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彈棉花做棉被受追捧 市民愛舊翻新

2021-01-16 全球紡織網
傳統彈棉花做棉被受追捧 市民愛舊翻新

2013-12-27 10:05:17 來源:中國紡織網

把棉花彈鬆軟手工鋪棉胎、縫製棉被,以前每逢新人結婚或要入冬時,家裡的老人都會飛針走線縫製幾床大棉被,現在這種情形越來越少見了。記者走訪注意到,在城陽批發市場附近還有幾家棉被加工店,其中一位店主焦先生經營棉被加工店已經三年了,傳統老棉被經過焦先生和家人的巧手,半個小時就能做出一床,厚實的「老棉被」雖然新意不多,但能在寒冷的冬天帶來讓人懷念的味道。

在越來越多年輕人習慣到超市裡購買羽絨被、蠶絲被的時候,城陽批發市場附近還開著好幾家棉被加工店。「彈棉花灰塵大,縫被子也費事,所以現在自己在家裡做棉被的不太多了,不少人愛到超市裡買羽絨被,其實還是棉花被蓋起來厚實暖和。」12月17日上午11時許,在城陽批發市場一角經營棉被加工店的市民焦先生正和家人一起製作一床棉被,焦先生告訴記者,每年的九十月份是做棉被的旺季,那時候一天都能接三四十床棉被的活,近幾天雖然接近臘月是做被子的淡季,但一天平均下來也能做上十來床。

彈棉花,鋪棉絮,套裡子,縫被邊。只見焦先生和自己的妹妹焦女士把一團棉花放進彈棉花機裡,從另一頭出來的棉花瞬間變得十分鬆軟整齊。焦先生介紹說,除了彈棉花之外,做棉被還有一道重要的工序就是往棉花套上鋪棉花。「棉花要一層一層均勻地鋪到棉花套上,鋪棉花可是個技術活,如果鋪得厚薄不一樣,蓋起來會很不舒服。鋪完棉花後外面還需要罩上一層網罩,這樣做出來的棉花胎耐蓋,不會很快就堆到一起。最後再在棉花外面套上一層布做的裡子,縫好就可以直接塞到被罩裡蓋了。」焦先生介紹說,一床老棉被一般經過四道工序,用二十幾分鐘就能做成。

  棉花胎鋪好後需要套上一層裡子

  傳統棉被受追捧,市民偏愛舊翻新

「孩子結婚我找人給他們做了好幾床棉被,自己買棉花做的,蓋起來放心,」城陽市民紀女士表示,現在市面上的蠶絲被羽絨被不少,但是她還是喜歡蓋棉花被,「蠶絲被價格較貴,即使作坊裡做的柞蠶絲被4斤左右的也得七八百元一床,而且我們普通市民也不太會分辨哪種蠶絲好,很容易上當受騙。純棉花的被子挺便宜,我做了一床5斤重的才不到200元,從棉被加工店裡買的新棉花現場加工,很快就做出來了。」

焦先生告訴記者,傳統棉被並沒有退出人們的視線,近年來雖然商場裡推出了各式各樣的被子,但老棉被味道仍然受到很多市民懷念。除了新做的被子外,還有一些市民喜歡拿原先的舊棉被到店裡來翻新,經過彈棉花的機器一彈,原先貼到一塊兒的棉花又變得蓬鬆起來,再縫上一床新被罩,像新的一樣。

「現在正好是新疆棉花採摘的時候,今年棉花的價格比去年稍微低一點,因此棉被的價格也沒有太大變化。好的棉花顏色潔白有光澤,有韌性,棉絮也長,如果棉絮較短,沒有韌性,那就有可能是劣質棉花,甚至是用化纖冒充的,做成的被子蓋後有可能還會引起皮膚過敏,市民買棉花時得注意。」焦先生說。

  口罩至少戴兩層

焦先生和家人做棉被時,記者注意到,兩個人都是「全副武裝」捂得嚴嚴實實,穿了罩衫戴著帽子,還戴了兩層口罩。等到彈棉花機器響起來記者才發現,焦先生的裝備果然不是多此一舉,只見棉絮到處飛,棉被加工間雖然門窗都開著,飛起來的棉絮還是嗆得嗓子難受。

「我們天天跟棉花打交道,至少得戴兩層口罩棉絮才不至於鑽到嗓子裡,但也挺嗆人的。夏天還好說,開著門開著窗讓棉絮往外飛,冬天天寒地凍的,也不敢關門,就得開著才嗆人輕一點。」焦先生在城陽批發市場的這家店已經開了三年,結下了不少喜歡蓋老棉被的老主顧。

