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寧南滇池國家溼地觀測到130餘種野生鳥類
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晉寧區周邊已吸引了大量的鳥兒來過冬,一些在滇池周邊絕跡多年的珍稀鳥類,比如彩䴉、黑翅長腳鷸、白眉田雞等也再次回歸,成為這裡的稀客,而像黑水雞、野鴨、紅嘴鷗、白鷺等鳥類,則在這裡成群生長繁殖,為晉寧的冬天帶來一道靚麗的風景。據晉寧區林草局統計,僅在晉寧南滇池國家溼地公園裡,就已觀測到130餘種野生鳥類,可以說,這裡已成為冬季觀鳥的好去處。
-
雲南最大的淡水湖,藍的亦真亦幻,被贊為:高原明珠
滇池,亦稱昆明湖、昆明池、滇南澤、滇海。在昆明市西南,有盤龍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積330平方千米,雲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稱。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稱螳螂川,為長江上遊幹流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
-
3種新鳥5種絕跡鳥安家滇池 滇池溼地成鳥類天堂
成群出現在枝頭的灰頭椋鳥 鳥協供圖 綠樹成蔭、生機盎然、鳥類繁衍、物種聚集、水質變清、煙波浩渺的高原水鄉畫卷映入眼帘。滇池生態環境發生了明顯改變,5萬畝滇池湖濱生態溼地吸引了許多鳥類來昆明「安家落戶」,消失已久的喜鵲、烏鴉,又重新翱翔在滇池湖面上,近8種鳥類在昆明被發現,其中有3種為首次在昆發現,滇池湖濱生態溼地逐漸成為了鳥類的天堂和樂園。
-
高原「綠色明珠」——納木錯
湖泊周圍常有狗熊、野犛牛、野驢、巖羊、狐狸、獐子、旱獺等野生動物棲居,湖中盛產高原的細鱗魚和無鱗魚類,湖區還產蟲草、貝母、雪蓮等名貴藥材。納木錯地區野生動物區系屬於青藏區羌塘高原亞區。本區有哺乳動物20餘種。食肉類、有蹄類、兔形類和嚙齒類均為5~7種。有蹄類種最普遍的是藏野驢、藏原羚、巖羊和盤羊,前兩者多棲息於盆地與河谷,後兩者多棲息於山地。
-
滇池是池不是海,為何每年冬天會有這麼多的海鷗來過冬?
我們都知道每年一到冬季的時候,來自西伯利亞的海鷗等候鳥都會為了躲避西伯寒冷的氣候而選擇往南飛,穿過俄羅斯、我們的東北地區,有些會選擇在膠東半島、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停留,還有些會飛到我國的臺灣島、海南島,甚至包括東南亞等海島,其中大部分候鳥的棲息地都會選擇在沿海地區。但有一個地方卻是例外,地處我國西南內陸腹地「春城」昆明的滇池,雖遠離海洋,但每年冬天卻有超過四五萬隻的紅嘴海鷗來這裡過冬。
-
多樣高原溼地,靜美生態淨土
溼地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生態系統,為野生生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瀕危的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而且,溼地能夠處理並過濾掉水中多餘的營養物質和沉積物,使水變得清潔可用。《中國國家地理》執行主編單之薔曾說:「溼地是海綿。她吸進去的是水,擠出來的是空間。」
-
《人民日報》海外版聚焦滇池南岸瀕危珍稀野鳥
12月2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文章《瀕危珍稀野鳥相聚滇池南岸》,聚焦昆明滇池南岸的瀕危珍稀鳥類,一起來看。每到冬季,位於雲南省昆明市滇池南岸的晉寧溼地都會迎來一批批珍稀瀕危野鳥,它們視這裡為家,視滇池南岸為最美風景線。雲南野鳥會會員李繼明是晉寧本地人,他經常邀約五湖四海的「鳥友」「攝友」來滇池南岸拍攝,近年來,僅他一人在晉寧溼地拍攝到的野鳥就有近百種之多,後據晉寧區林草局統計,晉寧南滇池國家溼地公園共觀測到130餘種野生鳥類。
-
鳥類專家多年追蹤記錄 滇池有13種海鷗 你看到過幾種?
原標題:鳥類專家多年追蹤記錄 滇池有13種海鷗 你看到過幾種? 昆明鳥類協會秘書長趙雪冰介紹,國內外鳥類專家近十年來加強了影像記錄,這些鷗類的高清美圖得以呈現在讀者眼前。其中有些罕見的品種,比如黃嘴河燕鷗,前些年在滇池出現過,最近幾年觀測沒有看到它們的身影,2020年1月有攝影愛好者在德宏州盈江縣拍到3隻。他們希望市民和遊客觀鷗的同時也留個心眼,看看昆明是否有新的鷗種出現。昆明鳥類協會副秘書長王智斌說:「每年10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是各類鷗鳥在昆明越冬的日子,近幾年的數量大約有4萬隻。
-
鳥類專家多年追蹤記錄:滇池有13種海鷗,你看到過幾種?
