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是什麼時候知道自己的親兒子弘時背叛自己的?

2021-01-16 小崔讀書說事

導讀:「我隱隱約約有些擔心,皇上,咱們這一輩爭嫡引起的教訓不能夠忘吶!但願他不會,但皇上要多留個心眼,我總覺得在他的身上有八哥的影子!」這是十三爺臨終前對雍正的叮囑,也正是十三爺的這段話引起了雍正足夠的重視。

「九子奪嫡」的餘煙還沒有散盡,奪嫡之爭有多殘酷,雍正最清楚不過了,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何況這是一生忠心耿耿、兢兢業業為雍正拼了老命的十三爺臨死前說的話,雍正不想讓同樣的事情在下一代身上重演,他早已屬意弘曆,他想讓弘曆順順噹噹的接班,十三爺臨終的這番話,讓雍正開始了對弘時的調查。

十三爺的話引起了雍正的重視是一個導火索,而真正加速弘時走上死亡道路的有以下幾人:1.八爺:弘時抄八爺府的時候,八爺對弘時進行了一番深刻的教育,八爺讓他要夠狠!2.弘晝:演了一出活出喪,首先是演給弘時看的,而後是給雍正看的!3.隆科多:差點被弘時派人用麻袋壓死!咬出了弘時!4.李衛:他的一句話,這是主子的家事,奴才不好說。5.圖裡琛:最善於裝傻充愣的主,暗示給雍正弘時的所作所為!6.弘曆:就算弘時不弄死他,他也要弄死弘時,他處處示人以儒雅寬厚,但該下手的時候絕不手軟。

然後就是弘時自己開始了作死而又愚蠢的表演,最後導致雍正不得不得大義滅親,賜他一杯毒酒歸西!

弘時手腕不夠,一步步做出愚蠢的舉動,導致自取滅亡

康熙給雍正留了個積弊很深攤子,雍正登基著手改革,刷新吏治,首先就是開科取士,為朝廷選拔一批青年人才,雍正對這件事很重視,經過一番考慮,上書房宰輔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被選為主考官,清流領袖李紱為副主考,雍正特意叮囑二人一定不能偏私,並且在開考前一天才鄭重其事地拿出了考題,顯然雍正對這次科考給寄了很高的期望!

按說雍正特別重視的事情過程又做的很機密沒什麼紕漏,可偏偏發生了考題洩漏的事情,而且還提前在伯倫樓公開售賣,竟是明碼標價,童叟無欺。副主考李紱正好撞見了公開售賣考題的人,於是趕緊就買了一份,李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找到了三爺誠親王胤祉匯報,三爺就一句話:靜觀其變!

果然考試當天的題目與李紱在伯倫樓買的題目一模一樣,李紱想要立即停止考試,可是主考張廷璐不同意,無奈之下,李紱又去找誠親王胤祉商量對策,胤祉讓他去找雍正手底下最忠誠的門人李衛,李衛可是個愣頭青,他雖然不識字,可對讀書人非常尊重,科考是雍正的大事,豈能容人徇私舞弊,於是李衛帶著親兵封了考場,一一嚴查,果然查出了科場舞弊大案。

主考張廷璐做了替罪羊,前面剛出了諾敏弄虛作假一案,接著又出科場舞弊一案,雍正登基以來辦的兩件大事,都被辦砸了,雍正為人素來嚴厲刻薄,容不得別人欺騙,於是準備嚴辦,八爺胤禩受命主審科場舞弊一案。

經過單獨審訊,原來試題提前洩漏,居然是雍正的兒子弘時搗鬼,於是八爺就動了小心思,八爺表示為了保住你哥張廷玉的地位,你就做了這個替罪羊吧,弘時的事不能對第二個人說。

八爺在九子奪嫡中敗給了四爺一直不甘心,所以,那科場舞弊一案找弘時說事,忽悠弘時參與奪嫡。八爺找到弘時的時候,弘時正在家裡調教鳥兒呢,八爺意味深長的對弘時說:老三,不是八叔說你,你不能夠這樣消磨時日。弘時表示我也不想這樣啊,可我有啥辦法,我爹啥好事都想著弘曆呢,對我愛搭不理的。

八爺接著忽悠道:你看看你弟弟弘曆,這幾年到處當差,到處結緣,不出兩年已經晉封親王了。你這做哥哥,卻連個郡王也不是,不覺著憋屈嗎?弘時說道:那啥,八叔你別說了,我知道你啥意思,你沒爭過我爹不甘心,又想忽悠我幫你對付我爹,我可不是三歲小孩了,我也知道我是個啥貨色,我就玩玩鳥快活的當個王爺。

八爺微微一笑道:你不就怕我把張廷璐的供詞拿給你爹看嗎?那啥,我就為這事來的,你看這是啥。然後八爺當著弘時的面把張廷璐的供詞撕了。接著說道:明人不說暗話,你要振作起來跟弘曆爭一爭啊,難道你想跟你八叔一樣甘居人下嗎?

