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計為貧苦戶摘掉窮帽子

2021-01-08 手機光明網

  千方百計為貧苦戶摘掉窮帽子

  ——記江蘇省鹽城市人大代表、大豐區萬盈鎮文達村黨總支書記李興祥

  在江蘇鹽城大豐區萬盈鎮文達村,一提起村支書李興祥,村民們便不由地豎起了大拇指:「咱李書記真是大傢伙兒脫貧致富的好帶頭人,沒有他,咱們的窮帽子不知得戴到啥時候咧。」作為退伍軍人,李興祥把在部隊裡學會的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幹勁和本領帶到了脫貧攻堅一線,擔任文達村黨總支書記5年多來,在他的帶領下,村民們一個個相繼摘掉了窮帽子,過上了紅火的日子,文達村也被評為文明村。

  探索扶貧工作新模式

  作為人大代表和村黨總支書記雙重身份的李興祥,在工作中一直不忘為文達村的扶貧工作探索新模式。通過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項目,成功實施了供銷扶貧林項目。

  2016年11月,在區、鎮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區供銷總社牽頭,區農工辦、農委、海洋局、檢察院、市場監管局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在文達村組織實施了百畝女楨扶貧林項目。該項目佔地102.5畝,種植女楨46266棵,運營周期三年,共需投入資金120.5萬元,預計三年收益80萬元左右,收益50%用於村級債務化解,10%用於支持低收入農戶脫貧,40%用於村公共事業,本金用於項目循環建設。

  在成功實施供銷扶貧林項目的同時,李興祥帶領全體村組幹部經過多方考察,結合文達村的土壤結構等實際情況,探索建立了村組幹部扶貧林。2017年4月初,由文達村全體村組幹部每人出資5000元,共投入資金5萬元,在文達五組境內成立了一個村組幹部扶貧林項目。截至目前,村組幹部扶貧林已種植了紅天竺、紫玉蘭、垂絲海棠等名貴樹種。在銷路方面,李興祥自己帶頭外出打開銷路,盆景已與多個幫扶單位、企業聯絡好。該項目的一切用工都優先於貧困戶,項目收益全部對文達村的貧困戶進行分紅。這一扶貧模式的探索,為周邊鄉鎮的扶貧工作起到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

  提振困難群眾脫貧信心

  「扶貧要扶志,要根據個人情況,實施精準扶貧,增強困難群眾的脫貧信心。」李興祥說。

  在服務扶貧對象李連根的過程中,根據李連根的家庭實際情況,起初,李興祥購買了樹苗贈送給李連根進行栽種。但通過多次接觸和深入了解,李興祥發現李連根在養殖方面有一技之長,在他家旁邊還有一小塊池塘,適合飼養水禽。李興祥經過市場考察和向養殖大戶請教之後,覺得李連根更適合通過飼養藤子鴨來脫貧致富。藤子鴨容易飼養,適合文達村的本土環境,飼養4個月左右即可出售。藤子鴨產肉率高,肉質細嫩,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體必需的胺基酸、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的經濟和食用價值。於是,李興祥自費購買了一批藤子鴨苗送給李連根飼養。首批藤子鴨長大後,李興祥還通過個人微信朋友圈「打廣告」,李連根飼養的藤子鴨很快售罄。通過飼養藤子鴨,李連根不僅增加了收入,更增強了脫貧的信心。

  用真心真意溫暖貧困戶

  李興祥從2012年到村任職後,就對躺在病床上的李翠芳及患有腦癱的朱愛紅這個家庭給予了無微不至的照顧。從買油買米到安裝數位電視機頂盒,李興祥都是自掏腰包,從未要過李翠芳一分錢。用實際行動溫暖了這一家人。

  2017年鎮上給李興祥劃分的幫扶對象是文達村一組的馮克才,他只要有空就會到馮克才家幫他做這做那,與他交心,讓一個平時鬱郁寡聞身患重病的退伍老軍人切實感受到黨的溫暖。

  擔任村黨總支書記5年多來,李興祥連續3年在鎮綜合考核中取得第一名。該村黨總支多次被大豐區委、區政府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文明村,他個人多次被中共大豐區委、區政府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村官、先進個人、模範退伍軍人。李興祥表示,作為一名村黨總支書記和來自基層一線的人大代表,在任職人大代表5年期間裡,一定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爭做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不僅做好文達村的發展穩定和諧工作,還要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職責,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幫助更多的貧困群眾脫貧摘帽。

[責任編輯:張璋]

