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大膽子越小,為什麼孩子膽量小?原因其實和父母有關

2020-12-05 小萱說教育

文|萱媽(戳↑關注,你想了解的的育兒知識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總是有家長說:「我的孩子小的時候特別厲害,現在長大了,膽子卻小了。」年齡越大膽子越小這種事情在孩子小的時候是普遍存在的。甜甜的媽媽就發現,最近甜甜睡覺總是說害怕,小的時候自己在一個房間睡都不用人陪,怎麼長大了自己睡就害怕了呢,媽媽很疑惑。

類似的情況在生活中並不少見,很多初為父母的家長都會有這種感覺,孩子小的時候明明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可是長大了卻越來越慫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孩子為什麼膽子越來越小了?

孩子無理取鬧,家長嚇唬他

孩子在執拗期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無理取鬧的行為,大聲的哭喊、經常性的拒絕家長的幫助、一意孤行的去做事情,這些頻繁的無理取鬧的行為總是引起家長的憤怒。很多家長為了儘快將這件事情平息,通常會用孩子害怕的事情來阻止他們哭泣。比如說「你再哭怪物就會來抓你了」。父母用這樣的方式欺騙孩子,也許能讓孩子停止哭鬧,但是父母並沒有意識到。他們這樣做會讓孩子因為害怕晚上不敢一個人睡覺,甚至不敢一個人獨處。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一味的責備。

孩子還小的時候,經常因為肢體不協調的問題把東西打碎。樂樂今天就是不小心把手中喝水的杯子打在了地上,媽媽在廚房聽到聲音馬上就衝了出來,大聲的呵斥他:「跟你說了很多次喝水的時候不要玩兒,現在把玻璃弄得滿地都是,多危險呀!你怎麼就不學乖呢?」,樂樂覺得很委屈,因為他真的只是在認真的喝水,只不過是因為沒有拿住水杯才讓杯子掉在地上摔碎了。因為媽媽大聲的斥責使得樂樂今天晚上都很少說話,他甚至在想,媽媽是不是不愛他了呢?

過度保護孩子,讓孩子失去勇敢的機會

甜甜家的樓下有一群流浪貓,她的鄰居姐姐經常會拿貓糧去餵它們。甜甜每次看到姐姐的時候都想和她一起喂,但是因為父母擔心貓會抓傷她,所以每次都阻止她。甜甜每次看到小貓在吃貓糧的時候都渴望的看著父母,但是得到的還是父母的拒絕。父母總是用他們認為安全的方式來呵護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們不知道,孩子成長的路程中有很多時候都是需要他們自己去嘗試,自己去體驗的。過度的保護孩子,會讓孩子缺少對生活的體驗,更缺失面對挫折的勇氣。這樣孩子就缺少了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問題也會變得越來越退縮,因此看起來就變得越來越膽小了。

孩子越大膽子越小,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出在父母身上,父母性格過於強勢,指令性動作過多,孩子犯錯還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使得孩子的膽子越來越小。

父母錯誤的行為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過分斥責孩子,使孩子內心受挫。

孩子每次做錯事的時候,他自己也是明白的,並且他自己內心也會害怕。有的時候孩子並不是故意這樣做的,所以當大人不問緣由的去罵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受到打擊,失去信心,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長期下去孩子和父母矛盾激化,就會使得親子關係出現危機,更多的後果表現在孩子在青春期階段。

過度否定孩子,這樣的孩子不敢表達。

孩子在小的時候。思維比較跳躍,天真爛漫,想法很多。很多時候總會有一些奇思妙想想要和家長分享。但是有的時候家長會覺得孩子的想法過於幼稚,有的家長甚至會在孩子面前指責孩子做的事情是在浪費時間,原本孩子的想法是很豐富的,但是由於家長不斷的去否定孩子。使得孩子有很多想法都不敢去和家長去溝通。到了學校有自己的看法也不敢和老師分享,尤其是上課的時候,老師提問時,由於害怕自己被否定,都不敢舉手回答問題了。

經常比較,使孩子缺乏自信。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需要家長不斷的鼓勵和培養的,那孩子作比較會讓自己的孩子覺得自己的能力很弱。這會使得孩子產生自卑心理。明明孩子已經表現得很棒了,但是他仍然會覺得自己很失敗,明明可以是優秀陽光的,但是卻因為自己被而變得沒有自信。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陽光的,可以大方的去展現自己的魅力。但是怎麼才能幫助孩子?克服膽怯,勇敢的去面對困難呢?

