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行為

2020-11-28 易本正經談

你是否注意到:在某些環境裡,情緒容易變得暴躁,而在另外一些地方又會覺得特別的平靜和放鬆?這與所處環境的顏色密切相關。比如藍色,我們會聯想到藍天,沒有風雨,陽光明媚,可以進行戶外活動,藍色會讓我們感到平靜與穩定。顏色是一種強大的交流工具,不僅可用於發射信號,如紅綠燈,還會極大地影響我們的情緒、感覺和行為,顏色,如紅色,會影響我們的心率,血壓和呼吸。

為什麼我們有特別喜歡的顏色?顏色會對我們的身心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顏色心理學是研究顏色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情緒以及對他人的印象。顏色對心理的影響涉及兩個主要類別:暖色調和冷色調。溫暖的顏色(例如紅色,黃色和橙色)可以引發從舒適、溫暖到敵意和憤怒的各種情感。諸如藍色、綠色和紫色之類的冷色調通常會讓我們感到沉著,但也可能讓人聯想到悲傷或冷漠。

顏色心理學研究顯示不同的顏色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從提升我們的情緒到引發焦慮。我們的衣服和購買物品的顏色會反映出我們的個性,顏色偏好會反映出我們想要展示的形象類型。雖然對顏色的感覺有些主觀,但顏色效果具有普遍意義,顏色為不同的人創造相同的印象。

白色:讓我們感到新鮮和乾淨,可喚起青春和現代感。黑色:代表著莊重、嚴肅、性感和神秘,黑色是豪車中最受歡迎的顏色。銀色:與新穎、現代和前沿的事物聯繫在一起,高科技產品通常是銀色。 綠色 表示清新、安全與和諧,綠色使眼睛放鬆,產生最少的眼睛疲勞。紅色:大膽、熱情、引人注目的顏色,投射出力量和自信,適合女性約會穿著的顏色。藍色:給人以穩定和安全,讓人覺得可靠和信賴,適合男性約會穿著的顏色。黃色:顏色中最快樂的一種,會激發歡樂,也比一般人更願意承擔風險。灰色:意味著低調,不想脫穎而出。

當然,顏色的選擇還受價格和實際問題的影響。不僅如此,顏色偏好也會隨時間變化。一個人年輕時可能更喜歡更明亮,更引人注意的顏色,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被更傳統的顏色所吸引。

顏色心理學的概念也可以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牆壁的顏色,衣服的搭配,工作環境的色調,顏色的選擇,會帶來不一樣的情緒和心情。

