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觀察蝸牛課的設計

2020-12-03 學習是一種責任

一場雨後,山青草翠,空氣清新,下課後,學生們到校園的竹林裡,草叢中去尋找蝸牛。

這是我前幾天特意安排讓學生找蝸牛,因為我們要上一堂科學觀察課,觀察小動物,孩子們也特別喜歡蝸牛,而且蝸牛在校園裡就有,不需要到校門外去找。於是我把實驗目標及活動任務一說,孩子們馬上歡呼雀躍,躍躍欲動,下課鈴聲一響,學生們就跑出教室,開始在校園裡找蝸牛。

有的學生已經找到蝸牛了,而且很多,有的正在找;有的同學把蝸牛放到文具盒裡,有的拿在手裡,有的把蝸牛裝在透明的瓶子,有的放到桌子上看,有的把蝸牛放到紙上玩,總之興趣很高,玩的很開心。

為了上好這節科學課,我也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查閱有關蝸牛的知識,因為有前面幾次觀察植物和草莓的經驗,這次科學觀察實驗課,我大致規劃了以下幾個步驟:

上課後首先讓學生詳細描述自己找蝸牛抓蝸牛的具體經過,結合學生自己的生活實際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

其次讓學生回憶我們以前做實驗常用的觀察方法,運用所學的科學觀察方法去觀察認識蝸牛,藉助放大鏡了解蝸牛的身體外結構和形特徵。

第三,學生通過觀察和動手實踐探索,了解蝸牛的生理特徵。最後讓學生根據觀察填寫實驗報告,提出關於蝸牛的一些思考和想法。學習延伸,讓學生在紙上畫蝸牛,把自己的觀察和發現寫成作文。

有了整體的上課思路和觀察設計,心裡就有譜了,因為科學實驗課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上課後,學生們早已準備好了自己捉來的蝸牛,有的拿在手裡,有的放在文具盒裡,有的放在瓶子裡。我先讓學生們以猜謎語的方式進入正課,然後兩個人一組,每個小組發一個放大鏡,發一個觀察盒子,再發一個透明的塑料水槽,學生很快給蝸牛安了一個家,裡面有樹葉和泥土,蝸牛已經在裡面活動了。

學生已迫不及待的開始觀察蝸牛了,我沒有直接讓學生說蝸牛的生活習性,而是讓學生自己說說,抓蝸牛的時間地點,是怎麼找到蝸牛的,蝸牛生活在什麼樣的地方,自己還發現了蝸牛的什麼特點。很快學生們就總結出了蝸牛的生活習性,第一個學習觀察目標就完成了。

接下來是第二個學習觀察目標,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徵和身體結構,為了活躍氣氛,又讓學生唱了一首蝸牛歌曲,「蝸牛背著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往上爬……」。讓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觀察方法,先從從蝸牛的殼開始觀察,看蝸牛殼的形狀,顏色,蝸牛殼的旋轉方向。再觀察蝸牛的眼睛,觸角,口,腹足等,分別在什麼位置,有什麼特點,蝸牛的身體結構由幾部分組成。

接下來讓學生用手去摸蝸牛的殼,把蝸牛放在手上感受一下蝸牛是如何爬行的,注意觀察蝸牛爬行時留下的痕跡。

學習觀察蝸牛的第三個目標,觀察解蝸牛的生理特徵,蝸牛是如何辨別方向的,我讓學生把蝸牛放到中間開口的文具盒裡,觀察蝸牛的去向,也可以把蝸牛放到裝有土和樹葉的水槽中,用書把三分之二的水槽遮住遮黑,觀察蝸牛的行走方向,結果發展,蝸牛全部爬行到黑暗潮溼的地方。

再觀察蝸牛的味覺和嗅覺,我準備了三杯水,一杯是糖水,一杯是鹽水,還有一杯是醋水,把蝸牛放到透明的大水槽中間,讓學生分別用棉籤粘上這三種不同的水,在大水槽四周分別塗上糖水,鹽水,醋水,仔細觀察蝸牛的去向,最後發現蝸牛爬行到塗有糖水的地方。

把蝸牛放到桌子上爬行,讓學生又用鉛筆去試探蝸牛的各個部位,用手掌敲打桌子,使勁拍掌,最後發現蝸牛的觸角是最靈敏的,而對聲音基本上沒有反應。

這節科學課觀察蝸牛的目標基本完成了,我讓學生把自己觀察蝸牛的方法和過程寫在觀察實驗報告上,然後讓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關於蝸牛的思考,再畫一畫蝸牛。