轉換思維,幫助孩子克服膽怯!

用鼓勵代替呵斥。

孩子在家中是可以幫助家長來做很多事情的,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用商量的口氣尋求孩子的幫忙。通過孩子幫助自己,然後鼓勵孩子去展示自己。這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能幹的,是有能力的,是被大家所需要的,進而提升了孩子的自信。

用體驗來代替制止。

很多時候,孩子在要觸碰危險性環境的時候,家長通常會用制止的方式阻止孩子與危險接觸,殊不知這是孩子了解危機,勇敢解決的機會被家長扼殺了。家長不如用體驗的方式,提前為孩子製造困難,引導孩子解決問題,面對危險的情況試著讓孩子思考怎麼去面對。同時可以引導孩子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比如在和孩子一起看動畫片的時候,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去討論其中的故事情節,和他分一下你的觀點。

用欣賞來代替比較。

很多時候,孩子的奇思妙想是非常有趣的。雖然在父母的眼中這是很幼稚的,但是這也是孩子開始獨立思考,表達自己的體現。這時候家長應該以欣賞的視角去看待孩子。鼓勵孩子勇敢地去表達自己的想法。例如,當孩子畫了一個十分抽象的畫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講解一下他畫的內容。不要一味的去拿其他人的畫和他的圖畫進行比較,即使別人的畫作更符合這期的主題,但是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思路的。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父母的理解的,更多的時候父母的行為影響著孩子的心理,所以發現孩子變得膽小的時候父母不如想一想,是不是平時對孩子過於嚴厲了呢!

您有發現孩子變得膽小了嗎?孩子都會害怕什麼呢?歡迎留言討論!

-----------------------

在育兒過程中,無論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我是萱媽,一位高級育嬰師、家庭指導教師。關注萱媽,關注更多育嬰知識。您所想要了解的,剛好是我所專業的,我將盡我所能分享更多育兒知識,喜歡就請關注我。

