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7600萬年前尖角龍曾患癌 其骨肉瘤已晚期

2020-08-09 財新健康

導讀

研究人員首次在恐龍化石中發現和診斷了一種惡性骨癌——骨肉瘤,與同種恐龍以及確診為骨肉瘤的人類進行比較後,研究人員認定該恐龍患有晚期癌症

資料圖:恐龍化石。一頭生活在約7600萬年至7700萬年前的恐龍也曾被癌症折磨。

文丨見習記者 黃晏浩

一頭生活在約7600萬年至7700萬年前的恐龍也曾被癌症折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和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研究人員首次在恐龍化石中發現和診斷了一種惡性骨癌——骨肉瘤,相關研究結果於8月3日發表在醫學期刊《柳葉刀·腫瘤學》上。研究團隊與同種恐龍以及確診為骨肉瘤的人類進行了比較,認定該恐龍患有晚期癌症。

被發現罹患癌症的恐龍物種是尖角龍(Centrosaurus),它是一種中型的草食性恐龍,身長約6米,有結實的四肢,生活於白堊紀的北美。1989年,加拿大艾伯塔省恐龍公園出土了一批尖角龍的化石,距今約7600萬年前至7700萬年前。其中一頭的小腿骨出現畸變,當時被認為是癒合性骨折所致。

2017年,麥克馬斯特大學病理學和分子醫學教授Mark Crowther和骨病理學家Snezana Popovic參觀博物館時都注意到,上述小腿骨化石有不同尋常的特點。他們與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古脊椎動物學家、專研恐龍的David Evans合作,組成了一個十幾人的專家團隊,涵蓋病理學、放射學、機械工程、整形外科和古病理學等領域,利用為人類診斷癌症的技術手段重新進行檢測。

……

(本文來自新聞原創付費閱讀網站「財新網」。如有意閱讀全文,可直接訂閱。謝謝!)

「最小恐龍化石」論文撤稿 「寬婭眼齒鳥」名字仍保留[2020-07-23]

今年3月發表的曾引發爭議的「迄今為止最小的恐龍」化石論文的作者團隊決定撤稿。北京時間7月22日晚,《自然》(Nature)雜誌官網發布3月12日封面文章《產於緬甸白堊紀的蜂鳥大小的恐龍》(下稱「《自然》論文」)的撤稿聲明,該聲明表示,為了預防不正確的(分類學)信息保留在文獻記錄中,作者們決定撤回本文。

北京時間3月12日,頂級科學雜誌《自然》(Nature)以封面文章刊登了一支中外科研團隊的重大科研發現《產於緬甸白堊紀的蜂鳥大小的恐龍》,該論文研究了一個產自緬甸的琥珀樣本(HPG-15-3)中發現的新屬新種——寬婭眼齒鳥(Oculudentavis khaungraae),研究團隊認為,這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小的鳥類,而鳥類被認為是恐龍的後裔,因此這一物種如果是鳥類,也會同時成為人類迄今發現的「最小的恐龍」。

有恙|國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國腫瘤登記僅覆蓋三成人口[2020-07-08]

40年來,中國腫瘤負擔逐漸加重,已經成為人群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在最新一期《柳葉刀·腫瘤學》雜誌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國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赫捷團隊發表綜述,介紹中國腫瘤登記(PBCR)制度的歷史變遷和中國腫瘤負擔現狀。

綜述指出,過去幾十年以來,中國的腫瘤負擔不斷加重,肺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和乳腺癌成為最常見癌症。同時,中國正面臨著與感染相關癌症和與生活方式相關癌症的雙重負擔,不同地區癌症負擔狀況差異較大,因此還需要有關部門做好針對性的癌症預防和控制計劃,並付諸實施。

據綜述介紹,中國腫瘤登記制度始於1959年,當時在食管癌高發的河南林州設立了第一個腫瘤登記中心;1963年,第一個城市腫瘤登記中心在上海成立。此後,在70年代、1990-1992年和2005年先後組織了3次全國性的回顧性調查。

淮河流域胃腸道癌病死率有所下降,水汙染曾涉癌症高發[2020-04-21]

「研究期間,食管癌和胃癌的年齡標準化死亡率(ASMR)迅速下降,結直腸癌ASMR 表現穩定,55歲及以下結直腸癌患者呈顯著上升趨勢,尤其是生活在沂水河流域的婦女」,在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4月15日到4月21日)期間,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2008年到2018年淮河流域常見胃腸道癌症死亡率》中有上述總結。