相關焦點

  • PPTRP:思維和行為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
    2015年1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於國際雜誌Psychology and Psychotherapy: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蘭卡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雙相型障礙患者的情緒波動或許會受到其思維的影響
  • 情緒三要素:什麼影響著,我們的情緒
    這就像紅、黃、藍三種顏色,按照不同的比例調和可以產生不同的色彩,情緒在這三個因素共同作用下,也可以產生不同的情緒過程。情緒這個東西,人人都有。一個人在很小的時候也會表現出來,開心,生氣,難過,悲傷……情緒,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它與我們這個肉身緊密相連,我們今生無論如何是擺脫不了它了。那情緒是好是壞呢?
  • 你覺得是情緒影響行為還是行為影響情緒?
    這話題沒辦法剝離開來,情緒影響行為是肯定的,行為也能左右情緒,這個不可否認。這個貌似是與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類同。應該是互為關係,沒有反正沒有前後。人的心態好不好,全由自己決定,哭著是一天,笑著也是一天。情緒低落時,幹什麼都提不起精神來,任由散慢,消沉到底。情緒高漲,興奮難抑,自然就興高採烈,看什麼都像香噴噴的花朵。我情緒不好的時候,多是尋個小酒館,要兩菜,一瓶酒,一個人獨斟獨酌。小酒館清淨,不囂燥,人也不多,正好對應了心情。迷朦夜幕下有酒滋潤心情,低落情緒隨著酒精的攝入而不斷稀釋,也就不再糾結纏繞了。
  • AI新生:情緒除了會影響行為,還揭示我們的潛在偏好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一個大問題:如何破解人機共存密碼,掌控比我們強大得多的智能,讓AI獲得新生?本文摘自書中《愚蠢的、情緒化的人類》一節,由澎湃新聞經中信出版集團授權發布。本節的標題並不是指某個特定的人類群體,而是指我們所有人。與完美理性所設定的不可企及的標準相比,我們都是極其愚蠢的,我們受制於各種情緒的起伏,這些情緒在很大程度上支配著我們的行為。
  • 赤橙黃綠青藍紫,顏色是如何影響我們消費的?
    一般來講,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是主要是憑視覺,在保證商品不存在質量問題的前提下,首先對獲得的商品的色彩的信息作出喜愛或厭惡的判斷,然後對自己喜愛的色彩的商品產生購買的欲望,最終形成世實際的消費行為。不同的色彩是如何引導消費的?
  • 情商提升——什麼是情緒,情緒不等於情緒影響下做出的行為
    今天分享的內容包含兩個部分:1、 什麼是情緒2、 情緒不等於情緒影響下做出的行為那麼什麼是情緒呢?從概念上來講,情緒和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和相應的行為反應。所以,我們提及的情緒是個體內在一個過程,包含了自己的感受,即主觀體驗、自己的生理變化和表情變化。而在不同的情緒影響下,大叔和小姑娘最後做出不同的應對行為:喊出來、躲起來。
  • 把控住自己的情緒,不讓不良情緒影響自己的行為
    工作生活中,總有那些些不順心、不如意的事讓我們情緒波瀾起伏,衝動易怒。更甚者導致行為失當,言語失禮,做出些無法挽回的錯事,事後總是被感慨、悔恨的情緒給糾結著,形成壞情緒造成的惡性循環。人是感性的動物,這種感性賦予了我們人類與其它動物的與眾不同。同時,也形成人類自己一個無法避免的缺點。我們自己往往在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狀態下做出些愚蠢的事來。古今中外此類事不勝枚舉。古今中外離我們太遠了,還是回到我們自己吧。
  • 孩子的情緒對自身行為的影響,父母一定要看看
    就是說,孩子有了積極的興趣並進行學習之後,還要有穩定積極的情緒來維持。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兒童的情緒對自身行為的作用。愉快的情緒會使兒童願意進行某種活動,使孩子在學習中精神振奮,感受性提高,思維相像活躍,記憶力增強,從而獲得最佳學習效果。反之,不愉快的情緒會分散兒童的注意力,使其產生某種消極行為,降低學習效果。
  • 情緒是本能,情緒反芻會切斷信念和影響關係
    情緒是人的一種本能!正向情緒包括:愛、希望、信心、同情、樂觀、忠誠等。負向情緒包括:憂愁、悲傷、憤怒、緊張、焦慮、痛苦、恐懼、憎恨等。一、情緒的ABC模式心理學上有一個定義為情緒模式,它是指在外界持續刺激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固定的連鎖情緒反應路徑與行為結果。
  • 嗅覺如何改變情緒?俄羅斯科學家發現影響情緒的新物質
