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髒話連篇,為什麼越制止越起勁?根源不外乎兩點

2020-12-05 未說育兒

媽媽帶歡歡去玩耍,無意間,聽到孩子說「你 媽……」「傻呀*」,這可把媽媽嚇壞了,平常不會教孩子那樣說話,孩子怎麼就突然說這樣的話了呢?說髒話的孩子可不會被人喜歡。

回到到家裡的時候,孩子還那樣說,比如「吃個屁啊」,這可把媽媽氣慘了。秘密想發火訓斥他一頓的,但最終忍回去了。

原來是跟著小區裡的一個孩子學的,這真是好的學不會,壞的一聽就會。小區裡愛說髒話的那個小孩子沒少被媽媽管教,不過媽媽是大聲的吼叫,強制性讓孩子不準說。

但孩子已經說習慣了,根本不知道錯在哪裡,不知道為什麼不準那麼說。甚至媽媽越制止,他還說得更起勁。

歡歡媽媽收集了資料,她可不想把歡歡越教越壞。一步一步的引導孩子認識說髒話的壞處,和如何改正。

孩子為什麼對髒話一學就會?

孩子對語言特別的敏感,聽到別人說,自己很容易就記住了。孩子經常背一些家長從沒教過的「民間」順口溜,而且說得有板有眼:「一隻哈巴狗,蹲在大門口,兩眼黑黝黝,想吃肉骨頭。」

孩子小不認識字,以學習語言為主體,尤其是其他小孩子口裡說出來的,非常容易記住。對那些內容,只知道學到了,會背了,可能根本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意思,只知道好玩。

孩子容易從哪些方面學「壞」,家長們知道嗎?

1、學同齡小朋友的髒話,

童童想要爸爸媽媽陪他玩,但每次爸爸媽媽以「忙」為藉口,拒絕和孩子玩,孩子也只好一個人玩著玩具。爸爸媽媽偶爾也會帶童童出去,那是他最高興的事情,跟在那些大一點的小孩子身後,這也讓他學會了那些孩子常說的話。突然有一天,他說了一句「滾開」,「吸引」了爸爸媽媽的關注,他就感到高興,其實他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就只是覺得別人就能說,自己也跟著說。

在平常爸爸媽媽陪伴少的情況下,孩子是很希望父母能一直陪在他身邊。看著別人都有爸爸媽媽,還能和他一起玩,還會給他買好吃的好玩的。他就特別的羨慕別人,渴望自己也能想其他孩子一樣。他希望用自己學到的「本領」來獲得父母的關注,雖然父母可能會生氣,可能會打他,但毫無疑問,父母靠近他了,那就是他想要的。

2、模仿學習

樂樂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他不僅喜歡玩,也喜歡模仿別人的動作,電視裡的廣告都不放過。出去玩也喜歡模仿別人,但也讓他吃了不少「苦」,因為他學別人說髒話,學別人耍脾氣,回家稍有不高興,就說髒話,把玩具到處摔。他也因此沒少挨打,挨打了,不說髒話了,但性格卻不那麼活潑了,更多是安安靜靜一個人玩。

小孩子模仿能力特別強,只要他感興趣,很快就會學會,但他不會選擇,不管好的壞的,全都學了。一些小孩子的行為和話語,看一遍聽一遍就知道了,還有現在的一些娛樂節目,和手機上,平板上的一些網絡內容,幾乎是一學就會的,對孩子影響深遠。真的是好的不容易學會,壞的一看就會。

在平常的育兒過程中,父母要到這三個方面的事情。

1、不要直接的對孩子大吼大叫

孩子很可能會受到別人的影響,好的影響當然求之不得。但壞的影響,就比較麻煩了。小區裡歡歡小區那個愛說髒話的,媽媽有管教,但方法沒用對,效果不好,孩子不僅沒改正,還反感了媽媽管教他。

媽媽因為沒有給孩子很好的解釋那些話的意思,孩子不會分辨對錯,當然也就不會認為自己學的是錯誤的。媽媽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讓孩子牴觸,以至於孩子心裡就要對著做。

媽媽以和平的心態和孩子說話,告訴孩子那樣做是不對的,以舉例子和身份互換法來讓孩子切實感受,達到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2、家長不要一生氣就直接開打

