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搶裝的背後 我們應該做什麼?

2020-12-07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近日,很多風電企業緊鑼密鼓地搶裝海上風電工程進度,多個海上風電項目開工,呈現一片繁忙的景象。

海上風電項目迎來搶裝關鍵時期

國電投如東800MW海上風電項目(H4、H7)工程於5月28日開工,江蘇如東H4、H7兩個項目裝機規模均為400MW。

三峽新能源廣東省陽江市陽西沙扒三四五期海上風電項目於6月4日開工,項目總裝機容量為1000MW。

各企業爭相搶裝海上風電項目,還有很多項目已經開工或正準備開工,對於在此刻行業紛紛開工海上風電項目,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解釋說:「按照此前的規定,2018年年底上馬核准的海上風電項目如在2021年年底前全部機組完成併網,就能執行每千瓦時0.85元的上網電價。此次企業就是搶在2021年年底前完成全部機組併網可獲得較高的補貼。」

由於海上風電施工難度大,周期長,因此,為了獲得更高的補貼,海上風電項目必須快馬加鞭開工建設,趕在2021年平價前併網,執行核准時的上網電價。

同時,行業人士也為此表示擔憂,搶裝給產業鏈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特別是受疫情影響,上遊產業鏈的零部件供應較為困難,特別是依賴國外進口的葉片、軸承等核心零部件。

而在搶裝與即將實現平價上網這段時間,海上風電應如何平穩、高質量發展,平價上網之後,海上風電又該如何穩步發展呢?

海上風電如何平穩、高質量發展

1、技術創新,降低成本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海上風電產業鏈仍不完善,整體可靠性不高,主要部件國產化配套能力不足以及產業鏈上協同性還有所欠缺。因此,海上風電行業需要加大創新力度。

「海上風電技術創新可降低行業成本。」秦海巖認為,未來海上風電要往遠海、深海發展,技術創新至關重要。風機整機製造、長葉片等關鍵部件都依靠風電設備製造技術的持續創新和產業鏈的不斷成熟完善。同時,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大幅度提高風電機組與裝備製造環節的智能化程度。此外,通過廣泛運用智慧機器人、遠程監控平臺、大數據挖掘診斷等技術,將促使運維走向「無人值班、少人值守」,實現發電效率的提高以及整體成本的下降。

2、補貼支持,地補呼聲高

考慮海上風電的降本潛力和產業帶動效應,地方出臺海上風電補貼政策將成為確定性事件。秦海巖認為,以當前的發展水平預估,到2025年,國內海上風電的度電成本有望下降40%以上。「海上風電目前正處於產業的關鍵成長期,保持一定的補貼,才能維持合理的市場規模,也才能促進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6月份,上海出臺了《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發展專項資金扶持辦法(2020版)》,延續了之前的獎勵行為,明確2019年-2021年投產的近海風電獎勵標準為0.1元/千瓦時,單個項目年度獎勵金額不超過5000萬元,獎勵時間為連續五年。

行業專家預計,廣東、江蘇兩省出臺省級補貼的可能性也很大。廣東省能源局正在考慮省補事宜,但近海淺水項目將可能不被納入省補範圍;江蘇省也對海上風電項目的開發非常支持,還組織編寫了《「十四五」時期江蘇省海上風場發展思路研究》,計劃2025年海上風電併網達到1500萬千瓦左右,根據海上風電項目發展趨勢及江蘇省目前的財政水平,預計有望出臺海上風電補貼政策。

我國海上風電發展還處於初步階段,尚未形成規模,且產業鏈不夠成熟,多位行業專家希望國家再給海上風電幾年時間補貼。同時,期待海上風電地補接力國補。

3、提高可靠性

我國海上風電起步較晚,2010年首個海上風電項目上海東大橋海上風電開工建設,2014年全部竣工投產,我國併網投入且商業化運營的海上風電場多在2015年以後,在運營初期,質量問題頻繁發生。近兩年,新型大容量機組密集投運,可靠性仍需時間檢驗,若大規模快速發展產生質量問題,運維成本高昂,將造成較大損失。

特別是海上風電平價上網之後,對於機組的運營質量要求更高,因此,在裝備製造、建設施工、運行維護乃至退役拆除方面可借鑑歐洲的經驗,在現有成績的基礎上提高海上風電整體運營的可靠性,支撐海上風電大規模發展,促進海上風電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平價之後,我國海上風電仍將快速發展

2010年,歐洲國家的海上風電度電補貼均遠高於中國,經過10年的規模化發展,新項目電價自2017年以來就接近平價,2019年英國新項目中標電價甚至低至0.35元/千瓦時。取得這樣的成就與政策支持、技術創新、供應鏈建設的貢獻密不可分,過去10年歐洲海上風電產業無論從技術、產能還是裝機規模均取得長足進步。

