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肥企鵝跟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環境有關

2021-01-09 TechWeb

        訪談:一切為了擴張

  記者:現在的QQ像是一隻肆意擴張的肥企鵝,從簡訊、網絡硬碟、網路遊戲到門戶新聞,QQ急速擴張。有人認為,這是騰訊出於對抗MSN和Google這樣的企業入侵。

        馬化騰:不僅微軟、Google,包括國內的很多網際網路企業,大家其實都在往一個方向走,向網際網路相關多元化方向發展。最初,大家切入點不同。新浪、搜狐從新聞媒體切入,不斷走入相關多元化市場;網易以免費電子郵件起家,再切入媒體、網遊等相關多元化領域;而QQ是從聊天工具,逐步到門戶網站、互動娛樂、拍賣網站等。

  選擇相關多元化發展和中國網絡環境有關。目前國內網際網路的贏利手段只有幾種:一種媒體類,靠內容和新聞吸引瀏覽量來賺廣告商的錢;第二種是增值服務收費模式,進行互動娛樂、手機簡訊等服務,依靠發售點卡和電信分成獲利;第三種是商務類,提供一種平臺,幫用戶間進行撮合,最終達成交易,如訂票、找工作、房地產等類型網站靠掙取中間佣金。

  這些是收費模式,而電子郵件和即時通訊、網路遊戲等等都是手段。為了增加收入大家不可能只依賴一種手段去響應所有的商業模式。也正是這樣,你看到了QQ的擴張。

  記者:相對於目前中國網民的需求來說,網際網路公司所創造的服務形式還太少,但現在從業者們不把最大精力放在創新上,而是更多去抄襲擴張。這是否是中國網際網路現階段的一種悲哀呢?

  馬化騰:網際網路在中國還處於發展初期,「中國」概念在國際資本市場上還是比較火的,大量資金進入中國市場。從整個網際網路的資金容量看,供應大於需求,這造成了大部分公司具有相對多的資金來進入不同領域發展,包括一些並不能實現直接贏利,但能粘住用戶的應用上,如即時通訊、電子郵件、網絡硬碟存儲等領域。而另一方面,中國銀行業信用卡發展不能與需求相匹配,直接實現電子支付較困難,反而藉助點卡、電信分成等間接收費。兩方面夾擊下,造成了今天中國網際網路公司業務模式必然出現服務同質化。這不是悲哀,而是現實商業所逼。

  對抗是必然

  記者:我和騰訊的員工交流時,他們認為,目前在網際網路行業即時通訊是競爭最激烈的市場,而且QQ面對來自微軟MSN的競爭壓力很大。

  馬化騰:從通訊市場來看,我們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確實是微軟的MSN。即時通訊市場是目前我見過的網際網路應用最激烈競爭的市場,大大小小算起來超過40家。這個行業,市場技術門檻不是很高,但是易學難精。即時通訊價值在它的用戶群越大,產業價值才越大。所以要有一定的先發優勢。

  與微軟競爭,我們是特色優勢。與MSN相比,QQ的用戶群定位更偏重於中國本地化、年齡較輕的用戶,這類人群具有一個特點,願意去結交一些陌生用戶群體。而MSN和E-mail結合緊密,這類用戶的需求是與熟人交流。QQ也是努力地往上滲透,MSN也往下,坦率地講在這一領域有很大競爭,但這兩塊市場留給其他競爭對手的空間並不是很大。

  現在其他競爭企業推出的很多即時通訊工具都有各自的特點,像泡泡,它會以一種更加娛樂化的新功能,甚至會比MSN更加白領、小資化的功能來出現。

  記者:MSN進入中國後,搶了QQ的很多用戶,這一點你承認嗎?

