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衛填海居然扯出身世之謎?從《山海經》穿越逆天的上古時代

2021-01-08 拂曉看世界

精衛填海的故事:上古時期,有個小孩叫女娃,是炎帝的女兒。女娃到東海遊玩,不慎溺水身亡。從此以後,人們經常看到一隻鳥,每天從山上銜起石頭和木枝投入到大海裡,並發出類似 「精衛」的叫聲。人們認為這隻鳥便是生前的女娃,在用石木填海以報溺水之仇。

《山海經·北山經》

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精衛填海的故事固然感人,蘊含的精衛精神千百年來激勵著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堅強奮鬥;但精衛故事中也存在著諸多疑問,值得深思,於是便有了各種對精衛填海故事一本正經腦洞大開的解讀。

一、精衛是哪個炎帝的女娃

《山海經》裡記載,精衛生前叫女娃,是炎帝的女兒。但通過對《山海經》其他資料的了解,炎帝部落所在地理位置應當在內陸,與東海之間還隔著蚩尤部落。女娃貪玩去東海遊玩,翻山越嶺跨過敵人蚩尤地盤,這是個多貪玩的熊孩子啊,而最神奇的是敵人蚩尤居然沒有發現!

所以精衛是否真的溺於東海是個問題,有許多人提出如下觀點:女娃的父親不是炎帝神農,而是蚩尤,蚩尤原本就是和炎帝同屬一個部落,蚩尤的東夷部落所在位置恰好依靠著東海。

二、腦洞大開的科學分析

在那個母系社會時代,女娃從父親炎帝(應該是蚩尤,理由稍後)那裡獨立出來,成立了一個小部落群體,這個群體可能依靠著大海而生存。所以,女娃不只是一個人名,它也是個部落群體的名字。

因為氣候影響,海平面變化,依靠著東海的女娃部落就因此而沉落到了海裡,整個族群滅亡了。

在古代,各部落一般均有各自的圖騰作為精神寄託,神農炎帝部落的圖騰是牛,而蚩尤部落東夷族群的圖騰正是鳥。女娃化作鳥,實際是部落的族人們為了紀念首領之女,將精魂化入到自己族群的圖騰裡,成為了精衛鳥,用石木填海的方式為族群的滅亡而復仇,所以這裡說的炎帝應當是蚩尤。

而且從《山海經》描述的精衛活動範圍看,從發鳩山到東海的廣大範圍,應當屬於東夷族群地盤,女娃應該便是這個部落的女兒。

精衛填海故事,實際是通過化精神為圖騰形象的精神寄託方式,表達了部落人們對女娃的一種悼念和哀思。

三、從精衛身上看《山海經》裡的復活術

在《山海經》裡,有許多神人異獸死而復生的故事,從神話角度去看,那精衛作為炎帝(無論是神農還是蚩尤)的女兒,應該享有被復活的待遇,但為何卻沒有享受到該有的待遇呢?

首先一起看兩個《山海經》裡逆天的復活現象:

1、窫窳:作為天神、燭龍之子,曾是個老好人,莫名其妙被貳負之臣危殺害,天帝聽說後大怒,處罰了貳負和危之後,令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六位大神用不死藥復活了窫窳,而復活之後形象大變,最後被大羿射殺。

2、顓頊:顓頊死去的時候,海水被風吹得奔流而出魚婦,蛇變成了魚。已經死去的顓頊便趁著蛇即將變成魚而未定型的時候,託體到魚的軀體中,為此死而復生。

與窫窳、顓頊相比,精衛難道沒有復活嗎?從女娃到精衛,由人變為鳥,精魂猶在,與窫窳從善人變為食人惡魔、與顓頊從帝變為魚婦相比,不同樣是沒有滿血滿狀態原地復原嗎?

