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1-01-18 歷史小見聞

導讀: 農村很多俗語是告訴我們一些簡單道理,往往是簡短幾個字,但是其內含深層次的含義確是值得我們思考的。這不,今天要說的這個俗語「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豬肉和魚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材,它們既是一種菜,也是我們人體補充營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豬肉和魚都是我們消費者需求量很大的。

說到豬肉,人們就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貴」。人們現在吃豬肉都是咬著牙來一點吃點葷腥,因為豬肉確實有點貴,如今豬肉價格在28元一斤左右,當然,因為一頭豬按照不同的部位來分割,就會產生不同的豬肉分類。比如說一頭豬可以分為:豬尾、尾龍骨、後腿肉、腰肉、蹄髈、排骨、五花肉、龍骨、豬扒、前胛肉、中頭肉、豬肉、豬頸肉等。一般來說直排的價格最貴,而比較便宜的要數豬頸肉了。

比如說,今天我們當地豬肉是28元一斤,而豬頸肉只要15.5元一斤,價格差距很大,還是有人買的。

「買肉不買槽頭肉」,這裡面說的槽頭肉就是豬頸肉,並且是豬下頸肉。為什麼不買槽頭肉呢?這是因為槽頭肉是頸子肉,是皰肉,全部是肥的,肉是有花點顆粒狀的,看起來是肥的,但是很難出豬油,這種肉不僅不好切,煮著也不好吃,吃在嘴裡面軟綿綿沒有肉香,像吃棉花糖一樣,也是這個原因,槽頭肉一般很便宜,對於家庭環境比較好的,買肉肯定不會買槽頭肉的,但是家裡條件不好,但想吃點肉,於是買點槽頭肉解解饞還是可以的。

而說到魚類,我國淡水資源豐富,所以我國淡水魚類產業發達,特別是以四大家魚為主,養殖規模巨大,當然小眾的魚類,比如鯽魚,鯉魚,黃骨魚都是可以和四大家魚一起混養的,當然以經濟型家魚為主。今天我們要講到的鯽殼魚,其實就是鯽魚。

「吃魚不吃鯽殼魚」啥意思呢?其實,這個意思很明顯了,說吃魚不吃鯽魚。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可以從「鯽殼魚」這個名字就能略知一二。鯽魚叫鯽殼魚,說明鯽魚魚肉少,光有其身殼。其實,鯽魚是一種亂刺很多的魚,不會捋魚刺的很怕吃鯽魚,否則很容易被卡住,特別是小孩不能吃鯽魚。還有一種情況不能吃鯽魚,那是病人,因為鯽魚是發性的食物,病人不能吃。

總結以上所說「吃肉不吃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還是有道理的。

小編猜你還想看:

民間俗語:「眉看兄弟眼看心,人中裡面看子孫」,啥意思?

農村俗語:「一戶開兩門,人財都難存」啥意思?究竟有啥道理?

俗語「家中出三項,妻離家也散」,哪三件事不能做?

