鼴鼠雖然長得像老鼠,名字裡也有鼠字,但它們卻並不屬於齧齒動物

2021-01-08 溫晨動物園

想必有很多80後和90後的朋友還記得小時候電視上經常播放的一部動畫片——《鼴鼠的故事》。這部動畫片雖然不像《貓和老鼠》那樣家喻戶曉,但也算是非常普及了,至少我身邊的同學和朋友都還對此有著或深或淺的印象。《鼴鼠的故事》是捷克斯洛伐克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動畫片,講述了一隻小鼴鼠和它的小夥伴們在森林中發生的各種小故事。動畫片裡基本沒什麼臺詞,小鼴鼠似乎也只會發出「噢」、「啊呀」之類的短促語氣詞,但它的動作和行為卻相當有趣,劇情不算複雜,動物們的形象也很簡單樸素,成為很多人的美好回憶。那麼問題來了,大家有沒有在生活中真正見過鼴鼠的樣子呢?《鼴鼠的故事》中的主角,其形象來源於廣泛分布在歐洲地區的歐鼴Talpa europaea,見下圖。

這麼說吧,動畫片中的小鼴鼠除了眼睛大了點兒、手指只有四根之外,跟真正的歐鼴形象大致上還算相似。不過這也正常,畢竟是要給小朋友們看的動畫片,肯定要進行形象上的藝術加工嘛,不然多嚇人啊。我國也有多種野生鼴鼠分布,北方很多地區都管鼴鼠叫「地排子」或「地了排子」,雖然不像老鼠那樣常見,不過偶爾還是能見到它們從土裡鑽出來四處亂晃的。我小時候就曾經在老家村子的小路邊見到過一隻鼴鼠,當時它沿著路邊砌高的地磚往前爬,一副忙忙碌碌的樣子,我在旁邊觀察了一會兒就走了。

在介紹鼴鼠的生活習性之前我先講一下它的分類狀況,因為這一點實在是有些複雜。如果大家去網上查一下鼴鼠詞條的話就能看到,詞條裡面鼴鼠所屬的目是「食蟲目」。確實,鼴鼠在十幾年前的確屬於食蟲目Insectivora,但是食蟲目這個分類單元早在2005年就被廢棄了,也就是說現在已經沒有食蟲目了,某詞條網站上的條目早已過時並且不準確了。早先食蟲目是個大家族,包含了鼴鼠、鼩鼱、刺蝟等動物,德國生物學家Haeckel將其中缺少盲腸結構的動物稱為「盲缺類」。但是後來隨著科研水平進步,人們發現原本的食蟲目下的物種其實是多系群,混雜在同一個目中其實是不合適的。

於是經過學者們的系統研究,食蟲目下的許多物種都被分了出來,分別放在了勞亞獸總目(蝟形目、鼩形目等)和非洲獸總目(樹鼩目、非洲蝟目等)中,食蟲目被取消掉了。這還沒完,後來又經過學術更替,蝟形目和鼩形目也取消了,其下物種被分到了真盲缺目Eulipotyphla中,以前的蝟形目、鼩形目等也更新成了真盲缺目下的蝟科、溝齒鼩科(又叫溝齒猥科)、鼩鼱科、鼴科等,倒是非洲獸總目那邊沒什麼大的變動,依然還保留著樹鼩目、象鼩目、非洲蝟目等分類單元,直到目前也是保持著這個分類方式。

所以目前來說,鼴鼠的分類順序是這樣的:哺乳綱Mammalia、獸亞綱Theria、真獸下綱Eutheria、勞亞獸總目Laurasiatheria、真盲缺目Eulipotyphla、鼴科Talpidae。好了,我們再來點一下主題吧,可能很多人認為鼴鼠就是老鼠的一種,就連名字裡都有個鼠,應該跟松鼠、倉鼠、小白鼠都屬於鼠類。其實並不是這樣。我們平時所說的老鼠和鼠類,它們的分類順序是這樣的:哺乳綱、獸亞綱、真獸下綱、靈長總目Euarchontoglires(區別於靈長目,別搞混)、齧齒目Rodentia。通過對比大家就能發現,老鼠跟鼴鼠在總目這一分類單元上就開始分道揚鑣了,二者並沒有什麼近緣關係,只是名字類似。

