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音樂治療

2021-01-10 大眾網

  去年夏天,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曾在廣州醫科大學的一場論壇上演講,從《黃帝內經》中的「五音療疾」,講到音樂治療目前在兒童自閉症、心理疾病、腫瘤治療中的運用。有朋友看到,跑來問他,是不是不當歌唱家,改行當醫生了?

  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治療專業師生迅速集結成一支音樂康療團隊,面向社會提供線上心理援助,廖昌永是總策劃。消息剛發出去,來訪者很快湧入,有一線醫護人員,有醫護人員家屬,也有隔離在家的普通人。

  為他們提供音樂治療的志願者團隊,最初有9個人,後來增加了1個,清一色全是女性,最小的只有20歲,正在念大二。2月4日,這個團隊用了不到一個下午的時間就招募完成。志願者們身處全國各地,其中還有一位留學生,正在馬來西亞過春節。6天高強度線上培訓之後,她們緊急上崗。

  音樂真能治病?

  30分鐘的治療能做什麼

  直到今天,不少人提起音樂治療,依然覺得「玄乎」。

  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治療專業學科帶頭人楊燕宜教授告訴記者一個「神」案例:去年,一位學生曾在上海某三甲醫院的實習中幫助喚醒了一位植物人。患者家屬驚喜萬分,這位學生也因此留在這家醫院工作。「音樂治療不吃藥、不用針,卻可以從心理層面起到藥和針起不到的作用。」楊燕宜說。

  音樂康療團隊志願者鄒幸檜,當初就是覺得音樂治療「充滿魔力」才選了這個專業。鄒幸檜長著一張娃娃臉,聲音嗲嗲的,目前正在準備音樂治療研究生考試。在本科實習中,她曾接觸過腫瘤患者、精神康復人群和自閉症、腦癱等特殊兒童,見證了許多「奇蹟」。

  比如,音樂治療可以讓腫瘤患者不再失眠,可以讓精神康復人群恢復人際交往能力,可以讓自閉症患兒逐漸習得自主生活技能。

  當然,音樂治療不是聽聽歌聊聊天那麼簡單,以上種種成功案例,往往需要長達數年的系統幹預,需要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但這一次,突發疫情下,每個志願者面對來訪者的時間,只有30分鐘。

  「挑戰太大了!」志願者馮卓彥說,她是10位志願者中年紀最小的那個,「要把所有的目標壓縮在一次短暫的治療中,非常考驗治療師的綜合能力。」

  30分鐘的治療,馮卓彥會先從短暫的語言交流開始,對來訪者進行評估,快速制定個性化方案,然後通過音樂放鬆、音樂想像、音樂活動等專業技術,讓對方建立安全感,找到內心的力量。

  楊燕宜說:「每位來訪者的壓力都不同,承受壓力的能力也不同,所以每次音樂治療的過程都是獨一無二的,並不是開同一味藥,讓每個人都吃。」這就要求志願者們具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強大的心理素質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楊燕宜認為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文關懷意識。「音樂治療師要有音樂素養,更要有共情能力,讓來訪者感覺你和他在一起。」

  為了把這群姑娘變成一支訓練有素的「娘子軍」,楊燕宜和周平兩位老師,以及特別請來的危機幹預一線臨床醫生,輪番上陣開展理論培訓。

  整個康療團隊裡,只有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治療專業教師周平有過非典和汶川大地震等重大危機事件的實戰經歷。所以,正式上崗前,周平帶著志願者們進行了模擬演練,她充當治療師,志願者充當來訪者。隨後,大家再各自以治療師的身份分組練習。

  為了儘快熟悉幹預流程,志願者鮑婕把身邊能拉來的親朋好友都試了一遍。大家給了她很多意見,有人說她語速太快,有人指出她的眼神可以更堅定一點。「我練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形成習慣。畢竟,面對陌生的來訪者,治療師必須有親和力,給他們安全感,才能有效地完成心理幹預。」

  鮑婕2018年畢業,研究生學的是音樂教育心理學,但因為對音樂治療好奇,她主動找到周平,去蹭她給本科生開的課,還跟著本科生一起實習。畢業後,她一邊當鋼琴老師,一邊堅持為自閉症兒童做音樂治療。

  除了危機幹預經驗不足,鮑婕還有一個困擾:她此前參與過的音樂治療都是面對面的線下治療,這一次在線上,總感覺處處受阻。面對面她可以很好地觀察對方的微表情,及時反饋。但在網絡上,感受力被削減,反饋也有延遲。更糟的是,線上治療,音樂常常會卡,甚至進行到一半突然掉線了,讓人措手不及。

