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早晚和智商有關?如果這個年齡還不會說,可能有問題

2021-01-17 踽踽懂家居

朋友小周最近有點擔心她的女兒,快三歲了還不能流利地說話。只會蹦出兩三個字,學了很久會一些簡單的名詞比如『爸爸』和『媽媽』等。他們開始擔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語言表達缺失」症,有這種症狀的孩子在語言學習方面會比普通孩子慢2-3倍。婆婆一直嫌棄兒媳學歷低,覺得是她的原因影響了孫女的智商,導致說話比較晚。

孩子開口說話早晚和智商掛鈎嗎?

以小周的孩子為例子。雖然孩子說話晚,但是其他方面的表現和普通孩子一樣,甚至更好。三歲的她已經會自己盛飯,給寵物打掃籠子,還認識一百多個漢字。她可以聽懂大人在說什麼,只是無法流暢地表達而已。

2017年,美國育兒協會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他們隨機選取了62名「語言表達缺失」的兒童,發現其中只有一名被證明智商較低,與正常兒童相差不大。甚至出乎意料的是,有三個孩子不是不會說話,而是懶得說話。

記者採訪會說話卻不願說話的孩子,他們表示:如果他說得流利,他父母會要求他不停地表現給別人看,太麻煩了。一個三歲左右的孩子能預想到這一點,智商絕對在同齡人中名列前茅。

所以很明顯,孩子說話的時間和智商高低沒有必然的聯繫。對比說話早晚的角度,只能得出一個非常片面的結論。

兒童語言發展的過程

一般來說,孩子在1歲左右就能學會簡單的單詞,比如父母經常教的雙音詞,比如「爸爸」、「媽媽」,他們已經開始意識到這些單詞的具體含義。

到2歲的時候,可以熟練地使用短句,但大多數時候,只能用單個詞組成句子,如「媽媽,擁抱」,「不要,去」等。

孩子到了3歲左右,基本能說出完整的句子。此時的孩子正處於「好提問期」,喜歡提問。據統計,男生普遍比女生晚一點。

3-6歲,孩子的認知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會迅速上升,說話會流利,價值觀會初步確立。在這個階段,孩子喜歡說話並渴望表達自己。

(當然,這些數據只是計算出來的平均值。根據個人情況不同,有一定程度的偏差,主要供參考。)

生活中有哪些原因會導致一些孩子說話晚?

1.外部因素

孩子5歲前能力的培養完全取決於父母,孩子好不好完全看父母怎麼教。語言能力只是大腦在不斷刺激下的慣性反射,並不是細胞本身攜帶的遺傳信息。所以,如果父母不能在合適的時間刺激孩子的大腦發育,或者環境不適合,孩子說話自然會慢。

2.內部因素

部分兒童因身體或心理缺陷而出現一定程度的語言表達障礙,可分為「表達障礙」和「感覺障礙」。

前者問題多為生理缺陷,如語音問題、大腦語言區發育異常等,屬於不可抗力,家長需要儘快就醫。

後一種情況很複雜。兒童可能會有一些生理問題,如聽力障礙,或一些心理副作用。自卑的孩子不容易記住事情。如果他們不記得了,自然就不會表達了。無論是哪種原因,發現越早效果越好。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說話

1.周期性刺激

通過重複一個單詞來刺激孩子的神經系統,伴隨著遊戲或玩具等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孩子可以很快形成模糊的概念。一般來說,孩子們通常在一周左右開始模仿父母的聲音。

2.經常對話

孩子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在相處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和他溝通,營造合適的語言氛圍,幫助孩子儘快開口說話。