  馬化騰:我覺得應該是說他開發了很多新用戶。此外有一部分高端用戶會同時使用這兩種軟體,但並不是說,他就不用QQ的服務了。我見過很多朋友,上班用MSN,下班還是用QQ,因為上面很多應用不能丟掉,他以前一些同學都在上面。

  記者:但畢竟MSN還是搶佔了一些市場,譬如說上班族市場。

  馬化騰:對,但本來那端我們就比較弱。這端本來我們就沒有拿下來,MSN自己開發最終拿下來了。

  記者:這樣對騰訊有很大的威脅,很多人覺得騰訊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市場佔有率,而現在MSN在逐漸蠶食你的市場。

  馬化騰:應該說核心競爭力是即時通訊的用戶區和社區,而不是簡單的佔有率。因為別人可以通過一種手段開發一片新市場,把你的佔有率弄低。但是我相信,隨著蛋糕的做大,我們也可以從原有的用戶群滲透進別人的用戶群,從而使自己的市場不斷增大,從這一點看,未嘗不是件好事。

  佔有率並不重要

  記者:還是有人認為你和微軟的競爭會相當激烈。這和目前網絡熱門的新概念Web2.0有關。Web2.0需要提供很多定製化的服務,所以在技術上,很多公司提供了自己的客戶端產品,這樣個性化定製除了可以在網絡伺服器上完成,有相當一部分設置在客戶端軟體完成,這就造成了產業界開始了一種相當宏偉的目標,由於桌面客戶端功能不斷膨脹,這樣就可以取代以前桌面端很多微軟的產品功能,進一步發展,如果這些企業再去開發LINUX作業系統,就能最終將自己樹立成另一個「新微軟」。騰訊也是以客戶端起家的企業,因此大家都非常關心,你們是不是也在按照這樣的思路去做?

  馬化騰:只能說手段都是客戶端,但是實際上說Google和MSN兩者的競爭更加貼切一點兒,但他們沒有提Web 2.0這些說法,他們提出的主要是DESKTOP(桌面)競爭,就是說,通過用戶在Windows桌面上的一些客戶端軟體的服務、安裝,包括以後的升級,能夠讓客戶端的元素、網絡,更加融為一體,就更希望把單一的PC上的作業系統,和整個網際網路融合起來成為一個大型的網絡作業系統。用戶今後使用起來,分不清是在用一個本地的軟體還是在用一個網上的服務。

  也許你以後寫一個文檔,進行字處理,進行一些繪圖等工作時,你都分不出,這是一個軟體還是一個網站上的服務。

  微軟最早提出的NET就是這一思路。思路大家都對,就是每個人都想自己建一套,你看Google現在做的就是自己建一套,他從DESKTOP開始,再進行整合其他服務,可能有朝一日,在桌面點一個軟體,這個軟體是直接去訪問服務商的,而不是訪問本地硬碟的,用戶已經可以通過網上服務完成他在網際網路所需要做的事情了。

  這是一個大的方向,也是我們所講的網絡服務和本地服務的融合。

  但是我覺得並不是非要這麼做才能實行,我覺得很多服務用純桌面和純Web都有它的好處。我覺得只是會多元化,而不是說以後全部要升級過去。所以我看這個問題比較現實,而不是說那是潮流,我們一定要往那邊走。

  最後還要具體分析,看哪些情況真的是實用或是不實用。

  記者:是否可以認為騰訊不會大規模去建立自己的網絡系統?

  馬化騰:看具體的應用了,現在一些小的應用,包括像博客網和DONEWS都有了一些網摘,比如你看了一些文章,把它存下來,或者把自己本地的地址欄、通訊錄等都同步起來,這樣一些小的應用思想都可以借鑑,並應用到未來我們新的版本上。但並不是說一定要往這邊走的趨勢。我覺得還是要從用戶的實際應用角度出發。

  MSN在全球遇到的商業競爭就會發現這樣的結論,網際網路服務並不是一個技術和標準圈佔市場的時候,而依然是新應用圈佔市場,並不是佔有了平臺資源就能抓住客戶的。MSN進來後,迅速打敗了韓國原來最大的即時通訊企業,然而隨即又被另一家韓國企業反撲。韓國電信服務商下屬的賽我網,將門戶和新的即時通訊,再集合賽我的社區服務,逐步從MSN手中又找回了市場份額。現在賽我在20到29歲這個年齡層上的市場佔有率已經超過MSN。

  賽我戰勝微軟靠的是什麼?除了集成這些大同小異的服務外,結合社交軟體、博客等幾大核心。在全球目前只有賽我獲得了成功,目前在我們的QQ裡集成了很多賽我的思路。這也就是為什麼即時通訊要不斷向競爭對手學習,甚至不是我們的直接競爭對手,一些國外的企業模式,也要不斷去學習。他們在對抗MSN方面有很多很好的經驗。我們看到很多新功能,微軟根本不理解,很多在美國並不流行,或者無市場的功能,卻在亞洲市場相當的流行。有很多創新的應用,例如社交軟體把人與人交往的六度空間等都集成在一起。通過朋友去找朋友,可以把這個概念融入網絡服務中去。