  逆行者也需要被治癒

  面對第一位來訪者前,鄒幸檜緊張得心都要跳出來了。那是2月10日,她正在線上開會,接診的志願者告訴她,半小時後她將迎來第一位來訪者。在工作群裡,鄒幸檜吐露了自己的焦慮,老師和同學們立刻送來鼓勵。神奇的是,當視頻連線接通的那一秒,鄒幸檜突然就不慌了。

  鄒幸檜接診的來訪者中,不少是一線醫護人員。因為專業倫理,她不便向記者透露來訪者信息和治療過程,只能描述他們普遍的擔憂:

  醫護人員在視頻連線中提及最頻繁的是他們的病人。在他們每天接觸的病例中,不少情況危急,難免產生緊迫感和無力感,讓他們喘不過氣來。每天暴露在病毒之下,醫護人員自己被感染的風險很高,他們也是普通人,也會怕死,會因為焦慮而難以入眠。還有不少醫護人員因為長期堅守崗位,無法顧及家人的安危,內心非常自責。

  電影《少年的你》裡有一句臺詞:「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鄒幸檜說,一次30分鐘的心理疏導談不上「保護」,但這是一種必要的「陪伴」。「有時候,語言是蒼白無力的,我們會藉助音樂幫助他們緩解身體的疲勞和精神的壓力,重新投入工作中去。」

  媒體上有許許多多英勇的「逆行者」形象,他們奮戰在一線救治他人。但當戰士卸下鎧甲,身心俱疲的他們也需要被治癒。周平說:「他們有很多話,無法跟朋友訴說;他們脆弱的一面,不願讓家人看見。我們的志願者可以在他們下火線的時候,聽他們訴訴苦,幫他們補充一點彈藥。」

  不久前,一位護士通過朋友的介紹聯繫上了康療團隊,治療時間約在她下班後。但加班實在太累,她本打算取消預約,最後還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接通了視頻。治療結束後,這位護士慶幸自己沒有取消預約,留言說:「治療師太專業了,效果非常好,身心都放鬆了。」

  除了一對一的心理疏導,音樂康療團隊還提供團體服務。某城市三甲醫院的幾位醫護人員休息時,在病房外脫去隔離服,進行了一次團體音樂放鬆。對方反饋說,在晦暗的病房裡,因為有音樂的存在,好像有了顏色。

  鄒幸檜接待的來訪者中,有一類是醫護人員子女。因為年紀小,孩子們對於疫情的危險懵懵懂懂,但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又無法回到學校繼續課業,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又不會像大人一樣表達和自我紓解。鄒幸檜選擇用音樂遊戲幫他們減壓,「面對陌生人,一開始孩子們會比較害羞,但當他們參與進來,就會表現出很強的創造力。我們玩得比較多的遊戲有節奏遊戲、填詞遊戲,孩子們的表現常常超乎我的想像。」

  鮑婕遇到的來訪者,更多的是焦慮的普通人。都是危機幹預,但新冠肺炎和汶川大地震不一樣,地震有明顯的前方和後方之分,需要心理幹預的是前方的受害者以及受害者親屬。但疫情造成的恐慌幾乎籠罩著所有人。有人因為每天關注新聞,信息過載,焦慮不堪;有人因為獨自在家,如同隔絕的孤島,不知該如何獨處;有人因為每天和家庭成員相處,潛在的家庭矛盾被激化,爭執不斷。

  有個來訪者,是在上海獨自生活的一個外地女孩。她在過年前剛剛裸辭,但因為疫情的暴發無法離開上海回到家鄉,一個人自我隔離在家的孤獨感和失去工作的不安全感讓她陷入抑鬱,最終向音樂康療團隊求助。

  「其實每一位來訪者都很了不起。他們信任我們,非常配合地跟隨我們的指引,真誠地分享他們的困擾,以及他們在音樂中的真實聯想。」鮑婕說,「他們在主動尋求幫助,在想盡一切辦法汲取力量渡過難關,這讓我覺得他們很勇敢。」