對於《山海經》中復活,只有夸父是莫名其妙的死而復生沒受影響,先是死於追日,後復活,再死於蚩尤於黃帝大戰,是誰將其復活,如何復活的,沒有人知道。

無論《山海經》中的巫術復活,還是顓頊、女娃的寄身於異獸而活,亦或是夸父莫名其妙的復活,與化身圖騰一樣,是古人面對天災人禍時,對逝者悲痛,渴望逝者精魂猶在,渴望仙人品德延續,是一種精神寄託。

四、共工幫助精衛填海?

精衛從發鳩山銜石木,去填東海,這個發鳩山據有人講即為不周山。當年共工在與顓頊爭神的驚天大戰之中,共工失敗而怒觸不周山。但不知何處冒出傳聞說,共工後來像愚公移山故事裡的天帝幫助了愚公那樣幫助了精衛。精衛不舍晝夜的填東海復仇之事打動了水神共工,共工便降下洪水,衝擊著大地的大山高原,將碎石泥沙隨著黃河注入大海,便成為了黃海。這個故事不知何人所編,漏洞百出,不經意間(也可能是有意為之)把共工描述成了一個一腔熱血胸大無腦的腦殘粉,是幫助精衛填海還是幫助海氣死精衛?

五、扯歸扯,精衛精神長留永駐

陶淵明《讀山海經》: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幹戚,猛志固常在。

陶淵明把區區小鳥精衛與頂天立地的巨人刑天相提並論,歌頌了精衛和刑天的堅強鬥爭精神,以一種悲壯之美,震撼著人們的心靈,滄海固然大,而精衛頑強執著的精神更為偉大。

無論學者研究也好,民間傳說也罷,網友大開腦洞浮想聯翩也好,精衛填海的故事就擺在那裡,它所傳達的精神長留永駐在我們心中,我們從小就從這個故事中認識到一種堅忍不拔矢志不渝的精神, 千百年來流傳至今,成為我們民族的精神毅力的一種象徵。

《山海經》裡記錄的故事還有很多,但仔細推敲卻存在著許多讓人腦洞大開的細節,從《山海經》出發,穿越到那個逆天的上古時期,我們精彩還將繼續。

往期穿越回顧:

1、夸父追日:打開三萬多字的《山海經》,帶你穿越逆天的上古世界1

2、黃帝大戰蚩尤:你有可能是蚩尤的後人?從《山海經》穿越逆天的上古世界

3、共工怒觸不周山、女媧補天、大禹治水:原來女媧補天的背後水很深!從《山海經》穿越逆天的上古世界

4、后羿射日:后羿射日沒那麼簡單,背後另有原因!后羿:不是我幹的

相關焦點

  • 盤瓠的身世之謎《山海經》可能說清楚了
    盤瓠傳說是一個影響範圍很廣的上古傳說。它是漢族,苗瑤畲族,甚至臺灣高山族都有的傳說,版本有許多種。我從《山海經》發現,漢朝記載的盤瓠傳說可能沒有說清楚盤瓠傳說的所有真相。盤瓠所殺的戎吳將軍,可能是他自己的父親。本文僅作猜測,各族同胞不喜勿噴。
  • 狐狸家繪本小狐狸勇闖《山海經》5:為精衛填海的堅韌點讚
    穿越上古神話,探秘華夏文明——狐狸家山海經系列繪本,主題鮮明,畫風在線,故事契合通俗、有趣、漲知識、開拓文學視野的理念。帶領孩子「穿越上古神話,探秘華夏文明」。小狐狸勇闖《山海經》系列繪本~持續更第五本「小狐狸勇闖《山海經》精衛填海」的封面以淺藍色為主要基調。下方是還沒有變成精衛之前的,是一個可愛會撒嬌的小女孩,依偎在父親炎帝的懷抱裡。
  • 一秒入夢上古,成都這個沉浸式光影藝術展讓《山海經》神獸動起來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以山為經,以海為維,記述了上古世界宏大的宇宙觀。民間傳說中的許多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都出自於《山海經》。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這本書裡不僅有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還有我國古代地理、歷史、民族、生物、礦產、醫藥等方面的資料,涉及到多種學術領域,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如今,將有一個大型沉浸式光影互動展空降成都,開啟一場關於山海經的探秘之旅。
  • 三皇五帝「秘史」 《預言2》深挖「山海經」
    其實一百個人眼裡,《山海經》有一百種價值:它可以是地理書、博聞志,也涉及了藥經、宗教,但它最為重要的價值,是史書——一部記載了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人物誌的史書!今次,我們要說的不是黃帝,也非炎帝,而是黃帝的玄孫——帝俊!
  • 山海經裡面的這七條上古異魚,是不是侏羅紀時代留下來的異種呢?
    橫公魚是山海經中一種很奇怪的魚類,白天藏於水中,穿著如同鎧甲一樣的外殼;到了晚上就會上岸,並且褪去外殼,化成人形,所以有「夜化為人」的說法。《山海經》:「生於石湖,此湖不凍。長七八尺,形如鯉而赤,晝在水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烏梅二枚煮之則死,食之可去邪病」。
  • 成語「精衛填海」形容堅定不移的精神,「精衛」指的是誰?
    本期文章我們就來講一講「精衛填海」背後的傳說故事,和「愚公移山」傳說一樣,同樣感人肺腑。圖:漫畫版精衛填海《山海經·北山經》中記載如下:再往北二百裡,是座發鳩山,山上生長著茂密的柘樹。圖:炎帝之女,化身精衛那麼這則傳說故事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在上古時期,炎帝曾有一個女兒,她不僅長得清秀,而且性格非常倔強、好強。炎帝非常寵愛她。有一天,這位小姑娘閒的沒事就劃著一艘小船去東海裡遊玩去了。剛開始天氣還好好的呢,小姑娘玩得也很開心。
  • 《山海經》記載神話精衛填海:炎帝小女兒死後化為鳥,填平東海
    《山海經》記載神話精衛填海:炎帝小女兒死後化為鳥,填平東海《山海經·北山經》記載了一種悲壯而引人注目的鳥精靈:又北二百裡,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
  • 《山海經》:紅白黑點線相連,山海經異獸躍然紙間
    作為上古三大奇書之一的《山海經》,時至今日,人們都還在樂此不疲對的解讀著,只因它所描繪的上古時期的山川地理,各地的風俗民俗,以及種種神異的天地靈獸,太能引發人們的無限遐想。即使無法親眼目睹書裡的神獸,我們也可以從各類文學繪畫影視作品中看到不同人對《山海經》異獸的理解與想像。
  • 《精衛填海》不止是睡前故事,更是一種中華兒女該有的精衛精神
    《山海經》是中國志怪古籍,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此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 ,雜錄《莊》 、 《列》 、 《離騷》 、 《周書》 、 《晉乘》以成者」 。《山海經》的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裡、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
  • 這位畫師畫出了《山海經》
