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動駕駛遇上「蜘蛛俠」

2020-12-05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腦極體

蜘蛛俠的「spidey senses」(蜘蛛感官),想必曾經令無數中二少年心嚮往之。

這種超能力可以讓他預判身邊即將發生的事情,更好地探測和躲避物體,比如躲過子彈、避免被敵人擊中等等。

不過,同款放射性蜘蛛是沒有的,但同款「超能力」卻被科學家們賦予了機器。

來自凱拉·威爾斯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將蜘蛛式傳感器植入了自動駕駛無人機和汽車的外殼中,試圖幫助它們能夠更好地探測物體。

我們習以為常的自動駕駛,通常都可以理解為設計一個與人類一樣甚至超越人類表現的駕駛水準,因此,其技術路線效法的對象自然也就是人類本身。以深度學習來模擬人類的大腦,為決策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以攝像頭、雷射雷達等代替人類的雙眼,實現高效的傳感器融合。

然而,且不提目前的傳感器技術並沒有完全釋放類人的潛力,而且即使是真人上陣,也經常有預判失誤導致事故。人類的極限,基本決定了此前自動駕駛系統的極限,也難怪馬斯克會對目前的無人車感知方案說出——「A task that has little to no chance of being successful or beneficial」(幾乎沒機會成功或取得收益)的評價。

那麼,將動物們或者說超人們的「超能力」引入自動駕駛,會讓事情出現轉變嗎?下面就從有趣的「spidey senses」來聊聊,自動駕駛感應技術的另一種可能性。

蜘蛛俠超能力:幫自動駕駛「看」得更清楚

蜘蛛的感知能力究竟有何特別之處呢?

這就必須提到它們處理感官信息的速度,比目前最先進的傳感器還要快,因此可以更好地在危險環境中避免事故。當然,這並不是蜘蛛的獨家技能,蝙蝠、鳥類等其他動物也或多或少都自帶「預先避障buff」。

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因為它們的神經末梢與被稱為機械感受器的特殊神經元相連。而這種特殊的感應器往往以羽毛、毛髮等形式出現,只檢測和處理動物生存所必須的信息。

人類在面臨危險時雖然也有「汗毛乍起」之類的操作,但這種「直覺」顯然已經在進化過程中被消滅得差不多了。因此,人類往往需要儘可能多地收集周圍環境的數據來輔助判斷,落地到自動駕駛車上,就是「寧可錯拍不可放過」的冗餘攝像頭和傳感器。豐田曾財大氣粗在自家的自動駕駛原型車上搭載了七臺雷射雷達(當時單價7999美金/臺)。

但是,與人類相反,大自然中的動物們並不需要「面面俱到」,它們會過濾到不需要的信息,以保證自己處理的信息不會過載,同時又保持足夠的敏感度。

比如當蜘蛛網以獵物或者配偶相關的頻率振動時,蜘蛛毛茸茸的腿(機械感應器就在上面)就會在體內產生一種神經反射,提醒它迅速做出反應。而更低的頻率,比如蛛網上的灰塵,機械感應器是「視而不見」的,因為它對蜘蛛的生存安全來說並不重要。

只有某一特定水平的力激活了「多毛的」機械感受器,它們會快速從一種狀態(收集過濾信息)轉換到另一種狀態(計算信息),並做出相應的反應。

核心成員之一Arrieta認為,在自然界,硬體和軟體沒有清晰的區別,它們相互關聯的。比如傳感器即可以收集和過濾數據,也可以用來解釋和計算數據。這顯然與普遍推行的「大腦-器官」仿人類學設計相去甚遠。

那麼,這種傳感器被集成到無人機機翼或汽車外殼上,會產生怎樣有趣的變化呢?

為了讓自動駕駛機器能夠獲得「蜘蛛感覺」的超能力,普渡大學的研究者們開發了一種超薄的電容傳感器。它能夠從環境中接受信息,並根據閾值(如壓力或溫度的變化)過濾數據,在預定的力水平提示時還會改變形狀。而且,不需要電源。

這些機械傳感器可以被定製來檢測特定的力學變化,比如人、貓狗、井蓋、石子等,與自動駕駛駕駛需要規避的特定對象相關聯,就能實現快速避障的作用。

同時,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合作,設計了同樣的傳感器,利用這些「機械感受器」的狀態變化來讓自動駕駛機器像蜘蛛一樣處理數據。

因為可以形變,使得傳感器材料內的導電粒子彼此移動得更近,從而允許電流通過傳感器並攜帶信號,這些信息則通知駕駛系統應該如何響應。在機器學習算法的幫助下,傳感器們能夠以最小的能耗實現自主工作,無形中降低了算力方面的成本。

動物仿生學引入自動駕駛,有何意義?