該項研究由中國疾控中心及其慢性非傳染病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導,發布在China CDC Weekly網站上。它首次通過對比死亡率來顯示2008年至2018年淮河流域胃腸道癌的時間趨勢、人口分布和地理分布,研究未涉及發病情況。死亡率包括粗死亡率(CMR)和年齡標準化死亡率(ASMR),後者即排除人口年齡結構影響後的死亡率,數據來源為中國CDC死亡原因報告系統。

責編|馮禹丁

版面|劉登輝 閻格

本文首發於財新網

我們堅持並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轉載授權、投稿及爆料請聯絡財新健康管理員

郵箱:denghuiliu@caixin.com

恰詢:caixinhealth@caixin.com

相關焦點

  • 癌症在7600萬年前已出現,科學家找到第一隻患癌恐龍,它太可憐了
    古生物學家表示,大約7600萬年之前,這隻尖角龍的腿部,不幸患上了惡性腫瘤,因為腫瘤的原因,導致它的腿部沒有辦法像正常恐龍一般活動,腿部的畸形也導致它捕食等行為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什麼是骨肉瘤呢?在現代醫學研究中,骨肉瘤是一種惡性的骨腫瘤,當它在身體中出現之後,骨骼、關節等都會疼痛難忍,而且局部還會有腫塊的出現。
  • 癌症在7600萬年前已出現,科學家找到第一隻患癌恐龍,它太可憐了
    古生物學家表示,大約7600萬年之前,這隻尖角龍的腿部,不幸患上了惡性腫瘤,因為腫瘤的原因,導致它的腿部沒有辦法像正常恐龍一般活動,腿部的畸形也導致它捕食等行為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上文中我們提到過,對於普通人來說,恐龍無異於是非常強大的存在,而且癌症也曾被稱作是現代人的疾病,可是這次在恐龍身上的發現,卻清清楚楚的告訴著大家,癌症從遠古時期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了,而且很多動物都被癌症問題所困擾。參與這項研究的古生物學家表示,通過顯微鏡觀測,他們驚訝的發現,這隻尖角龍腿部的惡性腫瘤,看起來和人類的骨肉瘤是一樣的。什麼是骨肉瘤呢?
  • 研究發現:7600萬年前的恐龍患有癌症
    法媒稱,在人們的想像中,恐龍代表了大自然的力量,但一項新的研究確認了已知的首個恐龍癌症病例,這表明它們也會患上這種使人虛弱的疾病。據法新社渥太華8月6日報導,1989年在加拿大艾伯塔省一片荒地上出土了一塊嚴重畸形的尖角龍腿骨化石,最初古生物學家認為,畸形是骨折癒合造成的。
  • 7600萬年前的它們,已經開始折磨恐龍
    恐龍也曾患癌有一種觀點認為,癌症是現代人的「專屬」,因為在此前的研究中,空氣汙染、不良的生活習慣等等,似乎都讓患癌的人變得多了起來。不過,事實上在古代也有癌症,只不過當時的醫學技術不發達,人們並不知道自己患癌罷了。在法新社8月6日的一篇報導中,通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早在7600萬年前,恐龍就已經患上了癌症。
  • 畸形化石顯示,7600萬年前恐龍也深受骨癌之苦
    答案是肯定的,即使是史前的恐龍同樣也會患癌!據一項研究報告表明,加拿大科學家在一隻存活在7600萬-7700萬年前的成年尖角龍骸骨化石中,發現了惡性腫瘤。尖角龍是一種四足食草恐龍,頭上有很多的角。其身長約6-8米、重約3-4噸,成群地生活在白堊紀的北美洲。
  • 沒有人類的命,卻得了人類的病,7600萬年前,這隻恐龍患上了癌症
    前不久,科學家們在一隻來自7600萬年前的恐龍化石上,找到了惡性腫瘤的蹤跡。一個由一位古生物學家、一位醫學病理學家和一位骨科醫生組成的科研小組走進了博物館,直奔那塊他們充滿了好奇的化石而去,想要驗證多年以前的一個猜測。這塊化石的主人是一隻尖角龍(Centrosaurus),生活在白堊紀晚期。這是一種植食性的恐龍,體長約6~8米,重量3~4噸。
  • 恐龍化石發現7600萬年前惡性腫瘤痕跡
    據介紹,1989年時,研究人員在世界上已知的恐龍化石埋藏量最豐富的地區——加拿大阿爾伯塔省恐龍公園裡的荒原上發現了一個尖角龍(學名Centrosaurus)的腿骨化石。這隻尖角龍生活在距今7600萬年前,一塊腿骨嚴重畸形,當時的研究人員認為,這隻恐龍可能遭遇過骨折。
  • 研究表明,癌症並非近現代疾病,7600萬年前已有恐龍患癌
