坐席〉、燭(百草束成的火把〉等其他祭品。《五藏山經》中部分山嶽未記載神祠及祠物,我們同意袁坷先生「此經不言神狀及祠物,疑文有闕脫」的說法。

在禮制嚴格的周代,山川之祭有嚴格規定,並體現出強烈的等級觀念。《禮記·王制》曰「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史記·封禪書》引《周宮》曰「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其疆內名山大川。」可見祭祀山川己分政區和等級,帝王祭代表中華大地的五嶽四瀆,地方官祭地區性的名山大川。五嶽,即東嶽、西嶽、南嶽、北嶽,依《爾雅·釋山》「泰山為東嶽,華山為西嶽,霍山為南嶽,恆山為北嶽,富高為中嶽」,可知其具體所指。四讀,即河、江、淮、濟。

需要注意的是,五嶽觀念約成於周代,應是在《舜典》四嶽的基礎上加上中央這一方位而成,並與四方觀念相配合而建立了四讀觀念,到了漢代,四讀又被具體搭配為西南東北具體方位,顯然是五行觀念在作祟。但毋庸置疑,自周代建立五嶽四讀的觀念以來,對名山大川特別是五嶽四讀的崇拜和祭祀,為歷代王朝所繼承,山川之神成為重要的地抵,與社理等共同列入國家祀典,山川之祭被常態化、制度化,成為與國家制度密切結合的宗教活動。

諸侯不能祭祀本國之外的山川|,否則為「越望飛屬於僧越。《左傳·哀公六年》:「初,昭王有疾。卡曰:河為崇。』王弗祭。大夫請祭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漢、躁、潭,楚之望也。禍福之至,不是過也。不景雖不德,河非所獲罪也。』遂弗祭。」在楚昭王眼中,只有江、漢、睡、漳這四條川澤的水神才可祭祀。《史記·趙世家》記載類似故事「晉獻公之十六年伐霍、魏、耿,而趙鳳為將伐霍。霍公求奔齊。晉大旱,卡之,曰『霍太山為祟』。使趙鳳召霍君於齊,復之,以奉霍太山之祀,晉復穰。」這段記載大致是說晉國大旱,通過佔卡得知是位於霍國的霍太山作祟,但晉國國君並非霍山祭祀人,所以只好通過趙鳳召回霍太山的指定祭祀人霍君,晉國的旱災才消除。從上述兩條文獻記載可以看出,在禮制嚴格的周代,祭祀對象也有規定。《墨子·迎敵祠》載「祝、史乃告於四望、山、社覆。」

清儒孫臺讓《墨子間話》注所言「山川,蓋謂中小山川在境內者」正是在釐清周代嚴格的祭祀制度之下而得出的結論。山嶽崇拜作為上古社會普遍存在的宗教現象,商周時期的人們認為從最尊貴的五嶽到普通小山均有神靈守護,正如《抱樸子·登涉》所言:「山無大小,皆有神靈。山大則神大,山小即神小也。」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山川之神有了不同的名稱,大神被稱為「名山大」,小神被稱為「山林川澤」。到了漢代,為了適應王朝的等級制度,祭祀等級規定更為嚴格,國伯贊先生總結道:「皇帝所祭的神,都是象徵國家政權的神,如上帝、日、月、星、辰、后土、五嶽、四讀之屑。諸侯王、地方官所祭的神,則為象徵地方政權的神,如各封國、各州、郡各縣境內的山川之神及其他地方諸神。

至於百姓亦有其所祭之神,而這就是鄉社、裡社的社神。漢之社神,即今日之土地神,他在諸神中,是最低級的神。」宗教祀典中,對於山川等神抵的祭祀,自誕生之日起便不是偶然為之,而有著一貫性的特徵,《國語·魯語上》中展禽明言:「社理山川之神,皆有功烈於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為明質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澤,所以出財用也。非是不在祀典。」正如展禽所言,山川之神受祭其原因即與人民生產、生存密切相關。

