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芯材掣肘整個產業鏈 風電關鍵材料「卡脖子」:短期無替代可能

2020-12-07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經營報

一種芯材掣肘整個產業鏈 風電關鍵材料「卡脖子」:短期無替代可能

宋琪/本報記者/吳可仲/北京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打亂了國內風電產業的生產節奏。

自2019年下半年起,風電行業出現「搶裝潮」,搶訂單、搶設備、搶併網的火熱態勢拉緊了市場供應。然而到了2020年,疫情「黑天鵝」使得搶裝之下脆弱的產業鏈雪上加霜。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在一颱風電機組中,葉片芯材、主軸承等部分零部件依賴國外進口。但疫情導致進出口通道受阻,國內風電產業鏈「卡脖子」的問題愈發明顯。

在此情況下,部分風電設備生產難以按計劃交付,導致下遊的風電場無法在規定時間節點前併網。

某風電企業人士向記者透露,今年上半年已經出現不少業主方取消項目或延期開工的情況。

棘手的葉片芯材

在挨過國內疫情的停工期之後,風電企業繼續開足馬力生產的期待又一次落空。

供應鏈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各國政府為應對全球疫情而實行的管控措施給中國風電市場帶來了不確定性,而首當其衝的就是對風電供應鏈的衝擊。

中國作為風力發電大國,供應鏈管理的能力並不弱。「但儘管如此,一些部件的關鍵原材料仍需要從國外進口,比如葉片的夾芯材料、IGBT(電力電器件)以及各類的軸承部件。同時,由於中國每年新增裝機規模巨大,再加上正處於市場需求高的搶裝特殊時期,在疫情暴發前,這些部件的供應就已經很緊張。」在一次線上研討會上,伍德麥肯茲中國風電市場高級研究顧問李小楊如此分析。

「目前,IGBT及軸承需要從歐洲進口,但鑑於他們的工廠生產尚未停工,只要疫情不至於進一步惡化,政府的封鎖措施就不會進一步升級,那麼在短期之內,這些部件對於今年的新增裝機還不至於帶來致命的打擊。」李小楊認為,「情況不容樂觀的是葉片芯材的供應。」

葉片芯材是風電葉片的關鍵材料,一般採用夾層結構來增加結構剛度,防止局部失穩,提高整個葉片的抗載荷能力。最常用的芯材是巴沙輕木、PVC泡沫及PET。但目前來看,這3種材料的供應情況都不容樂觀。

作為葉片芯材首選的輕木生長於南美洲,全球90%以上的輕木都是來自南美洲的厄瓜多。然而,厄瓜多是目前拉美地區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自3月16日,厄瓜多全國進入為期60天的緊急狀態。

李小楊表示,據她了解,今年從厄瓜多運出的輕木中,有大約67%為中國風電市場的需求。由於厄瓜多採取的管控措施,國內市場預計至少有2~4周的供應會受到影響。

另一芯材PVC泡沫同樣依賴海外市場。方正證券分析稱,PVC泡沫不等於PVC。PVC是PVC泡沫的原材料之一,除此之外,PVC泡沫還需要其他的原材料比如發泡劑、交聯劑等塑料助劑等,經過投料、共混、模壓、後處理等複雜的工序製成。

國內的PVC泡沫工廠只從事後加工環節,在原板方面,國內基本不具備相應的製造能力。

PVC泡沫原板的兩大供應商分別是瑞典的戴鉑DIAB公司和義大利的Maricell公司,而戴鉑在義大利擁有一家主力工廠,因此PVC泡沫原板的供應高度依賴義大利。國內的PVC泡沫芯材供應商聯洋新材、科拉斯都需要向Maricell採購PVC泡沫原板。

更重要的是,作為巴沙輕木和PVC泡沫的替代材料,PET雖可實現國內供應,且材料儲備充裕,但受限於生產線產能的影響,PET的供應同樣短缺。雖然各家公司有擴產的打算,但預計今年之內沒辦法實現。

方正證券申建國團隊指出,當前各個葉片廠商都會備有一定數量的芯材庫存,可供1~2個月之用,因此上半年葉片的供應預計沒有太大的問題。但下半年的供應則需要等待厄瓜多和義大利的疫情好轉以及封鎖措施逐漸解除。

「海上」影響有限

除了葉片芯材之外,國內海上風電項目還受另一重要部件供貨難的制約。

風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主軸承的供應也是個難題。」

在風電軸承中,偏航軸承和變槳軸承的技術門檻相對較低,而主軸承作為風機輪轂和發電機的核心連接傳動件,需要保證質量的高可靠性,因此其製造不僅技術含量較高,周期還相對較長。而海上風機軸承技術要求更為複雜,為降低風險,需要進行特別封裝以及一系列防腐蝕工藝處理。