弘時呵呵一笑道:那啥,八叔,你爭了幾十年了,現在是個啥樣子,你難道心裡沒點數?弘曆可是皇爺爺看中的人,那個位置遲早是他的,是個人都知道,和他爭,我爭得過嗎?盡忽悠人。

八爺輕蔑地說道:瞧你丫那點出息,照你這麼說,你爹現在坐的這個位置還應該是你二大爺的呢,你八叔我是過來人啊,當時也沒啥人指點我,你可不一樣,八叔指點你,保管你馬到功成,你可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啊。我的失敗就是你的本錢!只要你自己振作,決不會重蹈八叔的覆轍,明白不?

弘時腦子極速轉了一會道:你憑啥幫我啊,無利不起早,你可得說清楚。八爺道:就是為了出口惡氣,贏你爹一回,順便弄個鐵帽子戴戴罷了。說實話什麼鐵帽子不鐵帽子我壓根不在乎,不這樣說你不會相信。八叔就是想再試試,我前半輩子在自己身上輸掉的,能不能夠後半輩子從你身上贏回來。喔,不對,那啥,一定能夠贏回來!

自此弘時被八爺胤禩忽悠上船,開始背叛他爹雍正。八爺聯合關外的旗主王爺以及隆科多以整頓旗務為由,準備在朝堂上對雍正發難搞「八王議政」,弘時異常興奮的幹了起來,因為八爺對他說要推他上位,於是,弘時假傳旨意讓旗主王爺帶來的四個統兵參領共管了豐臺大營,弘時還把弟弟弘晝裝了進去。

得虧弘晝聰明,察覺到有些不對勁,在上朝的路上把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告訴了十三爺,弘時內心高興的看著八爺聯合起來的一幫人懟他爹呢,他以為這次聲勢浩大的聯合行動能成功,但他們都忽略了病入膏肓的十三爺,十三爺再病的再嚴重,他也還是老虎,又一次幫雍正搞定了豐臺大營。

隨著十三爺的到來,八爺黨的最後一次掙扎失敗了,而十三爺經過這次事件,耗盡了所有心血,最終去世了。臨死前提醒雍正注意弘時。十三爺的死讓雍正又傷心又生氣,於是八爺、九爺、十爺已以及隆科多要倒黴了,雍正把十三爺的死怪罪於他們身上。

弘時這時候開始慌了,暗中命人慢慢的把隆科多毫無痕跡的弄死,還好圖裡琛在安插的眼線把事情報告給了他,圖裡琛趕緊報告給了雍正,雍正親自探望了這位曾經有功於他的舅舅。隆科多說出了要弄死他的人是弘時。又一次指向了弘時。

雍正決定再給弘時一個機會,讓弘時、弘晝以及誠親王胤祉一同去抄八爺、九爺的家,臨行前雍正意味深長地說道:「要不是阿其那、塞思黑他們喪心病狂,你十三叔也不會這麼快就走了,你說是不是」?弘時怔了一下,低頭說道:「是,他們……他們真正罪該萬死!」

於是,弘時和誠親王胤祉去找弘晝,弘晝這會可能給弘時坑他的機會,弄了一出「活出喪」,弘時還沒看明白人家啥意思呢,硬是要拉著弘晝一起,弘晝心說:你特麼上次坑我坑的還不夠嗎?我可不會在上當了。弘晝表示:那啥,你們去吧,法師說了,我不能離開家裡,否則有血光之災,皇阿瑪那裡我自有說法。

弘時抄八爺府的時候又被八爺給教育了一番,弘時擅自把八爺府的人都遠遠的發配到雲貴,八爺一聽這小子挺狠的,那我給你來個更狠的,於是八爺忽悠弘時道:你有兩點不及弘曆:第一精明不及弘曆;第二狠毒不及弘曆!弘曆處處示人以儒雅寬厚,但該下手的時候卻眉頭也不會皺一下,科舉朋黨案,他是正經的欽差,卻把個劉墨林推出來得罪科甲官員,自己躲得遠遠的,還能夠不讓你阿瑪疑心。你做得到嗎?八叔說句話在前頭,到了關鍵的時候,他要殺你,會毫不手軟!因此,你要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搶在他的前面,把他除掉!