在我小的時候,沒學期上學時,媽媽給老師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他不聽,你就打。」那時候老師打學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也沒有家長因為自己孩子被老師打了而找老師麻煩。但是在我們心中卻恨透了老師,被老師打了,就故意不學好他的課,感覺那樣是「報復」老師,其實是我們自己把自己放棄了。現在在自己當家長了,有時候當我吼了孩子,或者是打了他,我會問他感受,以後儘量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在自己不生氣的時候,和孩子聊天,告訴孩子不聽話會怎樣,用自己的經歷做案例,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

3、對孩子的所處環境要挑剔

在外我們要教孩子交朋友時學會選擇,對表現不好、有壞習慣的孩子,遠離他。不讓「壞」行為找上孩子。在家看視頻的時候,也要選擇內容,對「惡搞」「搞笑」「暴 力」等傾向的內容要杜絕,別看表面高興,其實對小孩子傷害很大。孩子不懂得選擇,但覺得好玩就會去模仿,當他把學到的那些行為帶到現實生活中來了,很可能就成了「搗蛋鬼」「淘氣鬼」,成了別人眼中的壞孩子。所以父母要做到二次篩選,給寶寶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孩子成為一個行為良好,心理健康的好孩子。

4、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大人有不愉快,所有怨氣等情況時,就容易發火,甚至因此發生暴 力。而孩子也是一樣的,所以不要強行讓孩子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而是要給孩子講明原理。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再對症下藥,做到藥到病除的效果。

可以發洩情緒,可以哭,但要適可而止,更不能用暴 力和說髒話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不要在不合適的時候責備孩子,給孩子一些「顏面」,保護他的自尊心。引導孩子主動說出實情的原由、經過,不要笑話孩子,不要責備他,他才會更信任家長,孩子以後有什麼問題都容易願意說出來。那時候,孩子就是乖巧懂事的好孩子了,家長管教起來也比較輕鬆,關鍵親子關係也會很好。

孩子有壞習慣不可怕,可怕的家長不知道怎麼去幫助孩子,只知道孩子表現不好,自己就很生氣,想用打罵來強行改正孩子的缺點。但是過激的行為,只會讓孩子反感,只會破親子關係。孩子要的溫暖,要的是關懷,要的是陪伴,要的是父母的愛。孩子心中有安全感了,他就會感到快樂,而媽媽說的話,他也就願意聽了。

