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啥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2021-01-20 神鳥知訊視界

中國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國人對美食的製作和品嘗也頗有研究,除了眾所周知的八大菜系之外,很多隨便做的家常菜也同樣廣受歡迎。懂行的人都知道,一道受人認可的美食除了需要好食材之外,如何處理和製作食材也很重要,其中就包括調料的搭配。中國民間流傳著很多製作美食的方法,其中農村有一句俗語叫做「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蔥姜蒜和韭菜都是做菜時經常能用到的調料和輔料,從字面上來看,「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的說法似乎並不符合常理,這是因為很多人都理解錯了,實際上我們如今聽到的這句俗語是簡化過後的,完整的說法是「魚不宜蒜,牛不與韭,肉不離姜」,這句話應該如何解釋呢?

「魚不宜蒜」的說法是從味道方面來考慮的,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自己做魚還是還是到餐廳飯店吃魚,很多人都有在魚出鍋的時候放蒜的習慣,但是懂行的人並不提倡這樣的做法。這是因為魚肉本身就有一種清淡鮮香的味道,最好是清蒸淡做,才能品嘗到魚肉本來的味道,如果在魚肉中放了太多的蒜末,濃烈的蒜味反而會覆蓋住魚肉本來的鮮嫩味道和香味。

「牛不與韭」的意思是,牛肉最好不要和韭菜出現在同一道菜中。食物也有相生相剋的道理,從健康方面考慮的話,很多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不同食材都不能同食,其中就包括牛肉和韭菜,因為牛肉是溫性食材,韭菜也是至陽的植物,還有「起陽草」的稱號,如果把這兩種食材放在一起製作,食用過後對人的健康反而會有不好的影響,比如引發腹瀉之類的情況。

至於「肉不離姜」的說法,其實也不用做過多的解釋,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是豬肉,不管是炒還是燉,都少不了要放幾片姜,這主要是為了去除豬肉中的腥味,讓肉的味道更加新鮮。經常食用生薑對人的身體也有好處,比如能夠驅寒等等。所以這樣的做法實際上是一舉兩得。