相關焦點

  • 冷空氣殺到彈棉花升溫 翻新一床棉被50元
    對於不少老上海來說,雖然市面上羽絨被、羊毛被琳琅滿目,但總比不上一條暖和又柔軟的大棉被來得便宜又舒服。這兩天,彈棉花作坊受到歡迎,彈新棉被、翻新老棉被,一天總要彈上十幾條。   翻新一條棉被耗時三刻鐘   昨日上午,記者在中山南路上找到了一家棉花加工作坊。
  • 冷空氣殺到彈棉花作坊受歡迎 翻新一床棉被50元
    對於不少老上海來說,雖然市面上羽絨被、羊毛被琳琅滿目,但總比不上一條暖和又柔軟的大棉被來得便宜又舒服。這兩天,彈棉花作坊受到歡迎,彈新棉被、翻新老棉被,一天總要彈上十幾條。翻新一條棉被耗時三刻鐘昨日上午,記者在中山南路上找到了一家棉花加工作坊。
  • 市民依然鍾愛棉花被!記者帶您探奇城市裡的彈棉花店
    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純天然的棉花被又慢慢進入了市民的視線,尤其對於上了年紀的市民,棉被始終是他們的最愛。從原棉做成棉被、從舊棉被變回新棉被,必經「彈棉花」這道工序,請跟隨記者來探秘它的神奇吧!
  • 天氣轉涼又到彈棉被的時候 翻新一床被子約90元
    儘管市場上各種被子花樣繁多,不少鎮江市民尤其是中老年人仍青睞製作厚實的老棉被。「現在商場裡什麼被子都有,真正用棉花做的被子難找到。」25日上午,家住丹陽市區水雲東村的石大媽打算去附近找一家彈棉被的店製作一床棉被。記者跟著石大媽來到千家樂市場南側的一家棉被加工店。
  • 天冷了,棉被翻新生意火
    信陽消息(見習記者 李春曉) 眼下天氣漸冷,不少市民開始增添新棉被。這不,市區的一些加工、翻新棉被的生意又開始紅火起來。 在建設路上的一家棉被翻新店裡記者看到,一大早店裡就來了五六個前來詢問的顧客。 不到60平方米的空間裡,放滿了市民送來翻新的舊被和做好的新棉被。
  • 尋找老手藝:手工"老棉被"走俏 半小時就能做一床
    「彈棉花灰塵大,縫被子也費事,所以現在自己在家裡做棉被的不太多了,不少人愛到超市裡買羽絨被,其實還是棉花被蓋起來厚實暖和。」12月17日上午11時許,在城陽批發市場一角經營棉被加工店的市民焦先生正和家人一起製作一床棉被,焦先生告訴記者,每年的九十月份是做棉被的旺季,那時候一天都能接三四十床棉被的活,近幾天雖然接近臘月是做被子的淡季,但一天平均下來也能做上十來床。
  • 彈棉花27年 一天能彈七八床棉被
    身挎一個大木弓,一手拿著木槌,隨著「嘣嘣嘣」一聲聲弦響,一片片棉花飛舞……這是年紀稍大點的人有的彈棉花記憶。  隨著科技的發展,這個傳統工藝已經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但在東湖區下水路,「彈棉匠」楊經都至今仍經營著一家棉絮加工店堅持手工彈棉花,為附近居民定做新棉被或翻新舊棉絮。
  • 彈棉花、翻蠶絲被 傳統老行當又風行
    彈棉花、手工織毛衣、翻蠶絲被、羊毛衫加工……記者發現,這些老底子風行一時的傳統老行當,在今年秋冬季又流行起來,而且,僅在市區新冒出來的此類加工店鋪至少有好幾百家。  中老年人是忠實「粉絲」  昨天,記者在高塘三村看到,4位專門翻蠶絲被和蠶絲棉襖的大媽,十分忙碌。
  • "彈棉匠"專注手工彈棉花22年 一床棉被需8小時(圖)
    (通訊員 劉蘇東 攝)    寒露一過,氣溫隨之降低,在這樣的天氣裡,葉小東開始迎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期——彈棉花、做棉被。作為舊時的傳統技藝,彈棉花曾是不少人養家餬口的行當,加工出來的棉被,更是民間婚嫁必不可少的嫁妝之一。    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手工棉被逐漸被機械紡織品取代,彈棉花技藝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 彈棉花哎彈棉花彈好了棉被姑娘要出嫁
    16:30 網友「新翼」講述  10月5日,我和朋友去奉化溪口玩,路過下蹕駐村偶遇一間彈棉花的小鋪子。  我參加了一個民間草根小組,叫人文視覺,主要關注一些鄉野的東西,包括傳統文化、軼事、人物等。看到久違的彈花匠,就想記錄下來。  彈花匠龐師傅,今年58歲,天台人。
  • 天漸涼,彈棉花街頭走俏