相關焦點

  • 你家孩子為什麼越大膽子越小?怎麼才能讓孩子變成「虎大膽」
    現在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孩子們的玩伴慢慢減少,而孩子的性格也在變得孤獨。很多家長告訴我,他們的孩子小的時候沒看出什麼,可是,越大越發現孩子特別膽小,哪怕是說一句話都低聲低氣的。甚至有的孩子17、8歲了,還沒有一個人外出過。
  • 心理學:為什麼父母越冷淡,孩子越迎合
    為什麼許多從小不被父母寵愛的孩子,往往越懂事、越處處為他人著想、越懂得付出和貢獻?這其實是一種迎合。你過去一定是拼命地努力去做一個你母親可以輕視且折磨的孩子,因為你一直都害怕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對她來說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客體關係心理治療》謝爾登.卡什丹。
  • 孩子越大膽子越小?家長做到這4點,輕鬆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
    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經常讚揚孩子父母要多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只要發現孩子身上做得好的地方就積極給予表揚,不吝嗇對孩子的讚美,哪怕只是取得了一點小成績,久而久之,可以讓孩子慢慢變得自信起來。2.3.讓孩子多跟同齡人交往「膽量是在交往中鍛鍊出來」,家長從小要為孩子提供與小夥伴交往的機會,到小朋友家串門、做客,與鄰居的孩子一起玩等等。
  • 為什麼「父母越禁止,孩子越要做」?「白熊理論」告訴你答案
    養娃的家長經常被不聽話的孩子氣得頭疼,很多時候不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偏要做;尤其是那些父母越禁止的事情,孩子越會去嘗試,這是為什麼呢?"白熊理論"告訴你答案。女大學生笑笑準備開學了,幾個闊別許久的舍友們聚在一塊,打算去聚餐聯絡聯絡感情。眾人來到一家火鍋店,坐在她們旁邊的是一家三口。那個小男孩讓笑笑印象深刻,因為他實在太能鬧騰了。
  • 為什麼有的孩子天生「左撇子」,和什麼有關?醫生不說,父母要懂
    但是有一部分孩子,天生就是"左撇子",他們從小的左手靈活性就比右手高。這樣的孩子總是會引起大人們的好奇,為什麼父母都不是左撇子,但是孩子卻習慣用右手呢?這和什麼有關?其實左撇子的形成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可能是遺傳,習慣,孩子的思維意識等等。案例公司的同事的孩子從小就是左撇子。
  • 認真陪孩子玩的父母,會讓孩子「越玩越優秀」
    我們這一代人,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又基本都是雙職工,可能很少有機會認認真真地陪我們玩遊戲。我們的童年,要麼是在院子裡、馬路邊跟小夥伴們瘋跑瘋鬧,要麼是在家中抱著洋娃娃認真地「過家家」,雖然也很快樂,但終究會覺得少了點什麼。因此,當我們長大、為人父母之後,或許是潛意識裡那份童年的缺失,讓大多數父母都會有這樣的共識:陪著孩子一起玩很重要。
  • 孩子越長大越膽小?恐懼是孩子的基本情緒之一,父母要接受
    為什麼小易開始害怕了呢?孩子有害怕的東西實在是正常不過了,基本上兩歲以上的孩子,每一個人都有讓他們感覺恐怖的東西,沒有才奇怪呢,所以即使小易開始變得膽小,爸爸媽媽也不需要有任何的擔心,因為這才是正常的。01孩子為什麼越長大害怕的東西越多呢?
  • 為什麼孩子越有出息,家族就更容易「斷香火」?3個原因很現實
    其實孩子越出息,家族就更容易"斷香火",這個說法其實也不無道理的。 其實這個和物質條件和父母的思想有關係,窮人家只需要更多的"勞動力",而有錢人家,則是以質量為前提,認為教育培養好一個孩子,比生十個孩子還好,有出息的人人考慮問題比較理性全面。
  • 孩子幾歲開始學舞蹈?父母不要以為越小越好,聽聽舞蹈家怎麼說!
    文丨福林媽咪身邊很多寶媽一說到要給孩子學才藝,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舞蹈。那為什麼父母都想孩子學舞蹈呢?第二:氣質的培養是一方面,還有讓孩子擁有一項才藝的同時培養她的性格,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讓孩子學舞蹈,並不是說讓孩子指著這個才藝去安身立命,等到以後當舞蹈老師,而是培養她的自信心與堅持力,讓她在以後無懼前路的荊棘與挫折。學舞蹈自然是好處多多,不過有一個問題是各位寶媽所困惑的:不知道什麼時候送孩子去學舞蹈最合適?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如何避免「海格力斯效應」家長要懂以柔克剛
