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CLC最大規模傘式研究數據出爐;胰腺癌術後即刻拔除鼻胃管安全...

2021-01-11 澎湃新聞

原創 Mark、粗人等 醫學界腫瘤頻道 來自專輯腫瘤每日情報

每天1分鐘,給你腫瘤圈內的專業「談資」!(如需文獻原文,可加小編微信yxj-oncology獲取)

界哥說

身為腫瘤領域專業人士,晚上睡前會不會習慣刷一刷腫瘤圈精彩大事?

開會時遇到學術界大佬,想湊上去搭個訕,卻不知從何談起?

周圍的腫瘤醫生都在談論快上市的神藥和剛發的神文,而你卻一臉懵逼?

沒關係,「腫瘤情報」就是為您量身打造的新聞專欄。從7月13日開始,我們將在每個工作日更新,為您推送最新鮮、最專業、最重磅的腫瘤圈新鮮事兒!

不想錯過每日專欄的朋友,請「星標」本公眾號哦!

Ps:本專欄長期招募兼職「情報員」,有意者請加小編微信yxj-oncology詳聊~

要點提示

Nature:NSCLC最大規模傘式研究探索不同基因變異靶向治療的預後

JAMA Surgery:一線FOLFIRINOX對比吉西他濱聯合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用於局限性胰腺導管腺癌,患者預後接近

JAMA Surgery: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後不放置鼻胃管減壓安全可行

JCO:CAR-T細胞治療藥物Axi-cel治療復發侵襲性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真實世界數據與臨床試驗結果相似

CCR: 帕博利珠單抗治療局部晚期可切除HPV無關性頭頸癌安全有效

新藥:HLX01(利妥昔單抗注射液)再獲批兩項適應證

新藥:雙抗藥物卡妥索III期臨床試驗即將開啟

新藥:AK104聯合侖伐替尼一線治療晚期肝癌Ib/II期臨床研究完成首例給藥

1

Nature:NSCLC最大規模傘式研究探索不同基因變異靶向治療的預後

7月15日,頂級期刊Nature雜誌刊登了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傘式研究——國家肺癌矩陣研究(NLMT,National Lung Matrix Trial)。

論文封面截圖

該項傘式研究通過二代測序的方法,篩選患者腫瘤具有的腫瘤基因組變異,並匹配至相應的靶向藥物臨床試驗。此次報導了這項研究中19個藥物生物標誌物隊列的臨床預後。

在5467例篩選患者中,有2007例患者進行了分子檢測,最終有302例伴隨基因變異的患者進入了匹配的靶向藥物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出了兩類不同臨床預後的治療方案:一部分患者如伴有T790M突變接受奧希替尼或ROS1/MET變異接受克唑替尼的患者客觀緩解率可達60%以上;另一部分患者靶向治療則不那麼成功,如CDK4/6抑制劑治療細胞周期相關基因變異的患者客觀緩解率不到1%。

研究簡介圖

NLMT研究的結果將為未來精準治療研究的開展提供重要證據。

DOI:10.1038/s41586-020-2481-8

2

JAMA Surgery:一線FOLFIRINOX對比吉西他濱聯合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用於局限性胰腺導管腺癌,患者預後接近

2020年7月15日,JAMA Surgery在線發表來自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研究結果,該研究對比一線FOLFIRINOX與吉西他濱聯合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GA)用於初治局限性胰腺導管腺癌(PDAC)。

論文封面截圖

研究納入485例未經治療的局限性胰腺導管腺癌,以FOLFIRINOX(285例)或GA(200例)作為一線化療,至少三個周期。中位隨訪時間為33(2-28)個月。

結果顯示,接受FOLFIRINOX治療的患者通常更年輕(診斷時的中位年齡:61歲 vs 71歲,P=0.001)。FOLFIRINOX組的部分緩解率更高(19% vs 6%,P=0.001),行胰腺切除的患者比例更高(27% vs 16%,P=0.01)。但兩種方案治療的患者的總生存時間相似(HR:1.48,95%CI:0.97-2.26,P=0.07)。

