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感染,傳染全家」的致癌菌,家有寶寶要當心!

2021-01-10 醫知袋鼠

各位新朋老友大家好!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幽門螺桿菌。作為唯一能在人胃的強酸環境裡生存的細菌,我非常驕傲也非常自豪!

大家可能對我不太熟悉,但在座各位裡,至少有一半人和我已是相處多年的老朋友了。接下來把話筒交給主持人——袋鼠麻麻,讓她對我的「豐功偉績」做進一步的介紹。

幽門螺桿菌在人體裡作了什麼妖?

其實幽門螺桿菌發現到現在也就30多年的時間。澳大利亞的病理學家沃倫,與醫師馬歇爾一起來研究、發現了幽門螺桿菌,並證明了它與胃潰瘍的直接聯繫。

隨著對幽門螺杆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除了胃潰瘍,它不聲不響的在咱們體內可沒少作妖!下面這些疾病,都可由它引起。

隨著生活水平、衛生水平的提高,很多西方國家的感染人數正在逐年下降。而在中國,情況卻截然相反。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截止至2017年,中國人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不降反升,達到了60%,即全國約有8億感染者。

與此同時,中國的胃癌新增、死亡率一直在全球範圍內名列前茅,幽門螺桿菌功不可沒。

別小看它:一人感染,傳染全家!

因為中國人不分餐、不用公筷、互相夾菜的習慣,全家人一起吃飯、親朋好友聚餐,都是幽門螺桿菌開疆擴土的最佳時機,一頓飯傳染一桌人完全沒難度好嗎~

謝謝你們,給我機會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一般來說,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風險,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而在嬰幼兒期感染的比例則非常低。看到這裡,可能很多家長舒了一口氣……別高興太早。

中國的寶寶們偏偏不走尋常路,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在中國兒童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

(數據來源:中國兒童及青少年幽門螺桿菌感染流行病學調查的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臨床兒科雜誌)

不同地區,兒童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從20%-55%有很大差異。2006年,上海瑞金醫院兒科調查了上海市區和郊區學校就讀的學生,在無症狀的7歲兒童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達到30.91%,在之後的5年,平均年遞增3.28%。

而西方發達國家兒童的感染率則低得多,如法國10歲以下兒童的感染率僅為3.5%,我們的孩子無疑是「輸在了起跑線上」。

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

這4種「親密舉動」,讓它有機可乘

1歲左右是兒童感染幽門螺桿菌的高峰期,家人、特別是密切照顧的母親有可能把幽門螺桿菌傳染給寶寶。

想想你有沒有這些習慣:

餵飯之前,自己吃一口試溫度,或者為了哄孩子吃飯,玩「寶寶一口我一口」的遊戲。

大人把食物咬成小塊,甚至嚼碎再餵給孩子。

大人用自己使用的筷子夾菜給孩子吃。

親吻孩子的嘴巴。

這些親子之間的「親密舉動」,都會讓幽門螺旋桿菌有可乘之機。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是: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感染?感染後必須進行治療嗎?

一旦感染,趕盡殺絕不是唯一選擇

兒童感染幽門螺桿菌後,症狀的差異很懸殊。有的孩子會表現為口臭、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消化道出血、頑固的缺鐵性貧血等,這些情況下才需要用藥治療。而大部分人感染後並沒有症狀,有時甚至能和幽門螺桿菌「和平共處」一生,是不需要對它們趕盡殺絕的。

首先,根除治療需要長期應用抗生素,過程比較困難,還會伴隨著噁心、嘔吐、消化不良、腹瀉等多種不良反應,所以對所有Hp感染者都給予根除治療,顯然是不可能也不現實的。

其次,因為治療所用的三聯療法或四聯療法即使用藥根治後,我們仍然可能再度感染,反覆治療、濫用抗生素則很容易產生耐藥菌株,給今後治療帶來更大的困難。

為了避免家長們過度焦慮,以及濫用幽門螺桿菌檢測和治療,中華醫學會於2015年發布了《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診治專家共識》,其中明確提出了兒童幽門螺旋桿菌檢測指徵:

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慢性胃炎;一級親屬(父、母、同父母的兄弟姐妹)中有胃癌的患兒;不明原因的難治性缺鐵性貧血;計劃長期服用非甾體消炎藥 (包括低劑量阿司匹林)。

除了以上這些情況外,不建議把幽門螺桿菌檢測作為常規的檢查項目。而應該在醫生檢查、診斷後,在有明確指徵的前提下,才進行檢測和治療。

家長有好習慣,比藥物更能保護孩子

幽門螺旋桿菌主要通過「口-口」、「糞-口」兩個途徑傳播,如果不切斷它的傳播途徑,即使使用藥物治療根除,也會反覆感染。

所以,家長養成好習慣,才是保護孩子健康的關鍵:

儘可能分餐制、用消毒處理的碗筷勺或自助餐;對嬰幼兒不口對口餵食,不將食物用嘴吹涼後餵食;不喝生水不吃生食、飲用經消毒的牛奶;飯前便後要洗手;認真刷牙,飯後漱口;在醫院的口腔、消化、耳鼻喉科等診療中使用一次性用品等。

總的來說,不必為了自己感染幽門螺桿菌,或者單純想知道寶寶是否有感染而到醫院檢查。但一定要注意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大大降低將幽門螺桿菌及其他病原體傳染給寶寶的風險。