下課後,讓學生繼續觀察蝸牛。直到第二天,有的學生告訴我,發現自己餵養的蝸牛開始產卵了,我讓學生再仔細觀察,蝸牛的卵從什麼地方出來的,有什麼特點。

還有的學生告訴我他發現兩隻蝸牛正在交配繁殖後代。我讓學生把這堂觀察蝸牛的科學課寫成一篇作文小練筆題目就是《我的發現》。

通過批閱學生的作文,我發現這節觀察蝸牛的科學課,即培養了學生觀察事物的科學方法,又鍛鍊了學生動手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學到了很多有關蝸牛的知識,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把科學課和語文教學相結合,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相關焦點

  • 重慶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小蝸牛》教案設計
    重慶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小蝸牛》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小蝸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話。課文通過小蝸牛與蝸牛媽媽的三次對話,向我們介紹了小樹林裡一年四季的變化,同時巧妙地告訴我們小蝸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點。課文語言淺顯,通俗易懂,很適合一年級小學生閱讀。
  • 鄭州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小蝸牛》教案設計
    鄭州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小蝸牛》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小蝸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話。課文通過小蝸牛與蝸牛媽媽的三次對話,向我們介紹了小樹林裡一年四季的變化,同時巧妙地告訴我們小蝸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點。課文語言淺顯,通俗易懂,很適合一年級小學生閱讀。
  • 石家莊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小蝸牛》教案設計
    石家莊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小蝸牛》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小蝸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話。課文通過小蝸牛與蝸牛媽媽的三次對話,向我們介紹了小樹林裡一年四季的變化,同時巧妙地告訴我們小蝸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點。課文語言淺顯,通俗易懂,很適合一年級小學生閱讀。
  • 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小蝸牛》教案設計
    北京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小蝸牛》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小蝸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話。課文通過小蝸牛與蝸牛媽媽的三次對話,向我們介紹了小樹林裡一年四季的變化,同時巧妙地告訴我們小蝸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點。課文語言淺顯,通俗易懂,很適合一年級小學生閱讀。
  • 青島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小蝸牛》教案設計
    青島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小蝸牛》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小蝸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話。課文通過小蝸牛與蝸牛媽媽的三次對話,向我們介紹了小樹林裡一年四季的變化,同時巧妙地告訴我們小蝸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點。
  • 把愛帶給孩子,編程貓為鄉村留守兒童帶去「一堂編程課」
    來源:時刻頭條12月23日,2020共青團「童心港灣」·文化下鄉活動走進河北灤平縣兩間房中心校,少兒編程頭部品牌編程貓向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支持的117所「童心港灣」捐贈價值133萬元的少兒編程課程及圖書,同時為兩間房中心校的留守兒童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編程課,助力鄉村青少年編程教育發展