相關焦點

  • 「靠山吃山」狼牙口 脫貧致富摘掉「窮帽子」
    為改變村容村貌,去年,狼牙口村新建了辦公樓、戲樓,硬化村街道路、安裝路燈,他已累計出資120多萬元。「我和朋友在山西靈丘縣合夥開了個鐵礦,這些年賺了些錢。作為土生土長的狼牙口人,看著村裡村外破破爛爛的,我個人錢再多,這心裡頭也不安生啊!」46歲的高勝,當村支部書記已有22年,他的話真誠而實在。村容村貌好改變,可摘掉「窮帽子」就不是簡單的事了。
  • 騰雲祥:摘掉「窮帽子」邁向新生活
    村民騰雲祥一家就摘掉了「窮帽子」邁向了新生活。
  • 崔雪琴:贊皇縣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
    2020年11月12日,崔雪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要向委員長匯報一個喜訊,去年贊皇縣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合作社有社員1300多人,公司有職工218人,主要分布在山區3個鄉16個村。現在,100餘戶貧困家庭全部擺脫了貧困,人均年收入在1.6萬元至2.3萬元之間,他們走進了幸福生活。」△崔雪琴代表進行土布紡織技術演示。
  • 摘掉「窮帽子」 築夢奔小康——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區見聞
    新華社銀川11月25日電 題:摘掉「窮帽子」 築夢奔小康——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區見聞  新華社記者  好水通上山,大路修進村,產業新發展,振興有引擎……隨著扶貧舉措的精準注入,巍巍六盤山生機湧動。近年來,61個連片特困縣區下大力氣,解「貧中之貧、困中之困」,一批批貧困縣鄉村摘掉「窮帽」,正滿懷夢想,加速奔小康。
  • 「我的扶貧故事」徹底摘掉軟弱渙散村的「帽子」丨鳳岡縣新建鎮橋...
    因為,這次到貧困村駐村的機會難得,可以到基層去鍛鍊,可以進村入戶與群眾打交道,可以大展拳腳,為遠方的貧困群眾致富作出最大的貢獻,實現自己人生價值。局領導叮囑我這次去駐村任務重,說橋塘村是被縣裡列入的黨組織軟弱渙散的村。我說,請領導放心,我將以最大的努力不負此行。來到該村後,為了更多地了解、熟悉村裡情況,我一邊向村委會一班人了解和學習,一邊走訪群眾開始履行我的職責。
  • 氈帽峪村摘掉了「窮氈帽」
    全村有783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6戶,2019年底全部脫貧。 從農村到城市,再回到農村,我深知農民勞作的艱辛和不易,也更懂這片黑土地。2018年4月下旬,當省市派駐幹部到村鎮任職扶貧的動員令一下達,我便向黨組織遞交申請,來到蓋州市小石棚鄉氈帽峪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駐村之初,我把摸透村情民意作為首要工作。調研中,村民反映最強烈、最迫切的是修路問題。
  • 調文挖掉「弱根子」摘下「窮帽子」
    2019年,這個位於東海島的偏遠小漁村迎來兩件喜事:調文村黨總支被評為「湛江市先進基層黨組織」;132戶593名貧困人員全部脫貧,提前實現脫貧摘帽出列。同時摘掉「軟弱渙散村」和「省定貧困村」兩頂帽子,產業興旺,人均年收入達3萬多元,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調文村迸發出更加強勁的發展活力。從後進到先進、從貧困到振興,是什麼激發了調文村的內生動力?
  • 延吉機場摘掉「特殊機場」帽子 輕裝上陣助力吉林振興
    延吉機場摘掉「特殊機場」帽子 輕裝上陣助力吉林振興 2020-05-18 23:30: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張楷欣 責任編輯:張楷欣
  • 青海五座機場摘掉「特殊機場」帽子
    這頂帽子叫「特殊機場」。摘掉這頂帽子,更有利於我省五座機場開通更多航線,引進更多航班,對我省民航業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 天津趙莊子村:甩掉窮帽子 吃上「生態飯」
    「甩掉窮帽子,吃上『生態飯』,家家奔小康」,是趙莊子村這些年奮鬥的成果。談及過去,村民們七嘴八舌地吐槽。「成片土坯房,雨季一到,幹部們挨戶查看,最擔心哪家房子塌了。」「唯一一條出村路要穿過鄰村,交通限制經濟,村裡沒一家村辦企業。」「一聽是趙莊子村的人,沒人願意把女兒嫁過來,家裡窮只好一輩子打光棍。」改變,從2003年開始。
  • 穆雷摘掉軟弱帽子 不可思議一分詮釋頑強精神
