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帶歡歡去玩耍,無意間,聽到孩子說「你 媽……」「傻呀*」,這可把媽媽嚇壞了,平常不會教孩子那樣說話,孩子怎麼就突然說這樣的話了呢?說髒話的孩子可不會被人喜歡。
回到到家裡的時候,孩子還那樣說,比如「吃個屁啊」,這可把媽媽氣慘了。秘密想發火訓斥他一頓的,但最終忍回去了。
原來是跟著小區裡的一個孩子學的,這真是好的學不會,壞的一聽就會。小區裡愛說髒話的那個小孩子沒少被媽媽管教,不過媽媽是大聲的吼叫,強制性讓孩子不準說。
但孩子已經說習慣了,根本不知道錯在哪裡,不知道為什麼不準那麼說。甚至媽媽越制止,他還說得更起勁。
歡歡媽媽收集了資料,她可不想把歡歡越教越壞。一步一步的引導孩子認識說髒話的壞處,和如何改正。
孩子為什麼對髒話一學就會?
孩子對語言特別的敏感,聽到別人說,自己很容易就記住了。孩子經常背一些家長從沒教過的「民間」順口溜,而且說得有板有眼:「一隻哈巴狗,蹲在大門口,兩眼黑黝黝,想吃肉骨頭。」
孩子小不認識字,以學習語言為主體,尤其是其他小孩子口裡說出來的,非常容易記住。對那些內容,只知道學到了,會背了,可能根本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意思,只知道好玩。
孩子容易從哪些方面學「壞」,家長們知道嗎?
1、學同齡小朋友的髒話,
童童想要爸爸媽媽陪他玩,但每次爸爸媽媽以「忙」為藉口,拒絕和孩子玩,孩子也只好一個人玩著玩具。爸爸媽媽偶爾也會帶童童出去,那是他最高興的事情,跟在那些大一點的小孩子身後,這也讓他學會了那些孩子常說的話。突然有一天,他說了一句「滾開」,「吸引」了爸爸媽媽的關注,他就感到高興,其實他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就只是覺得別人就能說,自己也跟著說。
在平常爸爸媽媽陪伴少的情況下,孩子是很希望父母能一直陪在他身邊。看著別人都有爸爸媽媽,還能和他一起玩,還會給他買好吃的好玩的。他就特別的羨慕別人,渴望自己也能想其他孩子一樣。他希望用自己學到的「本領」來獲得父母的關注,雖然父母可能會生氣,可能會打他,但毫無疑問,父母靠近他了,那就是他想要的。
2、模仿學習
樂樂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他不僅喜歡玩,也喜歡模仿別人的動作,電視裡的廣告都不放過。出去玩也喜歡模仿別人,但也讓他吃了不少「苦」,因為他學別人說髒話,學別人耍脾氣,回家稍有不高興,就說髒話,把玩具到處摔。他也因此沒少挨打,挨打了,不說髒話了,但性格卻不那麼活潑了,更多是安安靜靜一個人玩。
小孩子模仿能力特別強,只要他感興趣,很快就會學會,但他不會選擇,不管好的壞的,全都學了。一些小孩子的行為和話語,看一遍聽一遍就知道了,還有現在的一些娛樂節目,和手機上,平板上的一些網絡內容,幾乎是一學就會的,對孩子影響深遠。真的是好的不容易學會,壞的一看就會。
在平常的育兒過程中,父母要到這三個方面的事情。
1、不要直接的對孩子大吼大叫
孩子很可能會受到別人的影響,好的影響當然求之不得。但壞的影響,就比較麻煩了。小區裡歡歡小區那個愛說髒話的,媽媽有管教,但方法沒用對,效果不好,孩子不僅沒改正,還反感了媽媽管教他。
媽媽因為沒有給孩子很好的解釋那些話的意思,孩子不會分辨對錯,當然也就不會認為自己學的是錯誤的。媽媽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讓孩子牴觸,以至於孩子心裡就要對著做。
媽媽以和平的心態和孩子說話,告訴孩子那樣做是不對的,以舉例子和身份互換法來讓孩子切實感受,達到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2、家長不要一生氣就直接開打
在我小的時候,沒學期上學時,媽媽給老師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他不聽,你就打。」那時候老師打學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也沒有家長因為自己孩子被老師打了而找老師麻煩。但是在我們心中卻恨透了老師,被老師打了,就故意不學好他的課,感覺那樣是「報復」老師,其實是我們自己把自己放棄了。現在在自己當家長了,有時候當我吼了孩子,或者是打了他,我會問他感受,以後儘量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在自己不生氣的時候,和孩子聊天,告訴孩子不聽話會怎樣,用自己的經歷做案例,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
3、對孩子的所處環境要挑剔
在外我們要教孩子交朋友時學會選擇,對表現不好、有壞習慣的孩子,遠離他。不讓「壞」行為找上孩子。在家看視頻的時候,也要選擇內容,對「惡搞」「搞笑」「暴 力」等傾向的內容要杜絕,別看表面高興,其實對小孩子傷害很大。孩子不懂得選擇,但覺得好玩就會去模仿,當他把學到的那些行為帶到現實生活中來了,很可能就成了「搗蛋鬼」「淘氣鬼」,成了別人眼中的壞孩子。所以父母要做到二次篩選,給寶寶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孩子成為一個行為良好,心理健康的好孩子。
4、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大人有不愉快,所有怨氣等情況時,就容易發火,甚至因此發生暴 力。而孩子也是一樣的,所以不要強行讓孩子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而是要給孩子講明原理。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再對症下藥,做到藥到病除的效果。
可以發洩情緒,可以哭,但要適可而止,更不能用暴 力和說髒話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不要在不合適的時候責備孩子,給孩子一些「顏面」,保護他的自尊心。引導孩子主動說出實情的原由、經過,不要笑話孩子,不要責備他,他才會更信任家長,孩子以後有什麼問題都容易願意說出來。那時候,孩子就是乖巧懂事的好孩子了,家長管教起來也比較輕鬆,關鍵親子關係也會很好。
孩子有壞習慣不可怕,可怕的家長不知道怎麼去幫助孩子,只知道孩子表現不好,自己就很生氣,想用打罵來強行改正孩子的缺點。但是過激的行為,只會讓孩子反感,只會破親子關係。孩子要的溫暖,要的是關懷,要的是陪伴,要的是父母的愛。孩子心中有安全感了,他就會感到快樂,而媽媽說的話,他也就願意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