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布魯斯領域的王者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在布魯斯音樂領域,如果B.B.King不能稱之為王者,那估計沒人敢領受這個稱號。你完全可以在布魯斯與B.B.King之間劃等號,沒有任何一位布魯斯藝術家能夠像B.B.King一樣,在世界範圍內獲得普遍認可,並對布魯斯音樂本身以及搖滾樂、爵士樂等類型的音樂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
B.B.King:無可爭議的「布魯斯之王」
何為布魯斯音樂?在講述B.B.King之前,我們有必有先簡單了解一下布魯斯音樂。所謂布魯斯是英文「blues」的音譯,它又叫「藍調」,是一種基於五聲音階的聲樂和樂器音樂。布魯斯起源於過去美國黑人奴隸的聖歌、讚美歌、勞動歌曲、叫喊和頌歌,黑人奴隸們為它創造了獨特的音階和和聲,並且用它來排遣苦悶的生活,寄託思鄉之情,這使得它從一開始就帶有很強的幽怨色彩,這也正對應了英文「blue」的「憂鬱、沮喪」這個義項。
B.B.King的音樂憂鬱嗎?對於英文不太熟稔的人其實並不關心這一點,事實上,人們更願意聽他如泣如訴的吉他演奏。在公眾演出場合,老爺子的臉上從來都是掛著讓人溫暖的微笑,而他演奏時全身心投入的表情和肢體語言更是令人如痴如醉。他到底有什麼魔力能讓樂迷們將他譽為「布魯斯之王」呢?
閱讀更多:
《約翰·列儂:倒在歌迷槍口下的藝術家》
《「貓王」:埃爾維斯·普萊斯利的搖滾傳說》
2從農民到音樂人
從農民到音樂人
1925年9月16日,B.B.King生於美國密西西比州的伊塔比納(Itta Bena),本名Riley B. King,儘管他的姓氏「King」聽上去非常尊貴,但現實是他是一個黑奴的重孫,而且自幼隨母親遷徙,生活異常艱辛,從小就要隨大人下棉花地幹農活。後來回憶起兒時的這段時光時,他說:「儘管摘棉花無法讓我們變得富有,但是我曾想過,趕著騾車在棉花田走過的這些路足以讓我環遊世界。」他的傳記作家查爾斯·索伊爾也曾問他:「你怎麼能夠承受穿著三件套在90度(華氏)的高溫下表演?」B.B.King回答:「因為我是黑人,我曾在烈日下的密西西比整日工作。」
年輕時的B.B.King
農活之餘,B.B.King還去教堂學習唱詩,因為他的母親和外婆都是虔誠的信徒,他也受長輩的影響,經常跟著大人們去教堂。唱詩班的經歷使他逐漸形成日後那種充滿力量的、魅力超凡的音色,而傳教士伴奏用的樂器——吉他——也令他為之著迷,他對吉他的練習也始於此。同時,B.B.King的叔叔收藏了當時有名的盲人布魯斯歌手雷蒙·傑佛遜的一些唱片,B.B.King在叔叔的耳濡目染下對布魯斯音樂也逐漸有了興趣。
B.B.King先後組建和參加了兩三個福音演唱組,通常他們在教堂裡演唱,但偶爾也會有機會在密西西比格林沃德(Green word)的WGRM廣播電臺做現場表演。在演唱的時候,B.B.King會加上一把吉他。這時候的B.B.King已經開始有主動探索音樂領域的欲望了。不過,有個好的指路人也很重要,幸運的是B.B.King的親人之中總是有對音樂有研究的人。
對B.B.King影響頗大的Bukka White
1946年夏天,B.B.King第一次來到了孟菲斯,在那裡他找到了表親Bukka White,Bukka是一名布魯斯樂手,在B.B.King呆在孟菲斯的10個月裡,Bukka教了B.B.King演奏布魯斯的一些技巧,使B.B.King的音樂天賦得到了進一步發掘。這段時間B.B.King從與其他布魯斯樂手的即興合奏中學到了不少東西,而Bukka也毫無保留地將自己所知的一切都教給了B.B.King,並且Bukka對音樂的熱愛和執著也深深感染了B.B.King,由此他堅定了做一名音樂人的理想。