研究者認為,作為一線方案治療局限性胰腺癌,FOLFIRINOX與GA相比具有更高的部分緩解率(RECIST標準)和胰腺手術率,但兩種方案患者的總生存率相似。

DOI:10.1001/jamasurg.2020.2291

3

JAMA Surgery: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後不放置鼻胃管減壓安全可行

2020年7月15日,JAMA Surgery在線發表隨機對照試驗IPOD的研究結果。該研究對比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後鼻胃管防止與否對患者術後併發症的影響,結果顯示術後不放置鼻胃管對患者主要併發症的發生無顯著影響。

論文封面截圖

研究納入111例年齡在18歲到75歲之間,因良惡性疾病需要胰十二指腸切除術(PD)的患者進行隨機對照,將患者隨機(1:1)分為鼻胃管減壓(NGTD)組和無NGTD組,隨訪至術後90天。無NGTD患者定義為術後立即拔出鼻胃管,NGTD組患者則在術後3-5天拔出。

結果發現,兩組患者術後Clavien-Dindo II級及以上併發症發生率相似(RR:0.99,95%CI:0.66-1.47,P>0.99),肺部併發症發生率(RR:0.59,95%CI:0.18-1.95,P=0.44)和胃排空延遲率(RR:1.07,95%CI:0.52 -2.21,P>0.99)在兩組間同樣無顯著差異。

術後主要併發症二者無明顯差異

研究者最終認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後鼻胃管的放置與否對於術後患者主要併發症無顯著影響,術後即刻拔出鼻胃管是安全可行的。

DOI:10.1001/jamasurg.2020.2291

4

JCO:CAR-T細胞治療藥物Axi-cel治療復發侵襲性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真實世界數據與臨床試驗結果相似

Axicabtagene ciloleucel(Axi-cel)因其在臨床試驗ZUMA-1受試者中達到約40%的完全緩解(CR)率而獲批用於復發性侵襲性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7月15日,JCO雜誌在線發表了該藥的真實世界使用數據,描述了藥物的功效和安全性相關結果。

論文封面截圖

文章納入了美國7個醫療中心的122位有治療意向的患者(其中76位不符合ZUMA-1試驗入選標準)接受Axi-cel治療並進行改良意向性治療分析(mITT),中位隨訪時間為10.4個月。

在有意向進行治療的患者當中,最佳的總體和CR率分別為70%和50%。所有患者的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和無進展生存時間(PFS)達到11.0和4.5個月,1年生存率為67%。≥3級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和神經毒性的發生率分別為16%和35%。

在真實世界中,符合ZUMA-1入組標準的患者與不符合的患者其緩解率相似,但前者的CR率(63% vs 42%)、DOR(5個月 vs 未到達)、PFS(3.3個月 vs未到達)和總生存率(89% vs 54%)更好。

作者表示,儘管CR和DOR在有著嚴格入選標準的ZUMA-1試驗中表現更優,但是在實際應用中,Axi-cel的總緩解率和毒性與臨床試驗相似。

DOI:10.1200/JCO.19.02103

5

CCR:帕博利珠單抗治療局部晚期可切除HPV無關性頭頸癌安全有效

2020年7月14日,Clinical Cancer Research雜誌公布了一項帕博利珠單抗治療可切除局部進展期人乳頭瘤病毒(HPV)無關性頭頸癌(HNSCC)的II期臨床研究結果。

論文封面截圖

在本研究中共有36位患者入選,給予帕博利珠單抗(200 mg)新輔助治療,並在2-3周後進行手術腫瘤消融,高危病理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單抗輔助治療。研究將病理腫瘤緩解(pTR)量化為具有腫瘤壞死、角質碎片和巨細胞/組織細胞的切除床的比例:pTR-0(<10%)、pTR-1(10%-49%)和pTR-2(≥50%)。

結果顯示,帕博利珠單抗新輔助治療後,未發生嚴重(3-4級)不良事件和意外的手術延遲/併發症。22%患者發生pTR-2,22%患者發生pTR-1。18名高危病理患者的1年復發率為16.7%。pTR≥10%與基線腫瘤PD-L1、免疫浸潤和IFN-γ活性相關。pTR-0患者的抑制性檢查點上調,某些患者克隆丟失。

