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計為貧苦戶摘掉窮帽子
——記江蘇省鹽城市人大代表、大豐區萬盈鎮文達村黨總支書記李興祥
在江蘇鹽城大豐區萬盈鎮文達村,一提起村支書李興祥,村民們便不由地豎起了大拇指:「咱李書記真是大傢伙兒脫貧致富的好帶頭人,沒有他,咱們的窮帽子不知得戴到啥時候咧。」作為退伍軍人,李興祥把在部隊裡學會的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幹勁和本領帶到了脫貧攻堅一線,擔任文達村黨總支書記5年多來,在他的帶領下,村民們一個個相繼摘掉了窮帽子,過上了紅火的日子,文達村也被評為文明村。
探索扶貧工作新模式
作為人大代表和村黨總支書記雙重身份的李興祥,在工作中一直不忘為文達村的扶貧工作探索新模式。通過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項目,成功實施了供銷扶貧林項目。
2016年11月,在區、鎮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區供銷總社牽頭,區農工辦、農委、海洋局、檢察院、市場監管局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在文達村組織實施了百畝女楨扶貧林項目。該項目佔地102.5畝,種植女楨46266棵,運營周期三年,共需投入資金120.5萬元,預計三年收益80萬元左右,收益50%用於村級債務化解,10%用於支持低收入農戶脫貧,40%用於村公共事業,本金用於項目循環建設。
在成功實施供銷扶貧林項目的同時,李興祥帶領全體村組幹部經過多方考察,結合文達村的土壤結構等實際情況,探索建立了村組幹部扶貧林。2017年4月初,由文達村全體村組幹部每人出資5000元,共投入資金5萬元,在文達五組境內成立了一個村組幹部扶貧林項目。截至目前,村組幹部扶貧林已種植了紅天竺、紫玉蘭、垂絲海棠等名貴樹種。在銷路方面,李興祥自己帶頭外出打開銷路,盆景已與多個幫扶單位、企業聯絡好。該項目的一切用工都優先於貧困戶,項目收益全部對文達村的貧困戶進行分紅。這一扶貧模式的探索,為周邊鄉鎮的扶貧工作起到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
提振困難群眾脫貧信心
「扶貧要扶志,要根據個人情況,實施精準扶貧,增強困難群眾的脫貧信心。」李興祥說。
在服務扶貧對象李連根的過程中,根據李連根的家庭實際情況,起初,李興祥購買了樹苗贈送給李連根進行栽種。但通過多次接觸和深入了解,李興祥發現李連根在養殖方面有一技之長,在他家旁邊還有一小塊池塘,適合飼養水禽。李興祥經過市場考察和向養殖大戶請教之後,覺得李連根更適合通過飼養藤子鴨來脫貧致富。藤子鴨容易飼養,適合文達村的本土環境,飼養4個月左右即可出售。藤子鴨產肉率高,肉質細嫩,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體必需的胺基酸、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的經濟和食用價值。於是,李興祥自費購買了一批藤子鴨苗送給李連根飼養。首批藤子鴨長大後,李興祥還通過個人微信朋友圈「打廣告」,李連根飼養的藤子鴨很快售罄。通過飼養藤子鴨,李連根不僅增加了收入,更增強了脫貧的信心。
用真心真意溫暖貧困戶
李興祥從2012年到村任職後,就對躺在病床上的李翠芳及患有腦癱的朱愛紅這個家庭給予了無微不至的照顧。從買油買米到安裝數位電視機頂盒,李興祥都是自掏腰包,從未要過李翠芳一分錢。用實際行動溫暖了這一家人。
2017年鎮上給李興祥劃分的幫扶對象是文達村一組的馮克才,他只要有空就會到馮克才家幫他做這做那,與他交心,讓一個平時鬱郁寡聞身患重病的退伍老軍人切實感受到黨的溫暖。
擔任村黨總支書記5年多來,李興祥連續3年在鎮綜合考核中取得第一名。該村黨總支多次被大豐區委、區政府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文明村,他個人多次被中共大豐區委、區政府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村官、先進個人、模範退伍軍人。李興祥表示,作為一名村黨總支書記和來自基層一線的人大代表,在任職人大代表5年期間裡,一定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爭做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不僅做好文達村的發展穩定和諧工作,還要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職責,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幫助更多的貧困群眾脫貧摘帽。
[責任編輯:張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