相關焦點

  • 音樂治療,掃除疫情下的心理陰霾
    由於前線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大、與世隔絕,且頻繁面臨生死考驗,容易出現緊張或憂慮情緒,但是從隔離要求來說,很難深入一線與醫護人員面對面進行幹預,因此音樂治療在心理援助中有很強的優勢,形式和時間都比較靈活,可以以環境音樂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遠程的形式進行,還可以遠程教授他們如何用音樂調節情緒等,從而達到幫助醫護人員調整心身狀態、更好地投入患者救治工作的目的。
  • 音樂療法在治療糖尿病中的作用
    聽音樂可以治療糖尿病嗎?有沒有科學依據?原理是什麼?面對一大串的問題,聽我慢慢為你解析。目前,音樂療法已被很多醫療研究所重視。所謂的音樂療法是利用樂音、節奏對生理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患者進行治療的一種方法。
  • 音樂治療師:把音樂帶回家,照顧自我的內在感受
    時靜潔是一名德國認證音樂治療師,和其他音樂治療師在群裡一同給大家提供支持。疫情之初,她和澳大利亞註冊音樂治療師溫蘊啟動了線上的「居家音樂自我照顧」公益行動,正是希望「引導大家用音樂照顧我們內在的感受」。疫情中,每個人都在承壓。她們希望掀起一場社區互助。
  • 深圳羅湖健康驛站:音樂治療師讓18歲少女在音樂中減壓、感受溫暖
    我最開始在音樂想像的環節裡看到沙漠,後來滿滿看到綠草、花朵了。"這些評價,來自羅湖健康驛站工作人員和醫學觀察人員。他們在羅湖區慢病院音樂治療師沈芊宜的帶領下,在專業的音樂治療方法中化解壓力,感受到溫暖、陪伴和支持。音樂治療是一門新興的,集音樂學、醫學、心理學為一體的交叉性學科。從二月份至今,沈芊宜和同事們已經開展了多針對一線工作人員的線下音樂減壓活動。
  • 音樂治療是什麼?
    1、美國著名的音樂治療師布魯夏:音樂治療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各種形式的音樂治療師使用體驗,以及在治療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作為治療之間的動態關係的處理有助於幫助人們達到健康的目的。2、音樂療法Duowen日本田中醫生定義為音樂使用的醫療方法的媒體,主角是一名音樂治療師,根據醫生的處方,音樂家、護士、臨床心理學家作為整體合作的成員。
  • 音樂治療的心理學解釋
    音樂的旋律也就會在不同場景中去喚醒了來訪者被隱藏的記憶,這也正是音樂治療起作用的關鍵。(二)(1)旋律有助於定位及調整來訪者情緒旋律是音樂的基礎,是塑造音樂形象的核心,所以音樂的靈魂,是表現情感最重要的因素。音樂中具有一定特徵的,佔有顯著地位的旋律稱為主題。這些主題的發展變化,則塑造出不同音樂形式,表達不同的情感,反映不同的現實。
  • 音樂治療入門,音樂治療師解答8個常見問題+個案分享
    音樂治療(Music Therapy)是什麼?哪些人適合接受音樂治療?不少人對音樂治療存有誤解及疑問。 今天由音樂治療師梁凱琪 (Jacqueline Leung)為大家解惑,除了分享真實治療個案之外,更會解答8個有關音樂治療的常見問題,讓大家一文看清音樂治療的種類、對象及功效等多項入門知識。音樂治療入門常見問題FAQ:1. 音樂治療是什麼 ?
  • 用音樂治療
    大家可能會好奇,我們是如何用音樂來幫助這些患者進行康復的呢?從1944年音樂治療在美國初次建立學科以來,發展到現在已經有快80年的歷史了。在1980年的時候,有一位臺灣的音樂治療學家來北京講學,把音樂治療帶進了中國大陸。1999年,中央音樂學院開始招收音樂治療的研究生,確立了這樣一個學科的教育。
  • 中央音樂學院:06年招生中新增音樂治療專業
    [來源:北京考試報]  中央音樂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招辦主任沙成日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將在2006年招生中新增音樂治療專業。  沙成說,2006年學院將開展專升本和高起專兩個層次的招生工作。其中,音樂治療專業為首次招生。  專升本招收兩個專業:音樂學和音樂治療專業。
  • 女生接受上海十院「音樂治療」 克服抑鬱重回校園
    「小姐姐,馬上開學啦,我申請了住校,可以推薦一些讓我晚上更好入睡的音樂嗎……」日前,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康復科音樂治療師盛子家收到了一條消息。發消息的是16歲高中女生寧寧(化名),對於寧寧來說,這次開學能夠重返校園,特別難能可貴。
  • 音樂治療對自閉症兒童起到的積極作用