    而此次發現患有癌症的尖角龍,它的化石在1989年就已經被發現了。當時有考古人員發現尖角龍畸形的腿骨,認為可能是外界撞擊導致,於是並沒有深入研究。時隔多年之後,加拿大的考古團隊再次關注這隻曾經斷過腿的尖角龍,研究人員認為它的骨折可能不是外界因素導致的
  • 7600萬年前的這隻恐龍,得了癌症
    眾所周知,癌症是治療難度最高的疾病之一,其治癒率也是低的可憐僅有25%。當然了,並不是說所以癌症的治癒率都那麼低,正所謂早發現早治療,越早接受治療其痊癒的可能性就越大。但不管怎麼說,癌症都是一種很可怕的疾病。
  • 恐龍也患癌?至少有7700萬年了
    近日,來自加拿大的研究人員通過對一塊恐龍骨骼化石進行分析,首次發現了恐龍患有惡性骨肉瘤的證據,該項研究發表在The Lancet Oncology上加拿大的工作人員於1989年在艾伯塔省發現了一塊端部畸形的恐龍腓骨化石(距今7600~7700萬年)。起初,工作人員認為是一次意外的骨折導致了骨骼畸形,但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該畸形是由癌症導致的。
  • 醫學權威:癌症存在了至少7600萬年 首次診斷出患骨癌的恐龍
    醫學家和整形專家在這第一印象中貌似癒合不佳的化石骨頭中,起初認為是一種癒合不佳的骨折,然後在研究後發現這是一種腫瘤,腫塊吞噬了蛇龍脛骨或腓骨的上半部。因此中心骨被診斷為骨肉瘤,而這種骨肉瘤是人類最常見的骨癌類型。
  • 癌症也會侵襲恐龍 有角恐龍化石中發現骨肉瘤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聶翠蓉)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病理學和分子醫學教授馬克·克勞瑟近日在《柳葉刀·腫瘤》發表論文稱,他們首次在有角恐龍化石中發現和診斷出惡性骨癌——骨肉瘤,這也是首次在該種恐龍中診斷出惡性腫瘤。 該恐龍化石是1989年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的恐龍省立公園被發現的,它是一種生活在7600萬年—7700萬年前的有角恐龍。
  • 癌症也會侵襲恐龍 有角恐龍化石中發現骨肉瘤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病理學和分子醫學教授馬克·克勞瑟近日在《柳葉刀·腫瘤》發表論文稱,他們首次在有角恐龍化石中發現和診斷出惡性骨癌——骨肉瘤,這也是首次在該種恐龍中診斷出惡性腫瘤。該恐龍化石是1989年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的恐龍省立公園被發現的,它是一種生活在7600萬年—7700萬年前的有角恐龍。被診斷出惡性腫瘤的部位是恐龍的腓骨或小腿骨,因具有畸形的兩端,最初曾被認為是骨折癒合後留下的痕跡。
  • 科學家發現尖角龍「變形」,揭開癌症起源之謎
    一支由放射學、古生物學、古生物病理學等多個學科的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投入到對尖角龍的研究中,他們重新對尖角龍的小腿骨進行CT掃描,然後再切下薄片用以顯微觀察。圖片上傳處理中...最後,研究人員利用計算機搭建起了一個強大的三維模型,將所有研究數據輸入該模型,讓模型演示尖角龍小腿骨所遭遇的情況。演示結果表明,尖角龍的小腿骨上發生了癌變,不斷變大的骨肉瘤最終導致小腿骨變形。
  • 7600萬年前「畸形化石」診斷出骨癌
    科學家們於1989年發現尖角龍屬的化石,最初認為腿骨生長跡象是骨折證據,後來邀請癌症專家,進行一系列的檢查之後,發現其畸形跟人類的骨肉瘤(Osteosarcoma)一樣,這也是首次在該種恐龍中診斷出惡性腫瘤。該篇研究論文3日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上。
  • 原來恐龍也在忍受癌症痛苦,8000萬年前化石被診斷「骨癌」
    和大家一樣,剛開始看到這個題目時也是持有懷疑態度的,仔細研究一下發現,這事似乎是真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事情還要追溯到30年前的1989年,一隻屬於尖角龍的化石出土(長約6米,喙狀嘴,草食系,約7600~7700萬年前),其中一個腿骨有明顯病變,由於當時技術所限,只能初步判斷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