古代中國,祭神常用的形式為以樂舞來娛神,《禮記·月令》載孟春之月「命樂正入學習舞。乃惰祭典,命祀山林川澤。」祭祀山之舞為皇舞,《周禮·地官·司徒》載:「舞獅,掌教兵舞,帥而舞山川之祭祀:教般舞,帥而舞社穰之祭祀:教羽舞,帥而舞四方之祭祀:教皇舞,帥而舞旱膜之事。」旱曖之事,正是所謂零祭,舞師與樂師等同為官名,遇國有山川之祀,舞師則率領往舞,《周禮》同書的《稻人》所謂「旱蟆共其專斂」及《女巫》所謂「旱瑛則舞黴」均同義,周代的舞等有大小之分,正等為天子的大黴,此舞等為旱黴,由舞師這樣的小官行等禮,具體的樂舞一一皇舞為《周禮》所載「六小舞」之一,鄭司農注謂「皇舞者,以羽冒覆頭上,衣飾蒲翠之羽。」郭寶鈞先生認為武官村殷墓的繡有鳥羽痕的小吃正是殷商時期皇舞的證明。皇舞以享山川之神,而享神的目的在求雨。

除了天子、諸侯等官方祭祀山川,民間也重視山川祭祀,出土楚簡中舊有不少涉及山川之祭的材料。楚簡中既有泛言山川祭祀的,如望山楚簡96的「佔之曰吉。山川」氣也有專祭個別山川的,如包山楚簡240的「五山飛包山楚簡214,237、243的「危山」,包山楚簡238、241的「高丘」、「下丘」,包山楚簡213 214、237、243、248中的「大水氣葛陵楚簡中的「大川有價」等。

在民俗信仰中,山川之神的崇拜與祭祀則表現為締造出了各種山神、水神。山川之神對莊稼或破壞或保佑,故而在普通百姓的潛意識中,產生了一種敬畏其神的觀念,繼而祭祀跪拜,祈求保佑。與宮方從自然崇拜轉化為政治宗教形態不同,民間信仰體系中對山川之神的崇拜,展現出種較為自然甚至盲目的狀態,這種自然而普遍的崇拜狀態,在民俗學資料中有著充分的展示,如雲南貢山怒族相信山鬼「木裡不拉」能讓莊稼遭災,所以進行定期祭祀。怒江保鏢族認為山神米司尼是農業豐歉的決定者。彝族面臨旱澇之災而影響莊稼生長時便供酒燃香誦經拜祭山神。哈尼族在插秧結束後舉行祭山儀式,並唱誦祭詞:「全族來共祭山神,祈求神靈風雨順,祈禱山神保禾苗,莫讓穀子的白穗病。」