    面對孩子的叛逆期,父母束手無策,應該了解一下「海格力斯效應」,老友昨晚跟我視頻聊天張嘴就是對自己家六歲的兒子一通抱怨和批評,老友說兒子這麼小就已經很叛逆了,長大後都沒法管教了,還對我說每次看到兒子抱著手機玩遊戲,搗亂後都要對兒子進行一番教育,但是,發現對孩子的管教越是嚴格,孩子不僅沒有變得聽話懂事,反而是越來越叛逆,惹人生氣了。
  • 孩子髒話連篇,為什麼越制止越起勁?根源不外乎兩點
    原來是跟著小區裡的一個孩子學的,這真是好的學不會,壞的一聽就會。小區裡愛說髒話的那個小孩子沒少被媽媽管教,不過媽媽是大聲的吼叫,強制性讓孩子不準說。但孩子已經說習慣了,根本不知道錯在哪裡,不知道為什麼不準那麼說。甚至媽媽越制止,他還說得更起勁。
  • 越吼孩子越不聽話,家長不要煩躁,換個角度管教孩子有奇效
    讓他不要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小男孩一耳朵進一耳朵出,還是我行我素。這可把朋友氣壞,把自己親兒子拉起來狠狠罵了一頓。結果第二天,小男孩還是躺在沙發上玩遊戲。為什麼孩子越吼越不聽話?人家常說,孩子有叛逆期,這個叛逆期通常在十幾歲的時候出現。然而現在小朋友的叛逆期,也絲毫不比初中生差。
  • 「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這四種孩子卻例外,家長們要重視了
    (文/全能辣媽 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俗話說得好,「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孩子小的時候跟長大後的變化往往非常大。一般來說孩子在一到三歲是孩童階段最可愛的時候,這個階段他們一天天長大,喜歡笑,每天「咯咯咯」的笑,哪怕胖一點也是惹人愛的。但隨著年齡漸長,他們的外貌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 孩子特別愛哭,是什麼原因?其實與父母有關
    小時候寶寶特別愛哭,因為他們還不會表達出自己的需求,只能通過哭聲來引起注意,餓了會哭、尿了會哭、沒人陪也會哭……哭聲就是孩子和父母溝通的方式,但隨著寶寶的長大,具有語言溝通能力後,孩子哭的次數就會越來越少。
  • 為什麼有些孩子越長越醜,這4個原因是「罪魁禍首」,家長別大意
    不少人會發現,為什麼有些孩子小的時候很可愛,但是長大後反而越長越醜。明明五官都沒有太大變化,但是就是沒有以前好看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其實跟生活中的一些不好習慣有很大關係,今天就為大家解答疑惑,看看以下這幾個方面,自家寶寶中了幾個?不良的咀嚼習慣養過貓咪的人都知道,隨著貓咪長大,有些貓咪會出現腮變大的情況,嚴重影響貓咪顏值。
  • 孩子越催越磨蹭,知道真相後讓人心疼!
    每天都遲到,我都覺得丟人;發現,好像越催孩子,孩子就越磨蹭。其實,每個孩子磨蹭的背後,都有著不得已。3歲的孩子,初步對時間有了一個認識,對過去和現在、未來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但是,孩子對於多少分鐘,幾個小時,他仍然是聽不懂的。4歲的孩子,可以大概知道昨天和今天做了些什麼東西,但具體到什麼時間他不是很清楚,這還得需要家長的引導。
  • 越聰明的孩子越不好帶,如果孩子中了這三點,媽媽快偷著樂吧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父母就偷著樂吧 1.人形"哈士奇",喜歡拆東西 半大的孩子,大多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喜歡拆家裡的東西。父母買的玩具,沒過多久就被拆成零件、家裡的老收音機、電風扇、遙控器等等,都是孩子下手的對象,讓父母倍感頭疼。喜歡拆東西,其實是孩子聰明的一個表現。
  • 為什麼孩子越大越不願去姥姥家?沒弄清真相前,媽媽可別數落
    那麼,為什麼孩子越大越不願去姥姥家?沒弄清真相前,媽媽可別一味數落。為什麼孩子越長大越不願去姥姥家?①姥姥對孫子和外孫差別對待,感覺自己是外人就像我表姐家兒子吧,其實他不願意去姥姥家,真不是「白眼狼」。
  • 越給孩子吃這2碗飯,孩子越沒出息,父母怪不得別人
    「而另一碗都是孩子喜歡吃的飯菜會讓孩子以為父母對自己的好是理所應當的,如果父母做得稍有怠慢,孩子就會滿腹怨言。」聽了婆婆的解釋後,王女士有些反應過來了,婆婆所說的這兩碗飯不就是她給孩子吃的飯嗎?當王女士把這段對話發到網上時,網友們也紛紛感慨,「老人說得太對了,十分贊同!這兩碗飯給孩子吃,越吃越沒出息,真的不香!」
  • 手的握力越大,肝氣就越足,人就越長壽
    食指跟本能有關。食指是大腸經那麼,把戒指戴到食指對不對?有一些女孩子比較喜歡這樣。大腸跟本能相關,有的人在做決斷的時候,他老用食指敲桌子,實際上他是在拼命地調動本能來幫他做決斷,這件事不是靠理智能解決的,所以要靠本能來解決。我們中國人有時候,說自己肚裡有數,指的就是大腸。心越跳得厲害反而是心臟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