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於眼前的苟且,不如在詩詞中流連心靈的遠方!今天,和舒芯一起誦讀經典!
俗話說,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詩歌寫作,好的開頭能夠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詠懷古蹟(其三)》起句 「群山萬壑赴荊門」,氣勢磅礴;《與諸子登峴首》開篇「人事有代謝」,充滿哲思。
上述列舉的都是正常的開篇,但是,有的詩歌開篇獨闢蹊徑,讓人大跌眼鏡,羅隱的《京中七日立春》可謂其中典範。
京中七日立春
——羅隱(唐代)
一二三四五六七,
萬木生芽是今日。
遠天歸雁拂雲飛,
近水遊魚迸冰出。
羅隱是晚唐文壇上的一位奇才,才思敏捷,擅長詩歌。當時唐朝政治腐敗,羅隱生性剛直,揭露時弊、諷刺權貴,毫不留情,與世情格格不入。他參加了十四年的科舉考試,依舊榜上無名,長年科考,長期羈留在長安,在「京中七日立春」之時,詩人模仿隋代著名詩人薛道衡的《人日思歸》,寫下了這首詩,以洩懷才不遇的憤懣,表達思歸隱退之心。
根據記載,薛道衡聘陳,南陳君臣對薛的才華早有耳聞,非常期待他當場作詩。在「人日」(正月初七),薛道衡滿足大家的好奇,寫下第一句詩「入春才七日」,眾人嗤笑:這也算詩!薛道衡寫下第二句:「離家已二年」,眾人肅然。他寫完「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時,眾人讚不絕口。
羅隱這首詩模範薛道衡之作,卻青出於藍,開篇奇特(可以說詭異),竟然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不禁讓人聯想到兒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這不是開玩笑嘛!將這首詩與薛詩比較,才能明了詩人的良苦用心。
薛是屈指一算,雖「入春才七日」,但已是「離家已二年」了,委婉表達思歸之情。羅用七個數字,表明他是一天天數著日子過,羈留長安、度日如年啊!第二句「萬木生芽是今日」,不僅包含薛詩「思發在花前」的意思,而且比薛「思歸」更早,早到了「萬木生芽」之時。可見滯留痛苦之深重、歸思之迫切!
薛詩「人歸落雁後」,感慨「人不如雁」,情真意切。羅詩寫「遠天歸雁拂雲飛」,描繪出群雁同歸的得意洋洋之狀,有力地襯出自己無翅可展的苦痛,用語更加形象生動,情感表達更為熾烈!最後一句「近水遊魚迸冰出」,詩人大膽聯想,近水遊魚破冰而出,表現出詩人急不可待的歸隱之意。
這首詩含而不露,蘊意深遠,《越縵堂讀書錄》評論此詩達到了「峭直」與「蘊藉」的統一。
什麼才是好的開篇?答案不一而足。為了吸引讀者,你可以精雕細琢,錘鍊金句,也可以如詩人般不走尋常路,博人眼球。但是,你有打破常規的勇氣,更要有黏住讀者的實力!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