於是弘時聽取了八叔的意見,決定鋌而走險,走上了不歸路,買通江湖人士暗殺外出辦差的弘曆,結果劉墨林做了替死鬼,而雍正知道了這件事,終於對這個又狠又蠢的兒子忍無可忍了。

雍正是何時知道弘時背叛了自己,又是什麼原因促使雍正除掉弘時的呢

科場舞弊一事,雍正懷疑是身邊最親近的人洩漏了試題,但始終不能確定。十三爺臨終前的忠告讓雍正開始懷疑上了弘時。

弘晝對雍正表明心跡

再演完一出「活出喪」之後,弘晝進宮對雍正表明了心跡,其實他已經用行動表明了自己沒啥野心。弘晝對雍正說:兒臣是百無一用之人,兒臣實在是因為辦不好差事,怕到頭來又給皇阿瑪添了亂子。

雍正道:其實你這樣做阿瑪也能體諒,你整天和那些和尚道士攪在一起總比和朝廷的官員們攪在一起好,你這麼點年紀就知道明哲保身,這一點你比你爹我都強吶!

弘晝表示兒臣及不上你萬分之一,然後雍正又問起了弘晝最擔心的事,雍正道:你給朕說實話,上次朕叫你和弘時去接幾個旗主親王,你是如何誤傳了聖旨的?弘晝一驚道:「回皇阿瑪,八叔問兒臣皇阿瑪有沒有叫幾個旗主王爺參與整頓旗營兵務的旨意,兒臣回答有這個旨意。沒想到……」

雍正問當時弘時到底咋說的,弘晝心說:怎麼說?把我對三哥的懷疑捅出來?不行!我可不能夠蹚這趟渾水。於是他道:兒臣記不起三哥說過什麼話了,他好像沒有說什麼。弘晝這番話滴水不漏的就把弘時給供出來,看似什麼也沒說,其實啥都說了。

圖裡琛和隆科多推波助瀾

圖裡琛是個人精,善於察言觀色,站隊是一把好手,他接到了線報說有人要弄死隆科多,而圖裡琛肯定知道背後的這個人是誰,但他慣於裝傻充愣,報告給了雍正。

雍正見到圖裡琛一看,哎呀媽呀,這個曾經位極人臣的舅舅變得連狗都不如了,隆科多一頓哭訴,一直表示自己是個罪人,雍正心說:你特麼可不是個罪人麼,你看看你都混成啥樣了,非要整么蛾子。我要想弄死你早就弄了,你不說我可沒法幫你,於是隆科多把弘時供了出來。弘時之所以要弄死隆科多,就是怕隆科多把他參與八王議政的事抖出來。

弘時自己作死

弘時聽了八爺最後的忠告,決定鋌而走險,他徹底走上了不歸路。弘時找了一幫江湖人士,半道上劫殺弘曆,吩咐道:幹好了這件事,你們就是爺的功臣!幹砸了,你們的家人一個也別想活命!

結果沒有殺掉弘曆,他又找了一幫人把之前那幫人滅口了。但新找的這幫人怕自己被滅口把弘時給供了出來。

弘時還假惺惺的去接弘曆他,弘時看著弘曆心想:他知道了嗎?不會,他不會知道,那些人已被我派的另一批人滅了口,他不會知道,不會知道。弘曆緊緊地盯著弘時道:想摸我的底,那好吧,我讓你摸摸看。

弘時先開口道:你終於回來了,回來了就好!回來了就好!聽說有人要害你,把皇阿瑪和我們都急壞了。祖宗保佑,你平安回來了。」

弘曆道:多謝三哥惦記著,在外當差咋能沒風險呢?弘時有問李衛道:人抓到了嗎?李衛心說:你就接著裝吧,不是都被你滅口了嗎?李衛表示都死了,毛也沒抓到。弘時又進一步試探:知道這些人的來路嗎?