相關焦點

  • 「別煩我,滾遠點」,孩子對你越狠,你越要這樣回答
    我當時沒在意,又過了幾天,他突然冒出一句:"你這死孩子!"我有點嚴肅的看著他,讓他不準在說這樣的話語。他說:"樓上奶奶都這樣說小米的,我是跟她學的。為什麼她可以說,我就不可以?"我準備給他講道理,可他情緒上來了之後,居然說出:"別煩我,滾遠點!"然後他一個人就回到了臥室裡面。孩子為什麼會說髒話?
  • 英國動物園5隻鸚鵡火了,髒話連篇齊聲罵遊客
    合作:Xiaofu_Lu 英格蘭的林肯郡野生動物園,今年8月新養五隻非洲灰鸚鵡,不料沒多久它們開始罵髒話,而且五隻互相較勁,越罵越起勁,動物園只得將五隻分開飼養。
  • 越制止孩子越想做,是「白熊效應」在作祟,家長要這樣來化解
    孩子叛逆不聽話,越被制止越想做,跟父母反著來,是孩子進入叛逆期產生逆反心理了嗎?家長的禁令——"白熊效應"父母面對孩子,總是有數不盡的要求,家長對孩子有要求其實並無問題,畢竟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家長的引導。但是不少家長反應,在要求孩子的時候,孩子總不愛聽話,這到底是為什麼?
  • 滿嘴「屎尿屁、髒話」的男孩,他腦袋裡的小人,在想什麼?
    當第一次聽到孩子說出令人不愉快的詞彙時,我們應該立即反思:我平常有沒有對孩子說過這句話,讓孩子學會了?孩子跟誰學的?他想表達什麼?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不動腦先動手,事情可能會朝著更嚴峻的方向發展。
  • 孩子越大膽子越小,為什麼孩子膽量小?原因其實和父母有關
    文|萱媽(戳↑關注,你想了解的的育兒知識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總是有家長說:「我的孩子小的時候特別厲害,現在長大了,膽子卻小了。」年齡越大膽子越小這種事情在孩子小的時候是普遍存在的。類似的情況在生活中並不少見,很多初為父母的家長都會有這種感覺,孩子小的時候明明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可是長大了卻越來越慫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孩子為什麼膽子越來越小了?
  • 因寫作業,男孩被爸爸打到鼓膜穿孔:孩子越催越慢的根源讓人心疼
    輔導作業,為什麼會鬧的如此雞飛狗跳?一方面,孩子磨蹭拖拉,效率低下,父母會逐漸被激怒。另一方面,父母出於對完美的要求,從心底不願接受孩子不如意的狀態,情緒更加失控。最終,陪寫作業成了親子大戰的導火索,一觸即發。孩子磨蹭不肯寫,背後根源是它們許多失控的父母,可能都曾絕望過:我也不想這樣,可孩子不聽啊!
  • 心理學:為什麼父母越冷淡,孩子越迎合
    為什麼許多從小不被父母寵愛的孩子,往往越懂事、越處處為他人著想、越懂得付出和貢獻?這其實是一種迎合。你過去一定是拼命地努力去做一個你母親可以輕視且折磨的孩子,因為你一直都害怕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對她來說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客體關係心理治療》謝爾登.卡什丹。
  • 現在孩子們的作業為什麼越布置越多?根源在哪?我來告訴你吧!
    我們學校也經常這麼要求,但為什麼現在孩子的作業越布置越多呢?根源到底在哪?實際原因也非常簡單第一:各校領導的縱容。我認為這個是主要原因,實際每個學校的任何問題領導比誰都清楚。比如一二年級不允許布置作業,哪個學校做到了?
  • 為什麼「父母越禁止,孩子越要做」?「白熊理論」告訴你答案
    養娃的家長經常被不聽話的孩子氣得頭疼,很多時候不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偏要做;尤其是那些父母越禁止的事情,孩子越會去嘗試,這是為什麼呢?"白熊理論"告訴你答案。女大學生笑笑準備開學了,幾個闊別許久的舍友們聚在一塊,打算去聚餐聯絡聯絡感情。眾人來到一家火鍋店,坐在她們旁邊的是一家三口。那個小男孩讓笑笑印象深刻,因為他實在太能鬧騰了。
  • 為什麼有的情侶的感情越談越深,有的卻越談越淡?
    我覺得我們現在的感情越來越淡了,我真的非常想不通,為什麼當初那麼相愛,走到一起,可是現在卻成了這樣? 我見過不少在一起的情侶,夫妻,有許多,剛開始都矛盾種種,但隨著時間的積累,兩個人卻越發的恩愛。
  • 孩子學會了說髒話怎麼辦?試試這些方法給「小髒話」來個大掃除
    也許,曾經你會因為孩子能在急於 便便時對你說出「屁屁」「大便」之類的「髒話」,說得及時還會受到 你猛烈的表揚。而如今,他開始不分場 合地熱衷於使用那些聽起來很讓人尷尬的「廁所語言」,討論任何與衛生間 有關的事情,而你卻因此惱怒……怎麼 辦,應該如何幫他將這些「小髒話」一 並掃除呢?
