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為何近期接連傷人?如何防範?專家:裝死沒用

2021-01-08 北京日報客戶端

對國內大多數城鎮居民來說,熊襲擊人的情況似乎只出現在兒童故事裡。但根據中國林科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副研究員、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熊類專家組成員劉芳在青海三江源地區和四川100多個縣花費數年的深入調查研究,近年來人熊衝突的事件正呈增多趨勢。

5月12日和5月17日,青海玉樹治多縣和四川綿陽江油市接連發生兩起熊襲擊人事件,分別造成1人和3人死亡。人熊衝突的話題躍入人們的視野。

兩起熊襲人事件通報↓↓

今年以來,全球普遍採取居家隔離方式應對新冠疫情。人類活動減少,野生動物的活動範圍隨之擴大,世界各地野生動物進入人類居住區域的報導屢見不鮮。

什麼原因造成了近年來「熊出沒」增多?連續兩起熊襲擊人事件,是否也與疫情期間實施的居家隔離措施有關?熊類活動頻繁地區的居民如何避免與熊發生衝突,保證生命安全?

江油事發地十多年前還無熊

根據官方通報,5月17日晚7時許,江油市馬角鎮沉水村一對母子在周末返校途中被黑熊襲擊,7歲的男孩得以逃脫,其母和先後聞訊趕來的兩名中老年男子遭黑熊襲擊身亡。

當地村民向媒體表示,上山挖藥時經常碰到熊,但熊襲擊人的情況還是頭回發生。也有村民表示,已經30多年沒聽說有熊出沒了。

5月18日凌晨,江油一隻肇事黑熊被警方擊斃

劉芳對黑熊的研究始於2003年四川唐家河自然保護區的黑熊棲息地調查。為撰寫博士論文《四川亞洲黑熊空間分布與人熊關係研究》,在四川王朗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幹部職工支持下,她曾於2005年至2007年在四川進行了3年的野外調查和社會訪問。2017年至今,劉芳又參加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和IUCN聯合組織的四川黑熊野外種群調查項目。「我們調查了四川100多個縣,兩次調查呆在四川的時間加起來應該有5年。」劉芳說。

2005年,劉芳(左六)和團隊合影

對5月17日的事發地江油馬角鎮,劉芳非常熟悉。「2005年的時候我們就到馬角鎮做調查,到處問老百姓有沒有見過黑熊。當時他們說見過的很少。我們上山做了樣線,沒找到黑熊痕跡,確認該地沒有黑熊分布。」

到了2017年,劉芳和北京林業大學的合作夥伴再次造訪馬角鎮,剛到村裡就聽村民說有黑熊,還「吃了幾十隻羊」。

2005年,劉芳在涼山調查時與彝族群眾交談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前後十多年的時間裡發生了什麼?

劉芳告訴記者:

「這次肇事的亞洲黑熊廣泛分布在中國、日本、尼泊爾等亞洲國家,四川盆地的盆周山地一直有分布。近些年,這一區域亞洲黑熊的棲息地在向海拔更低的區域擴展。黑熊在馬角鎮出現,根據我們2017年的觀察,有這樣一些原因——首先是棲息地的恢復。十多年前的農田退耕之後已經長成次生林或灌木林,其中有很豐富的黑熊的食物;其次,很多人外出打工,村民上山的頻率大大減少,黑熊就更多地出沒;第三,隨著當地近年來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和宣傳工作,村民的意識也提高了,打獵行為幾乎消失。總的來說,棲息地恢復以及人為幹擾減少,使黑熊種群向更低海拔的人類居住地擴散。」

黑熊襲擊村民事件發生在傍晚,據報導,共有3隻黑熊出現,3位村民在不同時間遇襲身亡。劉芳分析認為,黑熊連續傷人致死,可能是由於當地長時間以來沒有槍殺黑熊的情況出現,造成人對熊的震懾力下降;黑熊可能缺乏食物,但當前季節無法確定這一點;野生動物通常會避開人,但如果與人突然遭遇,黑熊受驚情況下可能傷人。