孟菲斯是一個音樂聖地,1912年,威廉·克里斯多福·漢迪就是在這裡創作了《孟菲斯布魯斯》(Memphis Blues),不僅讓孟菲斯贏得了布魯斯之都的美譽,他本人也被認為是「布魯斯之父」。36年之後,這座城市又迎來了另一位日後蜚聲世界的「布魯斯之王」——B.B.King。從Bukka White那兒回家後沒過多久,B.B.King就決定返回孟菲斯,與務農相比,他顯然更喜愛音樂。1948年底,B.B.King返回了孟菲斯,開始了他的職業音樂生涯。
B.B.King在WDIA廣播電臺做了節目主持人
一開始,B.B.King在孟菲斯一家成立僅一年多的廣播電臺——WDIA謀得一份工作。這是美國南方第一家從員工到管理者都是黑人的無線電臺,B.B.King在這家電臺做了節目主持人,每次臺裡給他十分鐘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他可以彈吉他或唱任何東西,只要他能宣傳一種新的湯料Pepticon。於是,憑著自己的獨特音樂,B.B.King很快就成了有名的「Pepticon小子」,大受歡迎。
B.B.King在WDIA廣播電臺(圖片來源:alamy)
在B.B.King的新節目「Sepia Swing Club」(烏賊搖擺俱樂部)中,他播放黑人樂手的錄音並接受聽眾的點播演奏吉他或演唱。作為一個小有名氣的DJ,他遵循慣例也起了個藝名,一開始叫「Beal Street Boy」(比利街布魯斯小子),後來又改成「Blues Boy King」(布魯斯小子金),最後又簡化為「B.B.King」。一個偉大名字就這樣誕生了。
3將自己獻給Lucille
將自己獻給Lucille
從電臺主持到音樂人,B.B.King雖然在黑人圈子裡闖出了名頭,然而卻無法融入白人主流音樂圈。儘管他於60年代初把他的預約代理轉給ABC唱片公司,但仍然效果不佳。1968年以前,他在白人聽眾面前演出不超過兩場。不過,這並不代表他的音樂做的不好,只是運氣欠佳而已。
Butterfield Blues Band某種程度上促成了B.B.King走向白人主流音樂圈
轉機出現在1965年,有一個叫做Butterfield Blues Band的組合推出了首張專輯,並受到了美國中產階級白人的喜愛。人們對樂隊製造的奇特音樂音效而著迷。當有人問他們是從哪學會這樣彈琴的?樂隊的兩個吉他手坦白說:「我們抄襲了B.B.King的華彩樂句。」當人們問到「他(B.B.King)是誰」時,兩名吉他手如此形容他:「一個真正的怪物。」
B.B.King在Ed Sullivan演出(圖片來源:CBS)
1969年,B.B.King終於得到了機會第一次在電視網的「今夜表演」節目上作演出。1971年,King出現在Ed Sullivan節目上。能在Sullivan節目上演出,就意味著他已經是一名真正被白人主流音樂圈接受的的明星了。從入行到成名,B.B.King用了23年的時間。
都說事業與愛情難以兼顧,在B.B.King這裡體現的尤為明顯。他先後有過兩次婚姻,然而都以分手而告終,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太專注於巡演。以1956年為例,這一年裡,他不僅發行了3張唱片,還在全美巡演,一共演出了342場,工作人員曾評價他「一年300天都在演出,剩下65天待在錄音棚」。
B.B.King與第一任妻子Martha
B.B.King的第一任妻子叫Martha,1946年與B.B.King結婚,B.B.King曾經為她寫過一首叫《Miss Martha King》的歌曲。然而一年幾乎都在巡演路上的B.B.King與妻子相處時間太少,最終他在巡演途中收到了Martha在離婚協議上簽字的消息。這雖然給了他一個打擊,但卻給了他靈感寫出了《Woke Up this moming》這首熱門歌曲,兩人於1952年宣布離婚。