  中國網際網路市場空白還很多,目前比的是創新而不是佔有率。但不能異想天開,還沒到締造「新微軟」帝國的時候,也不能妄自菲薄。

  各有各的玩法

  記者:你怎麼去評價原來這個市場的領先者呢?原來韓國最大的即時通訊企業被MSN戰勝,而在美國ICQ也已經被微軟MSN擠到倒閉邊緣。這是否也是騰訊的危機呢?早起步,並不一定能收穫?

  馬化騰:要看怎麼做,其實MSN也很早起步,1995年就開始有雛形,所以不是說MSN是後來者。而ICQ的今天和它過早賣給AOL有關係,即時通訊這個產業絕不是做一個單一產品賣給別人就可以了,這絕對是沒有動力的,你必須不斷求變,不斷去改。不可能站在原有的市場上就可以不斷地收穫,這種想法不現實。包括我們也一樣,中間走了很多彎路,中間有許多次轉型,又增加許多新的功能。

  記者:騰訊進入相關多元化服務,對員工的素質和管理要求有什麼變化?從單一的技術型公司,涉足到內容領域,你的運營成本會劇烈增加,管理難度也加大了。

  馬化騰:剛進入網際網路行業時,公司沒有收入,如果支撐一個300人的內容團隊來說,確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但隨著公司進入盈利階段,騰訊發展到今天,就不困難了。

  最大的難度是如何管理這些不同的業務人員。要建立不同的管理方式去平衡公司的發展,像以前那種完全用相同的管理方式去管理公司已經不太現實了。譬如進軍SP,拿網際網路公司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和發展SP,你會發現其實你打不過一些純專業的SP。

  他們聘請的很多都是高中生,最多是大專生去製造內容,月薪最多2000元,不行就換,它會很快地適應市場的反應。而在網際網路公司拿八九千元,甚至一萬元工資都是很正常的。