目前,國內風電軸承企業的產能主要集中在偏航軸承和變漿軸承上,且以3MW以下風電設備配套軸承為主,對於主軸軸承和增速器軸承,基本依靠進口。

「其實,國內的瓦軸、洛軸這些企業也可以供貨,因為搶裝,進口的產能難以滿足需求,他們的訂單量提高不少。但在海上風電項目中,特別是匹配6MW以上風機的主軸承,基本完全依賴進口,短期內無國內軸承替代可能。」上述行業觀察人士告訴記者。

然而,由於SKF、FAG、羅特艾德勒等一線軸承品牌均位於歐洲市場,隨著歐洲一級風電市場封鎖措施的實施,國內主軸承的供應更加緊張。

儘管如此,伍德麥肯茲對於疫情下海上風電的預判仍比較樂觀。該機構認為,相對國內陸上風電,疫情對於海上風電裝機影響有限。一方面是因為海上風電體量較小;另一方面,比起今年就結束補貼的陸上風電項目,海上風電的搶裝窗口較長。

李小楊判斷,目前,國內大約7%的海上裝機將從今年轉移到了明年,因此2021年我國的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將達到峰值。

值得一提的是,李小楊還指出,若供應鏈的情況進一步緊張,原本預計今年吊裝的海上風電機組或將繼續延期,但以當前海上風電的吊裝能力以及海上風電有限的安裝窗口來講,未來若產能無法支撐當年的新增裝機,那麼一些海上風電項目將勢必面臨無法按時併網並獲取原計劃補貼的風險。

根據金風科技總工程師翟恩地的預測,截至2019年底,中國海上風電已招標未建設項目共計2132.5萬千瓦,即使不考慮疫情影響,至少也有800萬千瓦項目將結轉至2021年之後。

呼籲延期併網

從此前公布的《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和《關於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文件來看,留給開發商搶併網的時間已然不多了。

根據上述文件規定,2018年底前核准的陸上風電項目,若2020年底前未完成併網,國家不再補貼;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准的陸上風電項目及2018年底前已核准的海上風電項目,若無法在2021年底前完成併網,則無法享受當初的核准電價。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指出,受上遊設備供應不足、運輸受阻、電網送出工程建設耽擱等影響,目前風電場施工進度大大落後於預期。陸上風電項目建設工期至少延誤6個月以上,海上風電受施工窗口期和國際供應鏈制約更為嚴重,項目工期至少延後8~12個月。

在這樣的背景下,伍德麥肯茲2020年全球新增風電的併網容量預測已經從去年第四季度的77GW調整為73GW。同時,其報告顯示,到目前為止,疫情對中國新增裝機的影響已經達到10%。

這就意味著,受疫情影響,一大批擬建和在建風電項目難以在政策規定的併網時間節點內完工,無法獲得核准時的補貼電價。在企業難以保證原先投資收益的情況下,這些項目勢必被迫擱置甚至取消。

此前有風電央企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實際上,今年上半年已經出現不少業主方取消項目或延期開工的情況。

然而,一旦原定項目被取消,開發商前期投入的設計費用、徵地費用、設備採購費用以及部分施工費用都將化為沉沒成本,全部化為泡影。

對於擬開工項目,情況更為複雜。此時的開發商大多已經完成機組招標採購,整機企業也按計劃準備排產,若遇到項目取消,必然引起上下遊產業鏈連鎖反應,一環的脫節將導致接二連三的合同違約,引發一系列經濟糾紛。

秦海巖曾發文稱,粗略測算,企業如果叫停受疫情影響無法按時併網的擬建和在建項目,僅風電場固定資產投資一項就將減少上千億元,對產業鏈的影響更難以估量。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副秘書長年方清在《全球疫情下中國風電產業應對策略研討會》上發言稱,行業內各企業及協會都希望政府主管部門能在非常時期對現行政策進行調整:包括在建和核准的陸上海上風電項目享受補貼電價政策的併網時間節點適當延期、對特定風電項目進行稅收減免、適度調整或取消部分電網考核等,以確保既定風電項目的合理收益得到保證,把疫情給行業帶來的衝擊降到最低。

「目前來看,延遲併網的政策應該很難實現了,大家還是需要自己安排好企業的生產和建設計劃。但因為疫情,很多項目確實幹不完,希望政府有關部門再考慮一下,將併網時間延期半年,這樣不僅利於拉動經濟,也能解決些就業難題。」秦海巖如此呼籲。