其實這種名字類似但是實際上沒什麼關係的情況在動物界中很常見,舉幾個例子:鼯猴和猴子、蜜袋鼯和鼯鼠、靈貓和貓咪、盲蛛和蜘蛛、鯨魚和魚。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就不再贅述了。鼴鼠之所以在外貌上跟老鼠很類似,其實是趨同演化的結果,但在很多地方二者還是有著顯著差別的。絕大多數鼴鼠的眼睛和外耳已經退化了,但只有極少數種類的鼴鼠是徹底失明的,大部分鼴鼠的眼睛還保留了微弱的視力和感光的能力。因為鼴鼠常年生活在地下,不需要發達的視覺和聽覺,但是嗅覺和觸覺很發達,特別是星鼻鼴,它們的鼻子上甚至演化出了二十二條突觸,呈環狀圍繞鼻孔分布,嗅覺和觸覺非常敏銳。

鼴鼠的食性比起齧齒動物來也較為單一,主要以蚯蚓為食,但也會進食生活在土壤中的其他環節動物、節肢動物和軟體動物。為了能在地下穿梭,鼴鼠的四肢經過了極端特化,前肢腳掌呈外翻姿態,五根指甲粗壯而堅固,非常適合挖掘土壤。如果地下食物短缺或者被大水澆灌,鼴鼠也會到地面上進行短暫停留,但是它們的四肢結構導致它們在平地上的活動受到很大限制,動作略顯笨拙,只有地底下才是它們的樂土。不過很多鼴鼠都擅長遊泳,例如剛才提到的星鼻鼴,它們的地下洞穴有很多開口都在水面以下,遇到危險後會試圖通過遊泳來逃脫。

關於鼴鼠對人類的影響,社會上一直都有著不同的看法。一方面,很多人認為鼴鼠經常在土壤中鑽洞,還會把挖洞多出來的土堆積在地表上,好端端的草坪一夜之間就能多出很多土堆,看著不太吉利,踩上去還會有塌陷的危機,所以鼴鼠的存在對人類有害。但是還有一部分人認為,鼴鼠經常在地面下穿梭不假,但是它們是食蟲動物,不會啃食植物的地下根莖,還可以消滅農業和林業害蟲,另外它們的挖掘行為能給土壤擴充空氣,達到鬆土的效果,糞便也可以增加土壤的肥沃程度,所以鼴鼠是對人類有益的。無論哪種觀點都有道理,你們覺得呢?

