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一夜聽春雨---寶安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2021-01-08 寶安日報數字報

黃小樓 本名黃幼君。1988年生於廣州市增城區小樓鎮,廣州市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於《散文詩》《詩詞》《黃金時代》《廣州日報》《羊城晚報》等報刊,曾獲各類文學獎項二十多個。

臨古廟,憶仙姿。瓦上金桃遺布衣。

莫問仙姑何處去,小樓煙雨說相思。

——《搗練子·訪何仙姑家廟》

增城的北部有一座古樸淡雅的小鎮:小樓鎮,相傳是八仙之一——何仙姑的故裡。

小樓,一個地名,一叢綠蔭,一瓦青苔,一縷檀香,是我童年記憶裡最親切最樸實的記憶。日子猶如白駒過隙,在成長的歲月裡,我像很多人一樣奔走於各個城市,或為家人,或為求學,或為工作。生活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走得再遠也剪不斷自己姓氏的根兒,走得再快也甩不掉深入骨子裡的鄉情,家鄉總是最終的落腳點。在溫潤的時節裡,撣一撣舊時光落下的灰,讓心靈在馬不停蹄的日子裡歇一歇,我回小樓去,聽一夜春雨,品一日清寧。

距離市區約15分鐘的車程,遠遠地就能眺望到遠離繁華,隱身於水天一色的自然風光,隨著車輛一個漂亮的轉彎便駛入了目的地:小樓鎮。

這裡的的確確是一個親近自然的好去處。踩單車,乘渡船,還可以沿著白湖渡口,光著腳踩在鵝卵石上,盡情地感受滿眼綠色的歡呼雀躍。在這裡,你定能看到櫛比鱗次的植物,枝繁葉茂,盤亙交錯,陽光從樹影斑駁中跌落下來,在樹蔭下打個盹兒或者看看書,樂享愜意自在;在這裡,你定能嗅到清風帶著泥土的鮮甜和河水的細膩,仿佛無形中一隻柔軟的小手輕輕拂過心頭,叫人巍顫顫地打個激靈,忍不住翩躚起舞;在這裡,你定能聽到不知名的野花在一朵朵綠浪中唱著,紅的、白的、黃的、紫的,惹來路過的善男信女採擷,並許下虔誠心願;在這裡,你定能嘗到最鮮美的河鮮和五味的極致,別有一番風味的農家樂,叫八方來客舌頭停不下來。這兒,就是誕生我姓氏的地方,鐫刻在記憶深處最親切的體驗。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有山有水有人家,觀音山上的臨風對月,白湖渡河的閒情逸緻,小樓人家的風景秀麗……

小樓與一眾依山傍水的風景名勝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仙氣」。這裡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何仙姑的故鄉,常年香火不斷,經懺聲聲,每逢節假日前往的香客更是絡繹不絕,人們用最誠摯最直接的方式表達著對道家文化的敬仰和禮讚。何仙姑家廟坐落於小樓鎮中心地帶,世代以來見證著當地的跨越式發展以及老百姓生活的蒸蒸日上。何仙姑不僅是小樓的「一寶」,更是增城的名片。傳說仙姑飛天時遺落綠絲帶,不慎飄繞在荔枝果上,使得荔枝果殼上有了一道綠線,於是便有了聞名遐邇的荔枝珍品——「掛綠」,人們提到掛綠荔枝就會想到增城,反之亦然,這多少是帶著仙姑福祉的。

在春雨的點綴下,置身一派朦朧迷離的景色,走進仙姑故裡,開始一個人的踏春之旅。在小樓,不需要太多的物質享受,放鬆身心,縱情領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沾染一些「仙氣」,定能叫人逍遙自在,神清氣爽,益壽延年。到何仙姑家廟,除了拜祭神靈之外,看看生長在青瓦上,結出果子的「仙桃」,感嘆人間的神奇,再扎一個許願球掛在廟堂的老槐樹枝上,讓希望迎著風得到安放;穿過新落成的仿古商業街,來到「盤龍古藤」的棲居地,戀人最是應該來瞧瞧,歷經歲月風霜,千年的青藤看不清首尾的根枝緊密纏繞著一棵古榕樹生長的情狀,就像兩個相愛的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抵死纏綿。我認為這就是對愛情最好的詮釋;再向北步行一段路,探訪古村落——東鏡村,走一走古老的麻石街,看一看先人取得功名後在祠堂前立下的「舉人石」,聽一聽老一輩兒唱的客家山歌,和住在老街的公公婆婆嘮嘮家常,偶爾傳來幾聲雞鳴狗吠;接下來,逛逛集市是一種樂趣,你看那些泛著光澤的黑皮冬瓜、不怕生人很少鳴叫的青頭鴨、全身是寶的烏欖等農家特產,真是讓人饞涎欲滴,難免心生把它們統統帶回家去的欲望。但作為小樓人,我最愛也最自豪的要數長達一米多高,而吃起來又極其爽口清甜的菜心之王「遲菜心」。顧名思義,這種菜心因大都在農曆十月才開始栽種,生長期長達三四個月,比其他的菜心品種,種得晚、收割得晚,因而是「遲到」的菜心,也是遠銷港澳的增城名優特產,更是我們小樓農業的驕傲,只可惜她不生長在三月的春意裡,使人從年頭到年尾地惦想。

