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不「瘸腿」

2021-01-08 丘河語文說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不「瘸腿」

四川省西充縣多扶中學 王躍進

我是一位中學語文教員,教齡已20有餘了。近年來,特別關注青少年問題,毅然轉入心理健康教育。我不斷探索、大膽實踐、認真思考,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這裡我謹談幾點體會。

一、心理健康教育尊重人性

近些年,學生心理素質不好已成為社會共識,諸如厭學、早戀、網癮等,確實不容忽視。但不少人對此缺乏冷靜仔細的觀察,往往只看到浮在水面上的東西,或者乾脆「人云亦云」。同樣的事,看問題的觀念不一樣,其結論也迥然不同。

我長期與學生相處,「存在即是理由」已成為重要的認知模式。每當大家談論某生這「差」那「壞」時,我就感到奇怪。學生再「差」也是人,怎麼連人味兒也沒了?我無論如何要見這「怪物」。結果讓人吃驚不小,冤案!老師、家長連情況尚不知曉便輕易判了「死刑」。其中,特別是「隱私」類,學生防守極嚴,「人不對頭」打死也不會說。我遇見過一位身上藏刀的初二學生。他覺得我可以為伍,上課時對我說:「老師,你最好別惹我,萬一我控制不住砍了你。咋辦?」我發現該生不簡單,情緒管理困難,至少這「刀」背後的事情夠複雜而悲壯的。

很明顯,教育工作者有無人性意識事關重大,決定了教育方式的取捨。人性是人的精華,最最寶貴。以人為本,尊重人基本的心理需求,我們的學生不但不壞,反而讓人覺得可憐、可愛。因為,學生的問題歸根到底是成長中的問題,是這一過程中難免的不良心理導致的。

當然,教師要做到這一點也不容易。因為,我們是從應試教育模式下過來的。舊觀念的改變是要付出代價的。就是說,教師必須與時俱進,真正做些學問,尤其是研究心理科學;懂得並善於實施人性化教育。這樣,我們就會理性對待青少年問題;而不是遇事一味的抱怨,更不會感情用事誤人子弟了。

二、心理健康教育切實「育人」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但事實上,受應試教育大環境的影響,「育人」這塊很難落實。教育的發展「瘸」了一條腿,走不了多遠。於是,以「分數論英雄」、「高分低能」等嚴重情況產生了。由於弊端久而不決,人的學困問題、人格障礙等自然形成。

誠然,許多有識之士對此很揪心,苦心倡導素質教育。誦國學、唱紅歌等活動盛行一時。殊不知,儘管花樣百出,學生的問題仍然層出不窮,教育的質量難以上去。究其原因,筆者以為,這還得從心理層面上去找答案。

中國文化對人的影響太大,很多舊的觀念天長日久在腦子中早已固化。其中有不少是大家共有的「集體潛意識」。它們在不知不覺中讓人犯錯,束縛人裹足不前,毒害一代又一代。比如「男權意識」,即使是今天也不為怪,叫人哭笑不得。許多男人骨子眼裡存在「處女情結」,有的以為女人「頭髮長,見識短」。小孩也受影響,對小女生說「男不和女鬥」。看起來這些東西彼此無關,而實踐上都是「男尊女卑」潛意識的產物。

潛意識的問題是深層次的,影響深遠;不可簡單對待,必須對症下藥。它既是產生於文化,那麼也可能消亡於文化。由文化產生的累贅須由新的文化去剔除!而真正稱得上文化的東西是來之不易的,不由得弄虛作假、裝模作樣。必須讓其生出根來,深深地扎進土壤,加以精心培育,進而長成參天大樹。

由此看來,育人的過程實際上是培育文化的過程。我們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教育工作者必須明白、領悟。並且自覺地貫穿於教育過程始終。然而,現實令人擔心:學校牆頭上寫了,那可是形式上的東西,讓人看的;老師口頭上講了,那可是個人的經驗之談,爾後未必負責。我們說一套,做一套。教者茫然,學生怎不迷惑?學生頗為稚嫩,認知上怎麼不出問題呢?

