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南發布首個省級紅色物種名錄:18個物種已絕滅
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如何做到心中有數分類管理?雲南省的經驗是給物種「上戶口」、建健康檔案。繼去年發布省域物種名錄後,今年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日,雲南省環保廳又發布了全國首個省級紅色物種名錄。目前雲南物種生存狀況怎樣?物種緣何瀕危又該如何保護?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
-
身邊總是出現「極危」物種是什麼體驗?雲南前來謝邀作答
該鳥為極度瀕危物種,全世界種群數量為1000-2499隻,這是雲南省內首次記錄到該物種。據介紹,20世紀90年代以來,受棲息地喪失、過度捕獵、人為幹擾等因素影響,青頭潛鴨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因此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CR)」物種。極危物種——白腹鷺去年11月10日,昌寧縣一位村民周正富發現了一隻虛弱的大鳥,正被幾個孩子追著玩。救助後鑑定發現,此次發現的鳥類為白腹鷺。
-
世界十大極危物種排名榜單揭曉
極危物種指其在保護現狀中被列為極危的生物,它們的野生種群面臨即將絕滅的機率非常高。瀕危動物很多人都比較了解,而相比瀕危動物更稀少的極危(CR)級別的動物,了解的人恐怕不多了,這個等級的物種隨時可能從世界上消失。那麼,你知道世界上極危動物有哪些?下面為你公布世界十大極危物種,快來看看哪些動物列入極危物種榜單。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 本次更新的名錄中共有16種鰩魚成為瀕危物種。其中,15種鰩魚為極危類別。像「犁頭鰩」的種群數量過去45年下降了80%。該名錄指出,鰩魚屬的龍紋鱝和及達尖犁頭鰩常常被當作副漁獲物捕撈,是目前瀕危程度最嚴重的海洋物種,離滅亡「只剩下最後一步」。
-
物種資訊:雲南滄源發現「極危」生物——伊江巨蜥&圓鼻巨蜥
圓鼻巨蜥分布於廣西、廣東、雲南和海 南。1987 年在雲南德宏州瑞麗市畹町河谷發現伊江巨蜥(Yang et al. 1987)。伊江巨蜥僅分布於雲南盈江和隴川邊 境線一帶(饒定齊等 1996,楊大同等 2008)。
-
IUCN紅色名錄發布更新,32000個物種瀕臨滅絕之危
2020年7月9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最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d List),涵蓋了其所監測的120000個物種的變化命運。這份最新名錄顯示,目前,有超過32000個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威脅。
-
IUCN紅色名錄發布更新,32000個物種瀕臨滅絕之危
2020年7月9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最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d List),涵蓋了其所監測的120000個物種的變化命運。這份最新名錄顯示,目前,有超過32000個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威脅。
-
物種紅色名錄傳警訊——法律保護之鼠(二)
②2000年2月IUCN理事會通過由SSC(物種生存委員會)修訂形成的《IUCN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等級和標準(3.1版)》(2001),增加「無危(LC)」而成9級體系,並對「受威脅」3個等級(極危、瀕危、易危)分別規定了A-E條量化亞標準;接著又提出《IUCN物種紅色名錄標準在地區水平的應用指南(3.0版)》(2003),增添了「地區絕滅(RE)」和「不宜評估(NA)」2個等級。
-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極危種
產雲南南部;生於西雙版納海拔500-1100米的山谷密林中。模式標本採自雲南普文和勐罕。主要價值觀賞:雲南藍果樹在新葉萌發及深秋落葉時變紅色,而其果實成熟時又呈現美麗的深藍色,觀賞價值很高。可大力發展這一優良的鄉土樹種,以創造更豐富的植物景觀。
-
世界極危物種-龜鱉目
極危物種指其在保護現狀中被列為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的生物,它們的野生種群面臨即將絕滅的概率非常高。
-
IUCN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物種信息更新
IUCN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目前收錄128918個物種,其中35765個物種面臨滅絕威脅。 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物種信息更新。
-
世界上最後一隻雌斑鱉接受人工授精,它會滅絕嗎?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定為極危(CR);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級保護動物;2015年環保部中科院聯合公布的《脊椎動物紅色名錄》定為極危(CR)。分布於我國的長江流域和紅河流域的淡水區域以及越南北部。
-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冬蟲夏草首上名錄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冬蟲夏草首上名錄 澎湃新聞記者 錢成熙 綜合報導 2020-07-10 20:36 來源
-
全國不足500隻,「百鳥之王」綠孔雀逼停雲南玉溪最大水電項目
綠孔雀有「百鳥之王」之稱,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目前,中國僅在雲南省有分布,數量不足500隻。陳氏蘇鐵也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屬於極危物種。 自然之友總幹事張伯駒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判決結果可以理解為,法院對該水電站摁下了暫停鍵,項目未來是否會復工還有待觀察。
-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冬蟲夏草首上名錄
澎湃新聞記者 錢成熙 綜合報導7月9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一年更新一次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根據此次更新,馬達加斯加近三分之一(31%)的狐猴物種現在處於極度瀕危狀態——距離滅絕僅一步之遙,其中98%的狐猴生存受到威脅。而我國的冬蟲夏草出現在了易危物種之列。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長江江豚等列為一級保護
在關於《名錄》(徵求意見稿)的說明中,兩部門表示,根據野生資源的變動情況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時對《名錄》進行調整和修訂,有利於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據悉,自2017年1月1日新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法》正式實施起,兩部門加快對《名錄》的調整工作。
-
去年4隻今年1隻,「極危」青頭潛鴨再現雲南保山
1月9日,雲南省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青華海監測到了1隻青頭潛鴨,連續兩年監測到這一世界極危鳥類。據悉,青頭潛鴨今年抵達青華海的時間較去年提前。青頭潛鴨 段紅蓮2021年1月9日攝於青華海青頭潛鴨由於棲息地喪失、人為幹擾等一系列因素,種群數量急劇下降,2012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CR)物種。
-
中國唯一雌性斑鱉人工授精後死亡
斑鱉屬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國際龜鱉生存聯盟(TSA)資料顯示,在該雌性斑鱉死亡之前,全球已知的斑鱉為四隻,其中兩隻在越南,另兩隻在蘇州動物園,據信百歲左右。蘇州動物園這隻雌性斑鱉的死亡,意味著目前僅剩下3隻。公開資料顯示,這隻死亡的雌性斑鱉來自長沙動物園,因聯合繁殖需要,於2008年「嫁往」蘇州動物園。
-
鳥中「大熊貓」禾花雀升級為「極危」20年間被吃到近滅絕
2017年12月5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官網宣布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黃胸鵐(俗稱「禾花雀」)的評級從「瀕危」升為「極危」。紅色名錄指出:跡象顯示,該物種數量總體下降速度超出此前想像,並且在過去11年間變得非常迅速。
-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0版》在線發布
本網訊 記者柏斌報導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近日在線發布了最新的《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0版》。2020版年度名錄共收錄物種及種下單元122280個,其中包括54359個動物物種,37793個植物物種,12506個真菌物種。生物物種名錄是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基礎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