縱覽風光,採購佳品,自然也要一飽口福,我獨愛那荔枝木燒雞。來到增派公路兩側林立的二三十家河鮮食肆,總有一款菜品叫你怦然心動,叫人流連忘返。

這樣的旅途,無需任何交通工具,只要你多走兩步就能完成行程。每一處風景不遠不近,全在這座小鎮上,只要你肯耐下心來,用全身心去感受,所有的美好盡在腳下、手心裡、口齒間。在春天,回小樓,於我是一種久違的重逢,很多成長後的煩惱總是千絲萬縷、擾亂思緒,於是,在這舒適的萬物間,方可感悟恬然自安。

小樓,一座小鎮。,我出生於此,卻從沒有像現在這樣認真仔細地審讀過這裡。小樓,取自宋代老者的遺言:「屋中小漏」,諧音「小樓」,非美名。在我童年印象中,每年雨季,誠如其名,不僅僅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還要遭受「水浸街」的困擾,到處水窪窪一片。如今,鎮區支路網和排水渠改造工程,已使得雨水乖乖注入地底;不斷修繕的何仙姑家廟,匯聚世界各地的香客,架起小樓與外界的友誼;在建的仙桃園區,打造美輪美奐的花園式小鎮,開啟人居和諧幸福明天;逐步改良的宜居配套設施建設,嶄新的柏油路,林立的指示牌,一幢幢居家樓宇……春雨潤物細無聲,家鄉已在經歷翻天覆地的巨變,而當我們的生活日漸充盈、溝通愈加便捷、環境日趨和諧,享受這一切的時候,需要感謝的是通過勞動和智慧成就我們美好家園的人們。

我相信,家鄉會愈來愈美好,忍不住呼朋喚友,四處尋覓旅途的人們,何必捨近求遠,這裡何嘗不是嶺南的周莊?廣州的灕江?增城人的世外桃源?