    《山海經》為「史地之權輿,神話之淵府」,保存了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可以說,《山海經》是中國人的神話啟蒙。有許多畫師都對《山海經》中的異獸進行過還原,風格不一,但最對老黑胃口的莫過於杉澤的《觀山海》。
  • 《山海經》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山海經》是一本什麼書?
    甚至於《山海經》裡的一些種族描述和非洲,大洋洲,美洲等有吻合的地方,更有甚說中國文化起源於非洲的說法,一些學者基於《山海經》的描述更是認定中國文化源頭起於非洲。關於那些我們不能解讀的歷史真相,一方面源於該書在流傳的過程中有遺失,加之《山海經》是先古幾代人編纂而成,就像一些未解之謎一樣,亞特蘭蒂斯,瑪雅文明的覆滅,金字塔的秘密。
  • 楚喬傳宇文玥身世之謎揭開 十六年前宇文家門醜聞浮出水面
    楚喬傳宇文玥身世之謎揭開 十六年前宇文家門醜聞浮出水面時間:2017-07-05 19:06   來源:搜狐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楚喬傳宇文玥身世之謎揭開 十六年前宇文家門醜聞浮出水面 電視劇《楚喬傳》宇文玥帶著母親生在極樂閣穿過的裙子向三太夫人訊問,母親的裙子為什麼會呈如今極樂閣
  • 《山海經》怪魚殺人之謎:上古時期兩種魚類,為何能將人殺死?
    很多動物的肉也含有劇毒,比如傳說中的麝香,氣味聞著挺像,如果想吃它的肉,可就要小心了,弄不好就會出人命。《山海經》中就有兩種上古時期的怪魚,體內含有大量的毒液,人如果一時經不住誘惑,吃了它們的肉,就會被殺死。
  • 《山海經》裡的「特殊男女」,可能為我們解開了雌雄同體的秘密?
    《山海經》作為一本曠世奇書,《山海經》有太多令人遐思邇想的未解之謎。也正因為如此,《山海經》被稱為「天書」,但這本「天書」裡,其實凝聚了歷史、天文、生物和地理等華夏先民的智慧。晉代的郭璞,提供了一種非常玄妙的感生方式:即他們有一項特異功能,男女之間不用肉體的交合,只要像白鵠一樣遠遠地瞪著對方一會,雙方就會有所感受,之後就能生出孩子來。郭璞註:「言其人直思感而氣通,無配合而生子,此莊生所謂白鵠相觀,眸子不運而感風化之類也。」
  • 《聖經》和《山海經》高度相似,上古時代,人類遭遇了什麼?
    《山海經》在中國先秦經典中有著非凡的地位,有人說它是古人臆想出來的世界,也有人說它記載了上古文明的真相。但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山海經》中的文字記載很多都與基督教經典:《聖經》中的神話故事相吻合。這背後究竟有怎樣的秘密?
  • 吉林發現《山海經》裡的上古神獸,遊客驚奇不已,這竟然是真的?
    若說有趣,吉林之行不得不提白城市的查幹浩特,在這裡我們不僅受到了極為隆重的蒙式招待,而且還欣賞了原滋原味的草原歌舞,品嘗到了正宗的烤全羊,還發現了幾隻曾經在《山海經》中有過記錄的上古神獸——四角羊。《山海經》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記錄了許多稀奇怪事,也保存了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其中也記載了燭九陰、九尾狐、應龍、朱厭、饕餮、窮奇、帝江、天狗、猙、蠪侄等許多我們生活中從未出現過的上古異獸。
  • 《山海經》記載的扶桑樹真實存在?四川農民挖出的文物有驚人發現
    《山海經》記載的扶桑樹真實存在?四川農民挖出的文物有驚人發現文丨溫馨說史古代先人給我們留下了不僅有珍貴的文化還有很多未解之謎,然而有一本書是兼具兩者,它就是上古奇書《山海經》。這本書由於流傳的時間久遠,目前並不清楚它是何人所著。
  • 《山海經》巴蛇吞象之謎:遠古時期的蛇究竟有多大?
    還有一種說法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中的蛇,指的是巴蛇,最早出現在古籍《山海經.海內南經》中:「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蛇為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海內經》也曾記載:有硃卷之國,有黑蛇,青首,食象。這兩處記載,都明確指出,古代是存在著蛇吞象,這種事跡的。
  • 《山海經》到底是誰寫的?是神話還是真的存在?
    《山海經》到底是誰寫的?是神話還是真的存在?《山海經》是誰寫的?今天小段為你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眾所周知,《山海經》是我國上古時期的一本奇書,據說它記載的是上古時期的山川地貌,奇珍異獸和各種人物故事。
  • 成都市民地鐵裡偶遇《山海經》眾仙
    吸引了無數遊客爭相拍照後,他們又「快閃」進了地鐵站,從天府廣場到天府五街穿城而過,來自上古的傳說也穿越到了成都市民的身邊。當天眾多Cosplay愛好者的這場向經典神話致敬的活動,也拉開了12月25日《鯨夢奇緣·神隱山海經光影藝術展》的大幕,作為這場光影盛宴的前奏,神獸「快閃」受到圍觀路人的交口稱讚。以山為經,以海為維,記述了上古世界宏大的宇宙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