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都知道,古人給我們留下很多諺語或是農村俗語,那都是因為當時不具備現代時期的科技手段,不得己而為之。那是經過多少年,先人們付出很大代價而總結出來的。其實從科學上講,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什麼判斷雨天時,什麼晚看西南和早看西北,什麼雲行南水連天,雲行北好曬穀。結果幾千年來,勞動人民就是根據這些農人的經驗之談,避免了許多災難。其實也是無數的先人,付出了許多代價得出的結論。只不過時過境遷,現在的我們則是運用科學手段,來指導人們進行相關活動。其實也是對先人智慧的一個補充和證明。
說道山裡的農人們,在農村閒暇時會到山裡轉悠一圈。這裡就涉及到農村的一句老話:下山不空手。也就是說只要到山裡轉悠,肯定會有收穫的,涉及到這方面的俗語則是: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具體講來則是有特指。
山上不撿肉,要強調的是這個肉有季節性,肉其實是指在山裡不明原因死掉的小動物,我們不是不撿山裡死掉的小動物的屍體,得看情況,看看是怎樣死掉的,死掉的動物有多長時間。
比如冬天,冬天進山的農民都是為了撿山裡死掉的兔子,不過兔子不可能無緣無故死掉,農民們撿的兔子多數是人為死掉的兔子,比如山裡冬天會有很多兔子扣,這種兔子扣只要兔子踩進去或者頭鑽進去,指定會被捉住,然後一兩天時間就會死掉,這樣的兔子沒有人不願意撿,因為冬天兔子肉是非常鮮美的肉類。
但過了冬天以後,春天,夏天,以及秋天,山裡很多小動物無緣無故死掉的話,就應了那句俗語:上山不撿肉。因為這些小動物在天氣暖和時,農民們是不願意捕捉它們的,怕萬一逮著母兔,或者別的什麼動物媽媽,得給它們機會繁殖,如果有死去的鳥啊,或者兔子,要麼就是生病死了,要麼是被藥毒死,不管怎樣死掉的,農民們都不願意撿回家吃,怕對身體健康有影響。
說到水中不能撿魚了,這點常識大家都知道,水中有魚的話,大家可以釣,可以捕,可以捉,就是不能夠撿,魚在水中活動靈活自由,能夠被撿到的魚必定是有問題的魚。
有個實例,曾經一個村裡有個年輕人不服氣這種說法。那年村裡東山水庫突然有魚死掉,村裡人議論紛紛,有些經不住誘惑,但大家都聽從老人的話不去撿這種魚回來做了吃。也只有那小夥子不信邪,只管去撿了十來條,回家各種煎炸烹煮做著吃,真是過足了魚癮,但沒幾天之後,小夥突然肚子疼,媳婦把他送到醫院,經過各種醫療設備檢查,小夥竟然是食物中毒。
後來大家才了解到魚為什麼會死掉。原來村裡水庫上面一家藥劑廠原料洩露,直接把水庫裡的魚給毒死了,而小夥吃了這種魚,也跟著中毒,在醫院花了幾千多塊錢才治療好,不過小夥想的開,當別人都說用幾千塊錢買一年的魚時,他說:這幾千塊錢讓我信服了一句俗語,值!
這小夥子不信此農村俗語,通過實踐並付出一定代價,證實了農村俗語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其實用現在科學眼光來看,也確實如此。但我們不能用現代人眼光去看過去的人們。畢竟古代的先人們,用自己的實際經驗和付出一定的代價,得出的結論還是有一定價值的。
對主題而言,其意則為基本上就是不知道怎麼死亡的山裡動物和水中生物,都是不敢亂吃的。此語用現代眼光來看,也是很有道理的,是很符合科學的。
所以,對農村人的俗語,如用現代科學眼光去看,即使你不全信,也不要在沒有考證的情況下去嘗試。中華民族的先人可不是傻子,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俗語就是其中的一部分,還是尊重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