3.通過有趣的育兒書教育孩子

現在市場上有很多育兒書籍,把遊戲和語言教育結合在一起。從市場反饋來看,效果不錯,畢竟興趣才是孩子最大的老師。

學習離不了好工具!《語言表達第一課》是專為2-8歲孩子設計的語言啟蒙繪本,將語言啟蒙、語言遊戲、創意聯想結合在一起,非常實用的育兒教育繪本。

全套一共有《名詞》《動詞》《形容詞》《打比方》為主題的四本書。

它不僅僅是一套語言啟蒙書,更是一套能鍛鍊孩子閱讀能力,識字能力、思考能力和想像力的工具書。

書中所有的內容都貼近真實的生活,讓孩子從日常生活中熟悉書本,用色彩分明的有趣圖案吸引孩子學習名詞、認識漢字等等。

這套書,還能拉近父母與孩子的距離、

很多親子小遊戲,趣味問答等互動設計,讓枯燥的文字學習,變成一個快樂的小遊戲,輕鬆又簡單,哪怕是2~3歲的寶寶也能邊玩邊學。

一套書玩下來,孩子們不知不覺就認識了成百上千個詞語,還學會了流暢的語言溝通。

無論是記憶力,還是理解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培養,這對於孩子以後應對升小學的【看圖說話】類題目,打下了穩固的基礎。

這套書品質也超棒,優質厚實紙張,裝訂牢固,經得起孩子的折騰和反覆翻頁。採用環保油墨印刷,圖文清晰,色彩豐富明亮,很容易吸引孩子注意力。

最近發現國內出版社推出了新版,所以趕緊推薦給大家,而且價格也特別給力,原價159,現在只要99.9元/套,一頓外賣的錢,就能擁有四本圖書。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帶一套回去和孩子一起在玩耍中學習~