相關焦點

  • 原神祭禮大劍給誰 祭禮大劍適用英雄推薦
    原神祭禮大劍給誰 祭禮大劍適用英雄推薦 作者:網際網路 來源:九遊 發布時間:2020-10-30 14:44:00手機訂閱
  • 《山海經》中的諸山神是外星阿凡達?
    (一)山神就是地方諸侯?《山神經》是一部上古奇書,因其所載動物形象古怪,神話故事荒誕不經,人們往往將它當作志怪小說來讀。後來,隨著人們對其所載山川、礦藏、生物等的深入調查,卻發現它所載的可能正是上古時期的世界模樣。但是,人們怎麼也弄不明白《山海經》中的山神究竟是什麼?如果說它們只是山中的怪獸異禽,那四方百姓為何要祭祀它們?
  • 山海經西方山系的山神都是用什麼來祭祀的?
    祭祀是華夏禮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禮儀中主要部分,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神。天神稱祀,地祇稱祭,宗廟稱享。祭祀的對象就是神靈,神靈的產生是有其發展過程的,天上的風雲變幻、日月運行,地上的山石樹木、飛禽走獸,都被視為有神靈主宰,於是產生了萬物有靈的觀念。
  • 山海經|不同的山神,古人用不同的儀式祭祀
    《山海經》讀到今天,西次二經就讀完了。西次二經中共記錄了十七座山的山形,它們的地貌以及這些山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生活在山上的動物和植物,還有那豐富的礦產資源。今天讀西次二經中的最後一篇文章,祭祀山神的儀式。凡西次二經之首,自鈐山至於萊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裡。
  • 《山海經》中十個神秘山神,長著龍頭鳥身子,龍族的混血兒?
    大叔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遠古時代的山神。文/希夷符號帝國獨家原創(一)很多小寶貝對於山神的認識,應該還停留在《西遊記》中的土地神,小說中的神仙譜還算比較規範,不管是山坡還是陸地或者沙漠等各種地形,統轄他們的神仙一律都叫「土地神」。比如盤絲嶺的山神叫土地;五莊觀的神仙也是土地。還有火焰山的、通天河的統統都由土地管理。
  • 從《山海經》中的山神形象與祭祀文化,看《山海經》的杜撰性
    讀《山海經》給人印象最深的有兩點,一是奇形怪狀的動物很多,每個山上都有山神,二每個山系講完後,必講到祭祀山神的方法。看來,山神很厲害,祭祀很重要。山神的作用應是統管山上的動物,而《山海經》中諸山上不乏奇異怪誕的動物,這些動物還不乏神奇的能力。出則大旱,大水,大疫等諸災害,也有出則帶來大豐收的。
  • 《山海經》中南方三大山系描述的山神都是什麼形態?
    《山海經·南山經》:「凡鵲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裡,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山海經·南山經》:「凡南次二山之首,自櫃山至於漆吳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裡。其神狀皆龍身而鳥首。」
  • 眾多山神土地的由來
    中國人講究萬物皆有靈,從田螺姑娘到白蛇傳,不論什麼在我們國家都可以幻化成人,山川河流我們更是賦予其神的稱呼,自古以來有關於山神的傳說便源遠流長,早在《山海經》中便有山神的記載,到了今天還有不少地方保留著祭祀山神的習俗。山神是什麼?
  • 山神——屬於道家,還是佛家?
    山神是典型的傳統神話人物,掌管五嶽山川,守護一方平安。山神屬於道家範疇,與佛教沒有絲毫關係。山神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春秋戰國,而佛教直到漢明帝時才從古印度傳入中國。可見,山神是地地道道的中國本土神仙。關於山神的記載最早見於先秦時期的《山海經》,裡面記錄了許多有關山神的傳說。古代造神無非兩種方式。一是人造。面對日月星辰,山川湖泊,疑惑而敬畏,所以就設想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媧造人,盤古開天……二是冊封。古人對忠義和仁孝十分看重,成就突出者當然要予以褒獎和宣揚。封神則是最高獎賞,也最利於百姓接受。
  • 中國神話|山神崇拜
    「五嶽」代表了東南西北中五方:東嶽泰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這五座山有對應的山神「五嶽大帝」。【2】廣義上,五個方位及天、地即為道教觀念中的宇宙。國泰民安,便起源於 「天下之安,猶泰山而四維之」 【3】之說,泰山是五嶽之首。自秦至清,先後有十三代帝王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山,是東方文化的縮影,宗教思想的寄託之地。山神之書 :《山海經》著於兩千多年前的《山海經》原是一部圖文的經典,描繪了各類山神的外形、樣貌、職能等。
