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怪異的一首唐詩,首句7個數字,「抄」人詩句卻成千古絕唱!

2020-12-04 舒芯讀書筆記

迷茫於眼前的苟且,不如在詩詞中流連心靈的遠方!今天,和舒芯一起誦讀經典!

俗話說,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詩歌寫作,好的開頭能夠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詠懷古蹟(其三)》起句 「群山萬壑赴荊門」,氣勢磅礴;《與諸子登峴首》開篇「人事有代謝」,充滿哲思。

上述列舉的都是正常的開篇,但是,有的詩歌開篇獨闢蹊徑,讓人大跌眼鏡,羅隱的《京中七日立春》可謂其中典範。

京中七日立春

——羅隱(唐代)

一二三四五六七,

萬木生芽是今日。

遠天歸雁拂雲飛,

近水遊魚迸冰出。

羅隱是晚唐文壇上的一位奇才,才思敏捷,擅長詩歌。當時唐朝政治腐敗,羅隱生性剛直,揭露時弊、諷刺權貴,毫不留情,與世情格格不入。他參加了十四年的科舉考試,依舊榜上無名,長年科考,長期羈留在長安,在「京中七日立春」之時,詩人模仿隋代著名詩人薛道衡的《人日思歸》,寫下了這首詩,以洩懷才不遇的憤懣,表達思歸隱退之心。

根據記載,薛道衡聘陳,南陳君臣對薛的才華早有耳聞,非常期待他當場作詩。在「人日」(正月初七),薛道衡滿足大家的好奇,寫下第一句詩「入春才七日」,眾人嗤笑:這也算詩!薛道衡寫下第二句:「離家已二年」,眾人肅然。他寫完「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時,眾人讚不絕口。

羅隱這首詩模範薛道衡之作,卻青出於藍,開篇奇特(可以說詭異),竟然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不禁讓人聯想到兒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這不是開玩笑嘛!將這首詩與薛詩比較,才能明了詩人的良苦用心。

薛是屈指一算,雖「入春才七日」,但已是「離家已二年」了,委婉表達思歸之情。羅用七個數字,表明他是一天天數著日子過,羈留長安、度日如年啊!第二句「萬木生芽是今日」,不僅包含薛詩「思發在花前」的意思,而且比薛「思歸」更早,早到了「萬木生芽」之時。可見滯留痛苦之深重、歸思之迫切!

薛詩「人歸落雁後」,感慨「人不如雁」,情真意切。羅詩寫「遠天歸雁拂雲飛」,描繪出群雁同歸的得意洋洋之狀,有力地襯出自己無翅可展的苦痛,用語更加形象生動,情感表達更為熾烈!最後一句「近水遊魚迸冰出」,詩人大膽聯想,近水遊魚破冰而出,表現出詩人急不可待的歸隱之意。