弘曆為了打消弘時的疑慮道:從他們的身材長相,還有穿在裡面的衣服可以看出,這些人都是北方人。弘時表示肯定是你在山東得罪的那幫人,弘曆假裝道:我看著也像。

弘時明顯鬆了一口氣道:「四弟呀,不是三哥說你,你是千金之體,再不要幹那些微服出訪的事了。你知不知道,你在外面,我有多擔心嗎?那啥,我還託人給你帶了八兩牛黃、一斤麝香,還有點冰片,你收到了嗎?

弘曆意味深長的道:「多謝三哥,都收到了。對了,你喜歡喝好茶,我給你帶了兩斤碧螺春,真正喬婆子家的,全是十二三歲的黃花閨女在穀雨前一天用嘴唇銜下來的——你平時肝火旺,這個茶聽說喝了能夠去肝火,你多喝點。弘時愣了一下,裝作瀟灑的大笑起來,弘曆瞅了眼李衛和圖裡琛也哈哈大笑起來,圖裡琛和李衛相互一瞅繼而也跟著大笑起來,只是每個人笑的意味不同。

弘時壓根就不是弘曆的對手

雍正派弘曆去處理田文鏡所在轄區的秀才罷考一案,大家都在等下弘曆的調查結果和態度,人人都想倒田,而田文鏡是雍正新政的堅決執行者,其他大多數人對新政都持反對意見。

弘時也是在半道上等著弘曆,弘時對弘曆說:四弟,我是擔心你,所以等在這兒給你報個訊,大多數人都想弄死田文鏡,你要拿定主意。

弘曆把皮球踢過去反問道:哥啊,那你說我該咋辦呢?弘時趕緊道:你是聰明人,用不著我說,一邊是整個朝廷的文官,他們的背後還有普天下的讀書人,而另一邊就只有一個田文鏡,傻子也知道誰輸誰贏都。弘曆道:多謝三哥提醒,我知道怎麼做了。弘曆心說:大多數看到的機會那不是機會,我只要把握老爹的態度就行了。

弘時又接著提醒道:記住,寧願得罪一個田文鏡,也不要得罪了普天下的讀書人!弘曆假裝點了點頭。弘曆見了雍正之後立馬表明了心跡道:新政決不能停止!田文鏡就是有錯,為了新政也不能處置他!雍正等的就是這句話,他很欣慰,覺得自己沒選錯人,高興的說道:有你這句話,皇阿瑪心裡就踏實多了。

弘曆又進一步的說道:苟利社稷,雖千萬人,吾往矣。讓兒臣跟他們去鬥,就是得罪了全天下的讀書人,兒臣一個人擔下來!雍正聽了弘時的話道:要得罪人,要留下罵名,朕一個人擔起來。記住阿瑪的話,任何時候你都不要得罪那些讀書人,在這個上面要學你皇爺爺,不要學阿瑪 。瞧瞧弘曆的這份心計,既合了雍正的心意,又試探了雍正的態度,還讓雍正替他把髒活都幹了,弘時壓根就不是對手。

弘時暗殺弘曆沒有成功,弘曆見了雍正後道:託皇阿瑪的庇佑,兒臣平安回來了。請皇阿瑪就不要再追究這件事了。皇阿瑪聖明!兒臣實不願因為此事興起大獄,更不願因為兒臣使皇阿瑪和皇額娘傷心。邊說邊觀察雍正的臉色,怕這個又是怕那個的,雍正沒有發話,只是長嘆了一聲,弘曆沒想到他幾句假撇清的話,居然使老爹真的猶豫了,趕緊說道:只是劉墨林可惜。要知道劉墨林可是雍正親自點的探花,而且劉墨林是為了弘曆死的。

李衛的話讓雍正決定除掉弘曆,雍正問李衛:狗兒,暗殺弘曆的人是誰,你應該知道了。你說說,朕該怎麼辦?李衛立馬道:主子,什麼事奴才都能替主子去辦,唯有這件事奴才沒法子說。言下之意就是說,弘時幹的這種豬狗不如的事咋好意思說呢,沒發評論呀。

當雍正賜死李衛後,弘曆還來假裝問我三哥去哪了,雍正說你別問了,圖裡琛瞅空趕緊給弘曆遞過去了一個眼神,那眼神的意思是說:你爹把你哥幹掉了,放心吧!

