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啥意思?究竟有道理嗎

2021-01-11 三農的高度

這句俗話:「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非常明白告訴人們,在選購豬肉的時候,槽頭肉不要買,買魚做魚吃的話,不要吃鯽殼魚。為什麼呢?

買肉不買槽頭肉:和割肉不割槽頭肉一個意思,首先我們知道槽頭肉就是豬脖頸肉。這塊兒肉是豬身上最便宜的一塊兒肉,主要還是肉質比較差。因為豬脖頸上分布著眾多淋巴,吸收分解病毒細菌等,而且這個位置也是給「藥」的主要位置。總之這塊肉「筋頭巴腦」最多,口感差不說,而且質量也不好。不過最好的肉也在這,俗稱「黃金六兩」,有的地方也叫不見天,藏在槽頭肉中,如雪花一樣,幾百斤的豬不到一斤肉而得名黃金六兩。因此,人們根據實際生活經驗,告訴我們,挑選優質豬肉的一些經驗之談。

聽老人說,在舊社會生活條件不好的時候,很多殺豬匠幫村裡人殺豬,當時沒有工錢一說,一般殺豬匠要的就是一塊槽頭肉當做幫工的工費,很有可能把「黃金六兩」給弄走了吧。那時候的槽頭肉,豬吃的是糧食,說真的不存在不健康的問題,而且吃著很香。唯一的缺點是,這個部位的豬肉「筋頭巴腦」比較集中,比較影響口感罷了,因此才有這句話,而不是說這塊肉有多麼不好!當然了,現在人們有條件,很多人不會圖便宜專門選購槽頭肉,更多的消費者選擇優質部位的豬肉消費。

吃魚不吃鯽殼魚:和「買魚不買鯽殼魚」一樣道理。這種魚耐氧性極強,適應性和生存能力都非常強悍,在四大家魚能生長的地方,鯽魚都能生存,而鯽魚能生存的地方,四大家魚卻不一定能夠存活,可見鯽魚的適應性在有鱗淡水魚中,那是相當強悍。這種魚實際上營養價值極高,在民間女人生孩子,補身體經常會喝鯽魚湯。那麼,為何說「吃魚不吃鯽殼魚」呢?

鯽魚肉質細膩而且鮮美,但是有一個缺點,就是肉中魚刺比較多,用來支撐其活動能力。另外,在以前人們生活條件和烹飪技術有限的因素,如果燉魚吃,這種魚的魚刺比較多,特別是小孩或者老人吃,容易卡到喉嚨,就麻煩了。我小時候就被鯽魚刺卡過嗓子,好在及時就醫,問題不大,那也是相當難受了一段時間。不過說到喝魚湯,除了黃辣丁熬的魚湯,就數鯽魚湯鮮美,濃白色的魚湯,那味道真是絕了。當然了,如果想吃魚肉,還是吃大鯽魚比較好,而且趕在鯽魚有籽的時候吃,做醬燜鯽魚,吃魚肉和魚籽味道不錯哦!

