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在跟朋友一起玩最終幻想14的時候,看到遊戲裡面有一種野怪叫做「猛烈鼩鼱」。我朋友不認識這兩個字,就問我這是什麼東西,為什麼長得奇奇怪怪的,像個老鼠。我回答了他,這兩個字讀作qujing(音同「渠京」),是現實中也真實存在的動物,不過跟遊戲裡長得不太一樣,是一類比較奇葩的小型哺乳動物。他跟我說,那你寫一篇關於鼩鼱的科普吧,我就答應了。閒話少說,先看看現實中的鼩鼱長什麼樣子吧,見下圖。
不得不說,鼩鼱的這幅長相應該會觸發兩種人完全不同的感覺。第一種人是怕老鼠的人,看到鼩鼱的樣子應該會覺得很醜,很可怕;第二種人是喜歡毛絨絨小動物的人,可能會被鼩鼱圓滾滾毛絨絨的樣子給萌到。但無論怎樣,鼩鼱長得很像老鼠這一點肯定會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其實鼩鼱跟鼠類沒有關係,也不是齧齒動物,只是生活條件和環境跟鼠類很相似,才產生了趨同演化,而且嚴格算起來應該是齧齒動物對於鼩鼱的趨同演化,因為鼩鼱比鼠類出現得更早。
可能有些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看到上面這張鼩鼱的照片會有些熟悉——怎麼這麼像小時候農村很常見的鼴鼠?鼴鼠在各地的方言中也有「地皮子」、「地老鼠」、「地了排子」等稱呼。上面那張圖不是鼴鼠,鼴鼠的前爪比鼩鼱要大得多。其實鼩鼱和鼴鼠長得像也很正常,因為鼴鼠其實也不是齧齒動物(鼠類),而是跟鼩鼱同屬於鼩形目Soricomorpha,鼩鼱是鼩形目、鼩鼱科的,而鼴鼠是鼩形目、鼴科的。所以嚴格來說的話,其實鼴鼠雖然名字裡帶個鼠字,卻跟老鼠並不是親戚,也不是齧齒動物。
如果有朋友感興趣去搜索網站找一下鼩鼱,可能會對我寫的東西有所質疑——100°百科上明明寫的鼩鼱是食蟲目,為什麼你說是鼩形目呢?這一點還是跟大家說清楚比較好,因為以後也會出現這種情況。100°百科的信息人人都可以編輯,所以難免會有些失誤,而且國內許多生物方面的學術性有著非常嚴重的滯後性。舉例來說,食蟲目(Insectivora)確實存在過,但它是一個早在2005年就被廢棄的分類單元,其下各科有些併入其他目,有些提升成新的目,原本的食蟲目已經沒有了。
原本的食蟲目中有鼩鼱、鼴鼠、刺蝟等動物,被認為是翼手目、齧齒目、食肉目等動物的祖先。但是現在食蟲目被廢棄,其下物種被細分成了勞亞獸總目的蝟形目、鼩形目和非洲獸總目的象鼩目、樹鼩目、非洲蝟目等。值得一提的是,象鼩和樹鼩雖然也叫鼩,但並不是鼩形目的動物,雖然它們長得也挺像的。下圖就是一隻黑象鼩,學名Rhynchocyon petersi。

鼩鼱是相當古老的哺乳動物,是真獸亞綱中最原始的動物之一。簡單說一下,哺乳動物綱有三個亞綱,最古老的是原獸亞綱,代表動物是鴨嘴獸和針鼴,特點是卵生哺乳;第二古老的是後獸亞綱,代表動物是袋鼠、樹袋熊等,特點是胎生、有育兒袋;第三種就是數量和種類最多的真獸亞綱,大部分哺乳動物比如貓、狗、人等都是真獸亞綱的動物。而真獸亞綱中最古老的就是以前被定為食蟲目的這些動物了,它們比除去原獸、後獸亞綱的大部分哺乳動物出現得更早。

作為比較原始的哺乳動物,鼩鼱有一些很有特色的本領。首先,有些種類的鼩鼱是有毒的,比如北美短尾鼩鼱屬Blarina。經過研究發現,鼩鼱的毒液提取物可以用於人類醫療方面,例如治療高血壓、某些神經疾病、肌肉疾病等。北方短尾鼩鼱Blarina brevicauda的唾液提取物中甚至含有可以用來治療卵巢癌的肽。還有些視力退化嚴重的鼩鼱擁有回聲定位能力,可以通過發出和接收超聲波來探索周圍的環境。

鼩鼱科中還有世界上現存重量最輕的陸生哺乳動物:小臭鼩Suncus etruscus。小臭鼩又叫伊特魯裡亞鼩鼱(音譯),是麝鼩亞科、臭鼩屬的動物,成年後體長3.5~5釐米(不包括尾巴),平均重量約1.8克,也就是說一隻小臭鼩的重量還不如每次炒菜時放的鹽重(一鹽匙大約2克)。再提一嘴,小臭鼩是現存重量最輕的哺乳動物,另外還有一種體型最小的哺乳動物叫做凹臉蝠Craseonycteris thonglongyai,體長2~4釐米,重約2克,比小臭鼩更小但是不如小臭鼩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