作者認為,在局部晚期HPV無關的HNSCC患者中,使用帕博利珠單抗是安全的,在病理完全緩解率為0%的患者中,有44%觀察到病理緩解。高危病理患者的1年復發率較低。

DOI:10.1158/1078-0432.CCR-20-1695

6

新藥:HLX01(利妥昔單抗注射液)再獲批兩項適應證

2020年7月14日,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術公布,漢利康HLX01(利妥昔單抗注射液)的新適應證補充申請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

此次獲批的適應證包括:(1)初治濾泡性淋巴瘤(FL)患者經利妥昔單抗聯合化療後達完全或部分緩解後的單藥維持治療;(2)與氟達拉濱和環磷醯胺(FC)聯合治療先前未經治療或復發性/難治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患者。

該藥曾於2019年2月22日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1)復發或耐藥的濾泡性中央型淋巴瘤;(2)先前未經治療的CD20 陽性III-IV 期濾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3)CD20 陽性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的治療。

至此,該藥共有5項適應證獲批。

7

新藥:雙抗藥物卡妥索III期臨床試驗即將開啟

據「醫藥魔方」報導,近日,全球上市第一款T細胞銜接(T cell engager)雙特異性抗體藥物卡妥索(Catumaxomab)獲得中國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等臨床試驗批准進行胃癌適應症的拓展,即將開展一項用於伴腹膜轉移胃癌的國際多中心III期臨床試驗,主要研究者將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沈琳教授擔任。

卡妥索雙抗是Lindis Biotech公司開發的一款雙特異性抗體藥物,該藥物可結合腫瘤相關性抗原EpCAM和T-細胞的CD3,並通過FcɣR招募免疫附屬細胞,協同T細胞來殺傷腫瘤細胞,同時,通過與特異性的Fcɣ受體結合,卡妥索雙抗可以誘導產生長久的腫瘤疫苗作用。

2009年,卡妥索雙抗獲得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批准上市用於惡性腹水的治療,成為第一個上市的T cell engager雙特異性抗體。

8

新藥:AK104聯合侖伐替尼一線治療晚期肝癌Ib/II期臨床研究完成首例給藥

據「康方生物」報導,該公司旗下全球首創PD-1/CTLA-4雙特異性抗體(AK104)聯合侖伐替尼一線治療晚期肝細胞癌的Ib/II期臨床研究完成首例患者給藥。該項研究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腫瘤中心焦順昌教授及腫瘤內科白莉教授牽頭。

AK104旨在實現與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而不是正常外周組織淋巴細胞的優先結合。AK104同時靶向PD-1 及CTLA-4,已在中國及全球開展針對胃癌、宮頸癌、非小細胞肺癌、肝細胞癌、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實體瘤、鼻咽癌、食管鱗癌、黑色素瘤、外周T細胞淋巴癌等的多項Ⅱ期註冊性臨床或探索性臨床研究。

參考資料

[1]Middleton, G., Fletcher, P., Popat, S. et al. The National Lung Matrix Trial of personalized therapy in lung cancer. Nature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481-8

[2]Perri G, Prakash L, Qiao W, et al. Response and Survival Associated With First-line FOLFIRINOX vs Gemcitabine and nab-Paclitaxel Chemotherapy for Localized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JAMA Surg. Published online July 15, 2020.

[3]Bergeat D, Merdrignac A, Robin F, et al. Nasogastric Decompression vs No Decompression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The Randomized Clinical IPOD Trial. JAMA Surg. Published online July 15, 2020.

[4]Jacobson CA, Hunter BD, Redd R, et al. Axicabtagene Ciloleucel in the Non-Trial Setting: Outcomes and Correlates of Response, Resistance, and Toxicit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Jul 15]. J Clin Oncol. 2020;JCO1902103.

