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在《故鄉》中,有過這樣的描寫:
這時候,我的腦裡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戴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在1929年5月4日致舒新城的信中,先生說:「『猹』字是我據鄉下人所說的聲音,生造出來的,讀如『查』。……現在想起來,也許是獾罷。」
記 者 葉建良 攝 影 周 濤
「20多年來,它今年最囂張。」64歲的黃定根昨天說這話時,很是無奈。
包括黃家在內,平湖黃姑鎮豐蕩村的幾戶村民最近晚上都睡不好覺。因為眼看著西瓜、玉米能採摘上市時,他們的對手——一夥神秘「小偷」趁著夜色,潛進了他們的地裡,瘋狂偷吃。
「什麼招都使了,就是沒辦法。」黃定根說,去年他家那能摘800來斤西瓜的半畝地裡,今年只摘了200多斤。
而更讓大家擔心的是,這夥「小偷」已在他們房子附近的竹林裡住了下來——它們就在竹林的地表下面挖洞做窩,竹林下面幾乎被挖空不說,有的洞甚至出現在村民房子的牆腳。
它長得狗模狗樣
跑起來比野兔還快
這夥「小偷」長什麼樣?黃定根等不少村民都曾和它們打過照面。
據他們描述,它的樣子和狗有點像。「但肯定不是狗。」村民說,它的腳、耳朵和尾巴都很短,平時不怕人也不傷人,但人如果想抓它,它卻跑得比野兔還要快。
「這傢伙20多年前,這裡就有了。」黃定根說,個頭大的就有草狗那麼大,小的和貓的體型差不多,但由於那時數量並不多,偷吃也畢竟有限,所以大家都沒有把它放在眼裡。
去年冬天一幫人帶來夾黃鼠狼的夾子,在籃球般大小的洞口守了好幾個早晚,都沒有逮住一隻。
其實就算夾到了,又怎麼樣?它還是會逃掉的。有村民說,前段時間,有戶村民看它偷吃西瓜的量太大,就用過幾個夾子,可哪想,到了第二天,就連夾子都沒了影。
「這傢伙力氣大著呢。」一位村民頓了頓又說,至少它的力氣比狗要大。
因為曾經也有人用石頭和布,把那片竹林的洞口塞住過,但這樣做還是無濟於事——壓的石頭,還是被扒開了。
既然抓不了它,也斷不了它出來偷吃的路子,但好歹也得想個防範的招兒。於是,大家就找來蛇皮袋這類的東西,把田裡快要成熟的西瓜包起來,雖說有點效果,可依然不能完全保住西瓜不被偷吃——包布軟的地方,一樣會被咬破。
它吃得還很挑剔
專家說很可能是狗獾
時間長了,大家也漸漸了解了它的習性。
「它白天一般不會出來,晚上出來也一般在9點半以後。」黃定根說,只要注意聽或者躲在一個角落觀察,前段時間幾乎每個晚上都能看到它們出來幹「好事」。
「它看到西瓜,先用腳踩碎,然後專撿西瓜瓤吃。」他說,它們吃得比人還專業,紅色的一點不剩,西瓜皮就全留在那裡。
除了西瓜,玉米也是它偷吃的一種主要食
物——玉米一般長得都有1米多高,它就抬起兩隻前肢偷吃,但像茄子、稻穀、毛豆之類的食物,它碰都不會碰。
它一般是集體行動,還是單獨行動?有村民說,他曾見過最多的一次,是1隻大的後面跟了一串小的,「小的還會咕唧咕唧叫。」
根據村民的描述,以及它吃的東西,平湖畜牧部門的專家推斷,很可能是狗獾。村民們也是這麼多年來,第一次真正知道它們的名字。
水灌煙燻
它們依然不見蹤影
考慮到村民的經濟作物損失慘重,當地村幹部搬來了專職消防員在內的20來人隊伍。
在那個面積不到2畝的竹林裡,大家首先排摸出了20多個能看到的洞穴,其中一部分在竹林中間,一部分在沿河的堤岸上。這些洞,用儘可能長的竹竿往裡探,都深不見底。
上個星期天上午8點,圍捕戰打響。
第一回合:水灌
他們先留下幾個洞口,派人用蛇皮袋對準了守著,其餘的全用泥土和石塊填實。
然後,抽水泵開足馬力,消防隊員用水槍往其中一個洞口不停灌水,想把它們趕出老窩。
可惜,兩個半小時過去了,被堵上的洞口都往外滲水了,狗獾卻一點動靜也沒有。
「這是個無底洞啊。」人群中,有人這時才想起,老底子以前這下面是個防空洞,連牛都能躲進去的,再怎麼灌水也淹不到它們。
無奈,大家只好暫時收兵。
第二回合:煙燻
既然水不能灌滿洞穴,那就用煙燻。
之所以採用這個方法,是因為之前就有人使用過。當時,有人用煙燻,果然燻出一隻大概40多斤重的狗獾,只是那次還沒來得及舉起鏟子,它就一溜煙逃進另外一個洞裡。
這回大家做足了準備,把已填上的洞穴口又檢查了一遍,有鬆動的,就弄弄嚴實。煙燻的「彈藥」也可謂十分充足,村民們拉來了三大麻袋零布頭。
點燃零布頭,煙從洞穴而入,不到兩個小時,整片竹林即被黑煙籠罩,連人都被燻出了眼淚,狗獾卻依然不見蹤影。
看來,這招還是不靈光。
村民們也想過,在洞穴口子上通上電網,有狗獾出來這樣總逃不了了。但轉念一想,這樣做實在太危險,萬一有人被電到怎麼辦,所以最終只好放棄。
如果你對狗獾有十足的了解,不妨也幫那裡的村民想想辦法,說不定你的主意會派上用場。如果你有這樣的「必殺技」,可以通過電話/13516800000;QQ/133516800,告訴快報。
相關
我國有3種獾:狗獾、豬獾和鼬獾。狗獾又名獾、獾八狗子。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北、西北、華南、中南等地。豬獾和鼬獾多見於長江以南各省。獾依靠靈敏的嗅覺,拱食各種植物的根、莖,亦吃蚯蚓、地下的昆蟲幼蟲,或在溪邊捕食蛙、蟹,在灌叢捕鼠。秋季危害農田,偷食玉米、花生和瓜類。
狗獾體長約0.5米,體重可達10千克。全身黑棕色與灰白色混雜。狗獾的洞穴很深,洞道可長達10米。狗獾有半冬眠習性,秋季皮下脂肪層甚厚,供冬季蟄伏時的能源消耗。
狗獾和豬獾全身長有粗而稀疏的長毛,但獾毛彈性大而耐磨,可制毛筆和刷子。獾類的脂肪可供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