    市民孫阿姨是老哮喘病人,羽絨、羊毛被都不能用,想在正規店內購買棉花被的願望卻一直無法實現,「最後沒辦法,輾轉了幾個朋友才從鄉下買棉花做了被子。」而買棉花的價格也讓孫阿姨嚇了一跳。「8斤的被子,將近260塊錢!」孫阿姨很納悶,她女兒買了條羊毛被也才兩百多元,怎麼一床棉花被價錢趕上羊毛被呢?
  • 女匠人走街串巷彈棉花12年 盤下門面堅守棉被加工老行當
    王斌 攝  本報訊(記者 王斌 實習生 顏夢婷)「有一天我經過一家古老的棉被店,那裡面傳出一種聲音,聽起來多親切……」這是一首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歌曲講的是一位彈棉花匠人。今天,這樣的匠人已是「古董」了。在長沙市區,記者尋訪到了一位彈棉花匠人易思瓊。這位四川婦女追隨丈夫到湖南,從事棉花加工業23年。
  • 【懷化城事】手工「老棉被」走俏
    在位於河西小商品市場內手工彈棉被的老闆潘文紅告訴記者,現在不少顧客很是青睞手工棉被,價格不貴,比市面上的羽絨被、蠶絲被要便宜, 而且蓋著也比較舒服, 「現在還是淡季,不過每天還是有幾單生意,做得快的話,一天就能做 2、3 床。等下半年入冬進入旺季的時候才真正開始忙起來。 」隨後,記者來到紡織品市場發現,有幾家攤位正在經營手工老棉被生意。
  • 天氣轉涼 荊州「老棉被」加工市場生意漸漸紅火
    天氣轉涼 荊州「老棉被」加工市場生意漸漸紅火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 > 荊州社會 正文 來源:荊州電視臺 時間:2016-10-30 16:56   荊州新聞網消息(記者廖夢艾冀)現在天氣變涼了,暖烘烘的被子成為忙碌了一天的人們最溫暖的港灣,在蠶絲被、羽絨被逐漸流行的今天,還是有不少人喜歡機械加工的棉花被,現在機械加工棉被的生意怎麼樣?
  • 天氣漸冷棉被翻新生意好 如何挑選安全的棉被
    本報訊 (記者 王麗虹 實習生 戴涵琦)近日,市民王先生翻出家中2條舊棉被,送到市區臨江街道伍堡社區一家棉花加工作坊翻新。記者了解到,最近天氣比較寒冷,催熱了棉被翻新生意。昨日上午,記者找到這家棉花加工作坊,10多平方米的小作坊被隔成兩間,裡間放著一架棉花機,外間放著一張木板臺子,一個木架上放滿了做好的翻新棉被。小作坊的經營者老杜今年55歲,他介紹,自己從事棉花翻新已經20多年,打一條棉被要經過打散、鋪勻、磨盤、上紗等數道工序。「每年11月至12月是旺季。」
  • 自彈棉被重新走俏 小作坊裡200元就能做一床
    11月20日記者採訪發現,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在不少小區、街巷口,「彈棉花」這個「老古董」竟又回來了 ,而且很受歡迎。不少從事「彈棉花 」的老闆反映:生意很火。     棉被不掙錢,商場裡鮮見     在市區的各大超市逛了一圈,記者發現棉被區的各種被子琳琅滿目,價格也從幾百元到數千元不等。張女士本來想買一條性價比高的普通棉被,可經過銷售人員推銷弄得自己也犯了愁。
  • 彈棉匠湯玲美:手工棉被市場需求仍在手藝無人繼承
    作為舊時的傳統技藝,彈棉花曾是不少人養家餬口的行當,加工出來的棉被,更是民間婚嫁必不可少的嫁妝之一。  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手工棉被逐漸被機械紡織品取代。當大街小巷充滿著色彩斑斕、各式各樣的腈綸被、九孔被時,「彈棉花」這個老行便沒落了。但在台州,還有不少「彈棉匠」堅持幹著彈棉花這一老行當,為市民定做新棉胎或翻新舊棉絮。
  • 吉林女子彈棉花22年,受電商衝擊仍堅持!生意最好時每月賺五六千
    近日,吉林長春,50歲的孫振華彈棉花22年了。她稱以前平均每月能賺五六千元。 受電商衝擊和市民生活習慣的改變,現在生意最好的時候才掙五六千。
  • 浙江彈棉郎紮根湖南20年:手工棉被無人願傳承
    文/圖 賀茂峰 彈棉花,又稱「彈棉」、「彈棉絮」、「彈花」,是傳統手工藝之一,歷史悠久。舊時,農村有不少貧苦農民和工匠因生活所逼,整年在外地為人彈棉絮,俗稱「彈棉郎」。 在郴州市區,就有這樣一位來自浙江溫州的「彈棉郎」戴成省。
  • 冬天裡的最暖的一床棉被,你準備好了嗎?
    「彈棉花啊彈棉花,半斤棉彈成八兩八喲,舊棉花彈成了新棉花喲,彈好了棉被那個姑娘要出嫁。……」 正如這首《彈棉花》所唱,以前,每逢新人結婚或者要入冬時,家裡的老人都會去彈棉花師傅那裡彈幾床溫暖舒適的大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