相關焦點

  • 一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全家都被傳染?醫生:3個原因要好好反思
    大量的研究數據表明,身上有慢性胃病的人,10個人中至少有8個人,有感染幽門螺桿菌。澳大利亞的醫學工作者,因為發現慢性胃病和幽門螺桿菌之間的關係,還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幽門螺桿菌會傳染給別人,生活中也經常發生一個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全家都被感染的現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該如何預防呢?一個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全家都會被傳染的現象,雖然是有的,但也不是絕對的,家裡有人查出幽門螺桿菌也不要太害怕。
  • 一人身上癢 全家被傳染
    前陣子一哥們到我家,跟我訴苦說身上癢得不行,撓的身上都有血痕了還沒能止住癢。我以前也有過,就跟他說吃點抗過敏藥就行了。幾天後朋友說一點效果都沒,而且還連累全家人都癢了。  那我肯定著急啊,畢竟之前是我告訴他吃點藥就沒事的,趕緊讓他們去醫院查查,我自己也順便跟著去了。
  • 「警惕」一人得蟎,傳染全家!
    檢查發現在睫毛裡有大量蟎蟲。這讓平時注重個人衛生的劉先生很驚訝,更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劉先生全家都感染了蟎蟲!張寧主任建議劉先生帶上家人來做檢查,劉先生全家有感染蠕形蟎的可能。眼睛的蟎蟲從哪來? "> "> ">"> ">以防萬一,劉先生聽從張主任的建議,帶父母到醫院進行蠕形蟎檢查。劉先生母親的檢查結果是:12根睫毛共6條蟎蟲。
  • 一人得病,全家感染!都是「泰迪犬」惹的禍
    相信很多人都喜歡泰迪犬吧,如果你也想要飼養一隻泰迪犬的話,那麼飼養之前一定要考慮清楚,因為不少人養了泰迪犬之後,都得了幾種病,而且還會感染給家人!1、嘮叨病在飼養了泰迪犬之後,家裡的氣氛就上來了,剛開始可能只有你會對泰迪犬一直嘮叨,不過養了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全家都感染了
  • 當心了! 女人這些婦科病會傳染給男人
    原標題:當心了! 女人這些婦科病會傳染給男人   已婚女性更易患婦科疾病,如果患黴菌性陰道炎期間最好不要同房,否則會傳染給男性,女性平時要注意個人衛生,尤其要注意性生活的衛生,並且要正確的護理私處,能有效避免婦科病,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哪些婦科病會傳染給男人?
  • 【直播預告】一人得病,全家感染?抗HP攻略,等你來學
    進入直播間,教你養成科學的飲食生活習慣、正確防治HP感染,以己之力,護家人健康! 和合天醫健康直播間 ❶本期主題:一人得病,全家感染——注意!朋友聚餐需警惕這種傳染病! ❸擔心感染?快用這些方法檢測下! ❹感染上HP,我該如何「甩掉」它? ❺HP該不該被「趕盡殺絕」 ? ❻未雨綢繆,健康的我們該如何防患於未然? ❼熱點問題大討論,快來get你的同款!
  •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會不會傳染?到底需不需要治療?看完就懂了!
    眾所周知,未能分泌胃酸,而且,胃酸呈強酸性,ph在0.9-1.5,打個比方,如果把這種ph的胃酸滴在受傷會有很厲害的燒灼感,然而幽門螺桿菌能在胃中長期存活,主要是因為其螺旋形、客運動的鞭毛將其推動前行,穿過黏液層,進入胃黏膜表面,由於黏膜表面有許多皺褶,大量幽門螺桿菌藏在其中,並能產生大量尿素酶,快速分解胃內食物中的尿素,產生氨,從而中和胃酸,形成保護罩,因此
  • 錯過寶寶成長瞬間?寶寶樹小時光支持全家記錄共享回憶
    春節來臨之際,寶寶樹小時光APP迎來了重大改版,6.3新版「寶寶小家」換新裝,將支持親友共同記錄,並全面優化親友邀請流程,讓寶寶的回憶更加完整,讓用戶的體驗再度升級。而且為了配合春節氣氛,大量春節元素登錄寶寶樹小時光,除夕到初五,連續六天的「全家齊上陣,狂賺壓歲錢」的春節活動也隆重上線,與用戶一起歡天喜地共度新春佳節。
  • 飼養網紅萌寵土撥鼠要當心!咬傷後或被傳染鼠疫
    原標題:土撥鼠 網紅萌寵帶來諸多危險土撥鼠作為網紅寵物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在一些網購平臺上主要出售的土撥鼠有很多種。而疾控中心工作人員表示,飼養這類寵物存在被傳染鼠疫等疾病的風險。
  • 媽媽就是要為寶寶的健康負責,學會拒絕,才能更好的保護寶寶