11月24日,記者從昆明鳥類協會了解到,據專家多年觀察記錄,和紅嘴鷗一起來昆明越冬或遷徙路過的鷗類,不止紅嘴鷗一種,據《雲南鳥類名錄2020.1》記載,滇池流域共出現過13種鷗類。昆明鳥類協會秘書長趙雪冰介紹,國內外鳥類專家近十年來加強了影像記錄,這些鷗類的高清美圖得以呈現在讀者眼前。
-
紅嘴鷗先頭部隊近千成員抵達滇池
10月6日,就有市民在海埂旅遊索道附近的滇池水域發現紅嘴鷗的蹤影了。這幾天紅嘴鷗的數量每天都在增加,到10月9日,抵達滇池水域的紅嘴鷗數量已經有上千隻了。目前,紅嘴鷗還沒有靠岸,主要集中在海埂公園水上派出所附近水域和西山腳下的滇池水域。」昆明市鳥類協會副秘書長王智斌介紹,這些紅嘴鷗中,不排除有一部分是在昆明停留一段時間後,再飛到其他地方的。
-
觀測到130餘種野生鳥類
晉寧南滇池國家溼地公園裡成群結隊的綠頭鴨。通訊員李繼明攝本報訊 記者趙書勇 通訊員楊豔瓊報導 26日9時,冬天的太陽把暖暖的光灑向大地,滇池的水面上還籠罩著一層薄薄的霧,在晉寧南滇池國家溼地公園前置庫溼地,一群黑壓壓的黑水雞(當地俗稱白骨頂)正在晨曦中覓食,清澈的湖水下面水草豐茂,它們正大快朵頤、不停啄食,遠看就像在不停點頭
-
新疆阿瓦提民警巡護六萬餘只野生鳥類越冬棲息地
秋去冬來,又到鳥類越冬時。為加強冬季野生鳥類平安越冬,切實維護生態平衡,11月27日,新疆阿瓦提縣公安局組織森林派出所會同林草部門開展了」保護溼地野鳥、守護安全越冬」鳥類棲息地生態文明護航實踐活動。據該縣公安森林派出所長朱廣申介紹,今年該縣公安局安排森林派出所與屬地派出所聯動,會同縣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物保護站常態巡護中,在該縣艾西曼湖周圍發現了約4500隻左右的灰鶴,歷年來是沒有的,今年來的數量非常多。它們主要在艾西曼湖周圍,這片水域面積大概在500畝左右,給它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棲息環境,也是今後一個野生動物巡護保護的重要區域。
-
三江源:高原野生動物的樂園
三江源是高原野生動物的天堂,藏羚羊、雪豹、白唇鹿、野犛牛、藏野驢、黑頸鶴等特有珍稀保護物種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大鵟(左上)劉芳攝、狼(左下)、雪豹(右)謝建國攝 無論是「中國雪豹之鄉」青海省雜多縣昂賽鄉,還是在高原淨土可可西裡,行走在三江源,野生動物們總是與我們一路相伴。
-
我國野生動物棲息地的現狀
野生動物及其棲息環境是大自然賦予人類最為寶貴的可持續資源,實施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和建設,對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促進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確保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一)我國野生動物資源面臨的威脅 我國生物多樣性破壞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人口眾多是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主要原因。
-
滇池現鳥影 海鷗已來到?
近日有市民在滇池裡發現了一些鳥類活動的跡象,其中有些白色的小鳥很像紅嘴鷗,現在已經是9月底了,天氣逐漸漸涼,那這些究竟是不是咱們的老朋友回來了呢
-
全國1/4野生鳥類青海有分布
我們看到,隨著林業生態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強,全省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各類野生鳥類的種群呈逐年增多的良好態勢。目前「愛鳥周」活動已成為我省野生動物保護宣傳的品牌活動,成為弘揚生態保護意識、傳播生態文明的重要平臺。
-
高原上的「鳥類貴族」它是世界上唯一生長並繁殖於高原的鶴類!
黑頸鶴是世界上唯一生長並繁殖於高原的鶴類,棲息於海拔2000~5000米的高原地區,是我國珍稀鳥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們每年4~6月飛到青藏高原西南部和甘肅、四川北部等地繁殖,10月後又南遷至西藏南部及雲貴高原越冬。黑頸鶴的體形與丹頂鶴相比稍小一些,頭頂也有一片鮮紅色的裸露皮膚,但不如丹頂鶴鮮豔奪目。
-
看海鷗的絕佳地點,就在風光秀麗的滇池
你了解雲南滇池這個地方嗎?不了解的話,我們先去了解一下這個地方吧。滇池就在雲南昆明,堅持也被稱作為是昆明湖,這是雲南省最大的淡水湖,還有一個「高原明珠」的稱號呢!這個地方風景非常秀麗,空氣也非常好,由於氣候的原因,每年都會吸引一大批海鷗來這裡過冬。現在這個時候的季節正好是滇池最熱鬧的時候,也是遊客最多的時候。大多數遊客都是奔著海鷗來的。
-
高原上被稱作「精靈」鳥類,能飛越喜馬拉雅山的「極限旅行家」
所以,為了更好欣賞到這種美麗的鳥類而不打擾到它們,最好還是採用望遠鏡遠觀的方式。斑頭雁是一種高原鳥類,在亞洲主要分布於青藏高原及印度次大陸等地。斑頭雁是候鳥家族的重要成員,每年9月至10月,它們南遷到印度等海拔較低的地方越冬;而每年的3月到5月,它們會向北飛至青藏高原等地的沼澤湖泊地區交配繁殖。
-
高原鼠兔的關鍵地位:對本土鳥類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我們研究了毒殺高原鼠兔對高原鳥類物種豐富度和多樣性的影響。在青海省高山草地上被毒殺和未毒殺高原鼠兔的地方對鳥類種群密度進行了標準化調查,在高原鼠兔被毒殺的地方高原鳥類物種的豐富性與種群密度要多於沒有被毒殺的地方,特別是那些棲息在高原鼠兔洞穴裡的鳥類,比如褐背擬地鴉(Pseudopodoces humilis)和六種雪雀類物種(褐翅雪雀Montifringilla和雪雀屬Pyrgilauda)以及捕食高原鼠兔的物種(大Buteo hemilasius,黑耳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