相關焦點

  • 俗話:「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啥意思?究竟有道理嗎
    這句俗話:「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非常明白告訴人們,在選購豬肉的時候,槽頭肉不要買,買魚做魚吃的話,不要吃鯽殼魚。為什麼呢?買肉不買槽頭肉:和割肉不割槽頭肉一個意思,首先我們知道槽頭肉就是豬脖頸肉。這塊兒肉是豬身上最便宜的一塊兒肉,主要還是肉質比較差。
  • 「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在農村從來都不缺少俗語老話,這些俗語老話都是多年的經驗累積,有的還真的值得借鑑參考,當然也有很多俗語老話,隨著時代的發展時間的更迭,逐漸的失去了原有的價值。俗語老話包羅萬象,無所不至,其中就有很多生活之中常見的事,把這些經常遇到的事情,轉變成為朗朗上口的俗語,不但念著順口也非常的好記。
  • 農村俗語「割肉不割槽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是什麼意思?
    豬肉和魚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食材,每逢家中喜宴或者平時想解口饞時,總會買上幾斤豬肉和魚來做一些美食,可是對於這兩種食材的購買也有一定的講究。像「割肉不割槽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就是農村人的經驗總結,大體意思就是槽頭肉和鯽殼魚再便宜也不能購買,否則不利於身體健康,還非常的不划算。
  • 老人俗話「割肉不割槽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你知道啥意思嗎?
    在農村生活的老人,總有那麼幾句老俗語,關鍵時刻用起來,還真好使,我的爺爺就是這麼一個人,他時常教導我,在外面買東西要注意,一分錢一分貨,多花錢買不錯,農村的老話,涵蓋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下面這兩句話,就是跟食材有關,「花鰱頭,草魚腰,烏魚腦殼你莫挑」,「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
  • 俗語:不割槽頭肉,不買鯽殼魚,糟頭肉和鯽殼魚是啥?不能吃嗎?
    在人們生活中總結了大量經驗,並用俗語將經驗表達出來。俗語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對生活具有指導作用,但同時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和時代性。相信有的人在生活中曾聽過「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的說法,買肉和買魚的時候要對糟頭肉和鯽殼魚敬而遠之。說到這裡肯定有人會對糟頭肉和鯽殼魚感到很陌生,稱肉圖便宜,卻不顧肉的品質,買魚只知道是魚,卻不知魚的滋味。
  • 農村俗話說「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啥意思有道理嗎?
    割肉不割槽頭肉是什麼意思?不過,槽頭肉裡面有最差的豬肉,也有豬身體裡面最好的豬肉,這個秘密只有經常殺豬的農夫才知道,那塊最好的肉,人們稱之為「黃金六兩」,一般兩三百斤重的大豬,只能夠,得到不到一斤重的好肉,一般都是六,七兩重,俗稱「黃金六兩」,它在藏在槽頭肉中,這塊肉的顏色,就如雪花一樣好看,很美味,懂得吃的人才買得到。
  • 村裡老人常說的一句話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雖然是傳統的民俗文化,但也是分為兩種的。一種是引經據典在各地方都有流傳,另外一種俗語,只是根據當地的習俗在小範圍內流傳。就好比這句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講的是個別地方的農村,對於飲食的習慣上的講究。那麼這句農村俗語,所要講述的意思是什麼,有沒有道理呢?我來為大家分析下。
  • 農村的俗語很有深意,你都弄明白了?買魚和豬的時候要注意
    村裡的有些老人就會選擇買豬肺,這一個部位很多年輕人都不是很愛吃。農村裡有著這麼一種說法,那就是割肉的時候不割槽頭肉,那麼什麼叫做槽頭肉呢?其實這種說法就是在告訴大家在買肉的時候千萬不能購買槽頭肉這個部位,哪怕是價錢便宜也不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槽頭肉跟其他部位相比是不是比較不好呢?其實它指的主要就是豬脖子那一塊的肉。
  •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啥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中國民間流傳著很多製作美食的方法,其中農村有一句俗語叫做「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蔥姜蒜和韭菜都是做菜時經常能用到的調料和輔料,從字面上來看,「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的說法似乎並不符合常理,這是因為很多人都理解錯了,實際上我們如今聽到的這句俗語是簡化過後的,完整的說法是「魚不宜蒜,牛不與韭,肉不離姜」,這句話應該如何解釋呢?
  • 在農村,老人常說「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啥意思,有何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常說「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啥意思,有何道理?以前,有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是靠打山上的野味為生,有一些地方是靠打魚為生。我們都知道,古時候的時候也沒有那麼多打農藥的東西,很多都是天然食品。記得小時候,經常看到人們在山上挖一些野味,或者是在水裡打魚。但是,在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老話「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啥意思,有何道理?