相關焦點

  • 鼩鼱長得很像老鼠,但跟老鼠沒什麼關係,小時候在農村經常能見到
    我朋友不認識這兩個字,就問我這是什麼東西,為什麼長得奇奇怪怪的,像個老鼠。我回答了他,這兩個字讀作qujing(音同「渠京」),是現實中也真實存在的動物,不過跟遊戲裡長得不太一樣,是一類比較奇葩的小型哺乳動物。他跟我說,那你寫一篇關於鼩鼱的科普吧,我就答應了。閒話少說,先看看現實中的鼩鼱長什麼樣子吧,見下圖。
  • 打洞能手「地拍子」,像老鼠卻不是齧齒動物,遊牧民用它驅邪消災
    「地拍子」的這種動物就是我們常說的鼴鼠,又叫「地爬子」、「地羊」、「隱鼠」、「地鼠」、「地皮子」、「反耳瓜子」、「蛤蛤」等,這種動物乍看上去和老鼠長得非常相似,但仔細看的話,其實只是體型大小和毛色比較相似
  • 打洞能手「地拍子」,像老鼠卻不是齧齒動物,遊牧民用它驅邪消災
    地羊」、「隱鼠」、「地鼠」、「地皮子」、「反耳瓜子」、「蛤蛤」等,這種動物乍看上去和老鼠長得非常相似,但仔細看的話,其實只是體型大小和毛色比較相似,它的軀體也比老鼠更加粗壯,頭部結構、爪子等和老鼠也都很不一樣,特別是它的前爪,就好像一對耙子,非常強勁有力,對它打洞掘土很有幫助,他打洞的速度也很快,在不是太堅硬的土壤中,一個小時就能打出幾十米長的地洞
  • 被稱為水老鼠的水鼩鼱,長得像老鼠並不屬於鼠,是稀有級保護動物
    在動物世界中,老鼠是一種分布非常廣的齧齒動物,除南極洲外全球都有分布,但也有很多長得像老鼠,實際上並不屬於鼠類的動物,例如這種被稱為水老鼠的——水鼩鼱(qú jīng),長得極像老鼠,其實這兩者沒有任何關係,而且水鼩鼱的身份極其珍貴。
  • 到底什麼是老鼠?
    在大家的腦海裡,說起老鼠也許會浮想聯翩,但是「鼠形」似乎是個定式。體型小巧,顏色灰黑,尖嘴悚腮,耳朵小而略尖或鈍圓,有一條細而長的尾巴。即使沒有尾巴或者尾巴奇短,但人們仍然會以為那是「老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鼠兔,本屬於兔形目鼠兔科,它們是長得像老鼠的兔子。因此,很多人也將它們稱為老鼠;而且很多牧場和草原滅鼠害經常消滅的也是鼠兔而非真正的老鼠。
  • 齧齒動物裡也存在「一窩蜂」,它們長相醜陋,卻有令人羨慕的特點
    在非洲的索馬利亞、肯亞等地區生活著一種地下齧齒動物,它們的長相十分醜陋,體表幾乎不長任何毛髮,粉紅色的體表直接暴露在外面,即使是成年的個體也像是剛出生的幼崽一樣。再加上它們標誌性的兩顆大門牙,很容易讓人產生厭惡的感覺,這種齧齒動物就是裸鼴鼠。
  • 《地球圈》第85節:排第三醜的裸鼴鼠,為何這麼長壽?您知道多少
    裸鼴鼠名字裡帶一個鼠字,實際上跟老鼠、倉鼠、松鼠等是近親,因為都長著長長的上門牙和下門牙,所以叫齧齒動物。因為外形,所以稱它們為裸鼴形鼠更為貼切。一般的裸鼴形鼠體長約8釐米,和撲克牌的長度近似,重量在28-42克之間。它們的天敵是蛇和猛禽。它們是唯一的冷血哺乳動物,裸鼴鼠的觸感是冰涼的。
  • 有人說蝙蝠和老鼠長得很像,它們為什麼長得像,是一個家族的嗎?
    01蝙蝠和老鼠長得像嗎?蝙蝠和老鼠,外行看來長得很像,內行看長得很不像。老鼠:哺乳綱—獸亞綱—真獸下綱—有胎盤部—北方獸高目—統獸齧型總目—齧齒大目—齧齒目。蝙蝠:哺乳綱—獸亞綱—真獸下綱—有胎盤部—北方獸高目—勞亞獸總目—脈獸類—翼手目。因此,蝙蝠和老鼠都是真獸,且都屬於有胎盤類的北方獸高目,但屬於不同總目。
  • 不不不,它們是大老鼠
    叫「鼠」非鼠  臭鼩鼱不是鼠,以昆蟲蠕蟲為食  不過,排在廣州鼠類第三位的臭鼩鼱,雖然名字中有兩個帶「鼠」的偏旁,但它們並不是鼠類。  「臭鼩鼱只是二三十年前被消殺行業簡單地歸為鼠類。」劉全生指出,現在仍將臭鼩鼱歸為鼠類很不正規,也有違科學。據了解,臭鼩鼱最大個體近似小家鼠,但它們是鼩鼱科鼩鼱屬動物,而非嚙齒類動物。