相比於前兩年的無比「稀奇」,如今大部分吃瓜群眾應該都對自動駕駛機器的智障(劃掉)智能程度有所了解了。

在避障技術方面,主要就是依靠超聲波、雷射、視覺、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的融合及協同工作,獲得道路、車輛位置和障礙物等信息,從而使無人車、無人機能夠安全靈活地行駛。

然而即使是融合了絕對數量的傳感器,無論是在物體識別還是距離估計上,依然很容易出現令人意想不到的差錯。

比如之前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汽車因為將前方的白色大卡車當成了白雲,因此發生了車禍。

「高空作業」的無人機也沒有好到哪裡去,2015年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一架無人機在7000英尺的高空中就差點撞上一架飛機,二者當時距離只有20英尺遠。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局面,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當前主流的傳感器幾乎都有自身局限,多傳感器相互備份和補充是必不可少的。而多傳感器融合協作,面對複雜的現實場景,還要達到360度無死角的高精度監測,龐大的數據量必然會帶來堆積和冗餘問題。

另外,現有的自動駕駛系統主要將算力集中在決策層面,感知層面的算力不夠充沛,自然也就導致處理器難以支撐龐大連續高速的計算壓力。一旦數據堆積導致處理延遲,自然也就更容易犯錯。

上述重要而關鍵的問題,目前看來,對症下藥只有兩個解決方案:

提高感知層面的性能要求,對複雜信息和環境實現更高精度的識別。讓感知系統能夠處理一部分計算任務,過濾掉無意義的數據,為「機器大腦」減負。既然前面模仿人類生理工作機制的智能化發展不盡如人意,那麼向蜘蛛、蝙蝠等「低智能、高機械」生物學習,會不會才是自動駕駛應該拿到的「劇本」呢?

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但這不妨礙有不少學者開始在這個方向努力探索了。

以前面提到的「蜘蛛感知」能力為例,AXA Winterthur關於自動駕駛研究的數據顯示,一般情況下,提前1.5秒的警示就可以減少90%的追尾碰撞。也就是說,當提前2.5秒給予一個車輛警告的話,基本上可以讓系統做到安全剎停,無人機同理。

目前,想要在碰撞時間(TTC)上保障這一前提,只能通過探測距離大於120米的汽車雷達實現。但與此同時,雷射雷達的探測精度又十分離散,在120米距離上垂直和水平解析度已經是0.3-0.5米的級別,這意味著如果前方站著的是一個人,它很有可能會被雷射雷達所忽略。而且,由於要進行360度掃描,數據緩存和回傳的時間已經足夠發生一場悲劇了。

但是藉助「蜘蛛感知」的能力,裝載了超薄電傳感器的自動駕駛機器就能夠在感知到信息的瞬間,就迅速計算並選擇性地進行處理,或能夠有效減少系統大腦的數據負載,從而提升自動駕駛系統的決策效率和靈敏度。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現階段的自動駕駛感知系統,有點像剛剛開始變異的蜘蛛俠。在漫畫《神奇蜘蛛俠》中,他剛開始有了一定預知未來的能力,卻總是無法很好地控制自己能看到什麼。讓機器快速掌握和人腦人眼一樣「看」和「聽」的能力,也同樣是強「機」所難。

更何況,人類自己還沒有搞清楚人腦是怎麼工作的,又何談用機器來模仿人腦呢?

