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到娛樂圈的星二代,那可談論的話題可就多啦,不過今天要介紹的星二代,他可不是緋聞纏身,可謂是「虎父無犬子」的真實寫照,吳京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知名動作影星,但是關於他的孩子,我們大眾還是知之甚少的,這不前幾天「吳京兒子曬出的手臂線條」照片就衝上了熱搜榜。
今年才只有6歲的吳所謂,赤裸著後背,向大家展示著頗具正式風格的背肌和肱二頭肌的展示動作,看看這搶眼的肌肉線條,難以置信才應該是剛剛上小學年紀的他居然擁有這樣的身體素質,照片一曝光,下面的評論區就炸掉了,「小小男子漢,不愧是吳京的娃」「這肩臂線條簡直秒殺掉多少不健身的大叔阿」,之所以小小年紀的吳所謂能有如此「強悍」的體格,跟吳京從小就對他展開的鍛鍊離不開關係。
1歲的時候就開雙手懸吊籃筐,3歲的時候別人的娃在遊樂場滿地爬的時候,他就已經在健身房開練了,看這一本正經的樣子,除了讓人忍俊不禁外,更多的是佩服啦,難怪6歲的年紀就能練出一身的肌肉線條,這與從小不間斷的各種各樣的健身鍛鍊息息相關阿,當然每個家庭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都是不一樣的,具體要怎麼鍛鍊孩子的身體首先要以每個孩子的身體素質條件為考量依據,也不是號召每位家長都要進行效仿,不過當兒子練出這樣一身「緊實」的背肌時,作為母親的謝楠也忍不住調侃到,「感覺安全感滿滿,可以依靠了」。
確實對於男性同胞來講,如果練出一個強有力的背部肌群肌肉,那可是相當的「荷爾蒙滿滿阿」,這也許就是為什麼我們能在健身房見到許多在練習高位下拉的原因之一吧,說起高位下拉這個經典的練背動作,對於部分新手來講可能還無法找到背部正確的發力感,雖然這個動作看起來不難,但是要做到正確也並非易事,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有關「高位下拉」這個經典練背動作的二三事。
高位下拉的小技巧:其實如果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健身房裡做高位下拉的人很多,但是有不少人特別是新手反應自己在進行這個動作的時候背肌一點發力感也沒有,反而手臂越練越酸痛,下面就給大家分享幾個找到正確高位下拉身體發力感的幾個小技巧。
1、 正確的發力順序:首先從動作姿勢上來講,我們應該以雙手抓握住橫杆,雙手手臂自如伸直,自如的帶動你的兩肩肩胛骨自然向上提起,在雙肩肩膀自然向上提動至雙耳位置處時,開始啟動發力你的背闊肌和斜方肌,去感受你的肩胛骨在向下迴旋,下沉,以你肩胛骨的移動來帶動身體的負重,當我們的肩胛骨可以活動自如時,再加入手臂提拉的動作,這樣就會使你的整個高位下拉的動作變得流暢起來;
注意:在加入手臂的動作時,在你的肩膀向後移動時,手肘提動的動作一定要及時跟上,在整個動作中,即使是還原的情況下,你的背闊肌也是充滿張力的,有控制地進行回放肢體動作,而不是完全放鬆懈怠。因此正確的發力順序應該為肩胛骨向下沉動-兩大臂向內收動伸展-自然帶動屈曲手肘將負重向上拉起。
2、 握杆距離:對於新手來講在進行高位下拉的時候,建議使用頸前正握姿勢,既使你的身體正立面對握杆,兩手臂之間的距離建議以1.5倍於肩寬為最佳,這樣既可以充分鍛鍊到位背肌又便於身體發力掌握動作姿勢。
3、 挺直腰杆:在進行高位下拉時,有些人會選擇超過身體負荷的重量,那麼為了完成動作就會使你的髖關節和身體軀幹參與進來,發生借力情況,就會幫助你拉起重量,而不會使用到背肌,自然也就不管怎麼練也找到不到發力感,不僅無法獲得最佳的背肌鍛鍊效果,同時也會帶來受傷的風險,那麼首先從負重上來講,應該量力而行,再則一定要固定好脊椎的正位,始終保持中立位置,使你的整個軀幹就像一根鋼條一樣穩固在位子上。
4、 不可盲目加重:如同上文所提,許多人做了很久的高位下來,動作也很標準,但是鍛鍊背肌的效果卻很差,背肌一點點發力感也沒有,這時候也許就是你選擇的負重過大了,那麼可以嘗試先減輕一半的重量,再來進行練習,對於高位下拉來講,是個「寧輕勿重」。
5、 肩關節上的技巧點:在高位下拉中,你的雙手臂可以想像在嘗試將手中的杆子向前掰彎,其實在手臂發力掰彎的過程就是在外旋你的肩關節,在手臂外旋的過程中,你的肩關節會更加穩定減少受傷的風險,同時可以鎖定住你的背闊肌上端,增強背闊肌的收縮感,另一方面穩定的肩關節可以有效避免肩峰之間肌肉的反覆摩擦和擠壓。
在沉肩既發力下拉動作之前,要先使你的肩膀向下沉動。
6、 避免多度的手臂發力:在高位下拉中很容易產生手臂發力來代替背肌發力,特別是新手很容易發生這種情況,那麼你可以想像你的手臂好似一個勾住杆子的鐵鏈,以你的肩關節發力帶動肘關節,肘關節提動再帶動手臂拉動杆子向下拉。
7、 避免下拉身體失去控制:在高位下拉的下拉動作中,是向心收縮的過程,回放過程是離心收縮運動,特別是對於新手來講控制好離心收縮動作不僅可以預防產生運動性損傷和動作肢體失控,還可以增強離心收縮獲得的鍛鍊效果,最要避免的就是下拉時身體失去控制,將高位下拉身體向後仰倒,做成了划船一類的動作,不要任由重量自動回放,要控制好。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