  • 孕吐越嚴重孩子越聰明?不孕吐孩子就不聰明了?
    較真要點:孕吐的劇烈程度因孕婦的體質等因素差異很大,這種反應對於每個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直接進行橫向比較,那麼說孕吐越嚴重,寶寶越聰明就缺乏關聯性了。 孕早期的嘔吐反應,80%~90%的孕媽都有,只是嚴重程度不一樣而已。
  • 頭髮越剃長得越快,長得越密?小心你禿得更快!
    至於為什麼有的人覺得剃光頭可以改善脫髮問題,或者說覺得剃光頭可以讓頭髮長得更快更密,原因不外乎是以下2個:1、有的男性認為平時剃鬍子之後,第二天鬍子就能長出來,覺得頭髮也一定可以。2、剃光頭之後,覺得長出來的新發變得更為粗壯烏黑。可實際上,剃光頭對脫髮問題根本就沒有實際上的幫助,甚至還可能會讓脫髮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 孩子為什麼越管越叛逆?那是你不知道這6條批評孩子的藝術和智慧
    時常聽家長說自己孩子怎麼不聽話, 還不接受家長的批評, 其實哪家孩子都會犯錯誤,我們批評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接受批評,接受我們的意見和建議, 更好地成長,所以家長批評孩子也是要講究藝術和智慧的。換句話說,為什麼你的孩子越大越不好管,而且越管越叛逆呢?那是你不知道以下這6條批評孩子的藝術和智慧!
  • 當孩子說狠話時,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跟奶奶一起上完廁所,問我:「為什麼奶奶的尿黃黃的,我的尿水水的?」或者「為什么爸爸的便便像八寶粥,我的像冰淇淋?」 我嘔…… 長著一副天真無邪的可愛模樣,卻痴迷於屎尿屁,滿嘴髒話,真讓人頭疼啊!
  • 「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為啥孩子生得越多,養得越隨意?
    但是,二胎生完以後,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少家長也發現,在養育兩個孩子上,使用的方式截然不同。像我堂姐,剛懷第一胎的時候,就在網上買了育兒的書籍,從孩子一歲,到孩子上小學,每個階段的孩子應該怎麼教育,堂姐一有時間就研究。孩子出生後,她也是手裡離不開育兒的書,孩子說髒話怎麼辦?孩子偷錢怎麼辦?孩子喜歡浪費怎麼辦?堂姐都會積極地去學習,生怕沒有把孩子養好。
  • 孩子越催越磨蹭,知道真相後讓人心疼!
    每天都遲到,我都覺得丟人;發現,好像越催孩子,孩子就越磨蹭。其實,每個孩子磨蹭的背後,都有著不得已。但當家長單獨問孩子,才發現孩子自己對學習的安排做的井井有條,非常合理。家長表示不理解,為什麼孩子能處理好的事情,為什麼不主動跟我們說呢?為什麼非得我們催促呢?其實。家長催促和抱怨的之下,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孩子根本不想聽。
  • 同樣是減肥,為什麼別人越瘦越美,你卻越來越難看?
    你有沒有想過,也許是你真的不適合減肥同樣是減肥,為什麼別人越減越瘦越美,然鵝你卻越來越難看?減肥速度太快,瘦得太快了如果皮膚收縮速度趕不上減肥速度,皮膚就會鬆弛下垂,即使瘦了也會留下胖子的痕跡。特別是像一些大體重基數減肥者,快速減肥後,脂肪細胞嚴重縮水,伴隨著肌肉的大量流失,皮膚缺乏支撐,就會出現下面這樣的可怕現象。
  • 為什麼很多人練字會「越練越醜」?練書法到底是練什麼?答案來了
    當然不是,我想不外乎二練:一練眼二練手。 很多人都只重視練手,卻忽視了練眼,這是很大的問題。 我覺得只有眼高手低的人,沒有眼低手高的人。 因為眼界達不到,手是做不到的。 你說對嗎? 書法的練眼是練什麼?通俗講就是練觀察能力,審美能力,書法上有「讀帖」一說,就是要仔細研究法帖,做到孫過庭在《書譜》中說的「察之者尚精」。
  •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放手比控制更有力量
    文章/育雅編輯/育雅說到叛逆期的孩子,多數家長的反應都是"頭疼"怎麼管教都不聽,做事喜歡反著來。家長越不想孩子做的事情孩子越要做,還時常因為這些事情吵架起衝突。想讓孩子作業早寫完早休息,磨磨蹭蹭玩手機就是不寫作業,家長說孩子兩句孩子就跟你急眼,嫌你嘮叨,根本聽不進去。家長"望子成龍",過程總是困難重重,越嚴苛的控制有時會換來孩子加倍的逆反心理。面對叛逆期的孩子,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適當放手比時刻控制更有力量。何為"魚缸法則"?一個公司養了一缸金魚,基本都是三寸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