或許放下幻想,放低身段,對於動物能力的觀察與模仿,才能引領機器走向類腦智能的應許之地。

相關焦點

  • 漫威《蜘蛛俠:平行宇宙》,駕駛EVA機甲的蜘蛛俠潘妮·帕克
    《蜘蛛俠:平行宇宙》中的潘妮·帕克原形就是漫畫中,平行宇宙地球-14512中的佩妮·帕克。漫畫中的機甲蜘蛛俠,其實完全是致敬了經典動漫《新世紀福音戰士》中的EVA機甲,下圖就是漫畫中佩妮駕駛的機甲,很像EVA機甲吧。
  • 自動駕駛開發者利器:華為雲自動駕駛雲服務Octopus亮相上海車展
    自動駕駛開發者利器:華為雲自動駕駛雲服務Octopus亮相上海車展    4 月 16 日- 25 日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期間,華為雲自動駕駛雲服務Octopus(八爪魚)首次亮相。
  • 日本美少女版蜘蛛俠,這次小蜘蛛不吐絲了,駕駛EVA戰鬥!
    相信很多小夥伴在看了索尼的《蜘蛛俠:平行宇宙》後,都會被來自各個宇宙中的蜘蛛俠給晃的眼花繚亂的。在其中數量繁多的蜘蛛俠中,最特殊的可能就是那位駕駛著機甲的蜘蛛俠了。
  • 什麼是L2級自動駕駛?L0-L5級自動駕駛都有什麼區別?
    最近,L2級自動駕駛在汽車圈炒得火熱,無論是新推出的車型還是中期改款車型,只要是搭載L2級別自動駕駛的,都會把這個當做一個賣點。那麼到底什麼是L2級自動駕駛呢?自動駕駛又有哪些等級呢?L0-L2屬於駕駛輔助,L4-L5才算自動駕駛通過自動駕駛等級劃分標準可以看到,L0、L1和L2級別的自動駕駛,需要駕駛者時刻監管周邊情況,還要駕駛員完成大部分操作,無法做到自動駕駛;而L3、L4和L5級別自動駕駛,周邊環境監管、駕駛操作都是車輛自己完成。
  • 滴滴自動駕駛開始接單,我們替你去上海體驗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婕 俞任飛自動駕駛,向來不缺少話題,而最近引爆這個技術關注點的,是滴滴。6月27日,上海智能網聯汽車規模化載人示範應用啟動,這一天,滴滴出行首次面向公眾開放自動駕駛服務,用戶可通過滴滴APP線上報名,審核通過後,將能在上海自動駕駛測試路段,免費呼叫自動駕駛車輛進行試乘體驗。滴滴,自動駕駛開始接單啦!
  • 最全自動駕駛技術匯總 解析Waymo自動駕駛安全報告
    Waymo的安全報告也影響了美國交通部發布的自動駕駛聯邦政策框架:《自動駕駛系統2.0: 安全性願景》(Automated Driving Systems 2.0: A Vision for Safety )。美國交通部的框架列出了12項安全設計要素,並鼓勵各公司開展自動駕駛路測測試並且配置自動駕駛系統,旨在解決相關技術難題。
  • 摩託車自動駕駛不是夢,本田正開發摩託車自動駕駛技術
    現在,本田正在研究可提供轉向輔助以及自動加速和制動的系統。 就在上周,特斯拉開始對其「全自動駕駛」技術進行Beta測試,該技術旨在讓其汽車能夠在駕駛員充當監督安全網的情況下進行整個旅程,而不是直接控制,並擁有大量當前的現代汽車具有「車道輔助」系統和自適應巡航系統,有效地使它們能夠在高速公路上行駛而無需駕駛員參與。在允許真正的自動駕駛汽車在沒有人工監督的情況下在道路上行駛之前,有一些法律漏洞需要解決,但是毫無疑問是發展的方向。
  • 把「路」搬進實驗室 自動駕駛「跑」起來
    原標題:把「路」搬進實驗室 自動駕駛「跑」起來   1月5日,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汽車電子中心(下稱「中心」)自動駕駛團隊獲得了由市交通警察大隊頒發的深圳市乘用車自動駕駛開放道路測試牌照
  • 雷射雷達廠商開啟自動駕駛激戰
    近年來國內自動駕駛行業爆發的勢頭愈加明顯,L2、L3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商業化加速落地,L4級別自動駕駛功能也進入了試運行階段。在此背景下,自動駕駛行業的上遊產業鏈如雷射雷達也開始蓬勃發展。在自動駕駛行業加速發展的推動下,國內雷射雷達市場的應用落地也進一步提速,北科天繪、禾賽科技(百度投資)、北醒光子、大疆等一批領先的企業,也藉此機會迅速崛起。
  • 「八大神器」讓自動駕駛,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八大神器」讓自動駕駛,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每一輛無人駕駛車輛與生俱來三個哲學問題。我在哪?我要去哪?我怎麼去?回答這三個問題,需要神器助力。一、攝像頭和相機(Camara)視覺攝像頭常對光照和天氣敏感,熱成像相機則對白天與黑夜變化「感受精準」。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並頻頻出臺支持政策,自動駕駛產業得到迅猛發展。本文從政策、標準、技術、產業等方面介紹國內自動駕駛發展情況,並與國外自動駕駛產業發展進行對比分析,指出我國在自動駕駛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挑戰,為未來我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提供參考意見。