比較我國與歐洲海上風電市場的發展規模和成本要素,我國海上風電在「十四五」期間平價是必然結果。

此前據行業預計,我國海上風電資源開發潛力超過3500GW,擁有極大的發展空間。截止到2019年底,我國海上風電累計併網容量593萬千瓦,提前一年完成規劃目標,成為僅次於英國和德國的世界第三大海上風電國家。據彭博新能源財經預計,到2020年之前中國的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可以達到800萬千瓦,2020年至2030年每年新增容量將達到200至300萬千瓦。未來海上風電將保持快速發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搶裝年」裝備價格或仍居高位 中國風電潛在市場需求強勁
    近段時間,海上風電安裝船行業出現罕見的短缺現象,背後折射的是風電搶裝的現狀。   「基於搶裝潮等因素影響,目前海上風電船等核心裝備確實比較緊俏,價格攀升,預計這種情況在今年整個海上風電搶裝年都將持續存在。」多位業內人士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
  • 一文看懂風電:爆發期來了麼?什麼才是投資風電的最佳姿勢?
    當前這一輪19年開始的風電搶裝期已至尾聲,但「十四五」規劃中的風電平價時代預計將帶動行業景氣度提升,重點關注海上風電成長,以及其帶動的風電零部件需求。當前監管放鬆了在裝機量上的總量限制,同時不斷下調風電上網電價,並且2021年後政府將不再補貼陸上風電,風電將進入平價時代,19年開始,風電行業進入新一輪的搶裝潮。
  • 海上風電瓶頸在這裡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諮詢機構Rystad Energy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海上風電施工船的數量將遠不能滿足行業的需求。報告分析,隨著海上風電的快速發展,即使不包括中國的海上風電和潮間帶風電場,海上風電施工船也將在2025年以後出現巨大的缺口。就目前而言,整個市場是供過於求的,即船的數量大於需求量。
  • 廣東省陽江市張磊:廣東發展海上風電前景廣闊
    然後我想講,我們陽江依靠什麼發展海上風電項目?有這麼幾點,首先是中央好政策和在座各位的支持以及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支持,第二個我們陽江面臨好的發展機遇,我們面臨三大,從國家政策方面發展區教會點,一個是粵港灣,一個北部灣城市群,還用海南島新區。還有廣東省海洋發展規劃給我們陽江定位是作為發展海洋經濟的戰略支點地位。我相信我們陽江有這麼好的機遇,有這麼好政策支持,我相信我們陽江前景可期。
  • 一種芯材掣肘整個產業鏈 風電關鍵材料「卡脖子」:短期無替代可能
    自2019年下半年起,風電行業出現「搶裝潮」,搶訂單、搶設備、搶併網的火熱態勢拉緊了市場供應。然而到了2020年,疫情「黑天鵝」使得搶裝之下脆弱的產業鏈雪上加霜。《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在一颱風電機組中,葉片芯材、主軸承等部分零部件依賴國外進口。但疫情導致進出口通道受阻,國內風電產業鏈「卡脖子」的問題愈發明顯。
  • 歐洲如何在2030年前建成100GW海上風電?
    為了確保中標技術的多樣性,海上風電將在拍賣中自己分拆出來進行競爭。在英國的10點計劃出臺後的一天,歐盟的行政部門歐盟委員會提出了海上風力發電戰略。該計劃包括在規劃和跨境項目開發方面加強合作,但主要數據是目標——到2030年達到60GW(從現在的12GW增加到2050年的300GW(不是錯別字)。
  • 三航局獲「海上風電白海豚獎」
    12月18日,「中廣核陽江南鵬島400兆瓦海上風電場投產」總結表彰大會在廣東省陽江市召開,三航局榮獲「海上風電白海豚獎」。中廣核陽江南鵬島4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作為國內首個單體大容量在運海上風電項目、廣東省首個「雙十」海上風電項目,是全國首次在深水複雜海域採用四樁導管架基礎的海上風電項目。
  • 三航局榮獲「海上風電白海豚獎」
    12月18日,「中廣核陽江南鵬島400兆瓦海上風電場投產」總結表彰大會在廣東省陽江市召開,三航局榮獲「海上風電白海豚獎」。中廣核陽江南鵬島4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作為國內首個單體大容量在運海上風電項目、廣東省首個「雙十」海上風電項目,是全國首次在深水複雜海域採用四樁導管架基礎的海上風電項目。
  • 棄風制氫|一種「海上風電—氫能」綜合能源系統
    風電制氫有望加速海上風電進一步降低成本,進入平價上網時代。廣東省到2030年底將建成投產約3000萬千瓦海上風電裝機容量,海上風電的併網及消納問題將成為廣東省迫切的問題。當前廣東省擬在近海深水區進行柔性直流以及海上風電制氫的探索,在水深35-50米之間的海域共規劃海上風電場址6個,裝機容量達5000萬千瓦,海上風電制氫技術有望解決海上風電消納問題,並加速廣東省海上風電成本降低,進入平價上網時代。
  • 補貼退坡+將迎平價時代 海上風電如何承壓前行?
