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紹波/畫
邵寧/文
「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新聞學教科書中的這句名言,正在被顛覆。最近,從上海到全國各地頻頻出現的「狗咬人」事件,成了各大媒體的熱點新聞。且看——
7月6日,一隻羅威納犬在古美西路咬傷一名日籍女子。狗主人是個壯小夥,儘管當時牽著狗繩,也難以讓犬只停止攻擊,傷者躺在地上血流不止,觸目驚心。而羅威納犬正是禁止個人飼養的烈性犬只。
今天本報「夏令熱線」(微信公眾號「新民幫儂忙」)報導,家住周浦鎮中金海棠灣的劉先生,半年前在電梯裡被烈性犬牛頭梗咬傷雙腿。令人詫異的是,明明屬于禁養之列的牛頭梗,不僅出現在小區,主人還表示有「犬證」……
「狗咬人」絕不止這一兩起個案。昨天本報報導,浦南醫院犬傷門診一天350人次就診,每天新咬傷病人150人,比上月上升25%,這僅僅是浦東一所設立犬傷門診的醫院所接診的人數,全市的總數可達數千人,而傷者大多是狗主人,專家認為,這與天氣漸熱,被關在家中的寵物容易煩躁不安有關。
除了「狗咬人」,「狗咬狗」新聞也令人震驚。6月24日,廣東佛山一男子因自家貴賓犬被鄰居的金毛犬咬死,一怒之下,竟將鄰居的金毛打死,後來被刑事拘留。打死一條狗會不會獲刑?這一時引發了熱議。
因養犬而引發的人和人之間的糾紛、衝突,更是數不勝數。最極端的是去年8月發生在青浦的一起悲劇:一名男青年養的狗驚嚇到了另外一名女生,女生父親在與男青年爭執時遭對方毆打,結果不幸死亡。這名男青年已受到法律制裁。令人惋惜的是,他還是一名在校大學生。
上海12345市民服務熱線數據顯示,自今年5月至今,涉及不文明養犬、無證養犬等投訴多達3000餘件。每月數千起「狗咬人」,涉及養犬的投訴超千起,這真是「養狗成患」!
你眼中的「可愛寶貝」,為何成了我眼中的「兇神惡煞」?寵物狗本應是人的好夥伴,卻常常無事生非,如何管?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養狗成患」已成一大難題,究竟該如何治理?
狗的問題,其實都是人的問題。治理「狗咬人」,要嚴管狗,更要嚴管人。文明養犬和嚴格執法相結合,才是治理狗患的根本途徑。
狗咬人事件的增多,與犬只數量增加成正比。據統計,上海有證犬年年增加,去年是近20萬條,另外還有數量更多的無證犬和流浪狗。同時,居民飼養的犬只中,烈性犬、大型犬也不斷增多,很多都是明令禁止的。
上海市養犬管理條例已頒布多年,但執行情況卻不容樂觀。條例規定:「實行養犬登記和年檢制度。飼養犬齡滿三個月的犬只,養犬人應當辦理養犬登記。」「依法對飼養的犬只實施狂犬病強制免疫。」但實際登記的犬只只是一部分,這就導致衛生防疫部門難以進行預防和幹預。對於沒有登記的犬只,豈能放任自流?有關部門應加大管理力度,如犬只主人不登記,可以按照條例予以處罰。同時,對於城市裡的流浪狗也應依法收容,減少安全隱患。
時下,禁養的烈性犬、大型犬問題日益凸顯,公安機關在辦理養犬登記時,必須嚴格把關,決不能敷衍了事。對於「漏網」的烈性犬,也應依法處置。就拿本報報導的「牛頭梗咬人」事件來說,半年來,受害人多次向居委會、物業和屬地派出所反映,要求立即查處惡犬是否有狗證,並將它們帶離小區,但無人響應。即便是犬主違法養犬是板上釘釘的事,但當記者詢問有關部門是否有相應查處時,對方依然坦言「沒有」。
《人民日報》介紹,全國各省市都有相關的養犬管理條例或辦法,但實際效果不好,多數地方的養犬管理規定沒有發揮應有作用,成為「殭屍」條款。針對犬只的養和管問題,立法是根本性舉措。以各地規定的養犬登記制度為例,許多地方規定,公安機關作為養犬管理的主要部門,但公安機關無暇顧及輕微的不文明行為,最終導致處罰條款落實不了。
而對於嚴重的狗患,國外的治理方法也可資借鑑。以狗咬人為例,2014年英國議會通過修訂的《危險犬類法案》。此後,如果惡犬傷人,狗主人面臨的最高刑罰增加到5年有期徒刑;如果惡犬咬死人,狗主人將面臨最高14年有期徒刑。
對養犬人來說,依法養犬、文明養犬更是關鍵。抱來一隻小狗,為它辦理登記和年檢、按時給它打預防針,都是最基本的;早晚遛狗時,也要記得牽上繩索,處理大便,為特殊犬只戴上口罩。都說養狗的人都是有愛心的,那麼,為了狗而和鄰居產生矛盾,愛心去了哪裡?最後,既然養了狗,就不可隨意拋棄它。
只要嚴格管好自己,就一定能管好自家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