    嗅覺如何改變情緒?根據現有的了解,人類神經系統中共有6種微量胺的受體,其中TAAR1受體是唯一有研究價值的一種,因其參與了大腦的情緒行為,可能對精神方面的研究有幫助,目前相關治療精神分裂的藥物已經進入臨床階段。而另外5種受體,過去科學家們認為它們只參與感知與社會相關的先天氣味,沒有其他作用。不過,新研究推翻了這一結論,另一種受體TAAR5同樣表現出了重要的神經功能和精神-情緒作用。
  • 疫情之下,該如何調節我們的緊張情緒?
    面對疫情,我們該如何調節我們的情緒?出現過度焦慮的情緒怎麼辦?下文經出版社授權節選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眾防護與心理疏導》的心理保健篇,以饗各位書友。②環境的影響。家庭或工作的氛圍會影響個體的感受,包括身體的感受。③性格特徵。神經質個性,向外關注比較少,對內關注比較多,因此會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體上,進而對身體感受更加敏感。④情緒的不表達。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恐懼、擔憂、害怕通過身體的不適來表達,而不是通過情緒來表達。如何應對軀體化反應?①接受事實。
  • 兒童期常見的情緒和行為問題
    兒童少年時期的情緒行為問題常以焦慮、恐懼、抑鬱、多動、衝動、違拗為主要表現,發生率較高,女孩的情緒問題明顯高於男孩,而男孩的行為問題高於女孩。   兒童在心理髮育過程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主要有自身的素質、家庭環境、幼兒園和學校環境、社會環境。
  • 如何從寵物兔的行為識別它的情緒
    我們該如何識別兔子的情緒、以便更好的照顧它們呢?開心、放鬆    當放風時,兔兔快速奔跑,並四肢齊跳,在空中快速擺頭時,不要擔心,那是它們「開心」的表現。    當它舔爪梳毛之後,眨著眼睛「咚」的一聲倒地不起,不要擔心它是不是生病死掉了,那只是它對環境極度放鬆才會有此舉動。
  • 繪本《我生氣了》:告訴我們如何管理情緒?
    繪本《我生氣了》講述了爺爺和孫子安的一個日常小小場景,爺爺催促在玩積木的安吃飯,安卻想繼續玩兒,為此他們起了衝突,就是這樣一件日常的小事,相信大家都經常在自己的生活裡遇到這樣的小事情吧?在繪本故事裡面,兩位主人翁他們是如何處理衝突產生的情緒的呢?
  • 思維決定行為,情緒管理對我們有多重要?
    思維決定行為,行為不OK說明思維不OK。但我突然想到萌姐說的話,思維決定行為,行為不OK,說明思維不OK,思維不OK就要學習。我現在生氣,情緒不好我就要學會管控我自己的情緒。我要認識我自己的情緒,我現在有點情緒低落。
  • Logo設計中的形狀和顏色,看一看您的品牌用對顏色了麼?
    標誌設計中的心理學為了製作一個有效的標識,設計師必須考慮構成設計的最小元素,並考慮它們對潛在客戶的影響。研究各種因素對人的思想和行為的影響的科學被稱為心理學。了解心理學原理知識有助於理解人類的願望和動機,這意味著設計師可以預測可能的用戶對某些解決方案的反應。人們可能不太會注意到的事情,大腦往往會對影響情緒和行為的視覺對象產生反應。
  • 疫情下的情緒調節(二)科學認識情緒及其影響
    壹情緒的理解 情緒以人的需要為中介,是人的主觀感受和態度體驗,反映了客觀外界事物與主體需要之間的關係。
  • 被子顏色竟會影響睡眠質量?哪種顏色更助眠?選對顏色,睡得更香
    被子,這是一件每天會陪你八個小時左右,並每天還會和你近距離的接觸,但你卻察覺不到它的重要性的東西。不過,你察覺不到它的重要性,不意味著它就不重要了。睡眠與健康息息相關,睡覺時我們和被子直接接觸,被子影響睡眠,間接也就會影響到健康。
  • 影響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培養兒童的親社會行為?
    01影響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因素 環境因素:家庭(父母)和同伴對兒童親社會性行為的影響,主要是通過與兒童的交往而發生作用的。兒童的親社會性行為,如分享、謙讓、協調、幫助、友愛、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等,就是在與父母的交往中,在父母的要求和指導下逐漸形成與發展的。 早期親子交往的經驗對兒童與他人包括同伴的交往也有極為明顯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到兒童以後的人際交往態度、行為。 研究指出,嬰兒最初的同伴交往行為,幾乎都是來自於更早些時候與父母的交往。
  • 精油為什麼能影響情緒,用科學解釋給你聽!
    嗅聞精油又是如何作用於人體的?為什麼說情緒影響健康?又為什麼說精油會影響情緒?這些疑問可能一直縈繞在你的腦海。想知道大腦的哪一部分控制情緒嗎?雖然整個中樞神經系統幫助控制我們的情緒,正如你將了解到的,邊緣系統和自主神經系統的活動對我們的情緒健康特別有影響。整個邊緣系統——包括海馬體、下丘腦和杏仁核等子部分——幫助控制我們每天都經歷的各種情緒、意願、內分泌和內臟對環境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