當前,我國社會轉型,改革開放,文化多元,人的潛意識問題爆發是必然的,大可不必吃驚。但問題是,現階段我們不可袖手旁觀,尤其是教育這塊,事關民族未來。怎樣育人呢,每個教育工作者不能不去思考。

我認為,應試教育的確應該革除,它是一切教育問題的根源。這涉及到教育體制的事,要革新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我們千萬不可悲觀喪志,應該儘自己一份社會責任,積極探索,立志為教育尋找出路。這是一個十分艱巨、事關民族靈魂的偉大工程。千萬不可沉浸在應試教育中自以為是、沾沾自喜!

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我選擇了心理健康教育,並頑強地堅持了五個春秋;並且即使退休了,也不會放棄!我的信念是:學生讀不好書,可能影響行業的選擇;而做不了人,相當於廢物。那確是教育工作者永遠的悲哀!

三、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實效

心理科學的大本營在西方,有兩百多年的悠久歷史,有的東西未必適合我們的國情。因此,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有個吸收的過程,教學中應通俗易懂,力避空洞說教。這方面無捷徑可走,只有靠自己腳踏實地的探索。現談談我的理論學習與實踐,以饗讀者。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一直遵循「學中有我」的原則。心理學內容多而深,學習中務必注重思考,有效結合自己的資料,反覆體驗、感悟,使之消化成「血肉」。學習的動力來源於社會責任感,只要心中時時裝著學生的疾苦和需要就行了。

實踐方面我著重做好兩件事:

一是開闢心理課堂。通過量表對各年級心理素質現狀調查分析,圍繞學困問題、情緒管理、人際交往及青春期困惑等重點編寫教材,先後涉及二十多個課題。內容突出學生普遍敏感的問題,促進其形成合理的認知。教學方法上,講座、遊戲、表演等結合,豐富多彩,氣氛活躍。教師上課激情投入,不怕課時不好,就怕你狀態不佳。

二是開展課外心理輔導。健全信息網絡,各班設心理委員,適時培訓,學會觀察和發現問題,隨時匯報情況。成立心理諮詢室,歡迎學生自動上門。對心理遭受挫折的學生,更要關注,促其儘快脫離危機。二年級有位女生患先天性疾病,遭受歧視,開學兩天仍不能進教室。她上了三樓想跳下去。生死關頭,受求生本能驅使,來到心理諮詢室,初衷是給老師說聲「再見」。我給以強大的心理支持,她很快敞開心扉傾訴,熱淚長淌。由於內在壓力減小,加之學校配合迅速;她很快穩定了情緒,放棄了輕生念頭。以後的諮詢,重點又放在了人際關係的改善上。很快,該生的學習和生活進入了正常狀態。

實踐證明,心理課堂很受學生、家長歡迎。學生心理素質提高了,學習的能量和動力也就源源不斷了。

當然,同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長一樣,心理健康教育不會一帆風順,一路上勢必會遭受各種阻力;開拓者必定會有許多付出和艱辛。但是,一個有夢想和追求的人,他的收穫是無價的;其中,最大的財富是快樂。看吧,而今的我,從教語文多年,受應試教育所迫,想必做些違心的事,比方為完成教學任務強迫學生硬背、胡亂抄謄以應付領導檢查之類,學生難免不受傷害,見老師避而遠之。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後,走到哪兒,都能聽到學生親切的喊叫。要知道,這情景,這快樂,我盼了幾十年也未曾得到呀!

(王躍進,筆名澗石,1958年出生,西充縣永清鄉人。中學語文一級教師。作品散見《中華詩人》《中國文學》《中外交流》《文學藝術家》《華文月刊》《四川文藝》《四川人文》《課外閱讀》等刊物及網絡。出版詩文集《多情的山路》、短篇小說集《醒來》。)

