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音樂樂理的治癒因子的即音樂物理學基礎,指的是音樂聲學或稱音樂音響的作用,這些因素對人體產生的作用。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樂音的物理屬性有音高、音長、音強與音色,這四種特性在音樂中構成了旋律、節奏、節拍、和聲、速度、力度、調性、調式等。音樂要素合成音樂語言、而旋律是音樂的靈魂,節奏節拍是音樂的骨架,和聲是豐富音樂的血肉,速度力度是音樂的運動形式,調性調式是音樂的體系,這些均有益於身心健康。
同時音樂由音程、旋律、和聲、調性、節奏直接造成「振動頻律」,具有調動人情緒的特點。假如頻律引起痛苦中樞或快感中樞的強烈共振而導致放電,人就被感動,悲傷,興奮,沮喪,快活,同時腦中的很多記憶區被激活。由於每個人的經驗記憶不同,因此這個頻律就被賦予很多種意義。音樂的旋律也就會在不同場景中去喚醒了來訪者被隱藏的記憶,這也正是音樂治療起作用的關鍵。
(二)
(1)旋律有助於定位及調整來訪者情緒
旋律是音樂的基礎,是塑造音樂形象的核心,所以音樂的靈魂,是表現情感最重要的因素。音樂中具有一定特徵的,佔有顯著地位的旋律稱為主題。這些主題的發展變化,則塑造出不同音樂形式,表達不同的情感,反映不同的現實。
首先,當來訪者在聆聽音樂時,治療師通過把握他的情緒狀態,選擇合適旋律的音樂,找出符合他當下心境的同理心音樂,可以幫助他宣洩負性情感,可使某種過分強烈的情緒得到宣洩疏導甚至是升華,有助於培養健康向上的良好情緒。
其次,對音樂旋律的把控,可以幫助來訪者修改其潛意識中的強迫性重複模式,進而修復其創傷性記憶。音樂的旋律符合樂理結構,是一個現實的客觀存在,而來訪者所經歷的事情則有時候像一個死循環;當來訪者融入音樂時,旋律打破重複的那一瞬間能滿足來訪者的回歸快慰,使其產生高峰體驗,從而達到心理修復的作用。
(2)節奏有助於調整來訪者的生物節奏
節奏又稱節律,節律是生命的基本特徵之一,節奏是音樂的骨架,快節奏通常表現興奮、活躍的情緒;強烈的節奏使人產生動感,形成一股動力;和緩平穩的節奏表現安逸、鬆弛、寧靜的情緒。音樂節奏可引起人體組織,細胞的和諧共振現象,起到一種微妙的細胞按摩。從而改善人體各系統功能,提高抗應激能力,有助於消除心理社會因素造成的不良心理反應與生理反應。在音樂治療中,對於內在混亂、無秩序,外在表現行為異常的患者使用節奏訓練,有助於調整、改善其內在混亂,逐步達到規則化,秩序化,使異常的行為得以緩和或修正。
(3)和聲給人以舒適完美的感覺
和聲是指兩個以上的樂音同時發出的聲音,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樣的聲音給人以支持感,而很多心理問題的產生是來訪者感受不到支持,在生活中感覺孤立無援。那麼通過和聲可以幫助人找到自己社會支持系統。
著名音樂家科普蘭說過,和聲是人類智慧的最高表現。音樂之所以能夠表現情感,和聲起了很大的作用。和聲表現情感,是由和聲緊張度、和聲穩定性與節奏三個因素決定的。音樂是一個整體,協和的和聲給人以舒適完美感,有利於培養優雅、平穩的情緒,使人感到清澈、明亮、平靜、安詳。
(4)恰當的速度與人的情感運動同步
音樂要素中速度的情感作用十分突出,它和人的情感運動狀態完全同步,人們高興時語速會加快,而在悲傷是語速徐緩。因此,恰當的音樂速度可以準確表達人的情感。為使音樂準確地表達出索要表現的思想感情,必須使作品按一定的速度延長或演奏。音樂治療中,快速的音樂往往表現興奮、激動、歡快、活潑等情緒;中速的音樂則表現平靜、安寧、鬆弛、舒暢等情緒;而慢速的音樂則常表現沉重、恐怖、緊張、回憶等情緒。
但是不同患者對音樂的感受力是不同的,治療師應該選擇速度不同的音樂,在治療過程中反覆試用,即找到適合來訪者的同理心音樂,仔細驗證,獲得患者適宜的音樂舒適度,以達到對患者最佳的治療效果。
(5)調式使人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