[5]Uppaluri R, Campbell KM, Egloff AM, et al. Neoadjuvant and Adjuvant Pembrolizumab in Resectable Locally Advanced, Human Papillomavirus-Unrelated Head and Neck Cancer: A Multicenter, Phase 2 Trial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Jul 14]. Clin Cancer Res. 2020;clincanres.1695.2020.

[6]https://www.fosunpharma.com/uploads/202007151409.pdf

[7]https://www.henlius.com/NewsDetails-2666-26.html

[8]https://mp.weixin.qq.com/s/v9JLOFxoMNSnpZ6SF7bP0A

[9]https://mp.weixin.qq.com/s/yhyozW89tntgvfxNwJmbAQ

本文首發:醫學界腫瘤頻道

本文作者:Mark、粗人、放瘤娃、可樂、Summer Days

原標題:《NSCLC最大規模傘式研究數據出爐;胰腺癌術後即刻拔除鼻胃管安全可行|腫瘤情報》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胰腺癌手術做完,就能一勞永逸嗎?
    胰腺癌患者經過手術治療後身體極為虛弱,雖然已經接受了規範化的手術治療,但是如果沒有做好術後飲食以及護理等工作,其實也是不利於疾病的康復的,那麼胰腺癌患者在手術後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首先,胰腺癌患者術後飲食有四個禁忌: •胰腺癌患者術後不宜進食油炸、油膩食物,食物最好清蒸水煮為主。
  • 自動化系李梢課題組與協和醫院合作發現胰腺癌術後精準化療標誌物
    清華新聞網5月29日電 胰腺癌起病隱匿、惡性程度極高,俗稱「癌中之王」。據國家癌症中心2018年統計,胰腺癌在我國所有腫瘤中五年生存率最低,僅為7.2%。術後化療的療效是影響胰腺癌患者預後的重要因素。發現胰腺癌術後精準化療標誌物,精準篩選化療受益患者人群,是有可能提高胰腺癌生存率的重要方向。
  • 早期腸內營養對高血壓腦出血術後重症患者的效果及護理體會
    本研究探討早期腸內營養對高血壓腦出血術後重症患者的效果,並總結護理措施,現報導如下。 0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症高血壓腦出血術後患者94例作為研究對象。
  • 瑞金醫院胰腺外科十年跟蹤研究:機器人微創手術更安全,胰腺癌逐年...
    文章總結了近十年來瑞金醫院胰腺中心完成的機器人胰腺微創手術,重點分析了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這一最高難度的普外科手術,通過配對比較了450例機器人和634例開腹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發現機器人胰腺手術能給患者帶來明顯的獲益:手術時間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時間更短,同時該研究也證明了機器人微創手術的安全性,並不增加包括胰漏,膽漏和胃排空障礙在內的手術併發症。
  • 插鼻胃管多痛苦? 若可選擇患者不想插第二次
    華夏經緯網5月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不少民眾疑惑,鼻胃管有餵食功能,應不會造成患者痛苦;醫師說,鼻胃管是維生管路,可快速灌食,但有引發感染風險,長期插管很痛苦,若給患者選擇,都不想再插第二次。 據報導,作家瓊瑤為了平鑫濤是否該插鼻胃管,與平鑫濤的兒女意見相左,彼此都在臉書上發表聲明、形同撕破臉。