以上就是對農村俗語「魚不宜蒜,牛不與韭,肉不離姜」的具體解釋,這是老祖宗們留下來的做菜之道,很多年來一直在農村流傳,不過由於現在會做菜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很多人也把這句俗語的意思理解錯了,經過這一番解釋才算弄明白,你覺得民間的這些做菜之道有道理嗎?歡迎評論、留言和分享。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很精簡,但卻飽含著農民深深的智慧。農村俗語的覆蓋面很廣,既生動有趣又含義豐富,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世,每個俗語的背後都是人們認真的總結。農村老人常說到的這句「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就是其中的一句,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 「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什麼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今天限行3和8 明天限行4和9 經常做飯的朋友,應該聽過這麼一句民間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喜歡的人,生吃都愛;不喜歡的人,聞到那股味道,恨不得馬上扭頭就走。如果吃了大蒜卻沒好好刷牙,那估計周圍人都想你離你半尺遠。大蒜最大的特點,就是味重。 而魚作為海鮮的一種,講究的是鮮美。我們可以腦補下,又鮮又嫩的魚肉中,夾雜著撲鼻而來的大蒜味,吃下去會是何方滋味。那「魚不蒜」是絕對成立的嗎?我認為和魚的做法密切相關。
  •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真的有道理嗎?
    幾千年的飲食文化,我們也積累了各種各樣的經驗和方法,很多都流傳了下來,比如說「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些話有什麼意思呢?究竟代表著什麼,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這些俗語是什麼道理?都來了解一下吧!一開始我們看看魚不蒜,從字上面就可以知道,燒魚的時候不加蒜,人們喜歡吃魚,多數的緣由是魚很好吃,例如做湯的時候就更加鮮美,所以魚是新鮮的比較好,雖然大蒜可以加入許多的菜裡面,而且的確食物中有了大蒜就能更加美味,但是它有很強的大蒜味,而且比較的辣,如果你做魚,加入大蒜,大蒜會對魚的味道發生影響,導致魚湯的原始味道變差,所以不要把大蒜放入魚裡面。
  • 現在才明白「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是啥意思,早知道早受益
    前言:現在才明白「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是啥意思,早知道早受益!在我們生活中用來做菜的調料品,也是非常多的,經常我們也會聽到一句老話,就是」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看字面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在做魚的時候是不能放大蒜,炒牛肉的時候又不能放韭菜,做羊肉的時候裡面是不能放生薑的,多數人可能是不知道這話是啥意思。
  • 俗語「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有什麼講究?老廚師:我只說一遍
    關於吃,我國有很多的俗語,比如「民以食為天」啊之類的,但其實,在廚師界還一直流傳著一句俗語,那就是「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很多人看到這句話後都會非常不解,這句俗語究竟有什麼講究呢?大家都知道,炒菜是一個技術活,不同的人炒出來的菜,味道都各不相同。就比如說炒雞蛋吧,有人喜歡多加油,有人喜歡多加水,做出來的口感自然就不同。
  • 古有俗語「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為什麼?現在還合理嗎?
    「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這是中國從古代流傳到今天的民間俗語,不過近些年大家提的比較少了;還有一句話「存在即合理」,是一句國外經典諺語。那今天我們就一起結合營養學、烹飪技巧等來探討一下經過幾百年乃至幾千年的發展(因為也不太確定這句話的出處年代),這樣的食材搭配至今是否還合理?
  •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啥意思?古人做菜的講究有道理嗎
    在我們之前,在中國泱泱大國上還出現過很多厲害的人物,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離不開他們的努力。他們用千百次的嘗試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絕對具有借鑑意義和傳承意義,比如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等等諺語。而在製作美食的工藝上,他們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實用的諺語,比如我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句古老的有關於美食製作的諺語。
  • 古俗語「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有道理嗎?60歲廚師的巧妙答疑
    古俗語「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有道理嗎?60歲廚師的巧妙答疑!但是最近有一個朋友突然發問,在古俗語中有一句話叫做「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知道的很多菜都違背了這句俗語,那麼這句話到底有道理嗎?今天我們請教了一位60多歲的廚師,他的巧妙答應讓很多人都拍手叫好。
  • 俗語「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廚師說出真相,真是長見識了
    不同的地方都有當地的特色美食,關於美食還有很多俗語。這些俗語也是中國美食文化的一個分支,都是老一輩人流傳下來的,有很深的道理,大多數的俗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比較常見。但也有一些俗語是我們所不了解的,比如「羊不姜,牛不韭」這句俗語,相信很多人都有聽說過吧,那麼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這說法靠譜嗎?來聽聽大廚怎麼說