相關焦點

  • 美國封堵中國高技術產業的關鍵:產業鏈控制力
    此外,美國政府的《出口管理條例》限制了關鍵零部件技術出口,除軍品外,多為工業關鍵零部件、材料、工藝和軟體,保障這些工業基礎能力,是美國從工業基礎的源頭上遏制其他國家發展的手段,也是美國保障對產業鏈的持續控制以保持其競爭力的關鍵。
  • 靈魂三問:中國產業鏈會轉移嗎?如何突破卡脖子?自主創新行不行?
    關於產業鏈羅振宇講了一個印度小夥的故事;關於晶片和自主化,也帶來了產業一線的研發、採購的信息。這些素材就像一塊塊小拼圖,為我們理解三個話題提供了更完整的畫面。 新年伊始,我們便從這三個角度來進行探討,尋找認知的基石。 1/ 中國產業鏈會轉移嗎?
  • 是什麼制約了分散式風電規模化發展?
    加之前不久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明確了2019年、2020年陸上風電上網電價,意味著今明兩年新增核准的分散式風電項目將會迎來兩次電價退坡,以至於業內普遍對短期分散式風電發展持謹慎態度。
  • 一文看懂風電:爆發期來了麼?什麼才是投資風電的最佳姿勢?
    我國風電行業受政策影響,產生明顯周期性趨勢 我國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發展風電行業以來,整個行業經歷了5個明顯的政策驅動的周期。 未來階段,風、光發電成本在加上儲能系統後仍可與化石能源發電成本持平,屆時風電、光伏將開始全面替代化石能源
  • 海上風電搶裝的背後 我們應該做什麼?
    由於海上風電施工難度大,周期長,因此,為了獲得更高的補貼,海上風電項目必須快馬加鞭開工建設,趕在2021年平價前併網,執行核准時的上網電價。同時,行業人士也為此表示擔憂,搶裝給產業鏈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特別是受疫情影響,上遊產業鏈的零部件供應較為困難,特別是依賴國外進口的葉片、軸承等核心零部件。
  • 年度熱詞:「從0到1」的突破 解決「卡脖子」問題 評價體系「破四唯...
    新華社發   解決「卡脖子」問題   2020年,國際局勢風雲變幻、錯綜複雜。這讓我們再一次清醒地認識到,事關國計民生的關鍵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否則就會被別人「卡脖子」。   從國家頂層政策設計,到科技界、產業界、金融界,都在不斷做出改進和努力。
  • 大家都說的風電技術進步,到底是什麼
    風電涉及空氣動力、結構動力、仿真、電力電子、電氣傳動、控制技術、人工智慧、新材料等前沿和交叉學科,代表中國科技引領全球進步的方向。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中國能源結構將被重塑,新能源即將進入倍增時代。
  • 集成電路產業鏈深度報告:製造、封測、設備、材料
    分工,形成無晶圓廠設計公司、晶圓代工企業、封裝測試企業。國外瓦納森協議以及對於華為的 制裁體現了在國內形成自主可控的半導體產業鏈的重要性,半導體製造是產業鏈中 最關鍵的一環,未來產業鏈區域化整合是必然趨勢。集成電路產業鏈的專業化分工趨勢使得純晶圓代工市場規模逐年擴大,全球晶 圓製造市場快速增長。
  • 中國農科院將聚焦農業「卡脖子」技術培養一批領軍人才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董峻、黃垚)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唐華俊25日說,中國農科院將聚焦未來農業發展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前沿領域,聚焦糧棉油、肉蛋奶等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共性關鍵技術和「卡脖子」技術,培養一批領軍人才。
  • 如何看待智能製造與風電製造業的轉型?
    這就要提到微笑曲線(見圖1),將產業鏈分為研發與設計、生產與製造、營銷與服務三個區間,可以看到,生產製造環節處在產業鏈低利潤環節,而兩端為高端位置,為高利潤環節。目前我國大部分製造業還處在國際產業價值鏈的低端環節,存在創新能力不強、核心競爭力不足、產業集中度低、低端產品生產擴張過度而高附加值產品依賴進口等問題。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全球製造業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
