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是英雄人物輩出的年代,他們作為榜樣的力量,一言一行都被灌輸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但60年代,中國人民經歷了生活的苦難——飢餓,生活必需品的極度匱乏,「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對高級幹部和高級知識分子實行特需供應
一、特殊供應辦法,分為以下三類(自十一月起根據中央指示,黨內照以下標準再減半,紙菸不減):
第一類,副委員長、副總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政協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供應標準是:每戶每天肉一斤,每月雞蛋六斤,白糖二斤,甲級煙兩條。
第二類,人大、政協在京的常委,國務院各部、委的正、副部長,正、副主任,高法副院長、高檢副檢察長,人大、政協的副秘書長,各民主黨派中央的主席、副主席,在京的高級知識分子中的一級人員,以及黨政群同上述職務相當而名義不同或者工資級別在七級以上的其他人員,供應標準是:每人每月肉四斤,白糖二斤,甲級煙兩條,雞蛋三斤。
第三類,全國人大在京的黨外代表和全國政協在京的黨外委員,國務院各部委黨外的正、副司局長和黨外的國務院參事,各民主黨派在京的中央常委,在京的黨內外高級知識分子中的二級、三級人員,以及黨政群同上述職務相當而名義不同或者工資級別在十一級以上的其他黨外人員,供應標準是:每人每月肉二斤,白糖一斤,甲級煙兩條,雞蛋二斤。
以上三類,雞蛋一項均看貨源情況,少的時候少供應,沒有的時候不供應。
經濟困難時期,各地政府對部分特需人員的副食品供應,都給予了特殊照顧。比如對運動員,凡是達到國家「運動健將」一級水平的,在京比賽期間,每位每天供應鮮肉4兩。據考,當時享有這一待遇者僅兩位:陳鏡開(舉重)、穆祥雄(遊泳)。
特需供應,是特殊困難時期的無奈之舉。
1963年4月,北京市副食品商業局兩周歲以下兒童食品補助票票樣。——北京市檔案館提供
1963年3月北京市高級腦力勞動者補助香油、食油購買票票樣。——北京市檔案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