  • 上古時期96個龍形神獸,人面龍身,《山海經》中的神秘山神
    魚壞龍之傳自一言——龍跳龍門。雲在一山之口,歲有數日之牖中期,於是段之魚但能逾天門,則為神龍,自此達。早在春秋戰國,夫龍之說已十分普,《山海經》則載近百有餘龍族神獸,或龍神。南山乙龍神循南線一路遊,南山經之首中,謂招搖山,自招搖山至箕尾數十山,擊二千九百五十裡。此十神皆鳥身龍首之獸,代天理山嶽、瀆。
  • 山海經六大山神:或人身而羊角,或獸身而人面,是你想不到的奇特
    獸身人面神,《山海經》記載:釐山之首,自鹿蹄之山至於玄扈之山,凡九山,千六百七十裡。其神狀皆人面獸身。由此可見,這個獸面人身的神仙掌管從鹿蹄之山到玄扈之山一共九座山,是這些山的山神。長著人的臉,豹子的身體,確實怪嚇人的,我們一般意義上的神仙都是慈眉善目的,沒有這麼粗獷的,山海經裡面的神仙也確實千奇百怪,讓我們大開眼界!驕蟲,《山海經》中記載:有神焉,其狀如人而二首,名曰驕蟲,是為螫(shi)蟲,實惟蜂蜜之廬,其祠之,用一雄雞,禳而勿殺。由此可見,驕蟲長相和人差不多,不同的是長了兩個腦袋,它是螫蟲的首領,也是一切蜂類動物最親近的母體,是它們的歸宿之主。
  • 古中國《山海經》中的剛之山神魃,傳到日本後成為了日照神!
    日本妖怪記載中的魃其實就是日照神,又名「旱母」。傳說它生活在險峻的深山中,人臉獸身。儘管獨手獨腳,卻行走如風。據記載此妖怪一出,就會持續乾旱,滴雨不下,引發旱災。據說如果能夠捉住它,然後將其扔進渾濁的水中,它就會窒息而死。
  • 山海經,西山山系第二山系,山神竟是牛頭馬面的原型?
    西山山系第二山系,一共有十七座山,這十七座山上的異獸不多。 在女床山上有鸞鳥,鸞鳥長的像野雞,身上長著五彩斑斕的羽毛,鸞鳥是一種祥瑞,只有天下太平的時候才會出現。
  • 歷史上的北歐神話之光明之神博德和黑暗之神霍都的故事(三)
    歷史上的北歐神話之光明之神博德和黑暗之神霍都的故事(三)文/開心最大要開心奧丁的侍從哈默德站出來說願意擔此重任。芙麗嘉大為讚許,叫人牽來了奧丁的八足神駿斯普萊尼爾給哈默德做坐騎。哈默德飛身上馬,策馬狂奔,絕塵而去。
  • 山神真的是任人欺負的小神嗎,這幾位山神的實力保準你嚇一跳
    看過《西遊記》的同學都有這麼一個印象,孫猴子到達一個地方如果不知此地為何處,或者有什麼出名的妖怪就會一棍子下去喊土地,叫山神問路,而且棒子敲下去總會出現一個白頭髮白鬍子的小老頭口稱大聖爺爺的納頭便拜,是呼之則來喝之則去啊。可見在《西遊記》中這些小土地,小山神是真心受氣的主。
  • 《山海經》中記載了5位上古人首蛇身的神,你知道哪一個?
    《山海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怪談,其中記載了無數的奇珍異獸,從大家熟知的女媧娘娘到不是非常熟知的異獸猾褢,每一個都是精彩絕倫,值得大家來研究討論的。今天我們來聊聊,在上古神話中,人首蛇身的神有哪些。說道人首蛇身,想必大家不管是在影視劇中,還是怪誕異志裡,首先想到的就是創造了人類的女媧娘娘,但是除了女媧娘娘,還有四位比較有名的人首蛇身的神。
  • 阿城「山神節」重現千年古風 已納入市非遺名錄
    「山神節」祭祀現場。    王娜 哈爾濱新聞網記者 馬田園 王鐵軍 文/攝    置身於黑土蒼山之間,供奉豬頭、水果等祭品,唱起流傳近千年的金源神調、山歌——昨日,阿城區舉行了每年一度的金源「山神節」祭祀活動。
  • 中國傳統神話中的六位太陽神都是誰,都有什麼依據
    中國的傳統神話中的太陽神有六位,他們分別是:羲和、炎帝神農氏、日主、東皇太一、東君、太陽星君。1.羲和中國有太陽女神,這位太陽女神名叫羲和。 最早的大百科全書《山海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東海之外,甘泉之間,有羲和之國。
  • 山海經|掌管著百鳥王國的山神白帝天昊,居住在長留山上
    沏一杯於案頭,斜倚在床頭繼續讀《山海經》。今天讀的是西次三經中的長留山。又西二百裡,曰長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獸皆文尾,其鳥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實惟員神磈氏之宮。是神也,主司反景。從積石山往西再走兩百裡的地方,有一座山叫長留山,山神白帝少昊就居住在這座山上。看到白帝二字,容易讓人聯想到「朝發白帝彩雲間」的詩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