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記者 鄭旭鵬
「快來和我學說重慶話,也教我一些你們的方言好不好?」1月4日,一組漫畫版重慶話在微博上火了:爸爸=老漢,打掃=煞貼,鞋子=孩子……你可能想不到,這些「有鹽有味」的重慶話「教材」,作者竟然是安徽妹,還是個85後年輕媽媽。對她而言,重慶話有著怎樣的魅力?
9幅畫韻味獨特
最具有代表性
昨日,記者聯繫到漫畫作者「小希與阿樹」。她是安徽人,2008年嫁到重慶,是個插畫師。「平日就愛畫東西,到了重慶後,我開始學重慶話,發現特別有意思。」
「小希與阿樹」畫了9幅漫畫,每幅畫中都有普通話與重慶話的對照詞,詞語下方,配著一張可愛的漫畫。比如,重慶人將爸爸喊成老漢,配圖是一個小女孩與父親揮手再見的場景。
其實,「小希與阿樹」的重慶話還沒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老漢』原來標的四聲,我跟老公爭執過,但我認為是三聲。」「小希與阿樹」說,對重慶話的聲調,她至今捉摸不透。「漫畫發出後,很多網友點讚、評論,還有些外地朋友給我『出題』,拋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詞語出來,問我用重慶話怎麼說。」
「小希與阿樹」告訴記者,她這9幅漫畫,選的都是自己印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重慶話,在她眼裡,重慶話有著獨特的韻味。
別人喊她孃孃
她聽成「娘娘」
「最初來到重慶時,自己聽、說重慶話,鬧過不少笑話,至今想起還忍俊不禁。」「小希與阿樹」回憶說,很多重慶人把「等一下」說成「哈哈(兒)」,特別是文字聊天時,直接省略成「哈哈」。「我就不明白,讓等一下,為什麼要給我笑?」直到後來,她才明白事情真相。
曾經有段時間,「小希與阿樹」還有種穿越古代做「娘娘」的錯覺。「重慶人喊阿姨都喊『娘娘』,最初我還以為是開玩笑呢。」「小希與阿樹」說,後來才知道是孃孃,時間久了,她越來越喜歡重慶話,覺得特別有意思。
觀點
重慶方言有意境
部分流行於全國
昨日,重慶文化名人張老侃告訴記者,在重慶方言中,一部分漢字的讀音甚至比普通話更接近古漢語,韻味十足。「來重慶的外地人多了,大多數人都對重慶話有著濃厚的興趣。」張老侃說,個別具有代表性的重慶話,也流傳於全國各地,「雄起」、「下課」就是最典型的。「這兩個詞,是20多年前重慶球迷帶向全國各地的,『雄起』代表了重慶人的豪邁與大氣,是重慶人的驕傲。」張老侃表示,自己當年也是球迷,經歷過這一令他自豪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