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活記憶之60年代(上):物質短缺時期

2020-12-06 網易新聞

60年代,是英雄人物輩出的年代,他們作為榜樣的力量,一言一行都被灌輸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但60年代,中國人民經歷了生活的苦難——飢餓,生活必需品的極度匱乏,「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對高級幹部和高級知識分子實行特需供應

1960年11月9日,中共中央發出指示,對在京高級幹部和高級知識分子在副食品供應方面給予照顧,相關方案和意見原則上也適用於全國各地區。

一、特殊供應辦法,分為以下三類(自十一月起根據中央指示,黨內照以下標準再減半,紙菸不減):

第一類,副委員長、副總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政協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供應標準是:每戶每天肉一斤,每月雞蛋六斤,白糖二斤,甲級煙兩條。

第二類,人大、政協在京的常委,國務院各部、委的正、副部長,正、副主任,高法副院長、高檢副檢察長,人大、政協的副秘書長,各民主黨派中央的主席、副主席,在京的高級知識分子中的一級人員,以及黨政群同上述職務相當而名義不同或者工資級別在七級以上的其他人員,供應標準是:每人每月肉四斤,白糖二斤,甲級煙兩條,雞蛋三斤。

第三類,全國人大在京的黨外代表和全國政協在京的黨外委員,國務院各部委黨外的正、副司局長和黨外的國務院參事,各民主黨派在京的中央常委,在京的黨內外高級知識分子中的二級、三級人員,以及黨政群同上述職務相當而名義不同或者工資級別在十一級以上的其他黨外人員,供應標準是:每人每月肉二斤,白糖一斤,甲級煙兩條,雞蛋二斤。

以上三類,雞蛋一項均看貨源情況,少的時候少供應,沒有的時候不供應。

經濟困難時期,各地政府對部分特需人員的副食品供應,都給予了特殊照顧。比如對運動員,凡是達到國家「運動健將」一級水平的,在京比賽期間,每位每天供應鮮肉4兩。據考,當時享有這一待遇者僅兩位:陳鏡開(舉重)、穆祥雄(遊泳)。

