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長壽,很多人總喜歡拿烏龜來比較,但是烏龜為什麼壽命長,可不是因為太不喜歡動,真正的原因是什麼,你想知道嗎?
似乎地球上的每一種物種都有某種人類渴望擁有的品質,比如獅子的無畏,獵豹的速度,像鳥一樣飛行的能力,壁虎黏人的四肢等等,不勝枚舉。但是烏龜呢?我們都想到的是長壽。
既然長壽的聯想總會提及烏龜,那就先說烏龜的壽命吧。
烏龜區別於地球上大多數動物的特點是它的壽命,它能夠活很長的時間。尤其咱們中國人人都知道的一句話: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把烏龜的長壽誇張的形容到極致。
在爬行動物家族中,烏龜是長壽的成員之一。其中較大的物種,例如海龜,3-4英尺長,300-350磅重,壽命約為80-100歲。最大的海龜通常體重超過450磅,甚至可以活到200歲。一隻雄性亞達伯拉巨龜,之前生活在印度加爾各答的動物園裡,在2006年去世時已經有200歲了,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動物之一。因為它們通常比人類壽命長,所以大多數人會認為它們至少能活100年。
由於需要數個世紀的時間,所以很難測量它們的年齡,一些人猜測一些海龜可能有400到500歲。為什麼海龜和陸龜活得這麼久,沒有確切的答案。
要理解為什麼烏龜會活得更久,我們必須理解我們為什麼會變老,我們變老的原因是由於我們的細胞分裂的限制,組成我們身體的體細胞有一定數量的分裂,這被稱為海弗利克極限。
海弗利克極限是一個有助於解釋細胞老化背後機制的概念。
該概念指出,一個正常的人類細胞在不能再分裂之前只能複製和分裂40到60次。
美國解剖學家倫納德·海弗利克提出,平均來說,人類細胞可以分裂40到60次。
導致這種細胞分裂的原因之一是端粒,所有生物的端粒都有不同的特徵。
通過科學的研究最終發現,人類細胞分裂不是無限的,大約50個細胞分裂後就停止了,這是衰老導致死亡的原因。
端粒是染色體兩端的特化結構,通常由富含鳥嘌呤核苷酸的短DNA序列串聯重複組成,及一些結合蛋白組成特殊結構,保護染色體末端免於融合和退化,在染色體定位、複製、保護和控制細胞生長及壽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並與細胞凋亡、細胞轉化和永生化密切相關。
當細胞分裂一次,每條染色體的端粒就會逐次變短一些。構成端粒的一部分基因約50~200個核苷酸,會因多次細胞分裂而不能達到完全複製(丟失),以至細胞終止其功能不再分裂。因此,嚴重縮短的端粒是細胞老化的信號。
端粒保持染色體的獨立性和穩定性。其長短可決定細胞的分裂次數。
如果你考慮到上面的說法,那麼就可以推斷出動物的不同壽命與它們的端粒長度有關。
與人類相比,大多數烏龜的端粒要長得多。這就是為什麼它們能比人類活得更長。與此同時,狗和貓死得比人類早得多,因為它們的端粒更短。除此之外,烏龜的端粒還有一個不同於人類的特殊特徵,它們還能恢復和重建疲憊的端粒,多虧了這些修復的端粒,導致它們可以比人類活得更長。
關於衰老這個問題,你可能已經聽說過各種說法,我們一般以為,要麼跟基因有關,要麼跟環境有關。
而伊莉莎白·布萊克本,諾貝爾的生理或醫學獎獲得者,她是端粒研究方面的專家,並因此於2009年榮膺諾貝爾獎,早就為我們揭秘,直接影響人衰老進程的就是我們身體裡「端粒」,而抗衰老的方法也和端粒相關。
伊莉莎白·布萊克本認為,每個人端粒變短速度不一樣,所以衰老的速度不一樣。
端粒越短,人就越容易患病而死亡,所以端粒就是人衰老的秘密了。
說到底人類也是一種生物體,所以我們身體的生命體徵都基於細胞,講減肥的時候,我最後也講到了細胞,只要是動物,活著,最終都離不開細胞分裂與代謝的問題。
人類與烏龜是不同的物種,從本質上來說沒有可比性,但講到細胞分裂就有可比性了,而烏龜長壽的原因恰恰就是它的端粒比人類的長。
身體之所以衰老,是因為細胞不再分裂更新,當細胞不再分裂時,也就是衰老的開始。細胞的之所以能夠分裂或者停止分裂,是因為受到其端粒長短的影響。
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會縮短一點,直到足夠短時,細胞就不再分裂。所以如果你想青春永駐,和烏龜比長壽,就要使端粒足夠長,或者使它不隨著細胞分裂而縮短。
而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重複核苷酸序列及其相關的蛋白質,作為防止染色體降解和末端融合的保護帽,對於線型染色體的結構和穩定起重要作用。
知道了端粒的長短會影響壽命,端粒變短速度影響衰老速度,那就知道如何延緩衰老了。
如何使端粒延長?
每個人的細胞中都存在這種端粒酶,促進端粒生長,可惜當人體過了25歲後,端粒酶便逐漸失去活性。
科學家認為,如果能讓端粒酶始終保持活性,使端粒的長度得以維持,細胞衰老就能延緩,組織和器官功能就可以始終保持旺盛,人類就能長生不老,百病不生!
長期不運動久坐的人的端粒比運動的人的端粒要短,而長期有氧運動(慢跑和快走)和間歇運動(快跑——慢跑——走路休息,往復循環)增加端粒長度。
哪些行為會對端粒起負面影響
這也可以解釋長期處於壓力狀態下的人為什麼一般比較短壽,一夜愁白頭,短期內大幅度衰老確實有可能。
除了壓力之外,布萊克本還指出影響端粒三大負面情緒,分別是「敵意」、「悲觀」和「胡思亂想「,但是這是指長期的這種負面情緒才會有所影響,而不是一有這些情緒就會端粒縮短的。比如抑鬱症就是長期處於負面狀態中,對人體傷害特別大。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伊莉莎白·布萊克本博士,她也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和倫敦皇家學院院士,她認為睡眠質量、運動、飲食甚至一些化學物質都會影響端粒,慢性壓力、負面思考、人際矛盾、不和諧的社群關係也會傷害端粒。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睡眠研究者Aric Prather博士發現,睡眠質量差和白天打瞌睡這兩個因素都與較短的端粒有關,高壓力中的女性最容易受到低質量睡眠的影響。
面對長期壓力,需要通過一些定期的健身運動和均衡健康的營養來得到釋放,例如增加有氧耐力訓練、高強度的力量訓練、瑜伽冥想以及在飲食中保持蔬菜、堅果、水果等營養性食物。
另外一些食物對端粒有害處:紅肉、經過加工的肉類、高糖食品。而對端粒有好處的食物是:植物纖維、全麥、蔬菜、堅果、豆類、水果。
影響長壽的原因確實非常多,但我們從根本上看還是要分析到人體的本質,而細胞的質量這個是我們肉眼看不到,但我們也需要去了解的。
作者:隨性的薇薇(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