(聲明:本文獲作者獨家授權,由「讀寫時代」自媒體矩陣原創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教育心理學系列22—學生心理輔導
    好座位不等人,想2020上岸的親可以預約啦! [錦州山香教育] 正 文 今日目標:教育心理學第六章第二節 心理輔導及其目標 1.
  • 2011年小學教育心理學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節 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含義世界衛生組織曾對個體的心理健康作過這樣的描述:心理健康是一種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狀態與過程,表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夠有效地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
  • 用心呵護,健康成長——永州市黃岡博才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直播培訓紀實
    紅網時刻永州1月16日訊(通訊員 陳麗芳)為落實《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文件精神,加強全校全體教師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2021年1月14日下午,永州市黃岡博才學校小學部和初中部的全體教師參加了由張渝鴻老師主講的《解析學生的心理密碼,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護航》網絡直播專題講座。張老師從今年的疫情談起,結合疫情期間所發生在教育上的一起起慘痛的實例,深入淺出地分析和講解了目前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青少年出現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引導教師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
  • 「兩會聲音」河南省政協委員劉合行:建議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1月17日,河南省政協委員、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書記劉合行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至今我國絕大部分中小學尤其是農村學校都未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絕大部分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也不健全,對此,他提出要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預防校園惡性事件發生。
  • 專家稱一般心理課針對性不強 對問題學生無效
    廣東實驗中學一位老師說,如果學生有問題不指出,不教育,做家長的就會指責老師「隨便、不負責」;如果對學生稍加責罰,就會引起不必要的悲劇,「那我們以後都不敢教育學生了」。  在大部分老師眼中,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中老師有監護人的職責,當學生有錯失或不當行為時,應該及時指出並予以糾正。「我認為這個時候只要不是對學生的人格進行辱罵或者體罰,其它的語言批評或處罰是可以接受的。」
  • 教育部發布全國中小學新學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10條指導建議
    為更好幫助各地師生順利適應新學期,以更積極的心態投入開學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和校園學習,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向全國中小學校提出如下指導建議。2.做好師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疫情對師生心理健康會產生一定負面影響,學校在開學前後要及時進行師生身心健康狀況摸底,根據師生的反饋信息,制定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開學前通過在線調查和線上溝通,充分了解全體師生受疫情影響的情況。
  • 教育不僅要給學生知識,還有健康的心靈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之下的高考不得不延期,而高考期間也發生了各種狀況,高考已經結束,但高考帶給我們的思考還未結束。 7月8日,河南平頂山,一位考生在高考中撕毀其他兩名考生答題卡。平頂山市招生辦表示,該女生部分題不會做導致心理壓力過大,撕破別人試卷,已屬於作弊範疇。
  • 心理健康伴我行 溫暖陽光灑校園
    隨著南寧市中小學第14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的不斷深入,南寧市各中小學圍繞「積極情緒,幸福成長」主題,於近期陸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關注學校師生的心理狀態,培養積極樂觀的情緒,增強心理免疫力。   教師篇  用愛關注 為心護航   教師心理健康,才能以更充沛的精力、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 教育,該如何才能不焦慮?
    對於孩子的這些情緒和心理變化,Kevin媽媽覺得必須要有所調整,在她看來,孩子的身心健康永遠排在第一位,在此基礎上,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善良、溫暖、有擔當、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課堂上,積極發言,課下,即使在眾多家長、學生面前演講也自信滿滿。  什麼樣的教育可以讓一個孩子發生如此大的改變?
  • 中學教師資格考試(心理健康教育、日語、俄語)面試大綱
    本文整理中學教師資格考試(心理健康教育、日語、俄語)面試大綱,更多北京教師資格證考試報名時間請關注北京市教師資格網。 一、測試性質面試是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的有機組成部分,屬於標準參照性考試。筆試合格者,參加面試。