特需供應,是特殊困難時期的無奈之舉。

1960年12月7日,賈星五、廖沫沙關於對黨外高級知識分子實行特需供應情況的報告。——北京市檔案館提供

1963年4月,北京市副食品商業局兩周歲以下兒童食品補助票票樣。——北京市檔案館提供

1963年3月北京市高級腦力勞動者補助香油、食油購買票票樣。——北京市檔案館提供

本文來源:網易歷史 作者:陳煜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中國生活記憶之60年代(下):英雄人物輩出|60年代 生活記憶 王進喜...
    60年代,是英雄人物輩出的年代,他們作為榜樣的力量,一言一行都被灌輸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但60年代,中國人民經歷了生活的苦難——飢餓,生活必需品的極度匱乏,「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 60年代,中國為何要「傾全國之力」援助阿爾巴尼亞?
    1960年9月,阿爾巴尼亞副總理凱萊齊訪華,希望中國能向阿方提供糧食援助,因為此時蘇聯已不再向阿爾巴尼亞方面提供糧食,而1960年阿爾巴尼亞農業年景很差,預計來年的糧食缺口將達40%,現在已經到了寅吃卯糧的地步。儘管當時中國正處於三年嚴重困難時期,但仍然慷慨解囊向阿方提供幾十萬噸的糧食援助,幫助阿爾巴尼亞渡過了困境。此後,中國開始了對阿爾巴尼亞的全面援助。
  • 不同年代人怎麼過六一:60後滾鐵環 90後上網(圖)
    原標題:不同年代人怎麼過六一:60後滾鐵環90後上網(圖)每年一度的六一國際兒童節又來臨了,商家擺出了各種各樣的玩具、學校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公園裡到處都是孩子靈動的身影。從50年代建國之初的物資匱乏到今天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曾經的孩子已成為老人,一樣的六一,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記憶。
  • 懷舊60年代的畫裡中國(7)
    時光荏苒,曾經的歲月,已成追憶,眾多知名畫家,以其妙手丹青,記錄了那時中國之風光世象,而今,我們編選成輯,細細回顧,以此紀念60年代的中國!1、1963年由畫家哈定創作的《看年畫》水彩畫,在一處農村的集市上,十裡八鄉的社員聚在一起,看著新出的年畫,買年畫是那個年代過新年最重要的一件事。2、1962年由畫家張憑創作的《冬雪早晴》國畫,一場白茫茫的大雪,覆蓋了山川,河邊的村落,家家戶戶的屋頂成了一片白,三三兩兩的社員,在村中走來,一輪紅日照耀著雪後的大地。
  • 這些小符號能否喚起你的「鐵路記憶」?
    上世紀60年代深藍色鐵路制服採用軍裝樣式顏色為「路徽」職工帽上綴有標誌的五角星這一時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我國經濟上了一個大臺階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這一時期中國繼續著突飛猛進的發展北京奧運會向我們快步走來全世界學起了中國話高鐵漸漸走入我們的生活
  • 家園60年·新疆記憶:時代面貌改變從「頭」開始
    原標題:家園60年·新疆記憶:時代面貌改變從「頭」開始 家園60年·新疆記憶 從「剃頭」到「美容美髮」60年來新疆人髮型變化快 時代面貌改變從他叫尹如福,1936年出生在江蘇,他帶著從上海學來的理髮技術,在新疆一待就將近60年。這60年裡他見證了新疆人的髮型變化,也見證了新疆人對於「美發」的需求變遷。 尹如福鄉音未改,江蘇口音將記者帶回了他年輕的記憶。上世紀50年代,尹如福在兵團公交部工作,每天早上7點到晚上9點上班,最多的時候能接待40多個客人,一個月收入300多元,這讓他選擇在烏魯木齊紮根。
  • 【重返90年代之三峽大壩】一個超現實的中國奇蹟
    前有査建英主編的《八十年代訪談錄》和北島主編的《七十年代》為人們所熟知——試圖通過一系列人物的對話或者自述,還原那兩個風雲變幻的二十年中的社會情境、主要問題及價值觀念。界面文化在2020年推出「90年代」專題,在懷念80年代的浪潮至今仍未式微之時,試圖帶領讀者從社會、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重新認識那個深具轉折意味的、塑造了我們今日生活基本樣貌的90年代。
  • 懷舊60年代的宣傳畫(3)
    時光飛逝,往事隨風,唯有眾多知名畫家,以其妙手丹青,創作了大量的宣傳畫,記錄了新中國的那段歷史,而今我們編選成輯,每輯10張,以此紀念60年代的中國!2、1963年出版的《繼承革命優良傳統,學習艱苦奮鬥作風》宣傳畫,作者是周瑞莊,一位帶著紅領巾的少先隊員,自己縫補著衣服,背後是八路軍在延安時期,戰士紡紗的場景,這種艱苦奮鬥的作風,在如今的社會,已經很難見到。3、1965年出版的《沿著革命化道路奮勇前進》宣傳畫,作者是高喆民,一位女拖拉機手,穩穩地握著方向盤,後面的幾位女子,代表了不同的行業。
  • 安全資產短缺:定義、特徵事實及其影響
    在經濟學中,稀缺(或短缺)往往被認為是價值存在的一種狀態。它是一個相對概念,往往是被創造出來的,並非天生。創造稀缺最便利的工具,就是貨幣。貨幣多了,物品變得更加稀缺,價格會上漲。貨幣功能的發揮需其在供給上有一定的彈性,以滿足交易的需求,矛盾之處在於,貨幣的價值依託於其自身的稀缺性,貨幣創造過多,稀缺就會變為過剩,貨幣的功能將難以發揮。
  • 八九十年代的電子手錶——童年中抹不去的記憶,伴我們成長