    規模化才能打破行業「痛點」我國海上風電資源豐富,潛力巨大,且靠近東部負荷中心,就地消納方便。發展海上風電或成為我國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支撐。截至2018年底,我國的海上風電累計裝機4.45GW,在建6.47GW,已成為僅次於英國和德國的第三大海上風電國家。
  • 海上風電單樁在漳州港交付
    這是漳州開發區中信重工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基地為廣東省重點建設項目——徐聞海上風電工程項目製造的首樁,同時也是基地投產後首根正式下線的海上風電單樁。12時12分,單樁被成功裝載上船。曾宇欣攝一座海上風力發電機通常由機艙、葉輪、塔筒和單樁組成,而單樁是海上風力發電機的基礎部分。
  • @風電人,你們想要的十四五風電「藏寶圖」來了!
    「未來年年都是搶裝潮」!風電從業者們可謂是信心滿滿,摩拳擦掌準備好在新的風電黃金年代大展拳腳。那麼,在還有1個月就到2021年的時間點上,全國各個省份對於風電產業的政策態度如何?在「十四五」期間,給與風電的規劃空間又有多大?
  • 廣西首個海上風電示範性項目開工建設,總投資1100億元
    1月6日,廣西·欽州國際海上風電產業園華能西門子海上風機總裝項目暨海上風電示範性項目正式開工。項目總投資1100億元,將建設1000萬千瓦標準化海上風電場,年發電量近350億千瓦時,可每年節約標煤10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2700萬噸。據了解, 這是廣西首個海上風電示範性項目,將打造成為以高端海上風電產業鏈裝備製造基地、海上新興產業培育基地、海上風電一體化運維中心、高標準研發中心、海上風電大數據中心為主要內容的千萬千瓦等級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基地。
  • 「海上三峽」風電場的背後是什麼?裝備展上看稀奇
    風從海上來,資源稟賦得天獨厚。作為江蘇海岸線最長、海域面積最廣、灘涂溼地最多、海洋資源最豐富、海洋經濟增長潛力最大的地區,近海10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超過7.6米/秒,遠海接近8米/秒。國家確定江蘇海上風電規劃容量1475萬千瓦,鹽城開發容量822萬千瓦,共35個風場,佔江蘇規劃容量的56%,成為「海上三峽」的主戰場。
  • 海上風電迎來第一次發展?英國計劃進展不順,怕是紙上談兵!
    而在此部署正式發布後,英國首相已正式宣布,將會在2021年的時候正式開啟可再生能源的競標,值得一提的是,「海上風電」將會在這一次當中獨立競標。綠色工業革命計劃遭指責但很顯然,這個所謂的綠色工業革命計劃並沒有引起巨大的反響,甚至如今因為嚴重缺乏細節,內容缺乏深意備受指責。
  • 中信重工漳州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基地新產品下線
    中信重工漳州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基地新產品下線 2020-10-21 1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天津南港海上風電項目首批機組併網發電
    6月27日9時,由中國電建集團所屬新能源公司投資,北京院、上海院、天津港航聯營體設計、施工的天津南港海上風電項目按期併網發電。 天津南港海上風電場一期工程是天津市「十三五」重點項目,首批安裝18臺單機容量5MW的風電機組,裝機容量90MW,風電場內新建1座110kV升壓站,輸電線路接入南港工業區內騰飛路電站,最終在京津冀魯電網進行消納。
  • 獨家翻譯 | 英國海上風電發電成本比下一代核電低
    國際新能源網訊:近日,相關研究表明,在英國水域建造的海上風電場將比下一代核電站的發電成本更低。相比之下,在去年舉行的第3輪差價分配合約(CfD)中分配的海上風電項目以最低39.65英鎊/MWh的執行價格交付。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部(BEIS)表示,可再生能源預計將首次低於市場價格上線,且無需額外的帳單補貼。
  • [互動]雙一科技: 已在積極布局海上風電業務
    全景網11月17日訊 雙一科技(300690)在投資者關係互動平臺上回答投資者提問時透露,公司已在積極布局海上風電業務,未來,公司在發展風電板塊業務的同時會將發展汽車板塊業務及遊艇板塊業務提升至戰略高度。
  • 是什麼制約了分散式風電規模化發展?
    自2011 年起步算起,8年來,分散式風電的發展一直處於不冷不熱的狀態,即使建成併網的項目也多屬於示範性質。與如火如荼的集中式風電相比,分散式風電到底遇到了什麼問題?分散式風電發展前景如何?未來大規模發展分散式風電項目,需要破解哪些癥結?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採訪了業內專家、企業,把脈分散式風電發展「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