兩音之間高低的距離叫做音程,音程的單位是度,一般有八度。不同高度的幾個音(一般不超過七個音),按照一定的音程關係結合在一起,以其中一個音為中心(主音)建立起來的體系叫做調式。任何一段音樂都是以調式的形式出現的,是圍繞著一個主音構成的。調式主要大調式與小調式,前者充滿激情,猶如波瀾壯闊的大河;後者輕柔細膩,像平靜流淌的消息,都能使人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從而宣洩疏導潛意識心理,陶冶情操,淨化心靈,使內心趨於和諧與平衡。調式中主音的位置叫做樂調,音樂引起的情緒隨樂調而異,每個樂調都表現出一種特殊的情緒。
(三)
音樂的旋律、節奏、和聲、速度、調式等都具有相當精細的結構,因為音樂是由結構的音響形式。音樂聲響會把人帶到現實的境界,其感受的真實性,不亞於問這花香,看見陽光,嘗到水果的感受,正是音樂的這種結構所構成的現實,才使那些在虛幻世界度日的換著返回到有結構的現實生中來。
另外,音樂通過音響的作用來影響人體的生理功能。音樂對人的生理作用,首先是通過對人的聽覺器官和聽神經開始的,一根聽神經纖維只接受一種頻率的音響,由於人體的神經和器官都有其振動頻率的音響,由於人體的神經和器官都有其振動頻率和節奏,這樣,當音響傳入人體後,就會引起與其頻率、節奏相一致的人體的共振共鳴,從而激發人體潛能,使人體緣由能量動員起來,維護內環境的穩定與平衡,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
同時,音樂由旋律、節奏、和聲、速度、調式直接造成的「振動頻律」,引起痛苦中樞或快感中樞的強烈共振而導致放電,人就被感動,悲傷,興奮,沮喪,快活,同時腦中的很多記憶區被激活。每個人的經驗記憶有不同,於是這個頻律就被賦予多種意義了,這也是音樂樂理治癒的關鍵所在。
(四)
綜合上面所述的音樂特性,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真正的音樂治療應該是像水一樣激活並流動人的情緒,讓那些疲憊的或混亂的情緒重新歸於藝術的美感。所以,音樂治療應該是歸還情緒的藝術性,讓情緒的能量輕鬆的在體內流淌,每一個瞬間都是一個固化的藝術品。具體的操作簡單到四個字--隨之起舞。複雜操作難到你無法教會病人到底應該怎麼做。因為每個人只能尊重自己的內心的方式去聽從音樂的指揮。
做一個假設,如果背景是一首搖滾歌曲,我們可以選擇其中一個樂器、吉他、鼓等,我們用我們自己的方式在想像中演奏它們,動作可以極可能地誇張,心中的感覺就像被自己心中情緒帶著在大雨中痛快淋漓的表演,或浮在雲中隨著音樂帶來的速度感而騰雲駕霧。
但如果背景播放的是一首嚴肅的交響樂,我們可以想像自己是站在舞臺中間的指揮家,我們將拿著魔術般的指揮棒指揮我們的情緒與身心。一會兒豎琴的撥弦聲震顫了我們的心,一會兒次中音號在修補我們的傷口,一會兒小提琴在耳邊細細的向我們訴說那些情感往事。而我們在一首偉大的交響樂完成之後,常常會發現身體在顫抖,伴隨著一身的臭汗,大口地、大口地吐出心中的黑色的鬱悶之氣,完畢,我們會覺得神清氣爽。這就是音樂治療。
(五)
因此,在本土化音樂治療的實際操作中,我們可以從兩個點切入。第一個是單純的用音樂來做治療,因為音樂本身就具有療愈的作用;第二個是在心理治療中使用音樂,諮詢師可以在諮詢的過程中加入音樂治療的元素,對來訪者進行治療。
同時,音樂治療主要有兩種類型,一個是針對來訪者的個性進行治療;一個是針對來訪者的共性進行治療。而治療的基礎是,音樂可以影響人的感受,不同的人對音樂的感受是不一樣的,這是人的主觀性規律。
在做音樂治療時我們要區別好共性和個性。
共性說明所選取的音樂具有原型的特點,這種原型因素使得不管什麼人都會有類似的感受。例如鼓的要素是具有動力性,具有力量,當擁有了這樣一些象徵性的要素時,就可以誘發人們共有的感受和行為,用這種共性的音樂來影響和治癒來訪者。
個性指的是來訪者獨有的對某個音樂作品的感受,為來訪者選擇個性的音樂影響他,我們一般選的音樂就是諮詢師通過一首具有共性特點的音樂提供給來訪者,來訪者在共性中一部分是由共性所得到的感受,另外一部分是由共性引發的他獨特的個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