  • 《關於遼寧省風電項目建設方案》印發
    《通知》中指出,遼寧省根據消納能力分析,排除在建規模之外在2025年前可新增投產風電3.3GW,全部用於支持陸上無補貼風電項目建設,一次性落實到項目業主,2020年全面啟動建設。  在具體的風電項目建設地域範圍上,《通知》將2.4GW規模分解下放到阜新(0.8GW)、鐵嶺(1GW)和朝陽(0.6GW)等遼西北地區。
  • 盤點:從替代到超越,成都硬科技創投的向上之路
    區別於其他領域,硬科技投資的可複製性會差一些,因為門檻足夠高,整個應用端的競爭相對來說沒有其他領域(比如消費、網際網路)競爭那麼激烈。作為本土活躍的頭部GP,他們投出了諸如博匯科技 、愛樂達航空、天翔環境、厚普股份、富森美等5家上市公司,共計38個投資案例中目前無一個項目出現損失。 博源資本早期布局的博匯科技、立航科技、智明達電子在今年都紛紛登陸資本市場或者進入到IPO過會階段。
  • 棄風制氫|一種「海上風電—氫能」綜合能源系統
    風電制氫有望加速海上風電進一步降低成本,進入平價上網時代。除了棄風制氫,棄風壓縮空氣儲能也是一種可行的技術方案,廣東沿海分布有大量的適合建造地下儲氣庫的花崗巖,可建設海上風電—壓縮空氣儲2月27日,荷蘭殼牌宣布啟動歐洲最大的海上風電制氫項目(NortH2),NortH2項目計劃在荷蘭Eemshaven建設大型制氫廠,將海上風電轉化為綠氫,同時在荷蘭和西北歐建立一個智能運輸網絡,
  • 華為斷供,「卡脖子」或許是中國晶片產業涅槃的開端
    這意味著,華為可能再也買不到利用美國技術生產的晶片、存儲器。面對困局,遭到「斷供」後的華為將何去何從?美國制裁華為嚴重破壞全球晶片產業鏈2019年5月16日,美國商務部以國家安全為由,將華為及其70家附屬公司列入管制「實體名單」,禁止美國企業向華為出售相關技術和產品。
  • ...AAPL.US)當年的路徑 材料產業就像當年在模組產業開始替代日本
    像新能源汽車就帶來一個非常大的增量,物聯網也開始啟動,各種新的消費電子終端也開始啟動,這裡每一個點帶來的佔比可能5~10個點,都不是特別起眼,但他們加總在一起就會形成一個比較大的需求帶動。」   「我們最近調研了很多做材料的企業,發現材料產業確實像當年在模組產業替代日本人一樣,開始了。」   「在我們看好的所有領域中,如果說彈性空間最大的,肯定是AR。
  • 海上風電瓶頸在這裡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諮詢機構Rystad Energy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海上風電施工船的數量將遠不能滿足行業的需求。報告分析,隨著海上風電的快速發展,即使不包括中國的海上風電和潮間帶風電場,海上風電施工船也將在2025年以後出現巨大的缺口。就目前而言,整個市場是供過於求的,即船的數量大於需求量。
  • 集成電路大基金二期布局,拋光材料行業迎國產替代機遇
    國家大基金二期重點投向晶片製造及設備材料、晶片設計等產業鏈環節。拋光墊、拋光液等作為半導體製作的剛需材料,近期熱度大漲。據上海市浦東新區國資委官網介紹,大基金二期主要聚焦集成電路產業鏈布局,重點投向晶片製造及設備材料、晶片設計、封裝測試等產業鏈環節。中金公司預測此次投資有望向材料設備端傾斜。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半導體材料產業第一梯隊是部分技術標準達到全球一流水平、本土產線已實現中大批量供貨的產品,包括CMP拋光材料、溼電子化學品、靶材、封裝基板及引線框等部分封裝材料。
  • 2020可降解材料產業發展與投融資峰會暨中國化工報社產業金融智庫...
    除了樹脂原料外,萬華針對不同的應用領域做了相應的生物降解材料包裝解決方案開發,讓下遊的製品企業用起來,保證降解材料產品飛入尋常百姓家。從整個生物降解材料產業鏈來看,主要分為4個部分,首先就是樹脂,然後是改性,再就是製品,最後到消費環節。我們應用開發主要針對外賣、快遞、商超、農業以及創新應用等領域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 摺疊屏手機大熱 國內所需核心設備材料仍被「卡脖子」
    2019MWC,華為展臺,工作人員進行摺疊展示 每經記者 劉春山 攝國際龍頭掌握OLED關鍵材料市場整個OLED產業分為上中下遊三個部分,上遊為設備製造、材料製造與零件組裝,中遊為OLED面板製造、模組組裝,下遊為顯示終端及其他應用領域。在上遊材料製造領域,又分為ITO玻璃薄膜、OLED有機材料、偏光板、封裝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