    圖片源自網絡有人曾經說過,過年其實就是圖個全家團圓;全家團圓就是圖個孩子的歡笑聲。所以在過年的日子裡,孩子就像一個聚焦燈,走到哪裡哪裡都會有笑聲。尤其是媽媽,看見寶寶的任何時刻,體內的母性荷爾蒙激素立即釋放出無限大,哪怕寶寶吭吭哧哧拉臭臭,媽媽也忍不住想要親親寶寶。不過在過年的時候,媽媽可千萬別以為回到了親人身邊,總算有人可以幫忙看著寶寶,自己也可以放鬆片刻。其實不然,媽媽是萬萬放鬆不得,一定要明察秋毫,一旦發現親朋好友中,包括自己有這5種情況,就不要讓親寶寶了。
  • 花了6萬塊請來月嫂,卻被感染幽門螺桿菌!警惕3種傳播途徑
    悠悠了解到幽門螺桿菌會傳染,立即帶家人體檢,結果也被查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悠悠向市監局投訴,要求月子公司退回服務費及賠償精神損失費。可是月子公司負責人始終採取迴避態度,並表示:「我們的產婦和新生兒沒有任何問題,至於尤女士(悠悠母親)有問題,是不是她跟我們的月嫂有接吻啊?」
  • 寶寶嘴裡有「紅白點」,要警惕2大高發病
    寶寶們面臨著重重考驗,尤其要格外小心口腔疾病和皮膚病來找麻煩。作為家長,我們既要幫寶寶躲過念珠菌的侵襲,避免患上「鵝口瘡」;又要時刻提防,別讓寶寶被可怕的傳染病「手足口病」盯上。爭取在它們找上門之前,把它們阻擋在千裡之外!
  • 疥蟲感染引起的疥瘡怎麼辦
    臨床表現以皮膚柔嫩之處有丘疹、水皰及隧道,陰囊瘙癢性結節,夜間瘙癢加劇為特點。   疥瘡是由疥蟎在人體皮膚表皮層內引起的接觸性傳染性皮膚病。可在家庭及接觸者之間傳播流行。臨床表現以皮膚柔嫩之處有丘疹、水皰及隧道,陰囊瘙癢性結節,夜間瘙癢加劇為特點。
  • 一人得病,全家感染?春節吃飯做好3件事,預防胃癌感染
    胃部發生幽門螺旋桿菌後很容易導致人體發生消化道潰瘍胃炎,而有調查顯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也是誘發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目前,全世界有50%的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其中類似於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感染率高達80%,而這主要是跟經濟以及文化的差異有關係。但是,目前醫療並沒有聲明:引起幽門螺旋桿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 寶寶春天有這些症狀,記得要驅蟲啊~
    大家應該都知道蛔蟲,這是人體中最常見的一種腸道寄生蟲,兒童感染率高。病情通常因寄生或侵入部分、感染程度而不一樣。蛔蟲病指的是似蚓蛔線蟲寄生於人體小腸或其他器官所致的寄生蟲病,流行廣泛。蟯蟲病是由蟯蟲寄生於人體腸道而引起的傳染病。患者和感染人群主要是孩子,大家要注意哦~主要症狀為肛門周圍和會陰部瘙癢。
  • 平時愛做這事,很多人要當心了
    皮膚科醫生推斷,小敏可能在抱著小狗親暱時被傳染。時任國家食藥監局化妝品皮膚病診斷機構主診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皮膚科謝淑霞副教授說:「千萬不要和寵物過度親暱。我們科每年都要接診多個像小敏這樣被寵物傳染皮膚病的病人。
  • 一人患癌,全家人會被傳染嗎?要注意,總結了5條飲食防癌建議
    癌症,幾乎是所有人都害怕的字眼,尤其是自身患有某種疾病,或者是被病毒感染後,許多人還擔心會癌變。如乳腺炎會害怕癌變,發展為乳腺癌;患甲狀腺結節後,會害怕發展為甲狀腺癌等等。
  • 寶寶發燒、腹瀉、便便好臭!當心沙門氏菌腸炎!
    過敏性腸胃炎因為寶寶的胃腸道黏膜功能還不成熟,因為母乳或是一般配方奶,牛奶蛋白分子過大通過腸黏膜造成腸子過敏引起血便。若是寶寶有發燒,腹瀉沒有血便,這時候就要懷疑寶寶是吃壞肚子、或是一般病毒性造成的腸胃炎。
  • 沙門氏桿菌感染4種人當心
    尿液出現怪異顏色,要有警覺。一名6歲小女孩,日前高燒不退、上吐下瀉、腹痛數日後,媽媽帶去就醫,做尿液檢查時發現她的尿液顏色竟是綠色,最後證實是沙門氏菌腸炎,起因則是媽媽為了清理冰箱食物。正常的尿液如果不是清澈的淡黃色,都有可能是身體的信號。尿液呈綠色可能代表食物中含有染料,尤其是顏色鮮豔的食用染料、服用藥物,如某些胃藥、抗焦慮劑,或是細菌所引起的尿路感染。由於女孩就醫當時,抽血報告發現白細胞及急性發炎指數都非常高,電腦層掃描排除是盲腸炎,但有輕微腸炎,住院治療。
  • 寶寶咳出狗吠聲?當心哮吼症恐致死
    寶寶感冒,竟然出現「狗吠聲」?原來都是因為呼吸道感染加上天氣寒冷,讓寶寶呼吸不暢,咳嗽咳出有如狗吠叫的聲音,讓新手爸媽嚇壞了。由於氣溫驟降,呼吸道感染人數增加,其中免疫力最脆弱的就屬嬰幼兒與老年人,因此也是罹病的高危險群。寶寶鼻塞打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