  • 術後氣管導管拔不出來,怎麼辦?
    反覆嘗試3次後,患者出現嗆咳,靜脈推注40 mg丙泊酚後,將氣管導管稍往聲門下送,無障礙,連接呼吸機輔助呼吸,經鼻使用纖維支氣管鏡,觀察近聲門旁無水腫和血腫,並確認氣管導管仍在氣管內。 此時考慮是氣囊內殘餘氣體所致。隨後剪斷套囊連接管,仍不能拔出。後用5 ml注射器針頭戳入連接管,試圖抽出套囊氣體,有少量氣體被抽出。
  • 瓊瑤含淚同意為丈夫插鼻胃管治療 自覺「背叛」
    中新網5月2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2日報導,臺灣知名女作家瓊瑤日前為了失智丈夫平鑫濤是否插鼻胃管治療,與三名繼子女產生分歧,最終同意讓平鑫濤插了鼻胃管。我生命中最摯愛的人》為題,描述與平鑫濤和前妻生的三名繼子女發生爭執,最終還是同意讓平鑫濤插了鼻胃管。但看到丈夫插管後痛苦的模樣,瞬間覺得自己「背叛了他」。而讓瓊瑤最終妥協插管的關鍵,是與侯文詠的一個電話,她形容一直以來把對方當成「家庭醫生顧問」。侯文詠告訴她:「鼻胃管是很普通的東西,等到他病好了,一分鐘就可以拿掉的,你為什麼不插呢?」但瓊瑤內心質疑:「病好?恢復?
  • 瓊瑤為病重丈夫插鼻胃管 自覺背叛萌生跳樓念頭
    資料片  知名作家瓊瑤日前透露丈夫平鑫濤罹患血管型失智症,已住院1年多,她也在社交網站抒發這段時間的煎熬,因深知他無法康復,不忍心讓他插鼻胃管,還因此和繼子女鬧翻,不過在作家、也是麻醉科醫師侯文詠的勸說下,她妥協了,但自覺背叛老公淚崩,連說一百個對不起,還萌生跳樓念頭。
  • 瓊瑤含淚同意為丈夫插鼻胃管 在平鑫濤病榻前哭喊上百次「對不起」
    2017年5月2日訊,據臺灣《聯合報》2日報導,臺灣知名女作家瓊瑤日前為了失智丈夫平鑫濤是否插鼻胃管治療,與三名繼子女產生分歧,最終同意讓平鑫濤插了鼻胃管。我生命中最摯愛的人》為題,描述與平鑫濤和前妻生的三名繼子女發生爭執,最終還是同意讓平鑫濤插了鼻胃管。但看到丈夫插管後痛苦的模樣,瞬間覺得自己「背叛了他」。而讓瓊瑤最終妥協插管的關鍵,是與侯文詠的一個電話,她形容一直以來把對方當成「家庭醫生顧問」。侯文詠告訴她:「鼻胃管是很普通的東西,等到他病好了,一分鐘就可以拿掉的,你為什麼不插呢?」但瓊瑤內心質疑:「病好?恢復?
  • 胃管:小寶貝的「加油」管
    小寶貝的「加油」管因病情需要,留置胃管是一種常見的營養支持治療。給寶寶提供基本的營養支持,就像加油一樣,胃管就相當於小寶貝的「加油」管。胃管粗細長短均有不同規格,胃管分為口胃管和鼻胃管。其中,口胃管長約45Cm,是經口插入35~40cm即可。鼻飼管插入長度一般是髮際到劍突的長度,或鼻尖至耳垂再到劍突的長度,經由咽部,通過食道到達胃部,鼻胃管容易脫出,應妥善固定。一次性胃管型號的選擇與兒童體重有關。
  • 胰腺癌為什麼被稱為「癌中之王」?——關於胰腺癌您需要知道的10件事
    胰十二指腸術是外科中最大、最難的手術之一。手術時間長、切除部位多、手術費用高,出現出血、感染、胰漏等術後併發症的概率也相對較高。本中心通過長期的病例累積,LPD例數快速增長提示其技術日趨成熟,且安全可靠。 9、胰腺癌治療的新進展? 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逐漸受到關注。靶向藥物如抑制血管生成藥物貝伐珠單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抗體西妥昔單抗對胰腺癌有一定療效。
  • 有這些習慣的人容易招惹胰腺癌!得了胰腺癌會有什麼徵兆?
    一、胰腺癌為什麼公認為「癌中之王」?目前普遍公認胰腺癌是「癌中之王」,原因主要有三點:1、惡性度高,生存率低。胰腺癌惡性度極高,一旦發病,進展迅速,總體手術切除率低、術後復發率或轉移發生率高,預後極差,總體5年生存率仍不足10%!全世界範圍內,胰腺癌總體發病率和病死率均呈逐年上升趨勢。