這句俗話「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所表達的意思,就是一種煙火氣很濃的生活常識,了解一下少走彎路。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啥意思?有道理嗎?
    這不,今天要說的這個俗語「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豬肉和魚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材,它們既是一種菜,也是我們人體補充營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豬肉和魚都是我們消費者需求量很大的。說到豬肉,人們就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貴」。
  • 「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其中有一句俗語叫做「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這是為啥呢? 買肉不買槽頭肉:豬肉身上不同的部位,都有不同的叫法,很多叫法還非常的確切,像豬的肚子部位,由於豬肚子肥碩垂累,一直拖著地,很容易就沾染上泥泥水水,所以就把肚子頂端的部位叫做拖泥,豬吃食的時候,頭伸進食槽之中,脖子卡在槽口的地方,就叫做槽頭,這個部位的肉自然就被叫做了槽頭肉。
  • 老人俗話「割肉不割槽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你知道啥意思嗎?
    ,這些俗語有一定的道理,畢竟是祖輩總結下來的經驗,今天咱們重點分析,「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你知道什麼意思嗎?割肉不割槽頭肉豬肉營養豐富,受到大眾消費者的喜愛,它全身都是寶,就連豬苦膽都能入藥,在我們這的飯店裡,還有全豬宴菜單,這一頭豬宰殺過後,幾乎沒啥可扔的,但在眾多肉之中,有塊「槽頭肉」能不吃最好別吃,它是豬肉連接軀幹的頸脖肉,位置在耳朵後面,一頭三百斤的豬,「槽頭肉」大約18斤左右。
  • 農村俗語「割肉不割槽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是什麼意思?
    豬肉和魚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食材,每逢家中喜宴或者平時想解口饞時,總會買上幾斤豬肉和魚來做一些美食,可是對於這兩種食材的購買也有一定的講究。像「割肉不割槽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就是農村人的經驗總結,大體意思就是槽頭肉和鯽殼魚再便宜也不能購買,否則不利於身體健康,還非常的不划算。
  • 俗語:不割槽頭肉,不買鯽殼魚,糟頭肉和鯽殼魚是啥?不能吃嗎?
    相信有的人在生活中曾聽過「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的說法,買肉和買魚的時候要對糟頭肉和鯽殼魚敬而遠之。說到這裡肯定有人會對糟頭肉和鯽殼魚感到很陌生,稱肉圖便宜,卻不顧肉的品質,買魚只知道是魚,卻不知魚的滋味。不管買肉,還是買魚都要做好品質把關工作,避免買到不好的肉類產品。割肉不割糟頭肉豬肉的營養價值豐富,價格實惠,深受普通消費者的歡迎。
  • 農村俗話說「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啥意思有道理嗎?
    割肉不割槽頭肉是什麼意思?不過,槽頭肉裡面有最差的豬肉,也有豬身體裡面最好的豬肉,這個秘密只有經常殺豬的農夫才知道,那塊最好的肉,人們稱之為「黃金六兩」,一般兩三百斤重的大豬,只能夠,得到不到一斤重的好肉,一般都是六,七兩重,俗稱「黃金六兩」,它在藏在槽頭肉中,這塊肉的顏色,就如雪花一樣好看,很美味,懂得吃的人才買得到。
  • 村裡老人常說的一句話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有道理嗎
    一種是引經據典在各地方都有流傳,另外一種俗語,只是根據當地的習俗在小範圍內流傳。就好比這句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講的是個別地方的農村,對於飲食的習慣上的講究。那麼這句農村俗語,所要講述的意思是什麼,有沒有道理呢?我來為大家分析下。割肉不割糟頭肉,講的是什麼意思在搞清楚這句話所要表達的意思,我們先要明白糟頭肉是什麼。
  • 「買肉不買槽頭肉」,槽頭肉能不能吃?看懂豬肉那些事
    雖然漲價已經有一段日子了,價格也到了歷史新高,但是豬肉的價格還是一天高於一天。相信很多人都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情況,畢竟豬肉是我們餐桌上最常見的肉類之一,如果不吃還是不現實的。但是按照這個形勢,豬肉最近想要降下來還是不太現實的。因為現在豬肉的價格很貴,基本都到了二十塊錢以上,所以大家在買豬肉的時候難免會貨比三家。
  • 在農村,老人常說「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啥意思,有何道理?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常說「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啥意思,有何道理?生活在農村的朋友都知道,以前人們的生活並不富裕。人們吃完飯只能在一起坐著聊聊天,講一些村裡發生的趣事。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說起一些老話,有些老人還會用這些老話去教育自己的晚輩。
  • 老人說「買肉不買糟頭肉」,是啥意思?糟頭肉能吃嗎?