  • 特斯拉自動駕駛上演「神操作」 自動收起車輛的外後視鏡
    特斯拉的完全自動駕駛(FSD),向來被看做是特斯拉真正的殺手鐧。不同於特斯拉當前的Autopilot輔助自動駕駛,FSD可以實現更多功能,也更接近於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當前,海外已經有不少車主,升級了特斯拉推送的FSD套件最新測試版,從車主實拍的體驗視頻來看,FSD已經能夠應對不少路況下進行自動駕駛。
  • 雷射雷達與相機—哪種更適合自動駕駛?
    LiDAR的使用並非僅限於自動駕駛汽車。這些脈衝可以確定物體的距離和範圍,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急需的數據。例如,為了避免碰撞,LiDAR可以檢測到物體的距離,並施加制動器以使車輛減速。LiDAR已成為測量距離的可靠技術,因此,工程師已將其用於包括自動駕駛汽車在內的各種應用中。 LiDAR可以幫助自動駕駛汽車根據其從光脈衝中獲得的讀數創建視覺地圖。
  • 自動駕駛是智慧物流質變的「諾曼第」嗎?
    前不久,商用車貨運平臺獅橋聯合百度,一起推出自動駕駛貨車領域技術平臺新公司「DeepWay」,兩者通過技術+場景融合,推動物流自動駕駛走出實驗室,從技術期走入產品期,向前邁出了一大步。與此同時,京東物流集團旗下新型支線物流無人機——京東JDY-800「京鴻」貨運型固定翼無人機也在自貢鳳鳴通用機場進行載貨檢飛。
  • 產品至上,天隼自動駕駛的生存之道
    高校科研所、低速自動駕駛場地車,天隼當下的生存之道在天隼看來,現階段更紮實更現實的自動駕駛發展路線即向高校及研究所提供低速自動駕駛整車。自動駕駛發展僅數年,作為新興領域,培養搶佔核心技術人才確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科技大牛的頻繁跳槽、各路公司的挖角之戰透露著行業巨大的人才缺口。天隼將目光瞄向了教育市場,並針對性開發出一套自動駕駛教學平臺。
  • L4級自動駕駛公交車3月「駕到」
    1月5日,永川區興龍大道,自動駕駛公交車駛入站臺。記者 謝智強 攝/視覺重慶1月5日,永川區興龍大道,自動駕駛公交車在行駛中。記者 謝智強 攝/視覺重慶國內首款L4級自動駕駛公交車即將在永川區投入運營,你想去嘗鮮嗎?
  • 百度朱帆:開放時代的自動駕駛 - 百度Apollo計劃
    報告內容:自動駕駛時代已經來臨,Apollo是百度發布的名為「Apollo」的向汽車行業及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夥伴提供的軟體平臺。旨在向汽車行業及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夥伴提供一個開放、完整、安全的軟體平臺,幫助他們結合車輛和硬體系統,快速搭建一套屬於自己的完整的自動駕駛系統。本次報告將介紹百度Apollo最近在自動駕駛上的最新進展,揭秘百度自動駕駛背後的黑科技。
  • 沃爾沃已加入中國自動駕駛豪華午餐
    自動駕駛這事兒,不能都讓網際網路公司那些「小婊砸」搶了頭條吧?文 ▍熊吉上周,沃爾沃汽車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高調集結了來自政府、研究機構、學界等各方面的代表,宣布將自動駕駛路測項目Drive Me引入中國。
  • 全面解讀全新ix35與逍客的自動駕駛落地方案
    他們在限定場景中針對自動/輔助駕駛應用投入精力,不僅能夠循序漸進提升自動駕駛戰鬥值,同時也是對全面應用自動駕駛技術困境的回應。從網際網路巨頭的無盡暢想到對新勢力產品的又愛又恨,傳統車企的自動/輔助駕駛技術發展看似有些「骨感」,但卻透著一股踏實與可靠,這也才是自動駕駛技術在消費者心中最真切的模樣。
  • 完整的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已經推出,國產品牌仍然是……
    當您閱讀本文時,我們的編輯應該剛剛體驗了小鵬汽車NGP(高速自主導航駕駛)在廣州中最新的輔助駕駛功能。類似於蔚的NOP(駕駛員輔助駕駛)功能在後剛剛推送給用戶。國內車企正正在爭取L3級的輔助駕駛能力,而特斯拉似乎走得更快。就在本周,特斯拉開始向一些美國車主推廣「完全自動駕駛」功能。那麼特斯拉所謂的「完全自動駕駛」的級別是什麼呢?國內車企該如何迎頭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