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研究數據表明,身上有慢性胃病的人,10個人中至少有8個人,有感染幽門螺桿菌。澳大利亞的醫學工作者,因為發現慢性胃病和幽門螺桿菌之間的關係,還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幽門螺桿菌會傳染給別人,生活中也經常發生一個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全家都被感染的現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該如何預防呢?
一個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全家都會被傳染的現象,雖然是有的,但也不是絕對的,家裡有人查出幽門螺桿菌也不要太害怕。這是因為小孩子對病菌防禦能力低下,才是被感染的主要群體,大人是不太容易被感染的。要是全家人都被感染,醫生表示,這3個原因就要好好反思一下了。
第一個是餐具不消毒,要知道口腔中可能存在幽門螺桿菌,吃飯的碗筷會有殘留的口水,裡面也有幽門螺桿菌。洗碗筷的時候,人們習慣於放在一起洗,一般是用洗滌劑簡單清洗一下,這樣的方法對於普通細菌有效果,但不能保證完全清理乾淨碗筷上的病菌。最好在洗乾淨後,把碗筷放在開水中煮3分鐘,殺菌消毒,之後用被太陽暴曬過的擦碗巾,擦乾淨水分,減少細菌殘留。每個人的碗筷顏色不一樣,然後分開來擺放,尤其和小孩子的東西要分開,才可以降低感染風險。
第二個是餵飯不衛生,家裡有孩子的,都知道小孩子吃飯沒有定性,總是把飯菜弄得到處都是,家長就喜歡給他們餵飯吃,還會用自己的筷子喂,有的人不講究,一邊自己吃飯,一邊給孩子餵飯。可能一不小心就把感染幽門螺桿菌的菜,夾給了孩子,或是把自己的口水給孩子吃。現在人雖然一直強調衛生,但總因為家人之間很親密,要是公筷吃飯會顯得冷漠影響感情,就拒絕這樣的做法,然後,就增加了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可能性。要知道病在嘴上,大街上都開始宣傳公筷吃飯了,為了胃部健康,思想也應該發生改變,選擇衛生的吃飯方式。
第三個是總吃刺激性食物,損傷胃部的保護層,影響胃部功能運作,防禦能力差了,再加上家裡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不知不覺中就可能讓自己也感染上了。雖然大人不容易被感染,不代表一定不會感染,畢竟,胃裡面好好的,還可以抵禦病菌傷害,但有損傷給幽門螺桿菌留下破綻,感染的風險就增加了。何況,總是吃刺激性食物傷害胃部,其他機能也會受到影響。為了胃部健康,平時應該多吃清淡的,加強蛋白質的攝取,去幫助胃黏膜修復。
若是家裡有一個人查出幽門螺桿菌,除了沒有不適症狀的小孩子不用檢查,其他胃不好的家人,應該要檢查一下,防止幽門螺桿菌加重胃部損傷。感染幽門螺桿菌後,要是出現飯後反酸,頻繁的打嗝,上腹部不舒服,儘早重視起來,說明症狀加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