寫在最後

弘時自己本就有奪嫡心思,他如果向弘晝一樣,肯定會善終,可惜,他不知收斂鋒芒,一味地一錯再錯,終於讓老爹雍正忍痛賜死他。他臨死前還在怪別人:八叔,阿其那,我早知道自己不是弘曆的對手,你偏要我和他爭,我恨你,我恨你呀!他明知道鬥不過弘曆還非要鬥,完全是自己作死。

相關焦點

  • 雍正親自審問弘時,幾句話下來,狠心殺了親兒子
    大家好十月今天接著給大家講述雍正王朝的故事,在上一回中我們說到弘時派人殺弘曆。李衛他們知道後護送弘曆回京,在迎接的人裡面最為緊張的就是弘時,而他內心的真實想法就是想探探弘曆。是否已經知道自己是那些殺手的幕後主使,而弘曆則沒有給他探出自己口風的機會。我們今天接著看弘時會怎麼問弘曆。
  • 雍正逼死弘時是真是假?正史中又是怎樣的故事?其實這裡面有隱情
    我們不得不承認《雍正王朝》是成功的,在今天已然成為經典,很多人更是將它當成歷史來看待。在《雍正王朝》中,皇三子弘時(事實上為「長子」)為謀求帝位,不惜派人暗殺弘曆(即後來的乾隆皇帝)。雍正皇帝在得知此事後,加上之前便對弘時頗有不滿,可以說刺殺弘曆一事令雍正對弘時完全失望,為了自己百年之後皇位能平穩過渡,避免「九子奪嫡」的悲劇重演,也為了給弘曆掃除障礙,於是雍正皇帝狠下心來將自己的親生兒子弘時給處置了。另一方面,《雍正王朝》一劇的影響力巨大,導致很多人直接將劇中所演繹的這一幕當成了歷史。
  • 雍正王朝,雍正整頓旗務招四大鐵帽子王入京,為啥把弘曆派到江南
    雍正王朝中,在三阿哥弘時的建議下,雍正同意調關外的4位鐵帽子王進關幫助整頓旗務。這在當時看是一個非常大的事件,所以雍正讓弘時和弘晝兩個人也參與進來,目的是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歷練他們。可是,雍正卻讓弘曆留在了江南,按道理來講,弘曆是繼承雍正皇位的第1人選。
  • 《雍正王朝》中雍正死後喬引娣去哪了?她最終結局如何?
    雍正就是故意刁難胤禵,他生氣胤禵作為親弟弟不但不幫助自己,還想著和自己爭位,康熙駕崩時,胤禵從西北回京大鬧靈堂,這些事情都讓雍正對他十分生氣,所以雍正堅決以祖宗禮法來反對胤禵納喬引娣為福晉。在老八胤禩組織八王議政逼宮的事件之後,雍正被胤禩整得身心俱疲,之後他最好的兄弟胤祥也終於因為身體虛弱去世了,再之後雍正又賜死了有爭位野心的兒子弘時,可以說這時的雍正內心是非常悽愴與無奈,而雍正也開始把事情看淡,於是他想到放喬引娣回到胤禵身邊。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逼宮,為什麼一向跟雍正不合的老十四沒參加?
    在《雍正王朝》中老四胤禛最終能登上皇位,可以說是一路踩著親兄弟們的身體上來的,尤其是奪嫡的關鍵時刻,更是把自己的同父同母兄弟老十四胤禵防的死死的。 可是後來老八胤禩八王議政逼宮時,有沒有想過拉攏老十四胤禵?
  • 雍正兒子弘時墓:當初專家發掘時,墓穴空空如也,骨灰罈都消失了
    康熙是歷史上著名的皇帝,他為了清朝做了非常大的貢獻,康熙的子嗣是非常多的,在康熙四十三年的時候,康熙的兒子們大都已成人了,但是逐漸的,康熙開始心神不寧,因為他的皇子們都非常的垂涎自己的皇位!而太子胤礽也漸漸地被康熙所嫌棄,而且加上弟弟們的暗中勾結,對於自己東宮的儲位虎視眈眈,眼看著東宮就要落入他人的手上,但是太子卻沒有人惡化的辦法。正當災難即將來臨的時候,胤禛之子弘時出生在雍王府。當時的胤禛正深陷於奪嫡之爭中,完全沒有任何的時間陪伴兒子弘時。
  • 《雍正王朝》中搞活出喪的皇五子弘晝,在現實中結局如何?
    愛新覺羅·弘晝,雍正皇帝的第五子,也是歷史上著名的「荒唐王爺」。在眾多經典電視劇中都有演藝。《雍正王朝》中,他上演了活出喪的鬧劇,將自己置身於「奪嫡之爭」以外,安心做一位「荒唐王爺」。也是因為這份「安分守己」之心,雍正,弘曆等人都寵著他。