    最近,老是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廣告:「可視頻的電話手錶,前後雙視......」不禁想起我們那個年代的手錶,那是一個電子表剛剛興起的年代,它見證了我們的成長,同時也見證了偉大祖國的發展。那個年代,無論在哪個城市,電子表,是我們童年中的奢侈品,為了手腕上能夠帶上一塊電子表,我們可以纏著自己的父母,抹上一整天的眼淚,也可以把自己的存錢罐翻個底朝天,硬幣翻來覆去數上一遍又一遍......在這裡小編把自己童年時記憶深刻的那些電子表翻了出來,供大家一起欣賞,回憶......
  • 50年代生活記憶:純真時代的衣食住行(組圖)
    革命的激情,心中的理想,引領著50年代人們的生活,他們工作繁雜但沒有怨言,生活清苦但沒有牢騷,遇到困難也不氣餒。雖然他們曾經砸掉家裡的鐵鍋去大煉鋼鐵,雖然他們曾經誤以為糧食畝產幾十萬斤,但他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無可厚非。
  • 故城時光 | 上世紀60年代的校園遊戲
    這周,繼續帶來紅星小學的回憶之校園遊戲篇,上世紀60年代的校園遊戲,你還記得嗎?你知道嗎?男生類1.攻城計先有進攻方式單一的八字形攻城計,後有形式略為複雜,戰術可多變化的城堡式攻城計,偷襲與喑祘的意識,隨之而產生。
  • 魚的記憶到底有多久?
    魚的記憶到底有多久?01Memory「魚的記憶只有七秒?」有一種很網紅很潮流的說法認為,「魚的記憶只有七秒」。短暫得令人驚訝之餘,又似乎透露著一種沒心沒肺的別樣浪漫。那到底是誰寫出了這麼詩意的橋段呢?根據筆者的搜羅,發現這種說法最早源於一部很火的電影《歲月神偷》,裡面有句臺詞是這麼說的,「魚的記憶只有三秒,它從魚缸這一頭遊到另一頭,再回過頭時,已經不記得自己曾經遊過。」
  • 魔獸世界懷舊服五大經典野外地圖 第一名是60年代的象徵
    說到魔獸世界的60年代,相信在大多數玩家眼中是一個青澀又充滿回憶的版本,也是很多老玩家最喜歡的魔獸版本之一。隨著暴雪在2018年嘉年華上敲定了懷舊服的上線時間,大多人應該跟艾醬一樣期待和感動,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重回「香草時代」,找尋「青春的影子」,這五大經典的野外地圖裡有你的記憶嗎?
  • SCD新作:60年代老別墅,極致混搭中詮釋永恆經典
    這棟獨立屋有上下三層,室內共計700個平方的使用面積,面對帶有濃鬱歷史文化氣息和生活痕跡的60年代英國殖民時期的老建築,SCD運用了各種不同元素,混搭東西、古今、現代與古典的家具,在不改變建築原本的面貌和結構基礎上,來呈現一個極致混搭的家。
  • 中國鋼筆大王之痛:一代人的記憶,如今資產抵不上一套房
    今年輪到了英雄鋼筆," 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羅大眾;一支英雄牌鋼筆,書寫了新中國萬家生活 " 的那個英雄鋼筆。翻看英雄鋼筆官網,公司動態定格在 2019 年 11 月,此後再無新鮮事件出現。但奇怪的是,這段時間英雄鋼筆的百度資訊指數大幅提升,一度超過了日均值的 16 倍之多。是的,人民在懷念英雄鋼筆了。
  • 如果不是5G超了美國,我都不知道60年代的中國這麼厲害
    5G的成功近在遲遲,卻遭到多重製裁,其中的晶片斷供,差點動搖華為的根基,要知道中國5G的成功,大多數市場都是華為的。就如任正非所說華為今天遇到的困難,不是依託全球化平臺,在戰略方向上壓上重兵產生突破,而有什麼錯誤。而是我們設計的先進晶片,國內的基礎工業還造不出來,我們不可能又做產品,又去製造晶片。
  • 從「60後」到「80後」--「我們記憶中的兒童節」
    這是從新華社吉林分社記者近日所寫的主題為「我們記憶中的兒童節」的微博中摘編的故事。      「60後」:物質匱乏但不缺少快樂        周長慶:我是個1965年出生的,是個「60後」或叫「70前」。我家鄉在吉林農村,童年基本是在「文革」後期。除了與幹活、挨餓有關的外,我沒有太多關於童年的幸福回憶。我小時也盼望過六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能吃到好吃的。
  • 甘肅敦煌普氏野馬數量增至60匹 野生種群60年代滅絕
    原標題:甘肅敦煌普氏野馬種群擴大到60匹   記者從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到,放歸在該保護區內的普氏野馬數量已經由6年前的28匹增加到60匹,種群正在不斷壯大。   普氏野馬原產於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北塔山和甘肅、內蒙古交界的馬鬃山一帶,其野生種群於20世紀60年代滅絕。
  • 致我們遠去的上世紀八十年代童年生活和遊戲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兒童,因為那時候的物質生活還不富裕,市面上也沒有多少兒童玩具,男孩玩具頂多就是玩具水槍和沒有裝電池不能遙控行駛或飛行的玩具汽車和玩具飛機,女孩玩具則是洋娃娃。圖:上世紀八十年代街頭的兩位少年那時候兒童的玩具很簡單,很多都是自製的,或者很簡單的玩具,像賣的簡單的玩具除了玩具水槍和玩具汽車、玩具飛機等,更多的孩子買的是玻璃彈珠;自製的玩具不少,如沙包、彈弓、跳繩、鐵圈和彈弓槍等。 圖:上世紀八十年代騎玩具車的孩子們稍大的上小學的孩子則是打桌球、看小人書,電視也有了動畫片,但是是黑白電視機播放的《大鬧天宮》、《聰明的一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