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雖然這句話並不完全對,但很多時候都能夠用來解釋一些現象的發生,例如野生動物遭到人類的殘酷獵殺,常見的就有穿山甲、果子狸、鯊魚等等,其中以瀕危動物的生存狀況最為危險。中國公益廣告中的一句「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精闢地解釋了人類殺害野生動物的動機,最終都能歸結為利益驅動。那麼為什麼有些野生動物明明沒有鼓吹的那樣有營養價值,還會受到人類的追捧從而遭受獵殺呢?
這裡以鯊魚為例子,人類認為鯊魚身上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它的魚翅,而中國傳統的山珍海味中就有魚翅的一席之地。漁民為了獲得魚翅不得不鋌而走險去獵殺鯊魚,但他們往往並不需要鯊魚的整個軀體,只需要它們的魚翅。他們將鯊魚的魚翅割走之後就將鯊魚放回海洋中,任由其自生自滅。國外的科考團隊曾拍攝了多部關於魚翅的紀錄片,片中大多數被割走魚翅的鯊魚只有一個下場,那就是慢慢地等待死亡。
由於人類對魚翅的追求,近十幾年來導致全球多個海域的鯊魚數量銳減,尤其是日本海域。那麼問題來了,魚翅真的像人們所說的那樣對身體很補嗎?對此營養專家表示,魚翅確實含有一定的蛋白質,但是同等質量魚翅的蛋白質含量低於同等質量的雞蛋或者豬肉。如果從不飽和脂肪酸的角度來看,那麼魚翅和其他魚類沒有太大的區別。不僅如此,已經有研究表明魚翅中含有較高濃度的神經毒素,長期服用的人可能會有腦退化等嚴重疾病。
和鯊魚一樣有悲慘命運的還有生活在非洲大陸上的白色長頸鹿,在盜獵者的迫害下,如今全球僅剩的白色長頸鹿數量還不足9000隻。根據調查研究,白色長頸鹿是長頸鹿中極為罕見的一種,它們主要分布在肯亞、索馬利亞等幾個地區。由於它們體表也有和一般長頸鹿一樣的網紋,因此被當地人認為是上帝忘記為其上色而導致的。經常看《動物世界》的朋友能夠看到鏡頭裡的長頸鹿十分高大,一般沒有天敵,那麼白色長頸鹿是如何受到威脅的呢?
野生動物專家表示,目前還無法得知盜獵者獵殺白色長頸鹿的目的是什麼,因為他們在被殺害的個體身上並未發現明顯的器官缺失。曾經有動物專家在野外發現了一頭小白色長頸鹿,它站在一個地方遲遲不走動。等到專家靠近之後,發現原來它身邊是一堆白骨,對此他們猜測這堆白骨可能就是小白色長頸鹿的父母。
全球數量還不到1萬隻,這樣的物種儼然已經是瀕危動物中亟待拯救的。但由於白色長頸鹿的棲息環境只能是野外環境,再加上盜獵分子無孔不入,這使得對它們的保護工作難度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