    在上半年,咱們還能吃到便宜的豬肉,那時候紅燒肉、排骨湯隨便喝,可現在的豬肉漲那麼高,想要吃到便宜的豬肉到是真的很難。現在受到豬瘟以及其他因素,導致現在豬價飆升,中下層的人們都吃不起豬肉了,只能吃吃素食或者換成便宜的雞蛋、雞肉吃。
  • 農村的俗語很有深意,你都弄明白了?買魚和豬的時候要注意
    村裡的有些老人就會選擇買豬肺,這一個部位很多年輕人都不是很愛吃。農村裡有著這麼一種說法,那就是割肉的時候不割槽頭肉,那麼什麼叫做槽頭肉呢?其實這種說法就是在告訴大家在買肉的時候千萬不能購買槽頭肉這個部位,哪怕是價錢便宜也不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槽頭肉跟其他部位相比是不是比較不好呢?其實它指的主要就是豬脖子那一塊的肉。
  •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真的有道理嗎?
    幾千年的飲食文化,我們也積累了各種各樣的經驗和方法,很多都流傳了下來,比如說「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些話有什麼意思呢?究竟代表著什麼,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這些俗語是什麼道理?都來了解一下吧!一開始我們看看魚不蒜,從字上面就可以知道,燒魚的時候不加蒜,人們喜歡吃魚,多數的緣由是魚很好吃,例如做湯的時候就更加鮮美,所以魚是新鮮的比較好,雖然大蒜可以加入許多的菜裡面,而且的確食物中有了大蒜就能更加美味,但是它有很強的大蒜味,而且比較的辣,如果你做魚,加入大蒜,大蒜會對魚的味道發生影響,導致魚湯的原始味道變差,所以不要把大蒜放入魚裡面。
  • 農村集市上買肉,老人說豬身上的「槽頭肉」最好不要吃,為啥?
    小時候和媽媽去農村的集市上買肉,奶奶總會多次提醒我們不要買槽頭肉,村裡的老人也常說豬身上的「槽頭肉」最好不要吃。當時的我還很納悶到底啥是槽頭肉,為什麼大家都說不要吃它呢?等到年齡大一點之後,我又專門向在村裡幹了十幾年的屠夫請教了這個問題,這才弄明白其中的原因。
  •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啥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中國民間流傳著很多製作美食的方法,其中農村有一句俗語叫做「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蔥姜蒜和韭菜都是做菜時經常能用到的調料和輔料,從字面上來看,「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的說法似乎並不符合常理,這是因為很多人都理解錯了,實際上我們如今聽到的這句俗語是簡化過後的,完整的說法是「魚不宜蒜,牛不與韭,肉不離姜」,這句話應該如何解釋呢?
  • 農村吃魚有俗話,花鰱頭,草魚腰,烏魚腦殼你莫挑,是什麼意思?
    農村吃魚有句俗話,花鰱頭,草魚腰,烏魚腦殼你莫挑。是什麼意思?對於淡水魚來說,是我們餐桌之上的常客,也是我們日常最喜歡食用的肉類,魚肉味道比較的鮮美,肉質細膩而且營養比較的豐富,民間也有老話叫做吃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的。兩條腿的不如沒有腿的,意思就是吃畜牧類沒有吃禽類的好,而禽類則沒有魚類的佳,魚的食用對於我們的身體也是極為的有益,魚類不但豐富多彩。
  • 槽頭肉和奶脯肉到底能不能吃?
    據《槽頭肉和奶脯肉絞成包子餡》這一新聞後,有許多讀者想知道:槽頭肉和奶脯肉到底是怎麼回事?流入市場有沒有問題?到底能不能吃?為此,記者採訪了監管部門的有關負責人和業內人士。  從合格豬胴體上  割下的槽頭肉和奶脯肉是合格的  什麼是槽頭肉?
  •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啥意思?古人做菜的講究有道理嗎
    他們用千百次的嘗試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絕對具有借鑑意義和傳承意義,比如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等等諺語。而在製作美食的工藝上,他們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實用的諺語,比如我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句古老的有關於美食製作的諺語。這句話可能第一次聽到的時候有些不理解,那麼我們單純的從字面上理解一下。大概就是做魚的時候不要放蒜,做牛的時候不要放韭菜,做肉的時候不要放姜。
  • 聽到老人說豬,身上有一塊肉叫做槽頭肉,最好不要吃,為什麼?
    對於一些講究的農村人來說,豬的「槽頭肉」是不會吃的。那麼豬的「槽頭肉」是指的豬哪一身體部位的肉泥?簡單來說,豬的「槽頭肉」指的就是豬頭與軀幹連接的那一部位,大概就是豬的下巴以下那一部分的肉。農村人殺豬一般都是請殺豬師傅來殺年豬,殺豬師傅一般都會是在這個部位下刀來放豬血。
  • 雞、鴨、魚、肉、蝦這些部位千萬別吃!可能會中毒或喪命!
    今天就來跟大家「解剖」一下,生活中常吃的幾種肉食——雞、鴨、魚、肉、蝦,這些部位千萬別吃,毒素和寄生蟲最多!雞——雞屁股很多人把雞屁股當成美味,雞屁股俗稱雞臀尖、雞尾,即肛門上方的三角狀的肥肉塊,很多人就好這一口。但其實雞屁股的細菌和病原體很多,有一些即使煮熟了也殺不死。
  • 農村老人說,豬身上有一塊肉叫做「槽頭肉」,最好不吃,為什麼?
    可能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啥叫做「槽頭肉」了,這塊肉確實是能不吃就不要吃,不只是現在還懂得這些的農村老人會這麼說,早在我們國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7236—1988)生豬屠宰操作規程》中的5.6.1中就有規定要去除「槽頭」這塊肉,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