這首詩含而不露,蘊意深遠,《越縵堂讀書錄》評論此詩達到了「峭直」與「蘊藉」的統一。

什麼才是好的開篇?答案不一而足。為了吸引讀者,你可以精雕細琢,錘鍊金句,也可以如詩人般不走尋常路,博人眼球。但是,你有打破常規的勇氣,更要有黏住讀者的實力!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唐詩三百首經典詩句,「同為天涯淪落人」是否說的一事無成的我們
    唐詩300首當中有一首經典長詩,在我們上中學的時候也曾經是我們的語文課文,而且需要大篇幅的背誦。這首古詩就是白居易的《琵琶行》。白居易這首唐詩,大概有680個字。是唐詩300首當中比較長的一首古詩。限於篇幅,我們不在此將全文展示出來,而是分幾個部分簡單概括下,第一部分,就是寫的白居易送別客人的時候,聽到有人彈琵琶然後大篇幅的寫了琵琶女所彈奏琵琶的美麗的音樂。第二部分結合琵琶女的命運,讓白居易產生了同病相憐的感情,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詩句就是那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當時的白居易,已經45歲,職位就是江州司馬。
  • 隋煬帝寫首悽美詩,秦觀馬致遠一人模仿一首,兩首都成了千古絕唱
    早在江南任揚州總管時他就四處整理典籍,一生共成書130部。因為他的喜好,讓隋時的藏書量成為歷代最多。他還四處訪求失散的古籍,僅洛陽藏書量就曾達到過37萬卷,令人嘆為觀止。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楊廣的一首悽美小詩,詩成時連名字都沒有,後世索性給安上了個名字叫《失題》。全詩短短20個字,卻被北宋詞壇高手秦觀和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馬致遠一人模仿了一首,更令人驚喜的是兩首作品後來都成了千古絕唱。
  • 《唐詩三百首》,是最美的唐詩啟蒙,它的作者卻默默無聞
    絕大多數國人在孩提時代,就學會了「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也從詩句裡面知道了武漢有座黃鶴樓,姑蘇城外有個寒山寺,還有一條蜀道,難於上青天……我們的感情,祖國的美景,這些美麗的詩句,都能在《唐詩三百首》中找到。
  • 唐詩中四十句經典詩句
    唐詩,是中華文化史上一顆燦爛的明珠,與宋詞並稱「雙絕」,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因其語言凝練、文字優美、對仗工整、含義雋永的特點,深受世人喜愛,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唐詩中四十句經典名句,看一看自己最喜愛的詩句是否榜上有名。1、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終南別業》2、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
  • 蘇軾「洞房」時寫下一首詩,不料卻成為千古絕唱,讀完讓人臉紅
    詩歌可以說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載體,在我國古代有很多人,用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尤其是在唐宋時期,出現過很多有名的詩人。我國之所以被稱為「文明古國」,是因為我國具有悠久的文化傳承,詩歌便是其中之一,無論是那種詩歌都會傳誦千古。
  • 王維一首詩是唐詩名篇,題目是鹿柴(chái)還是鹿柴(zhài)?
    雖然那個時候並不懂他詩歌中的意境是什麼樣的,只知道死記爛背,但是多少也掌握了一些詩句。不過對於這些古詩,過了很長時間後,如今只剩下片言隻語。比如王維的一首唐詩,寫的是山林景色。全文只有20個字,卻是唐詩300首當中的經典名篇。這20個字都很簡單,描寫的意境我們也能夠想像的到。但是對於當時的我們來說,題目卻經常讀錯。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 杜牧最精美的寫景唐詩,前2句讀音字形存爭議,最後7個字膾炙人口
    作為晚唐最著名的唐代詩人之一,杜牧和李商隱一道延續了唐詩最後的輝煌。他們的唐詩,尤其是那些經典的七絕作品,在文學史上有很高的人氣。而且其中無論是格律還是遣詞造句的藝術,都很有自己的特點。這首唐詩的題目只有兩個字,就是《山行》。我們通讀這首古詩,對於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最後七個字,霜葉紅於二月花。詩人在深秋時節來到山中,看到被霜打過的楓葉片片染紅,非常美麗,甚至比二月春天開放的花朵還要鮮豔。因為詩人的想像實在是很奇特。
  • 《唐詩三百首》的最後一首詩,你知道是哪一首嗎?幾乎人人會背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這是《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所說的一句諺語。姑且不談這句諺語的可操作性,因為當中的「吟詩」可不是背詩,而是作詩。不過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唐詩三百首》是會陪伴著他從年幼走到年長,甚至走完一生。
  • 蘇軾「洞房」時寫下的一首詩,讀完讓人臉紅,卻成千古絕唱
    蘇軾說:「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他不僅這樣說,也是這麼做的。每讀一部經典,他都從頭抄到尾。比我們優秀的人,比我們還勤奮。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所有的差距,皆因逆水行舟時,放棄了努力。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蘇軾雖然讀書用功,但他可不是一個書呆子,相反蘇軾很浪漫,也很有情趣。
  • 《全唐詩》的反面教材,作者被人編成成語來罵,這一成語人盡皆知