  • 蝙蝠和老鼠長得像,它們存在血緣關係嗎?
    如果沒有了翅膀,它們看起來就像是老鼠的同類,渾身都長著黑褐色的毛髮,一副猙獰的面孔,以至於有人認為蝙蝠和老鼠是從同一個物種進化而來的,那麼真是這樣的嗎?對於老鼠和蝙蝠之間的關係,中國民間一直以來就流傳著這樣的傳說,老鼠偷吃油之後才變成了蝙蝠。當然現在我們都知道這種傳說是不靠譜的,但很多人還是會因為這兩種動物具有相似的長相而揣測它們之間的關係。
  • 奇聞:只有一字之差,同為嚙齒類動物的松鼠和老鼠,境遇完全不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在無論是在城區還是在山間田野,老鼠不太常見了,而松鼠卻越來越多。松鼠和老鼠,只有一字之差,同為嚙齒類動物,但是各自的命運確實截然不同。在我上小學的時候,社會普遍認同,老鼠過街人人喊打,它們不但在農村破壞莊稼糧食,在城市裡也為非作歹,街道翻垃圾,入民宅咬壞各種物品,老鼠被認為是四害之一。
  • 為什麼說人類滅絕了老鼠也不會滅絕?-老鼠,動物,自然 ——快科技...
    最小的齧齒動物是巴基斯坦的小號角心顱跳鼠(Salpingotus michaelis),體重只有4克,而最大的齧齒動物是南美洲的水豚(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重達65千克,體重相差了1600多倍!所有的齧齒動物都以素食為主,但只要條件允許它們也不會拒絕昆蟲、蠕蟲和各種小脊椎動物。
  • 「長得醜,活得久」的裸鼴鼠,或許能幫助人類戰勝癌症
    裸鼴鼠可能是你從未想要擁有的一種寵物,因為它長得實在太磕磣。看起來光禿禿的,除了零星幾根雜毛,沒有任何毛髮,全身皺巴巴,呈粉紅色或者黃色,活脫脫像一個洩了氣的氣球,若不是嘴裡長著大齙牙,根本不可能聯想到它「鼠」的身份,就是一根大香腸。
  • 壽命是齧齒動物的10倍!裸鼴鼠成長壽之星,研究員對它極感興趣
    壽命是齧齒動物的10倍!裸鼴鼠成長壽之星,研究員對它極感興趣 自然界中每一大類動物中都有特殊物種的存在,例如在平均壽命不超過3年的嚙齒類動物中,就存在著平均壽命可達到30年的裸鼴鼠。也正是因為裸鼴鼠的這一特點,科學家們想從它身上得到如何延長壽命的秘密。
  • 「長得醜,活得久」的裸鼴鼠,它的長壽秘訣對研究有幫助嗎?
    然而同樣大小的裸鼴鼠,是一般老鼠的十倍,可以活30年,甚至更久,因為目前對裸鼴鼠的研究時間並不長,因此無法確定它們的自然壽命到底是多少。 時間似乎並沒有在裸鼴鼠的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跡,甚至表現得越來越強壯,隨時保持活躍,沒有日夜之分。
  • 非洲一鼴鼠,壽命是老鼠的10倍,有可能幫助人們戰勝癌症
    01群居生活,社會等級分明裸鼴鼠,是哺乳綱、齧齒目、豪豬亞目濱鼠科的一種,它們喜歡群居,其生活方式跟蜜蜂、螞蟻、黃蜂、白蟻等動物一樣,有組織,有分工。>,沒有氧氣,它們還可以維持生命18分鐘,而如果同樣在缺氧環境下,老鼠還不需要1分鐘就會死掉。
  • 我讀書少你別騙我,這隻老鼠真不是從精靈寶可夢劇組跑出來的?
    提到名字裡帶鼠字的跳躍高手,大家肯定下意識喊出袋鼠的名字,但沙漠中同樣有一種小老鼠也非常擅長跳躍,而且特別可愛,讓人不由得發問:「這隻老鼠真不是從精靈寶可夢劇組跑出來的?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這個耳朵長得像小飛象一樣的小東西,就是長耳跳鼠,身體小巧大概只有十公分長,尾巴的長度卻達到體長的兩倍左右。別看它這麼迷你,卻能跳起一米多高,相當於其體長的十倍!可以看到它腳趾豐厚,在足部長有絨毛,像是穿了個雪地靴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