此刻,不妨約上三五知己,一壺酒,一盞食,置身於小樓的安寧,聽一夜春雨的淅淅瀝瀝,洗淨浮世鉛華,感懷人間靜美。

相關焦點

  • 小樓一夜聽春雨、白家神刀、圓月彎刀神刀斬——看魔刀的百年進化
    ①小樓一夜聽春雨古龍筆下,從鐵血大旗門創派祖師那一代起,關外魔教就一直想雄霸中原,中原武林一直有絕世英雄領導著對抗魔教,演繹了一幕幕英雄不惜的傳說。魔教是古龍小說裡邪派的天花板,是中原武林的死對頭,在《武林外史》裡,被稱為500年來最大浩劫的「衡山一役」之後,魔教和中原武林盡毀。
  • 龍華中心變電站建設順利推進---寶安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寶安日報訊(記者 陳欣 通訊員 齊陽 劉家勝)龍華辦事處及時回應居民關切,搭建溝通平臺,通過協商、宣傳等方式逐步取得周邊居民理解支持,順利推進龍華中心變電站建設。 據悉,龍華中心變電站是深圳電網「十二五」規劃項目,佔地面積670.89平方米,建設主變壓器3臺,變電容量18.9萬千伏安,將極大緩解龍華辦事處片區供電壓力。
  • 一門一窗一網一號 服務無界限全透明---寶安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近年來,寶安區致力於優化政務服務,推出寶安通平臺、新政務服務中心、全口徑諮詢中心等,為個人和企業辦事提供便利。 2016年5月9日,在全國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一場牽一髮動全身的深刻變革。
  • 「打工詩歌」的審美蝶變(1)---寶安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當然深圳也有一部分,主要集中在寶安。打工詩歌作者除廣東外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蘇、浙江、上海、北京、海南、重慶、成都等。有打工者的地方,就有打工詩歌的存在。打工詩歌,是石縫中生命力頑強、抗擠壓能力最強的生物。它是改革開放時代產生的一種文學樣式,傳達打工者的真實生存狀態與內心世界,對於記載真實的歷史有不可取代的意義。
  • 國內不到30例,比「熊貓血」還稀有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版 按日期查閱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內容檢索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公共數字文化服務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18年,公共圖書館電子圖書達8.08億冊,計算機22.35萬臺,其中供讀者使用的電子閱覽終端達14.63萬臺;公共數字文化工程累計建設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總量約1200TB。加強科普工作,提升公民科學文化素質。 人民獲得了真正的民主權利。中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
  • 唐寧遠:古詩詞裡的「春雨之歌」
    這是杜甫走出「安史之亂「的困境,在成都草堂晴耕雨讀,種菜養花,與老百姓交往,又因對春雨情有獨鍾,寫下了這首詩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抒發了詩人的喜悅之情。網圖最灑脫的雨是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分類信息---晶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祥祺投資大廈,位置佳、近地鐵口、配套全,面積2.8萬m2,整層大小均可分租(1328m2/層)13926539919 羅生 羅湖廠房 羅湖三層廠房招租 一、四、六樓廠房,可做工廠、倉庫價格面議13603031600、13682366439 寶安廠房 廠房寫字樓業主招租 寶安33區大寶路公園旁寫字樓290㎡、一樓廠房1130
  • 商報分類---深圳商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股 票 國有資產招租公告 項目名稱:深圳市寶安松白公路有限公司公路管理中心8樓整層公開招租 交易機構:深圳市國際招標有限公司 本項目位於深圳市寶安區寶民一路27號公路管理中心。出租面積1109.92㎡,招租底價88元/㎡/月。期限3年。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煙 火(12)
    有幾回過來,也就甘拜下風,甭管胡大姑再怎麼數落怎麼罵,只給個耳朵聽著了。可現在不行了,胡大姑「彈弦子」了,她再想像過去那樣騎在老癟的頭上作威作福,就得尋思尋思了。蠟頭兒胡同的人都知道,老癟雖是個悶葫蘆,也不是好脾氣,過去不吭聲那是過去,現在真犯起渾來,胡大姑又已經半身不遂,真給她一下子也得挨著。  其實尚先生的這番話,這層意思還在其次,另外還有一層更深的深意。
  • 文字之戀_檢察日報社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 開展樹木認養活動 - 常德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 臺灣的小吃---深圳商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葉珊還很小的時候,我們夫妻都供職於報社,有一夜珊接到電話找焦妻,告訴對方媽媽不在家。去哪裡?她呀,晚上去華西街上班,每天都深夜才回家。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據悉,各區縣(市)已全部掛牌成立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並出臺了「三定」方案,共核定事業編制149名、編外210名;「9+N」線上線下工作平臺均已入駐,按照「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的要求,基本做到空間重構、功能重組、資源重整。與此同時,我市134個鎮級矛調中心初步建成,村級平臺建設正在同步推進。
  • 雪域高原的「白衣天使」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那一夜,彭燕失眠了。從小跟隨父母在西藏軍營長大,彭燕深知藏族群眾是通過解放軍認識共產黨的,是解放軍砸碎了他們身上的枷鎖,讓他們由農奴翻身做了主人。幾十年來,讓藏族群眾過上好日子,是共產黨和解放軍的不懈追求。從此,彭燕在為藏族群眾送去健康的同時,也努力尋找幫助藏族群眾致富的方法。 走村串戶中,彭燕發現,信息閉塞使偏遠鄉村的群眾幾乎與世隔絕。
  • 奉化日報-數字報刊平臺
    姐姐聽了馬上跑出來給我作示範,只要把麵團少弄點,兩隻手輕輕地壓扁,然後把它搓成圓形,那樣一個好看的南瓜餅就做好了。    ——蓴湖中心小學202班小記者 王鑫浩    藍藍的天空中,飄著許多白雲。有的像綿羊,有的像長頸鹿,有的像大象,有的像城堡。它們一會兒飄到東,一會兒飄到西,真是一群小淘氣。
  • 老吳想封了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封筆:新書《幕後的老吳》可能是最後一本書  封鏡:節目《聽我韶韶》主持了5年也不想幹了  「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本書了,而且主持人我也不想幹了。太累了!」昨天,南京十八頻道著名節目主持人吳曉平帶著他的新書《幕後的老吳》走進了後宰門北安門社區,與粉絲們分享了關於自己的「幕後故事」。
  • 求偶遇 - 求偶遇_檢察日報社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 生態「公寓」門敞開,歡迎鳥兒來安家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紅色的外牆,四周布滿大小不一的「窗戶」,周邊全部是綠色植物,在新北區的新龍生態林啟動區東側,豎立著這樣一座別致的小樓。這座小樓名叫「鴻雁樓」,建設的目的是築造鳥類美好的生存空間,構築人與動物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