  • 獻課展風採,交流促成長——翟曲橫水信息技術課交流活動紀實
    獻課展風採,交流促成長——翟曲橫水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交流活動紀實冷遇見暖,便有了雨;春遇見冬,便有了歲月。教師遇見送課便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冬日的暖陽,照耀著整個大地, 2021年1月7日是個陽光明媚的日子。
  • 蝸牛觀察記——認知蝸牛,就是如此簡單!
    【抓蝸牛】雨後天晴,空氣非常清新,和媽媽一起下樓玩,突然發現地上有東西在爬,蹲下來仔細看,原來是蝸牛,可是它爬的好慢哦!我要撿幾隻回家,我問媽媽可不可以?媽媽沒有猶豫的同意了,媽媽說:「你把蝸牛養起來吧,我們一起觀察蝸牛的生活!」我真的太開心啦!
  • 四年級作文:觀察小蝸牛
    發現爸爸買的菜葉上趴著一隻小蝸牛在緩緩地移動,真是太奇妙了!我仔細的觀察,發現蝸牛的身體可以分成三個部分:頭、腹部和殼。小蝸牛的腦袋圓圓的,頭頂上還有兩對天線似的觸角,一對長觸角上長著兩顆「黑珍珠」,這就是它的眼睛,另外還有一對稍稍短的觸角,下面長著那張小得不能再小的嘴巴,與其說是嘴巴還不如說那是一條細縫更形象。小蝸牛走路主要靠腹部,我們稱之為「腹足」。
  • 小學音樂《蝸牛與黃鸝鳥》說課稿
    我是××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蝸牛與黃鸝鳥》。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 本科生暑假去哪兒了||送山村孩子一堂科技創新課
    本科生暑假去哪兒了||送山村孩子一堂科技創新課 2019-09-17 2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年級《小蝸牛》創新教案教學設計
    一、 創設情境、初步感知1.教師描述:春天來了,一隻小蝸牛要去樹林裡玩,它會看到些什麼呢?讓我們到文中去看一下吧!板書課文題目:小蝸牛。2.齊讀課文。想一想小蝸牛都看到了什麼,是什麼時間去的,什麼時候回來的。填一填:小蝸牛 (時間),他看到了 ,因為這時 (時間)。21世紀教育網(2)小組內說一說。2.反饋自學情況。(1)學習第二部分:小蝸牛春天去樹林,他看到了碧綠碧綠的樹葉、很多草莓。因為這時是夏天。分角色朗讀第二部分。
  • 蝸牛英語李石:把最好的英文系統教育帶給中國家庭
    2020年12月1日,第12屆網易教育金翼獎頒獎典禮在網易北京研發中心盛大舉行,32項大獎被一一揭曉,300餘名教育界人士齊聚一堂,圍繞「守正破局·創贏未來」這一主題進行熱烈探討。
  • 小學語文說課稿:《蝸牛的獎盃》
    3、教法分析在教法上我會充分運用多媒體出示相關圖片,創設多種情景,引導學生觀察、想像,抓住課中的重點詞句,反覆朗讀,自由交流,從而突破重難點。三、教學過程(一)複習導入,溫故知新(課件出示詞語)【設計意圖:多媒體出示詞語,學生「開火車」讀。接著指名學生選取其中的幾個詞語說說課文大意。
  • 南京交警用英語給留學生上了一堂普法課
    南京交警用英語給留學生上了一堂普法課 澎湃新聞實習生 吳靜怡 記者 袁傑 2015-11-20 07:36 來源:澎湃新聞
  • 觀察螢火蟲捕食蝸牛 武漢高中生自然筆記獲全國一等獎
    長江日報訊(記者楊楓 通訊員吳罕硯)近日,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高三(6)班學生葉俊麟憑藉《螢火蟲捕食蝸牛》自然筆記在2019年全國青少年自然筆記大賽中榮獲全國一等獎,並在國家生態環境部官方微信平臺上進行了展示。
  • SNAIL(蝸牛)情感飛越 動漫形象設計比賽
    希望自己設計的Q表情或者Q動漫形象能被更多的網友所認知、在網絡上流傳嗎? ——快登陸 ,來參加「SNAIL(蝸牛)情感飛越,動漫形象」招募活動,設計蝸牛動感卡通形象,使其成為新一代隨身音源領域的主打新星!  蝸牛耳機欣賞  SNAIL X9
  • 觀察筆記:蝸牛能換殼?
    如果我們仔細看,我們會在路邊潮溼的草地上發現蝸牛,這種可愛而膽小的動物常常被他緩慢的爬行速度和螺旋形的外殼所打動。蝸牛殼是他們的標誌性特徵,無論他們爬到哪裡,無論道路多麼崎嶇,蝸牛都會堅定地背著他,一刻也不放鬆。
  • 一堂物理課激發學子走上航空設計之路,特級教師:學物理新動力是...
    王鐵樺給他寫的課題評價從此激發了他,如今他已在西北工業大學學習飛行器設計。物理的簡潔和美,特別是物理充滿實踐之美,是感染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土壤。學習物理的過程,也是我們學習怎樣來觀察和描述世界的過程,可以概括為發現這個世界的過程。  而物理學習的另一個重要天賦就是深厚的數學基礎,數學是每一位希望深入學習物理的同學必須掌握的學科。
  • 寫事作文:一堂拆字課
    記得那時我們語文老師——張老師上的課,他走進了教室,淵博的知識也跟了進來,他拿起一根粉筆在黑板上寫了一個「趣」字。我們同學在幾個下面嘀咕,心想老師究竟搞什麼鬼一樣,老師說誰能把這塊字拆開,然後再解釋它的意思。底下先是沉靜了幾分鐘。我過了一會兒我們班的智多星站起來,說一個人只有邊走邊取才會有意思,老師點點的,可是又搖搖頭,這是什麼意思?我們一齊問道。老師說:「說對了,但也不全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