相關焦點

  • 寶寶開口說話的早晚,暗示了孩子智商的高低?老一輩人:貴人語遲
    但是,每個孩子的成長軌跡都不同,有的孩子開口比較早,9、10個月就已經能清楚地叫人了,但有的小傢伙開口則比較晚,一歲多了說話仍是磕磕絆絆的,而這時老一輩人就會說:「這時貴人語遲,別著急!」寶寶們開口說話的早晚,真的暗示了孩子智商的高低嗎?
  • 娃走路的早晚,暗示了智商的高低?孩子何時學會走路屬正常情況?
    相關數據表明,關於諮詢走路姿態的問題,至少每天有5到10例,絕大多數寶媽表示不能判斷孩子走路的姿態是否正確。孩子與孩子之間還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很多孩子出生之後,隨著時間不斷的成長,有的孩子會出現走路比較早的現象;但是有一些孩子就會比較晚,家長們會拿這件事來衡量孩子自身的智商問題。娃走路的早晚,暗示了智商的高低?
  • 孩子走路晚=智商低?寶媽別再被忽悠了,主要和這些因素有關
    在他們沒出生的時候,父母通過胎動「猜出」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在跟他打招呼,所以有了回應。 孩子出生以後呢,父母就覺得孩子孩子走路比別的孩子早,智商一定很高。 其實這兩者是沒有關聯性的,孩子走路早晚和智商沒有關係,而是和以下因素有關:
  • 反應快的孩子智商高,反應慢的智商低?現實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文 /小馳說,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家長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特別聰明,這無論是對孩子學習還是以後工作,聰明的孩子就會有很大的優勢。我們大家也是一樣,如果遇到了那種反應特別快的孩子,大家也會誇獎這個孩子特別機靈,智商特別高。
  • 如果孩子有這7種「小問題」,你可能正培養高智商寶寶,別埋沒
    實際上,如果父母能夠細心觀察孩子,可以通過一些小的特徵來分辨孩子的智商高低,特別是以下7個方面,如果孩子有這7種"小問題",那麼你可能正在培養高智商寶寶,千萬別埋沒孩子的天賦。一:愛說話有些家長經常吐槽,說自己的孩子嘴巴太碎,每天都在碎碎念,不管到了什麼場合都一樣的愛說話,看上去完全不像個小孩子,讓家長十分的苦惱。
  • 「一臉聰明相」並非謠言,孩子臉上有3種特徵,長大智商不會低
    比如說有些老人常會說:這孩子耳朵大有福氣!這孩子額頭寬肯定聰明!這孩子可真愛笑,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這人一看就是面色溫和,應該很善良!原本很多人都不相信,覺得老人這就是瞎說,沒想到有很多還真的都被說準了。這也讓有些人感到比較疑惑,為什麼通過觀察一個人的面相就可以看出來他這個人的智商和他的性格呢?
  • 孩子不愛說話,就是性格孤僻?這可能是孩子在獨立思考
    愛因斯坦從小就被當作「怪類」,他四歲的時候才會說話,從小不愛與人交流,長對話很難進行。老師和家長都認為他不聰明,但事實告訴我們,他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我們的孩子可能沒有到愛因斯坦這麼「嚴重」的地步,可能孩子只是開口說話慢,回答時間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孩子回答慢,且不愛說話只是孩子在思考,用一種幼兒的腦迴路,不是像成人那樣,所以家長再也別亂貼標籤,不愛說話不等於性格孤僻。
  • 小七顏值下降,或與奶嘴有關,奶嘴超過這個年齡還用可能會變醜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寶寶天性就是會找奶喝,在寶寶還小的時候,他們是不會用杯子和習慣喝水的。為了模仿寶寶喝母乳的感覺,就出現了奶瓶這個偉大的發明,既方便,寶寶又很喜歡。甚至有很多寶寶,就算不喝奶的時候,嘴裡也喜歡咬著奶嘴。如此,又催生了「安撫奶嘴」。雖然寶寶很喜歡奶嘴,但事實上,不能讓寶寶一直使用奶嘴。
  • 孩子說話晚要矯正嗎?李玫瑾:超過這個年齡要注意,在家就能訓練
    因此家長們會擔心,孩子說話晚是不是智力發育有問題?需要矯正嗎?育兒專家李玫瑾曾經說過,寶寶的語言發育是有規律可循的,有的說話早,有的說話晚,這些都很正常,但若是超過這個年齡,家長就要注意了。了解孩子語言發育的規律不管是網絡上又或者是其他地方,家長總是會探討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問題。
  • 說話晚就是智力有問題?育兒真相:常見的4種原因會影響寶寶說話
    在小區裡面帶寶寶玩的時候,有兩個寶媽聊起了孩子說話早晚的問題:一個媽媽說:我家孩子小時候說話可早了,大概1歲半左右就可以說好多話,而且還能背古詩呢!說完還不忘加一句,我聽老人說「說話早的孩子聰明」。另外一個媽媽接著話茬說:我家兒子說話就晚,都快3歲了,話還說不全。她奶奶說隨他爸爸,他爸爸小時候就說話晚,我還聽說「貴人語遲」呢!