B.B.King的第二任妻子叫Sue,她比B.B.King小15歲,兩人1958年6月結婚。然而就像第一次婚姻一樣,B.B.King高強度的巡演讓妻子無法接受,最終兩人於1966年離婚。有趣的是這次感情上的打擊讓B.B.King又寫出了他最紅的一支歌:《The Thrill is Gone》。
B.B.King與他心愛的Lucille吉他
對於B.B.King來說,也許只有他心愛的Lucille吉他才是他永遠的伴侶。這款Gibson公司出的吉他因B.B.King的使用而聞名世界。關於這款吉他的得名也是一樁趣事。1949年B.B.King在一次表演遇到大火,他冒著生命危險從火場裡搶救出了自己賴以謀生的吉他,事後他才發現這場火災源於兩男為爭一個名為Lucille的女子而大打出手引起的,為紀念這個經歷,B.B.King把他的這款吉他取名Lucille,並且還為它寫了一首歌。對於自己的愛琴,B.B.King曾說:「當我歌唱時,內心在彈吉他;而當我不再發聲,Lucille在替我歌唱。」足見他人琴合一的境界。
4無可爭議的「布魯斯之王」
無可爭議的「布魯斯之王」
在2003年《滾石》雜誌評選的史上百大吉他手中,B.B.King名列第三,有一些人對此覺得不能理解,如果單純論吉他技術的話,比B.B.King厲害的人實在太多了。然而B.B.King之所以被其他吉他手們發自內心推崇的原因,是因為他獨具風格的吉他演奏語言。
Guns N' Roses前吉他手Slash與B.B.King同臺演出
B.B.King除了創造性的使用推弦、揉弦等演奏技巧之外,他的顫音更是一絕,即使只有一個音符,他也能夠通過極具張力的顫音讓它富有鮮活的表現力,這已經成為他最具辨識度的標誌。B.B.King的吉他演奏從來不以速度取勝,而是通過琴弦的按、推、揉、滑等技巧,來呈現情緒的高低起落,使得他的音樂聽起來感情充沛、情緒飽滿,極易打動聽眾。
演奏中的B.B.King
B.B.King的音樂生涯也非常漫長,一直到2005年他80歲,他才舉辦了告別演唱會,老爺子雖然受糖尿病困擾多年,但在演出方面從不含糊,不管是演唱還是彈奏,仍然保持了相當的水準。在巴西站的告別巡演上,他被問及是否這是他最後的演出時,他說:「我最喜歡的演員之一是蘇格蘭的肖恩·康納利,他最知名的角色是007系列的詹姆斯·邦德,他演了一部電影叫《永不說不》(Never Say Never Again)。」這表明了他對舞臺無限的熱愛。
美國總統布希向B.B.King頒發美國最高國民榮譽獎——「總統自由勳章」
半個多世紀以來,B.B.King一共獲得過15次格萊美音樂獎。1987年他榮獲格萊美終身成就獎;1980年位列「布魯斯名人堂」;1987年入選了「搖滾名人堂」。為了特別感謝他為美國音樂做出的貢獻,時任總統布希還向他頒發了美國最高的國民榮譽獎——「總統自由勳章」。
歐巴馬總統與B.B.King
B.B.King葬禮現場
除了音樂,B.B.King喜愛賭博也是出了名的。他曾開玩笑道:「雖然賭博必然會輸掉,但一個人很難在賭博中什麼都贏不了,我還是希望我能贏。」因此,他後來索性把家都搬到賭城拉斯維加斯,而這裡也成了他人生的最後一站。2015年5月14日21:40,B.B.King在拉斯維加斯的家中去世,享年89歲。他的遺體被運回家鄉密西西比州,舉行葬禮的時候,除其親朋好友和密西西比州州長Phil Bryant外,還有500名歌迷出席,場外亦有200名歌迷觀看直播。美國國會議員Bennie Thompson到場代為美國總統歐巴馬宣讀悼文,文中寫道:「布魯斯失去了它的王者,而美國失去了一位傳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