  這是值得警惕的事情。

相關焦點

  • 馬化騰關於工業網際網路提案內容全文 附工業網際網路概念股
    3月5日消息,億邦動力網獲悉,馬化騰在兩會中提出,關於建設數字中國、發展實體經濟、推進科技+文化的融合創新、防範網際網路環境下的金融風險、平衡健康醫療發展、培養科技創新人才、深化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和投身國家公園事業方面的建議。
  • 丁真的意外走紅與馬化騰的全真網際網路
    馬化騰的「商業望遠鏡」與網際網路的全真化玄學甜野男孩丁真的意外走紅,讓不少人感到詫異。在如今這樣一個流量時代,演藝圈各種類型的流量明星層出不窮,這種來自純粹原生態環境的頂流似乎就像是一種比較另類的「黑天鵝」。
  • 馬化騰感悟:網際網路大洗牌開啟,有人將掉隊
    4 萬億,到如今逼近 6 萬億,企業級安全業務首次寫入今年第三季度公司財報,背靠產業網際網路的 To B 業務,正在成為騰訊新的增長點。 逆勢增長之下,2020 年騰訊也在面臨轉型,這是一場從流量信仰到數據與技術信仰的新長徵,意思是,網際網路公司的打法重心不再是靠爆款產品聚合流量,而是轉向依託數據、算法,是深入產業的技術戰。 對騰訊而言,這是新機遇,也是新挑戰。作為騰訊的創始人,馬化騰如何看待騰訊 2020 年?近期,騰訊集團出品了一本名為《三觀》的年度特刊,馬化騰在書中給出了一些回答。
  • 馬化騰今年首次接受深度專訪,因為這件事
    1993年我們大學畢業時,深圳的創業氛圍已經非常濃厚,產業上也慢慢闖出了一條路來。深圳是中國首批接入網際網路服務的城市,這讓我們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有機會使用網際網路,為我們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這種時代浪潮和深圳「拓荒牛」的精神,讓我們很早就萌生了創業的想法。深圳政府對於創新的呵護、對創業企業的扶持,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 騰訊:中國「企鵝」領風騷
    馬化騰的目標就是做一款中國的ICQ。  1999 年2 月,騰訊自主開發的即時通信網絡工具OICQ,也就是日後席捲中國的「微笑小企鵝」的前身,獲得成功。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馬化騰決定將OICQ 放到網際網路上供用戶免費使用,然而連他本人也不曾想到,在隨後的不到一年時間裡,這款軟體擁有了超過500 萬用戶。
  • 網際網路三大家族席捲中國財富
    理財周報最新發布的2014年度《3000中國家族財富榜》顯示前三甲均為網際網路行業家族,分別為:馬化騰家族,財富1007億元,相比於2013年,財富增長了540億元;李彥宏家族,財富853億元,同樣增幅超過100%;劉強東家族,財富484億元,是2014年新晉富豪,財富值已經超過2013年榜首。
  • 李彥宏馬化騰罕見同臺:人機接口、人體晶片所見不同丨鈦媒體直擊烏鎮
    不久前,馬化騰在問答社區知乎平臺發布問題「未來10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網際網路的科技產業?產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被網友稱為劃時代的「化騰猜想」。 在馬化騰看來,從PC到移動網際網路的簡單轉變,對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而這可能與基礎技術的演進高度相關,「數學會影響人工智慧的算法,物理和化學會影響材料學,從功能機到智能機的轉變也來自顯示技術的改變。
  • 馬化騰非常「無奈」:為什麼你們都放棄了企鵝等級?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人們用得最多的軟體恐怕就是微信了,而且幾乎大部分的成年人都會使用微信工作和聊天,但是要知道在很久以前我們還是在用企鵝的,而且現在也有不少的人使用企鵝,而我們以前更是通過企鵝來和陌生人聊天知道外面的世界,但是逐漸的,是什麼使我們放棄了企鵝轉向微信了呢?
  • 馬化騰內部發文:我相信又一場大洗牌即將開始
    從消費網際網路到產業網際網路,應用場景也已打開。通信、社交在視頻化,視頻會議、直播崛起,遊戲也在雲化。隨著VR等新技術、新的硬體和軟體在各種不同場景的推動,我相信又一場大洗牌即將開始。就像移動網際網路轉型一樣,上不了船的人將逐漸落伍。以正為本,迎難而上長期來看,如何應對內外各種挑戰,把握關鍵機會?外部環境很難左右,關鍵還在於發展自己的能力。
  • 騰訊宣布做物流,取名「企鵝物流」,網友:馬雲怎麼看?
    說白了,就是利用技術與服務來改變物流當下的效率,比如馬雲就曾說過:菜鳥物流的使命之一就是要降低中國物流的整體成本,這個數字要到5%!而近日有媒體爆料:馬化騰也要搞物流了,名字都取好了,就叫「企鵝物流」!我們仔細想想,騰訊目前是一家以遊戲社交為主的公司,又沒有自己的電商公司,為什麼要搞物流呢?
  • 馬化騰三年前就預見到了網際網路巨頭的今天,小馬哥真乃高人也