「還有一種極端情況是,某些黑熊個體行為發生了異常,出現連續傷人的行為,這種情況一般稱為『問題熊』,國外的處理方式也經常是轉移到其他地方或直接擊斃。」

劉芳表示,江油馬角鎮的黑熊主動襲擊人,屬於嚴重異常行為,應當引起關注。

與疫情隔離措施或無較大關聯

今年以來,各國為應對疫情普遍採取居家隔離措施,人類活動大幅減少。在許多國家,野生動物開始頻頻現身街頭和社區,進入人類的生活區域。青海和四川接連發生的人熊衝突事件,也難免帶來類似的聯想。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髮會)秘書長周晉峰向記者表示,長期疫情導致人類活動大減,給野生動物擴大活動區域帶來了極好的機會,全球範圍內野生動物的活動區間、範圍、密度都明顯增加。

「但這只是野生動物頻頻進入人類生活區域的一個偶發原因。長期原因還是工業文明導致人類對野生動物棲息地大規模侵佔,使它們的傳統棲息地和活動空間受到極大擠壓。這次疫情發生後,形成一個迅速的反彈。」周晉峰說。

不過,在劉芳看來,國內連續兩起人熊衝突事件與新冠疫情的關係難以判斷。

青海治多縣位於三江源地區,劉芳及其團隊的研究表明,三江源區域的人熊衝突事件在2006年後和2015年後有兩次急劇增多的趨勢。

「原因很複雜。藏區從2000年開始收繳槍枝,為牧民修建定居點。牧民對熊的震懾能力下降,熊越來越不怕人,定居點儲存食物氣味對熊的吸引……多重因素都可能是人熊衝突增多的原因。」

劉芳認為,三江源地區地廣人稀,此前實施的疫情隔離措施不一定非常嚴格,在治多縣這起事件中可能有一點點影響,但肯定不是主要原因。

和治多縣類似,四川的人熊衝突事件一直以來也時有發生,與疫情的關係不易判斷,「很難確認動物是否識別出人類在進行隔離。」劉芳說,馬角鎮有條公路,村民居家隔離期間應該還是車來車往的。

2005年至2007年,劉芳的團隊在四川100多個縣做的抽樣調查中,有70多起村民被黑熊傷害的記錄。劉芳表示,其中雖然只有2人身亡,但這組不完全的數據已經說明四川人熊衝突的高發性。

媒體報導中,馬角鎮東北20公裡外的江油雁門鎮,2018年就曾發生放羊人被黑熊襲擊的事件,受害人頭骨骨折,多處受傷。

值得注意的是,救治這位放羊人的江油市第二人民醫院一位醫生當時對媒體說,從醫多年第一次遇到人被黑熊咬傷的情況。據劉芳介紹,2005年他們在雁門鎮調查時同樣沒有發現黑熊分布的痕跡。可見,與她實地調查的結論相符,黑熊在江油地區的活動範圍擴大,人熊衝突增多,是近年新的現象。

防熊噴霧應為相關地區居民必備

「全世界總共有8種熊類,除了大熊貓是相對溫順的,其他基本都跟人有衝突。最近兩起人熊衝突中的棕熊和亞洲黑熊,在全世界跟人的衝突都很普遍。」劉芳說。

熊和人的衝突何以多發?

劉芳解釋說,熊是雜食性動物,既吃草、漿果、堅果等植物性食物,也吃旱獺、鼠兔或死亡動物等動物性食物,食物來源非常豐富,適應能力比單純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要強,加上熊類在自然界幾乎沒有天敵,其他大型動物棲息地範圍因人類活動明顯縮小情況下,熊類與人類的活動區域仍然很接近。

根據劉芳對四川、雲南高黎貢山和青海三江源地區人熊衝突的研究,亞洲黑熊在中國與人衝突的情況是比較嚴重的,棕熊在青藏高原造成的損害也超過了世界其他棕熊分布地區。

「熊襲擊人對城裡人來說也許只是童話故事,但在深山裡根本不是,是實實在在發生的。」劉芳說,在熊出沒的地區行動必須嚴格做好防熊措施,否則十分危險——

「首先上山的時候要避免單獨行動,一定要兩三人以上結伴而行;行進中要不斷發出大的聲響,唱歌、說話,或者晃動樹枝都可以,讓野生動物知道有人經過。一般來說野生動物是怕人的,認為聲音會吸引它們靠近是個天大的誤解。人熊衝突中熊和人突然遭遇,受驚後襲擊人是最常見的情況,沒有原因地主動攻擊人極其少見;還有就是帶上防熊噴霧,這應該是相關地區居民必備的,在北美非常普遍,但目前國內基本還沒有。」