  • 雍正王朝中張廷璐為什麼臨死前才喊冤枉?張廷玉又為何一言不發?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30期)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即位之初就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科舉舞弊案。這個案子發生的蹊蹺,結案也非常蹊蹺,甚至都沒來得及讓被告說幾句話,就把他咔嚓了!在這個案件中,主考官就是張廷璐,他為什麼臨死前才想起來喊冤枉?
  • 雍正王朝:雍正帝本信佛,為什麼後來卻信道吃仙丹,且吐血而亡?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那就是雍正帝在即位之前,是信佛的,經常手不離佛珠。可是到了執政後期,他又開始信道了,不僅重用賈世芳,還吃他給調配的仙丹來提神。由於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經常批奏摺到天亮,又趕上老十三胤祥因病去世,對他打擊頗大。再加上親手賜死了皇子弘時,當時雍正帝就口吐鮮血,被圖裡琛背回了宮裡。
  • 雍正王朝:皇十三子胤祥——甘於命運多舛,卻不甘於青春的腐爛
    在《雍正王朝》的演繹中,太子胤礽於康熙五十一年再度被廢,皇十三子胤祥也因為「助太子暗殺鄭春華」和「擅自派兵剿滅江夏鎮」的罪名而被圈禁宗人府。從康熙五十一年到康熙六十一年,從皇四子胤禛的皇儲身份被康熙皇帝默認到皇四子胤禛接過康熙皇帝手中的皇權,整整十年。從二十七歲的「俠肝義膽」到三十七歲的「半頭白髮」,他甚至在自己最親最近的四哥登基為帝以後,也學會了「收斂鋒芒」和「明哲保身」。
  • 《雍正王朝》中老十四為遺囑大鬧靈堂,雍正為何封烏雅氏為皇太后
    導讀:老十四大鬧靈堂,是因為他憤怒、惱火以為遭到了背叛。當年康熙活著的時候一切都是美好的,無論出於什麼原因老十四脫穎而出得到了大將軍王去西北領兵的機會。在他看來未來的皇位繼承人非他莫屬,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給父皇賀壽的禮物由天外隕石變成了死鷹;父皇駕崩後居然傳位給了四哥;八哥幾十年的辛苦謀劃居然就讓四哥輕易完成了逆襲而無動於衷。
  • 雍正王朝:喬引娣和雍正,發生關係沒有?一個小動作,說明了一切
    導讀:喬引娣,作為基層貧困民眾和雍正政敵家眷的雙重代表人物,乃係《雍正王朝》中見證雍正皇帝「在位十三載,日夜憂勤,毫無土木、聲色之娛」的關鍵人物。最初階段,這個被皇十四子胤禵在破廟「撿」來的逃荒丫頭,因為和其「同命相憐、皆有痛失至親之苦」而惺惺相惜,乃至感情迅速升溫。
  • 雍正王朝:年羹堯血洗江夏鎮時,嶽鍾琪為什麼劃破自己的臉?
    在這裡依舊老生常談的說一次哈,本分析文章只談劇不說史,並非是將電視劇當成正史的說,所有分析都基於雍正王朝電視劇的劇情而言。一、細節之處的把控,雍正王朝達到登峰造極嶽鍾琪這個角色在劇中並非重要人物,出場並不多,屬於配角之一。但很明顯雍正王朝對於細節很執著,包括所有角色。
  • 《雍正王朝》兩段不倫之情,為何留下了鄭春華,刪改喬引娣?
    而在雍正王朝之中,喬引娣的感情戲是最為注重的,她的愛人是雍正,她對雍正從厭惡到深愛的過程,其實也是作者想要通過這部小說為雍正「正名」的過程。《雍正王朝》之中埋了不少感情線,無論是在原著之中還是在電視劇裡,雍正和喬引娣的這感情戲是最為看重的。喬引娣是十四爺的人,雍正在第一眼看到她的時候就已經注意到她,也許是因為十四爺平時沒少在喬引娣面前說四爺的不好,喬引娣對四爺防備得很。
  • 在《雍正王朝》中輔佐過雍正的鄔先生,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在《雍正王朝》中輔佐過雍正的鄔先生,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雍正王朝》是講公元一七二三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北京九城戒嚴,康熙皇帝駕崩,舉國震驚。康熙選擇了胤禛為雍正皇帝。西北用兵、數省天災,急需軍費和賑災,抄貪官汙吏的家財,解決急需。