    因為提到網際網路巨頭,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阿里和騰訊。阿里創始人馬雲和騰訊創始人馬化騰,雖然都姓馬,但是兩種不同的性格,馬雲老師出身,喜歡演講,喜歡談夢想和價值觀。馬化騰程式設計師出身,不善言談,低調務實,談得最多的是技術和產品。阿里巴巴這次被調查,有網友說因為馬老師有點飄了。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海爾張瑞敏的大智慧,他多年前就說過,每天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 2018年的馬化騰沒啥事,但2019年5G的元年,騰訊你不搞點事?
    2018年被幾位網際網路科技大佬跌宕起伏,好像所有新聞都在圍繞他們轉圈,而且今年好像都在為科技產品而爭論,其實這些大佬們都沒反應過來,當科技大佬們熱火朝天的時候,而忽略了網際網路的大佬們,2018年的重頭戲都在華為,錘子,小米,格力等產品界上。而像周宏偉,馬化騰,李彥宏等這些網絡界的大佬們動靜很少。
  • 馬化騰講話,香港人可能會聽
    再後面幫騰訊做上市,得到馬化騰的賞識,加入了騰訊。劉熾平跟馬化騰幾乎是相反的成長路線。他完全是精英出身:生於北京,6 歲全家移民香港,在香港讀最頂尖的傳統名校英皇學院。很多商界、學術界和政界人士都從這裡畢業,包括梁振英特首。90 年代他又到美國念書,拿了一個本科和兩個碩士學位,分別在三家名校。
  • 平均每天被罵76.3萬次,馬化騰到底做了什麼?遭到國人無情痛批
    他曾一手打造出中國用戶最多的聊天軟體,給國人乃至世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雖然成為過亞洲首富,卻又因遊戲遭到萬人痛批,他就是「企鵝之父」馬化騰,據不完全統計,這位中國遊戲界的標誌性人物,平均每天被罵76.3萬次,因此也被不少網友調侃為中國被罵最多的網際網路企業家,那麼馬化騰究竟做了什麼受到如此對待,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 企鵝智慧 Penguin M.I.N.D. 引領醫藥產業網際網路和大數據解決方案
    未名企鵝是醫藥產業網際網路和大數據解決方案專家。致力於以海量醫藥行業數據及AI算法模型為核心的大數據產品及醫藥網際網路解決方案,幫助客戶通過數據驅動、營銷閉環助力企業發展,實現精益成長。企鵝智慧 Penguin M.I.N.D.是未名企鵝服務理念和科技實力的精華凝結,它代表著從從數據、信息、洞察一路整合升級利用知識的能力,通過這套智慧的沉澱可以敏銳的洞察市場機會、迅速提煉業務發展關鍵點。MIND分別代表著:可度量的效果,深入的洞察,精準的導航,差異化定位。
  • 馬化騰迄今對微信商業化、微信與QQ關係、微信國際化最深入的一次...
    馬化騰:因為大家現在確實覺得說,收入和需求最快的是遊戲,但是我覺得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說剛才講的跟內容有關的東西都可以做,包括小說、音樂,這是你可以自己創造出來的。你要麼付費,要麼就廣告模式。之前很多網際網路巨頭都很想國際化,但是大家到目前為止都不太成功,您覺得這個原因可能是什麼?馬化騰:過去中國所有的網際網路模式都基本上從美國拷貝過來,每一個都是,所以你再返回去的時候幾乎不可能,因為別人比你成熟,你已經時間比較晚,這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 竟然不是企鵝!騰訊公布18年前QQ模樣:畫面看醉
    很多人疑問,為什麼QQ的Logo是一隻企鵝?今日,騰訊QQ官方公眾號撰文,介紹了QQ企鵝形象簡明進化史 ,並公布了18年前QQ的模式,這些圖片,你還記得嗎?1999年OICQ的logo在這樣的提議下,公司的一位美工畫出了鴿子、企鵝等幾種小動物的草稿。
  • 「佛性」的騰訊,失控的「帝」企鵝
    反壟斷訴訟期間,360曾一針見血指出:表面上有活力和創新的網際網路行業,其市場集中度已經遠遠超越了金融、電信、石油、電力這些老牌的壟斷行業,不要讓巨頭壟斷扼殺年輕創業者的中國夢。但對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來說,這些警告,與其說是不滿和抗爭,毋寧說是資本一統江湖的閒散註解——資本天然具有擴張和嗜血的特性,而模仿和擴張的步伐已不可阻擋,依然以驚人的速度推進著。
  • 未名企鵝入選"2020中國SaaS新銳企業TOP10"
    由中國軟體網,海比研究,聯合中國軟體行業協會應用軟體產品雲服務分會重磅發布的「2020中國SaaS新銳企業TOP10榜單」昨日揭曉,未名企鵝作為數據分析服務類SaaS企業,入圍十強
  • 騰訊QQ企鵝是什麼品種?官方首次回應:原來是它
    或者是小藍企鵝、冠毛企鵝、帝企鵝、王企鵝、巴布亞企鵝、洪堡企鵝、斑嘴環企鵝......等18種企鵝中的哪一種?真相要追溯到本鵝的誕生史,在QQ還叫OICQ的時候。資料顯示,皇帝企鵝也稱為帝企鵝或皇企鵝,是企鵝家族中體型最大的屬種,成年皇帝企鵝身高可達120釐米,體重可達46公斤。皇帝企鵝的現存數量估計在15萬至20萬對左右,自2001年起,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皇帝企鵝的保護現狀為近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