  • 孩子1歲多還不會說話,擔心發育遲緩?別著急,看看是不是些原因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寶媽抱怨,自家寶寶已經一歲多了還是不會說話,而且這些媽媽還會認為是孩子發育異常,有的甚至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也沒發現任何問題。 小美帶寶寶去醫院檢查,醫生說孩子聽力以及各方面都沒有任何問題,只是單純的說話晚而已。但是小美覺得,孩子遲遲不開口講話,也有可能與她平常沒有對孩子進行很好的鍛鍊有關。 其實鄰居小美的想法是正確的,因為1~3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若父母在平常生活中沒有採用正確的回應方式,那麼,部分孩子說話就會比較晚。
  • 俗話說「大寶傻、二寶精」,孩子的出生順序,與智商、性格有關?
    俗話說「大寶傻、二寶精」,經常聽到老人說出類似的話,起初還不信,後來跟幾位二胎寶媽交流聊天后發現,似乎這句老話,確實有些道理~ 「大寶傻、二寶精」? @西瓜超好吃:大寶從小就很乖巧聽話,但有時候就感覺老大拘謹了點,而二寶嘴巴特別甜,經常逗笑家人,總的來說就是「一文一武」~ 相信有二胎的家庭,很多父母都有類似的感覺,難道孩子的出生順序,真的與智商
  • 孩子頭頂有「2個旋」代表什麼?和性格、智商有關嗎?家長要清楚
    孩子小時候頭髮較短,很容易看出頭部的一些特徵,「發旋」就是被很多人熱烈討論的一點。並且,人們口中還流傳著有關發旋的口訣,例如:頭頂兩個旋的孩子聰明、調皮,「旋」越多的孩子越聰明等。那麼這些是真的嗎?發旋到底代表什麼呢?
  • 如果我的孩子被稱為「問題孩子」,引起問題行為的兒童如何處理
    接下來是初中二年級和三年級,然後是小學六年級。考慮到這一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孩子更有可能出現問題行為的年齡是初中時。作為父母,我想長期看待我的孩子,包括我上小學時,這就是基礎。孩子導致問題行為的原因是什麼?容易出現此類問題行為的兒童的可能背景和原因是什麼?
  • 孩子的智商,主要由父母「年齡差」決定?你和另一半差幾歲?
    以至於我們會發現周圍的寶媽們在備孕的時候就會有很多的細節把控,比如每日的合理作息,嚴禁菸酒等。但是最近國外有報導說夫妻間年齡相差7歲會更容易生出聰明的寶寶,不知道這樣的說法,是否真實呢?在他們結婚後一年就有了洋洋,當時洋洋爸爸已經35歲了,但是媽媽還比較年輕,只有28歲。這兩個人的結合以後,對於生活和養育孩子的一些想法非常成熟,就連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夫妻倆的立場也十分統一。
  • 如果孩子有這些特點,暗示將來智商高,千萬別以為是「熊孩子」
    ,這個標籤可能伴隨著他一輩子。 因此,家長們一定要把心中的那個標籤撕掉,如果孩子有這些特點,暗示將來智商高,千萬別以為是「熊孩子」,你家孩子中了嗎? 每個寶寶來到世上都自己的個性和主張,父母能做的就是替孩子掃除路上的危險,讓他們自由自在地去探索。 2)話多嘮叨 有些寶寶話多愛嘮叨,每天都在不停說話,像本活的十萬個為什麼,不管你有多忙,他始終圍繞在你的腳邊說話。
  • 寶寶2歲還不會說話,是孩子發育緩慢嗎?
    相信做父母的都有體會,眼看著寶寶一天天長大,從會坐、站立,到會走路、說話,每一步成長都會讓家長非常有成就感。不過有的家長可能也發現了,在家裡看孩子哪兒哪兒都好,一帶出去,就免不了懷疑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問題,因為和別的孩子一比較,自家孩子就跟發育不良似的,樣樣落後於人。
  • 如果娃有這幾個「怪癖」,是智商和情商高的表現,中了就偷著樂吧
    在學校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智商比較重要,這樣就可以快速提高成績,風靡全校。可是進入社會之後,我們才恍然大悟,情商更重要一些,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能討老闆開心也不是小事。所以就有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可以選擇,你會讓孩子擁有智商還是情商?有句話說了,做選擇的是小孩子,而成年人選擇兩個都要。
  • 笑出豬叫聲,有家長問:小孩一歲兩個月不會加減法,擔心智力問題
    初看到這個網友,也不知道是寶媽,還是寶爸發來的問題,我是真的笑出了豬叫聲,有生以來第一次笑出豬叫聲。這名家長非常擔憂的私問我道:自己家小孩一歲兩個月大了,但是還不會算加減法,數數也完全數不大清,是不是智力有問題,需要不需要帶孩子去看看醫生。
  • 還不會說話的小嬰兒,腦子裡的「語言」是什麼樣的?
    許多新手爸媽們都會糾結一件事:這孩子,到底什麼時候開始說話?人類嬰兒說話有早有晚,差異還不小。有的孩子1歲就成了話癆,有的孩子2歲還惜字如金。有的孩子會忽然飛速進步,也有的孩子一直停滯不前……有辦法在嬰兒開口說話前,就知道他們對語言的理解程度嗎?還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