    在農村中,大家在菜餚的烹飪上總有著不一樣的講究,和城裡人的烹飪習慣也有很多的不同。別看農民沒有專門的學習過烹飪技巧,但食材的味道卻讓人難忘不已,農村子女在城市裡依舊想念著媽媽的手藝。常聽人說「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那麼這說法靠譜嗎?我們來聽聽大廚怎麼說。
  • 老人經常講「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老廚師說得很有道理
    而在春天的時候,又有人會說在春節時一定要多吃一些牛肉以及牛肉湯這樣的話,會讓一天的感覺都是充滿力量的,這是因為牛肉裡邊所富含的粗纖維和大量的鈣能夠補充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另外再加上春天,它本來就是補鈣的季節,特別是小孩在這個季節,會長的非常的快,但在烹飪牛肉以及羊肉的過程當中,經常總是聽老人常說「羊不姜,牛不韭」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其實老廚師說的還是蠻有道理的。
  • 俗語:「羊不配姜,牛不搭韭」,這種吃法你們嘗試過沒有?
    其實農村俗語說來說去,無非就是那些教人做的道理,有說天氣的,也有說人際關係的,總之人生百態都在其中,辛酸苦辣,冷暖自知。相信大家都知道一些常見的俗語啦,但是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俗語。你們可能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句俗語就是:「羊不姜,牛不韭」。
  • 農村老人常說的「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羊不姜,牛不韭」,還有「豬不椒,羊不料」,不是農村老人的俗話,是廚師行業的老話,行業箴言。我們從三個方面來解釋「羊不姜,牛不韭」,什麼是羊不姜,什麼是牛不韭。為什麼「羊不姜,牛不韭」。第一,字面理解果是農村老人常說的話,會第一聯想到養殖。羊不吃薑,或羊不能吃薑。牛不吃韭菜,或者牛不能吃韭菜。現實情況確實如此,我就從沒見到過牛羊吃生薑韭菜的,聞聞就走。但是稍有烹飪基礎的人,知道這是指的飲食,做肉菜的禁忌,羊肉不搭姜,牛肉不搭韭菜。
  •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
    導讀:俗語「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飲食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種各樣的調味料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其中蔥姜蒜、花椒這四種調味料被稱為「調味四君子」,因為它們不僅能起到調味的作用,而且還能在生活上起到殺菌去黴的作用,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烹飪中,這四種調味料用得非常廣,大部分菜餚都會用它們來增味。
  • 農村俗語「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 農村很多俗語是告訴我們一些簡單道理,往往是簡短幾個字,但是其內含深層次的含義確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 你知道「豬不椒、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嗎?看這裡我告訴你
    不過在烹調豬肉、羊肉另有牛肉的時候,小編老是或者聽到何等一句俗語,說的是「豬不椒、羊不姜、牛不韭」,這句俗語畢竟是什麼意思呢?一名老廚師就陳述咱們,這其中可大有考究啊!1.豬不椒很多人都把這句俗語相熟成為了,在做豬肉的時候,一定不可能放花椒,但實在實際上何等相熟是大錯特錯的,畢竟咱們當初有很多特徵的豬肉菜名義,都是有減少花椒的,而且味道還十分的好吃和奇特,以是說這句話實在並不是說,以是的豬肉烹調行動,都不可能放花椒,而是說在燉豬肉的時候,不可能放花椒。
  • 俗語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含義?有道理嗎?一文讀懂
    姜、蒜、蔥、花椒,被人們稱為「調味四君子」,不僅能調味,而且能殺菌去黴,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有一句關於姜和蒜的俗話「魚不蒜,羊不姜」,很多人對此很不解。那麼,「魚不蒜,羊不姜」到底有什麼含義呢?魚不蒜「魚不蒜」的意思,就是說做魚不要放大蒜。很多人喜歡吃魚,而且喜歡採用清蒸的做法來做魚,因為清蒸魚可以做出魚最原本的鮮味,而且非常健康。不過,在清蒸魚的時候,都需要放上一些大蒜。這是為什麼呢?
  • 俗語「白露蔥,寒露蒜,蔥姜蒜,不見面」,是啥意思?
    提要:在農村,農民對一年之中的24個節氣非常熟悉,雖然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們對節氣掌握的很準確,在每個節氣到來的時候,他們都非常熟悉,並且知道在什麼節氣裡種植什麼農作物。現在白露已過了,俗語「白露蔥,寒露蒜」,也就是說過了白露,種蔥最為適宜,但是一個節氣有很多天,到底在哪天種植最合適呢?在民間有這樣一句諺語「白露蔥,寒露蒜,蔥姜蒜,不見面」,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白露以後,種蔥最為合適,但是不適合種姜種蒜了。
  • 農村俗語:豬不椒,羊不料,牛不韭,燉肉的時候用得上!
    一到這個時候,殺豬宰羊的也開始多了起來,畢竟過年對於我們來說是一項重大的節日,即便是現在生活好了,不像以前一樣,非要等到過年的時候才能改善生活,但是現在過年家家備上些肉也是少不了的,特別是年前的幾天,家家都開始生火燉肉,那時候感覺整個村子都是香的,老人們也早早就留下了」豬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這樣烹飪肉食的方法,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是不是也會在給我們燉肉時提供一些幫助呢,這裡咱們就一塊來了解一下。
  • 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
    導讀: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飲食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種各樣的調味料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其中蔥姜蒜、花椒這四種調味料被稱為「調味四君子」,因為它們不僅能起到調味的作用,而且還能在生活上起到殺菌去黴的作用,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烹飪中,這四種調味料用得非常廣,大部分菜餚都會用它們來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