劉芳介紹,防熊噴霧通常含有辣椒粉等刺激性成分。在野外遭遇熊時用防熊噴霧噴熊的頭部和眼睛,趁熊暫時失去視力快速離開,已被證明對保護生命安全十分有效。

「一旦和熊突然遭遇,應該保持鎮定,緩慢後退,退出幾米後再逃跑。熊都有一個自己認為的安全範圍,當人進入這個範圍會引起熊的攻擊。」

對很多故事裡提到遇到熊可以「裝死」的說法,劉芳表示應該沒什麼用,「像江油馬角鎮這次事件,黑熊還是把人拖了很遠的。」

大概由於防熊措施得當,在四川進行野外調查的共5年期間,劉芳還從沒有真的遇到過黑熊。

在2005年和2017年,劉芳的團隊用15公裡長、15公裡寬的網格對整個四川省進行了區域劃分,通過兩次對比調查得出結論,亞洲黑熊的棲息地範圍在四川的山地林緣擴展了。

2005年,劉芳和團隊在涼山調查時發現黑熊洞穴。

事件發生後,江油市自然資源局負責人對媒體表示,為了生命安全,可能會對事發地附近的幾戶村民進行生態移民。

劉芳說:「整個西南山地和青藏高原,目前人熊衝突是在加劇的。希望有關方面能加快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緩解衝突措施。生態環保舉措促進生態恢復,一定程度上擴大了熊類的活動範圍並提高了棲息地質量,人熊衝突增多的趨勢如果不能得到緩解,可能會破壞我國多年來生態保護的成效。尤其是造成人的生命財產損失,可能會影響老百姓對生態保護的認可態度。」

2011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和中國有關部門製作的帶有防熊提示的日曆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白波