    本場比賽中穆雷在首盤尾聲階段打出了不可思議的一分,他在比賽中表現出來的頑強足以讓他摘掉自己頭上的「軟弱」帽子。在以往的比賽中,穆雷最被人詬病的一點就在於他在關鍵時候總是容易出現崩盤,在遇到對手的強阻時心理抗壓能力顯得較為脆弱,今年美網第三輪輸給瓦林卡以及上周的中網賽在八強中輸給柳比西奇,賽後穆雷都受到了不少的批評聲,認為他在關鍵時候缺乏足夠的毅力。
  • 南昌:4.7萬貧困群眾脫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
    47192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據介紹,南昌80個貧困村高標準退出,4.7萬貧困群眾脫掉了「窮帽子」、過上了「好日子」,實現了從「吃穿發愁」到「衣食無憂」的轉變。發展特色扶貧產業 為貧困戶種下「搖錢樹」在脫貧攻堅戰中,南昌建立了市縣鄉三級領導幹部帶頭掛村包戶制度,安排「四套」班子所有市領導結對幫扶貧困村,5101名市縣鄉三級駐村幹部進駐貧困村,106個市直(企業)單位建立了幫扶聯繫點,構建了「上下聯動、左右協同」攻堅局面。南昌市貧困群眾斬斷了「貧窮根」,種下了「搖錢樹」,實現了從「脫貧無門」到「致富有方」的轉變。
  • 摘掉「帽子」露出笑臉聽,大涼山的小朋友們在唱這首歌
    站在歷史交匯點上,回望過去五年輝煌成就,展望未來光明前景,新聞聯播從今天(11月28日)開始推出系列報導《「十三五」,我們這五年》,報導「十三五」期間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家發展的壯麗圖景、人民生活的可喜變化,凝聚起奮進新徵程的磅礴力量。  四川涼山州是全國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之一,四川省最後7個貧困縣全都集中在這裡。
  • 湖南有一個貧困縣城,曾做過五年的省會,18年才摘掉貧困縣帽子
    湖南有一個貧困縣城,曾做過五年的省會,18年才摘掉貧困縣帽子,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新的節目,我們都知道湖南的成都是長沙,隨著改革開放的發現,越來越多地區的經濟科技發展速度驚人,湖南是其中發展最快的一個,湖南省所在地的創業自然成為經濟文化的中心,人均收入消費水平達到高,但長沙一直不是湖南的省會,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①:臨淄小鐵佛村摘掉「臭」帽子 美麗...
    此前雜草叢生、垃圾遍地的地方如今變成了皇城鎮小鐵村法德文化廣場。  家邊的垃圾山變成了公園廣場 農村「五化」摘掉小鐵「臭名」   小鐵佛村坐落於淄河東岸,村子不大,卻有300多年歷史。在不少村民的印象裡,村裡有兩條坑窪不平的主要街道,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一片;家家戶戶的住宅大都是低矮的茅草屋,破舊不堪的門樓連接著岌岌可危的殘牆斷垣。
  • 齊心協力脫掉「窮帽子」實幹巧幹鼓起「錢袋子」
    齊心協力脫掉「窮帽子」實幹巧幹鼓起「錢袋子」 2016年03月31日 07時41分
  • 牽住「牛鼻子」,摘掉窮帽子——金融助力巴魯村脫貧致富顯實效
    現養殖場有黃牛140餘頭,建有草場200餘畝,長期提供就業崗位13個,帶動300戶貧困戶增收。合作社正常運轉後,榕江農信社還選派金融顧問上門對該合作社的財務管理、產業選擇等進行指導。「以前我們哪曉得怎樣記帳哦,每用到一筆錢就亂拿一個本子記一哈,自從有了農信社專業人員的指導,現在我們的帳清晰明了,一看就懂。」石庚伍激動地說。
  • 挪窮窩斬窮根——呂梁新傳奇
    挪窮窩斬窮根 「搬」來安居樂業新生活 地處呂梁山區深處的山西省岢嵐縣,山大溝深、坡陡地瘠。 「以前我住的是土房子,冬天四面透風,下雨時四處漏雨。吃水得到很遠的地方去挑,做夢也沒想到這輩子還能住進樓房。」在岢嵐縣廣惠園移民新區的新房內,62歲的貧困戶曹六仁說。
  • 「新家園」從「挪窮窩」到「換窮業」,山民變成幸福「新市民」
    遠眺龍陵縣城從「挪窮窩」到「換窮業」,從「搬得出」到「穩得住、能致富」,從「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到搬出深山天地寬,保山市龍陵縣3260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600戶同步搬遷戶告別故土,搬遷到42個移民安置點迎來新生活。搬出窮窩「拔窮根」夜幕降臨,龍陵縣碧寨鄉濱江(怒江)小鎮移民新村熱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