    自閉症主要障礙是社交和溝通障礙,他們往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如果不早期進行幹預和治療,成年後將無法與他人正常交流,甚至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都無法正常的表達其語言信息,最終代價是拖累家人和自己。在所有自閉症兒童中,部分自閉症兒童存在著對音樂的超強天賦,比如自閉症指揮家舟舟對音樂有著特有的感知能力,節奏感極強,可以隨著音樂指揮整個樂團。這說明音樂對部分自閉症存在積極的康復作用,音樂治療自閉症是已音樂為基礎,通過音樂體驗和音樂活動的方法和手段對心理健康進行系統幹預的過程,通過音樂治療對自閉症兒童的認知能力、感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社會生存能力等進行系統的治療和幹預。
  • 音樂治療對自閉症兒童康復的促進作用
    音樂治療對自閉症兒童康復有哪些促進作用 ? 促進自閉症兒童感知能力的發展 在音樂治療中,愉悅的音樂情境可以為自閉症兒童提供聽覺、視覺、觸覺、運動覺等多重感官經驗,滿足其感官的需求,刺激其感官的開發與統合。
  • 音樂治療在康復領域的效果,超出你想像
    看過西方,那個時候我們的祖輩也已經了解到音樂的強大許多著作開始涉獵研究音樂與人體的關係音樂治療真正在我國得到發展還是在現代醫學中音樂治療學的基本要素一個有明確治療需求的病人一位受過專業訓練的音樂治療師一段有目標導向的音樂歷程音樂素材一份有關治療效果的評估
  • 凡音出徵:世界級鼓圈合奏中的「中國面孔」,用音樂聲援抗疫
    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各地大範圍隔離再次出現的當下,用音樂喚醒人們心中的光明和希望,讓世界重連、重建、重煥新生。以鼓為媒,代表中國鼓圈出徵本次活動由全球鼓圈引領者VMC、澳大利亞專業治療鼓圈機構R2R、社區鼓圈聯合會聯合發起。凡音健康作為中國音樂療愈領軍品牌受邀參與了活動,成為這場全球性療愈與節奏聚會中少數的「中國面孔」之一。
  • 「音樂職業」外媒評選:音樂治療專業10所最佳院校推薦!
    十五世紀奧斯曼帝國遍及中亞,中東,北非乃至歐洲部分地區,人們開始對音樂用來康復治療感到驚訝。眾所周知,中國幾千年前就用到過音樂治療了。最近,音樂治療已被確立為西方和美國的臨床實踐和學術研究領域。現在音樂治療中有許多出色的課程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在美國,「音樂治療」課程最早是在1940年代作為音樂研究課程提供的。從那時起,人們就一直將實踐作為學術追求和研究的領域。
  • 音樂治療對於自閉症兒童真的有用嗎?
    01何為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是一種人際交往過程中,治療師運用音樂學、醫學、心理學等各方面的專業技能幫助康復對象改善、緩解或者保持健康的一種跨學科治療方式。音樂治療運用一切與音樂有關的活動形式作為手段,如聽、唱、器樂演奏、樂曲和歌詞創作、即興演奏等各種活動。
  • 國內高校,設有音樂治療專業的院系
    中國音樂學院 地點:北京 院系:音樂師範教育中心 音樂治療學專業 招收學位/學歷: 學士/本科 碩士/研究生上海音樂學院 地點:上海 院系:音樂科技與應用學院 音樂治療專業 招收學位/學歷: 學士/本科 碩士/研究生中央民族大學
  • 音樂治療幫助患者緩解術前焦慮
    今天,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骨關節運動醫學科病房,湖南第六批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音樂治療師聶斌帶領患者再次唱起《甜蜜蜜》。此刻,一個由醫生、責任護士、音樂治療師、心理諮詢師組成的多學科團隊,用音樂作為 " 武器 " 為患者劉女士做術前心理疏導。
  • 騰訊音樂:付費牆驅動1Q20音樂付費用戶增長 疫情打壓直播收入增長
    根據騰訊音樂集團發布的1Q20財報,疫情期間,音樂對人們的價值更為凸顯。在線音樂付費訂閱營收同比增長70%,超過去年4季度的60%和去年同期48%的增速。
  • 女孩開學日克服抑鬱重回校園 上海十院用音樂治療築起一座座康復的...
    青少年團隊音樂治療中(央廣網發 上海十院供圖)消息來自16歲的高中女生寧寧(化名),對於寧寧來說,這次開學能夠重返校園,特別的難能可貴。因患有嚴重的抑鬱症和睡眠障礙無法堅持學業,她已休學在家一年多。今年年初因為疫情的影響,寧寧變得更加情緒化,經常莫名其妙地哭泣,甚至有輕生的念頭。幾經輾轉,寧寧來到了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音樂治療聯合門診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