來源:北京日報微信公眾號

編輯:張楊

流程編輯王夢瑩

相關焦點

  • 熊為何近期接連傷人?居民該如何防範?專家支招:裝死沒用
    連續兩起熊襲擊人事件,是否也與疫情期間實施的居家隔離措施有關?熊類活動頻繁地區的居民如何避免與熊發生衝突,保證生命安全?劉芳分析認為,黑熊連續傷人致死,可能是由於當地長時間以來沒有槍殺黑熊的情況出現,造成人對熊的震懾力下降;黑熊可能缺乏食物,但當前季節無法確定這一點;野生動物通常會避開人,但如果與人突然遭遇,黑熊受驚情況下可能傷人。「還有一種極端情況是,某些黑熊個體行為發生了異常,出現連續傷人的行為,這種情況一般稱為『問題熊』,國外的處理方式也經常是轉移到其他地方或直接擊斃。」
  • 熊為什麼要傷人?遇到熊,裝死有用嗎?
    如果遇到熊,想通過跑來保命是不可能的。關於遇到熊如何保命,後面會具體說。根據現有研究,國內學者認為,目前四川黑熊的數量為12175—12499隻,主要分布在各大保護區內。一般來說,黑熊喜歡選擇向陽、坡度較大、避風性適中的山脊或山坡面,這裡喬木和灌木密度適中。這裡不僅環境舒適,而且還有黑熊喜歡吃的食物。
  • 熊為什麼要傷人?遇到熊 裝死有用嗎
    如果遇到熊,想通過跑來保命是不可能的。關於遇到熊如何保命,後面會具體說。根據現有研究,國內學者認為,目前四川黑熊的數量為12175—12499隻,主要分布在各大保護區內。一般來說,黑熊喜歡選擇向陽、坡度較大、避風性適中的山脊或山坡面,這裡喬木和灌木密度適中。這裡不僅環境舒適,而且還有黑熊喜歡吃的食物。
  • 動物園熊傷人:裝死有用嗎
    #動物園熊傷人:裝死有用嗎#一直流傳這種說法當人遇到熊的時候,只要躺倒裝死,就會很安全,因為熊一般不吃死人,是真的嗎?大多數的熊是素食主義者, 他們攻擊人類是因為它們覺得生命受到威脅而不是認為人是吃物。熊很少主動攻擊人,不去主動惹它的話,它根本懶得理你。但是熊是雜食動物,吃東西從不挑剔,無論是動物、植物,什麼都吃,有時能咬死一頭牛。
  • 熊為什麼會傷人?遇到熊之後,裝死真的有用嗎?
    最近上海野生動物園發生了一件熊傷人事件,一個飼養員遭到了群熊的攻擊,園區沒有採取緊急的驅離措施,導致這個飼養員被群熊分食,現場可以說是慘不忍睹。而在現場乘坐觀光大巴車的遊客們也親眼目睹了這一慘烈的過程。
  • 動物傷人頻頻發生 野外遇到猛獸如何逃生?
    去年10月,四川儀隴、湖南株洲都出現野豬傷人事件。……人與動物相處並不容易,動物為何下山?人類又為何上山?特別是當我們在野外遇到猛獸時又該如何避險,也需要科普教育。【動物為什麼會襲擊人?】大多數的熊並不會主動襲擊人,野豬也不會無緣無故闖入村裡,為什麼會屢次出現動物傷人事件呢?這次黑熊襲擊人類,當地村民猜測是黑熊進入發情期或是保護幼仔。也有專家認為,當地30多年沒有黑熊出沒,這次也許與疫情有關。
  • 遇到熊時裝死真能逃命嗎?熊不知道人在裝死?專家:別裝了
    遇到熊時裝死真能逃命嗎?熊不知道人在裝死?專家:別裝了大家都知道,熊是一種大型的掠食性動物,而且熊的種類其實還挺多的,比如我們國家的熊貓,就是熊類的一種,還有數量比較多的黑熊、棕熊等等,雖然種類不同,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戰鬥力極強,別看熊貓挺萌的,但是野生熊貓的戰鬥力也是很強的,而如果說和我們人類交集比較多的熊,那應該只有黑熊了。
  • 中俄邊境發生「衝突」:兩隻熊打架毀壞老虎觀測相機
    所幸相機成功拍攝到了兩隻熊打鬥的部分場面。該中心推測,兩隻熊分別從中俄兩國而來,由於相機損壞,專家不知道打鬥是如何結束的。專家抱怨稱:「老虎總是安靜經過此地,無聲無息。而熊一來,什麼都毀了!」 延伸閱讀:熊為何近期接連傷人?居民該如何防範?專家支招:裝死沒用對國內大多數城鎮居民來說,熊襲擊人的情況似乎只出現在兒童故事裡。
  • 如果在野外遇到熊,裝死能躲過一劫嗎?
    為何「熊出沒」增多?近年來,伴隨著人們對於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加強,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也在變得越來越好,拿熊類來說,它們原本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因為環境的變化和捕獵者的減少,為了獲得更加豐厚的食物,它們也開始頻繁的出入人類的生活區。
  • 印度男上班路上被熊襲擊,路人用長棍將熊趕走,網友:裝死可行?
    據悉,近期該地區發生了多起熊傷人的事件。那麼在野外遭遇到熊時,到底該怎麼辦呢?最常聽到的答案就是裝死。事實上這並不是一個好的方法。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不要驚慌失措、狂跑和尖叫。我們得保持冷靜。任何突然的動作,都會被熊視為某種威脅。我們要試著分辨出熊僅僅只是對人感到好奇或者是真的有威脅性。如果熊只是好奇,我們可以觀察周圍環境,慢慢地撤離現場。