  • 「買肉不買槽頭肉」,槽頭肉能不能吃?看懂豬肉那些事
    雖然漲價已經有一段日子了,價格也到了歷史新高,但是豬肉的價格還是一天高於一天。相信很多人都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情況,畢竟豬肉是我們餐桌上最常見的肉類之一,如果不吃還是不現實的。但是按照這個形勢,豬肉最近想要降下來還是不太現實的。因為現在豬肉的價格很貴,基本都到了二十塊錢以上,所以大家在買豬肉的時候難免會貨比三家。
  • 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雖是農村俗語,卻是山裡人生活哲理結晶
    說道山裡的農人們,在農村閒暇時會到山裡轉悠一圈。這裡就涉及到農村的一句老話:下山不空手。也就是說只要到山裡轉悠,肯定會有收穫的,涉及到這方面的俗語則是: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具體講來則是有特指。但過了冬天以後,春天,夏天,以及秋天,山裡很多小動物無緣無故死掉的話,就應了那句俗語:上山不撿肉。因為這些小動物在天氣暖和時,農民們是不願意捕捉它們的,怕萬一逮著母兔,或者別的什麼動物媽媽,得給它們機會繁殖,如果有死去的鳥啊,或者兔子,要麼就是生病死了,要麼是被藥毒死,不管怎樣死掉的,農民們都不願意撿回家吃,怕對身體健康有影響。
  • 老人說「買肉不買糟頭肉」,是啥意思?糟頭肉能吃嗎?
    在上半年,咱們還能吃到便宜的豬肉,那時候紅燒肉、排骨湯隨便喝,可現在的豬肉漲那麼高,想要吃到便宜的豬肉到是真的很難。現在受到豬瘟以及其他因素,導致現在豬價飆升,中下層的人們都吃不起豬肉了,只能吃吃素食或者換成便宜的雞蛋、雞肉吃。
  • 農村俗語「鱅魚頭草魚尾,鰱魚肚皮鯉魚嘴」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鱅魚頭草魚尾,鰱魚肚皮鯉魚嘴」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你們愛吃魚嗎?最愛吃什麼魚呢?小時候農夫吃得最多的就是鰱魚和鯉魚了,在當時鰱魚是最便宜的一種魚,好像現在鰱魚依然還是最便宜的,並且喜歡吃鰱魚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真的有道理嗎?
    幾千年的飲食文化,我們也積累了各種各樣的經驗和方法,很多都流傳了下來,比如說「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些話有什麼意思呢?究竟代表著什麼,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這些俗語是什麼道理?都來了解一下吧!一開始我們看看魚不蒜,從字上面就可以知道,燒魚的時候不加蒜,人們喜歡吃魚,多數的緣由是魚很好吃,例如做湯的時候就更加鮮美,所以魚是新鮮的比較好,雖然大蒜可以加入許多的菜裡面,而且的確食物中有了大蒜就能更加美味,但是它有很強的大蒜味,而且比較的辣,如果你做魚,加入大蒜,大蒜會對魚的味道發生影響,導致魚湯的原始味道變差,所以不要把大蒜放入魚裡面。
  • 農村集市上買肉,老人說豬身上的「槽頭肉」最好不要吃,為啥?
    小時候和媽媽去農村的集市上買肉,奶奶總會多次提醒我們不要買槽頭肉,村裡的老人也常說豬身上的「槽頭肉」最好不要吃。當時的我還很納悶到底啥是槽頭肉,為什麼大家都說不要吃它呢?等到年齡大一點之後,我又專門向在村裡幹了十幾年的屠夫請教了這個問題,這才弄明白其中的原因。
  • 農村俗語「鯉魚不滿斤,好像白菜根」,是啥意思?魚和菜根一樣?
    前言:農村俗語「鯉魚不滿斤,好像白菜根」,是啥意思?魚和菜根一樣?在農村待過的朋友都知道,村民種植的那些大白菜收穫後,都會把菜根扔掉,因為它不能。如果用來餵豬、餵牛的話,它們也是不吃的,所以說白菜根就是個「廢物」。
  • 俗語「要煙、蹭飯,其人必賤」,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要煙、蹭飯,其人必賤」,是啥意思,有道理嗎?俗語是代表著我國農村淳樸民情的,它的內容樸實無華但是句句含金量都是非常多的,我們都知道在我國上個世紀國家發展並沒有非常好的時候,很多人不僅上不起學,有很多家庭連吃頓飽飯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在當時很多人並沒有想著能夠多有錢,他們唯一的願望就是能夠吃飽飯。
  • 農村老人說,豬身上有一塊肉叫做「槽頭肉」,最好不吃,為什麼?
    可能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啥叫做「槽頭肉」了,這塊肉確實是能不吃就不要吃,不只是現在還懂得這些的農村老人會這麼說,早在我們國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7236—1988)生豬屠宰操作規程》中的5.6.1中就有規定要去除「槽頭」這塊肉,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這是為什麼?
  • 農村俗語「女人指頭短,不缺吃和穿」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衣食住行是人的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尤其是在過去那種非常貧窮的偏僻農村裡,人們世世代代更是渴望能夠過上溫飽不愁,衣食無憂的日子。為此,千百年來在農村中就會流傳著一些關於人的長相,和生活狀況相關聯的老話俗語什麼的。那麼,農村俗語「女人指頭短,不缺吃和穿」是啥意思?真的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