而後的「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河南罷考案」、「鐵帽子親王大殿發難逼官」、「含淚殺親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紳斂財和宮廷內部黨爭、擠壓的歷史事件貫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公元一七三五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中國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心力交瘁,暴猝在自己的御案旁。
  • 雍正王朝:雍正為何要把喬引娣從胤禵身邊奪過來?喬引娣結局如何
    原著中喬引娣的結局「白虎玉兔同赴大真」,白虎指的是雍正,玉兔指的是喬引娣,同赴大真就是說他們一塊歸西了!這是來自原著中的說法,當雍正派人四處尋訪找了喬引娣的母親黑氏並把她接進宮的時候,悲劇開始上演了!原來雍正還是皇子的時候外出辦差時和喬引娣的母親黑氏產生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情愫,公子落難美女搭救的戲碼是小說中常用的套路。
  • 雍正王朝:雍正能放過知道他太多秘密的鄔思道嗎?鄔思道結局如何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個神一般的人物,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運籌帷幄,最終幫助胤禛走向至尊之位。在封建王朝歷史裡,「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悲劇不斷上演,有很多一心輔佐主子成為帝王的人物,功勞顯赫卻落沒有好結局。那麼,鄔思道的結局又如何呢?聰明的鄔思道懂的「高處不勝寒」的道理,在幫助雍正奪嫡成功後,選擇遠離權力核心,以「半隱」的原則,才能保命。
  • 乾隆不是雍正的親兒子,他其實是漢人出身,這到底是真是假
    乾隆不是雍正的親兒子,他其實是漢人出身,這到底是真是假乾隆皇帝雖然能力不一定能比得上自己的父親雍正、爺爺康熙,但是他也是清朝少有的賢明君主,而且他活得最久,在位時間也算是最長的幾位之一。據說當年雍正還是雍親王的時候,他的府中剛出生另一個女兒,而隔壁陳閣老家恰好同時出生了一個男孩。當時雍正正在積極地競爭皇位繼承人,而皇室最為重視子嗣繁衍,所以如果自己多一個兒子,就會多一個優勢,因此雍正就把自己的女兒與陳閣老家的兒子掉了個個。這個兒子就是乾隆。這是流傳非常廣的說法,並一直出現在有關的影視劇中。不過如果仔細一想,這些說法其實根本就站不住腳。
  • 雍正的皇子們都是弘字輩,為何唯獨年氏的兒子是福字輩?
    雍正的皇子們都是弘字輩,為何唯獨年氏的兒子是福字輩?說起歷代勤勉好學的皇帝,那麼,雍正帝絕對算得上是其中一位,胤禛六歲進尚書房學習四書五經、滿文,自幼受父皇和師傅的嚴格管束,年長後,胤禛便跟著康熙四出巡幸,並奉命辦理一些政事,善於治國的他深受文武百官的擁戴,同時也贏得了康熙的信賴,可以說胤禛在儲位鬥爭中能夠脫穎而出是必然的,雍正登基後雖然將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國事上,但是皇帝也是人,他也有七情六慾,看過《甄嬛傳》的朋友們都知道,劇中的雍正十分的喜愛甄嬛
  • 《雍正王朝》中,雍正在河南想見鄔思道是否還有殺心?
    在這樣的情況下,雍正不僅需要手段,更需要謀臣。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雍正即位之初,還需要大量像鄔思道、胤祥和李衛這樣忠實的人才隊伍,甚至包括年羹堯這樣的武將,來幫助他穩定朝局,圖謀發展。 要是一上位就幹「兔死狗烹」的事兒,試問在八爺黨的壓力之下,在內憂外患之中,雍正的屁股怎麼坐得穩?所以,鄔思道即或是到了河南,雍正想見他,也並非有什麼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