  • 黑熊頻來「看望」人類,原因為何?
    黑熊頻來「看望」人類,原因為何? 不知大家是否對《熊出沒》這部動畫片有印象,該片是由深圳華強數字動漫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主要講述的是熊大、熊二與光頭強之間的有趣故事。除了三位經常出現的主要角色,還有蹦蹦、吉吉、小狸等配角,不同角色具有不同特點,給動畫片增添了許多趣味。
  • 黑熊頻來「看望」人類,原因為何?
    黑熊頻來「看望」人類,原因為何?不知大家是否對《熊出沒》這部動畫片有印象,該片是由深圳華強數字動漫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主要講述的是熊大、熊二與光頭強之間的有趣故事。除了三位經常出現的主要角色,還有蹦蹦、吉吉、小狸等配角,不同角色具有不同特點,給動畫片增添了許多趣味。不少朋友或許認為影視作品與實際生活是相互分離的,即影視作品中的情節都是虛構的,與現實生活無關。
  • 如果在野外遇到熊,該怎麼辦?別想著逃跑,裝死也不一定有用
    在這個事件之前,其實還出現了其他熊類傷人的事件,這讓許多隔著屏幕的網友看完之後不禁擔心,如果我在野外遇到了野熊該怎麼辦?首先地球上的野熊分為很多類,生活在北極地區的有北極熊,北極以外地區的有棕熊、黑熊、熊貓等種類。經過考察,我國境內目前主要有四種熊,分別是熊貓、亞洲黑熊、棕熊和馬來熊。
  • 遇到熊,裝死到底管不管用?
    網上有個說法:在野外遇到熊,裝死便可以逃過一劫,因為熊不吃死物。熊科動物,目前地球上有棕熊、黑熊、北極熊、大熊貓、眼鏡熊、馬來熊、眼睛熊、懶熊和馬來熊8種。另外,熊生性貪玩,即使你遇到一隻吃得飽飽的熊,它也有可能用它那力大無窮的厚掌,逮住裝死的你翻來覆去的拍打查看,或者用它那滿是倒刺的舌頭舔你的身體,再或者用它那幾十、幾百公斤的身體往你身上坐上一坐……這可都不是鬧著玩的事。而萬一遇到的是一隻飢餓的熊,那就不要想著活命啦,因為它會直接開餐。因此,野外遇到熊裝死並非明智之舉。
  • 不,我國多處有「熊出沒」
    不,我國多處有「熊出沒」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熊出沒》這部動畫片,動畫片裡有憨厚的熊大、熊二,有機靈的光頭強,還有蹦蹦、吉吉等角色。該動畫片主要呈現的是熊大、熊二與光頭強之間的對決,情節有些搞笑,常能讓觀眾感到輕鬆與愉快。
  • 雲南麗江接連發生野生動物傷人事件(圖)
    熊傷人事件發生地蘭香臘三河村村民小組長雀學光說。  39戶人家、160人的臘三河村,因不通公路,該村到目前還是全鄉最貧困的村組。村裡人的經濟來源主要是養羊和種豆,一家人一年下來也不超過3000元左右的收入。村子位於河的一側,形成一條溝箐,屬於老君山林區的組成部分。據村民說,該村沒有一起偷砍盜伐林木的事情發生。多年前,為了保護野生動物,村民上繳了所有火槍。
  • 網傳遇到熊就裝死可逃生 專家:小心被它玩死
    南都記者請相關專家來科普真相。  說法  1  公牛看見紅色的東西會生氣  當牛看見紅色東西的時候會生氣地衝上去—這樣的觀念來自鬥牛場,並早已深入人心。  說法  4  遇到熊最好躺下裝死,因為熊不吃死的動物  遇到熊最好的求生方法就是躺下裝死,因為熊不吃死了的動物。千萬不要想著逃跑,和熊拼速度沒有勝算,而且還會激起熊的捕獵本性。
  • 逃跑死得更快,裝死要看運氣
    不小心在野外碰到了黑熊,絕對是個讓人恐懼的事情,逃跑只會讓你死得更快,裝死還要看運氣好不好。東北地區有「一豬二熊三老虎」的說法,人在野外碰到這三種動物就麻煩了,尤其是野豬。它的性格非常暴躁,攻擊性強,即使是一個成年壯漢,手拿砍刀,也不是它的對手。
  • 近期熊傷人事件頻發,我們有什麼辦法防熊
    為防止棕熊再次傷人對其進行鳴槍驅趕,卻反遭棕熊襲擊。民警為保證現場人員的安全將其擊斃,在隨後對棕熊屍體的解剖中發現其胃部尚有部分未消化的人體組織。青海這起棕熊傷人事件還沒過去一周四川江油又傳來黑熊襲人事件。5月17日是個星期天。由於第二天孩子要上學,所以家住江油市馬角鎮沉水村的唐某(女,47歲)於當晚七點左右送孩子返校。
  • 小動物傷人事件頻發!如何監管?怎樣防範?
    近期動物傷人事故高發,背後有哪些原因?市民又該如防範?流浪狗頻頻傷人日前,家住河西區小海地的市民劉女士在小區附近遛狗時,被一條流浪犬抓傷。劉女士:下樓抱著我家豆豆去溜溜,結果看見一條流浪狗,倆狗就咬起來了。我怕我們家狗受傷,我就給抱起來了,流浪狗就給我的腿撓了一下。當時傷的重,都出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