    話說盛唐時河北棗強縣有個官吏名叫張懷慶,非常喜歡吟詩作對,但自己水平不行,又或者是急功近利,不想花費心思寫好詩,因此走上了抄襲之路。其實,在那個媒體不發達的時代,抄抄冷門詩篇一般不會被發現,可張懷慶偏偏不服,抄的全是些名人大咖的詩文。被譽為「七絕聖手」的王昌齡,就是張懷慶的主要抄襲對象之一,諸位想想,連「詩家夫子王江寧」的作品都要下手,那張懷慶投機取巧的這點爛事兒早已鬧得人盡皆知。
  • 一首唐詩,一首宋詞,都巧妙地拆開了「愁」字,您知道是哪兩首嗎
    把「愁」字拆成「秋心」的,大家比較熟悉的有《紅樓夢》裡林黛玉的《詠菊》,其頸聯寫道「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另外還有清代詩人龔自珍《秋心三首,其一》中的「秋心如海復如潮,似有秋魂不可招」,秋心即是愁,一片蕭殺,滿目悽涼。除了以上兩句之外,在唐詩宋詞裡亦有巧妙地拆解「愁」字的,一首是唐詩,一首是宋詞,這兩首詩詞雖然不被大眾所熟知,但是也非常經典。
  • 唐詩裡最孤獨的一首詩,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把孤獨寫進了骨子裡
    當然喜愛唐詩的人,也一定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那麼說起唐詩,它的種類是最多,非常的豐富,只要是你能夠想的,在唐詩中都是能夠找到,這也正是唐詩的魅力,因此,在這一千多年來,人們對於唐詩的喜愛,可以說是,已經深入進了骨子裡。
  • 唐詩裡一首非常孤獨的詩,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把孤獨寫絕了
    唐詩應當說是中國文學最美的收穫,這一千多年來,人們對於唐詩的喜愛,那是已經超過了文學本身,很多詩句,到現在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成為了我們生活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為什麼這麼說,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唐詩是我們這些人最早接觸的文學作品,同時一些詩句,也都轉化成了日常的生活用語,人們每一天都在使用。
  • 蘇軾,有一首詞抄,襲韓愈的唐詩,卻成為寫春景的傳世佳作
    從小背誦唐詩宋詞,而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絕對是非常熟悉的人。但是更多的是對他詞作的熟悉,其實他這個人本身也是很有趣的。蘇軾不僅僅在宋詞方面有著很高的建樹,而且本身對於書法畫作都有一定的水平。並且蘇軾這個人本身就是性格開朗的人,所以他的作品也就繼承了他的性格。由此哪怕是他的政敵,依舊願意成為他的知己朋友。由此可見,蘇軾的人格魅力是多麼的耀眼。
  • 懂得「燕山雪花大如席」意境之美,卻不知這唐詩背後的悲劇之痛
    每當談到描寫雪花的詩句,我們的腦海當中就會出現李白的這句「燕山雪花大如席」。這句唐詩是李白最經典的寫雪花的詩句。其中有著渾厚的意境之美。帶給人絕美的審美體驗。李白的古詩之中,對於自然現象或者自然界的萬物,通常都有想像力奇特的發揮。
  • 李商隱最傷感的一首詠物唐詩,句句寫一事無成,字字寫高潔之志
    李商隱的唐詩,託物言志者甚多。那句著名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頗有所指,而他的那些晦澀難懂的無題唐詩,其實也多有託物言志的傾向。今天我們所賞析的這一首唐詩就是如此,可以說是他最傷感的一首詠物唐詩,句句寫一事無成,字字寫高潔之志。
  • 官場聖人範仲淹戍邊,寫下一首最蒼涼的秋思,句句都是千古絕唱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文人多情,總是容易傷春悲秋,悲秋者多是面對秋日的蕭瑟,不免心中湧起思念故鄉、思念親友,或是感傷自己的境遇,而範仲淹的這首秋思則顯得與眾不同,這不單單是一首悲秋之作,更是一首邊塞詞。小佛讀過很多悲秋的詩詞,而那些詩詞都不如範仲淹這首蒼涼,這首詞句句都是千古絕唱。
  • 想讀《唐詩三百首》,要讀哪個版本好?
    《唐詩三百首》成書於乾隆四十三年(1778),共選詩三百一十篇,選了唐代七十七位詩人(包括西鄙人和無名氏)的作品。四藤吟社刊刻此書時,覺得孫洙只選了杜甫《詠懷古蹟》五首中兩首還不夠,就將其餘三首也補入其中,所以現在通行的《唐詩三百首》共有三百一十三首詩。
  • 李清照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僅開篇14字就驚豔世人,成為千古絕唱
    李清照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僅開篇14字就驚豔世人,成為千古絕唱在中國古代很少有以文才而名垂青史的女子,而李清照就是其中之一。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她是詞中之大家。明代文學大家楊慎在《詞品》中寫道:「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
  • 唐七律中最經典的七首,你肯定讀過!
    七律詩格律嚴密,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字,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分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中間兩聯要求對仗。 唐詩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著極高的地位,是文化領域一顆璀璨的明珠。有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你可能會說三百首太多了,但下面這十首七律詩,首首經典,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即使再忙也要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