  • 學生青春期健康教育
    青春期是每個兒童成長過程中離不開的話題,大部分不知道怎麼應對?今天我和大家聊聊。什麼是青春期呢?青春期也叫人體生長發育第二高峰期,指以生殖器官發育成熟、第二性徵發育為標誌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時期,在人類及高等靈長類以雌性第一次月經出現為標誌;泛指青春期的年齡。
  • ...中心」及「甘肅省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基地」在蘭大二院掛牌成立
    中國甘肅網10月30日訊(本網記者 彭曉姣)10月29日上午,「甘肅省兒童青少年健康指導中心」及「甘肅省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基地」授牌儀式在蘭州大學第二醫院舉行。王光亞指出,在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省精神文明辦公室的指導下,組建兒童青少年健康指導專家團隊,做好甘肅省兒童青少年健康指導工作,做好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和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組建甘肅省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基地專家團隊,承擔甘肅省心理健康教師教育師資培訓和甘肅省教師心理健康指導服務工作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蘭大二院能夠主動承擔,是有擔當、有責任感的舉動,
  • 快樂遊戲促健康心理——喀什職業技術學院開展心理健康日主題活動
    有的學生雙腿顫抖、有的學生凝氣閉目、有的學生鎖眉咬牙……只為能讓自己的團隊堅持到最後一刻。這是5月25日在喀什職業技術學院開展的以關愛學生心理健康為主題的一處活動場景。該遊戲名叫「齊心協力」,考驗的是團隊協作能力。
  • 留學生心理問題引關注 行囊也需打包心理健康
    原標題:留學生心理問題引關注 行囊也需打包心理健康   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中國學生留學的痛點之一。迫於文化衝突和學業壓力,每年都有中國留學生,特別是低齡留學生因為負面情緒而出現抑鬱症、精神疾病等問題,嚴重影響其在海外順利完成學業。關注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迫在眉睫。
  • 探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大殺手
    例如過度壓抑自己、缺乏自信、心情苦悶、緊張焦慮等,心理健康指標遠遠超出正常範圍,已經影響到了大學生的成長。剛入學時,大學新生往往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心目中的大學與現實中的大學發生衝突,以及複雜的人 際關係、全新的教學模式,都會讓他們產生困惑,從而導致心理失調。大學新生對新環境不適應,如果不及時調整,就會變得失落、自卑、焦慮、抑鬱等。  其次,隨著大學生生理的成熟,大學生對情感問題的認識與處理正確與否,已經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 人際關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方面,國內外研究者都一致認為人際交往對心理健康有重要影響。大學生的人際關係對於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基礎條件。 研究表明,當今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比較突出,表現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人際溝通能力,溝通能力技巧的缺乏是造成個體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因素。
  • 心理健康的「及時雨」來了~
    1月6日,虹口區精神衛生中心與上海財經大學「醫教結合」心理健康服務合作項目籤約儀式在精衛中心會議室舉行。 上海財經大學認為,在校學生心理健康不容忽視,有限的心理服務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心理諮詢需求,如何對有心理和情緒問題的學生進行篩選、評估和幹預,如何實現專業資源帶動內生資源的質量,如何為高校心理輔導員進行減壓,這些都是當下學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 教育焦慮遇上瘸腿科普,「蒙眼識字」捲土重來
    以最新事發地太原為例,視頻中所謂的「量子波動速讀」,就是孩子們刷刷地翻書,然後就能去粗取精、概其內涵,10萬字的書就這樣被「搞定」了,效果令人「震撼」,名字也玄乎其神,畢竟提起「量子」,稍熟悉的人知道普朗克、玻兒等人,不太了解的,也知道墨子號通信衛星。生活中再怎麼忠於自己信念的人,不都得服膺「科學」嘛,5分鐘讀完10萬字,這對「厲害」的「量子」絕對是「so easy」!
  • 民間故事:瘸腿先生和啞巴
    那是一年夏天,先生正給村裡的孩子上課,一陣狂風暴雨,屋上的梁被颳了下來,說時遲那時候,先生一把推出去學生,自己卻被那梁壓斷了腿。從此村子裡多了個瘸腿先生,瘸腿先生常拿著戒尺訓學生,學生害怕,加上村裡田地多,好多孩子吃不了讀書的苦,就跟著大人去地裡了。瘸腿先生的學堂就收不到多少學生了,瘸腿先生便沒了多少來源,生活非常辛苦。
  • 北大六院王玉鳳: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需醫—校—家合力關注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孫慶玲)中小學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家長、學校和社會關注的焦點。11月20日,在第五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育人·心理健康」論壇上,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教授王玉鳳透露的一組數據更加證明,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急需更多科學化的理解和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