  • 科研速遞|食管癌術後早期腸內營養腸道耐受性研究新進展
    本文搜集近10年來食管癌患者術後EEN耐受性研究相關進展綜述如下。食管癌患者大多在術中將鼻腸管經患者的一側鼻孔緩慢放入,將末端送至於十二指腸或空腸內,符合中華醫學會推薦意見。 1.4.2 營養製劑的選擇 柳碩巖等認為,食管癌患者術後早期腸內營養使用整蛋白製劑或短肽製劑均安全可靠,營養指標監測和併發症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從經濟效益角度考慮應首選整蛋白製劑。
  • 作為一種讓醫生頭痛的惡性腫瘤,胰腺癌它到底是什麼呢?
    導語:胰腺癌是消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它的死亡率極高,號稱惡性腫瘤中排名前五的「殺手」。近年來,胰腺癌的發病率在全世界範圍內有增加趨勢,即使是在醫學水平較為發達的今天,它的術後五年的存活率為僅在百分之五以下。
  • 關於胃管的兩三事:什麼疾病需要插胃管?插胃管後要怎麼護理?
    一般來說,對於一些無法通過口進食吸取食物營養的患者,在臨床上可以通過插胃管等方式來實現吸收營養,保持身體正常的作用。 胃管又稱為一次性使用多腔胃管(包含氣囊腔、腸通道、胃通道),用於臨床對腸胃減壓,胃管通過導管中液體重力形成正壓或者負壓、經食道插入胃部後,用於液體或者流質營養的輸入、排(吸)液及十二指腸引流
  • 「癌症之王」胰腺癌真的那麼難治嗎?得了胰腺癌還能活多久?
    同年4月他進行了手術,術後2月,王磊教授還扛著病痛參加了第54屆芝加哥美國臨床腫瘤大會,並給世界各地腫瘤專家口頭報告了一份關於晚期直腸癌新輔助治療的對照研究。(註:該研究於2019年3月獲2018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王教授在臨床腫瘤大會 圖源網絡
  • 【護士專題】關於「胃管」的這些知識,你都Get到了嗎?
    【護士專題】關於「胃管」的這些知識,你都Get到了嗎?3、對患者心理護理心理護理貫穿於胃腸減壓的整個過程,心理護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操作和留置胃管的時間。大多數患者及陪人一提起要插胃管,內心緊張、害怕、難受、不能接受。因此,先告知他們插管的必要性及目的、意義。強調胃管是"救命管",不是可有可無之物,有時還可以適當地威脅患者,如不插可能帶來的後果等,要讓他們從主觀上接受。
  • 「癌中之王」胰腺癌,早期發現難,晚期無法手術
    根據權威數據顯示,有近3/4的胰腺癌患者,都在確診後的一年內死亡! 在中國,胰腺癌還有「三高三低」的說法,所謂三高指的就是發病率逐漸升高、術後復發率升高、死亡率升高。而三低指的則是早期診斷率低、手術切除率低、藥物效果低!
  • 汕頭口腔醫療中心採用超聲骨刀微創精準拔除「多生牙」
    經與患者溝通後,裴浩成功運用超聲骨刀微創,精準為其拔除「多生牙」。待創口恢復後,該患者接下來將接受牙齒矯正治療。 據介紹,多生牙是一種先天性的牙齒數目發育異常,主要是由於發育過程中牙胚數量過多,或是牙胚分裂造成,有研究表明多生牙有遺傳傾向。正常情況下,每個人都有兩副牙齒,乳牙20顆,恆牙28—32顆,當恆牙的數量超過了正常的範圍,多長出來的牙齒被稱為「多生牙」,或額外牙。
  • 昨夜急診|老太心疼老伴插胃管吃東西沒味道,拔了管子差點闖大禍
    就在3個月前,由於李大伯無法自己吞咽食物,吃了東西就容易氣急,於是在醫生的建議下留置了胃管,本以為以後就可以避免發生這樣的事情,沒想到,這次還是因為吞咽食物的原因李大伯被送到了浙江綠城心血管病醫院。 急診科主任王賽英說,李大伯被送來時,嘴唇、手掌都已經發紫了,人也叫不應,呼吸困難,氣急明顯,還發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