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萌的貓頭鷹是飼養的熱門 現代快報記者 李雨澤/攝
龍貓是異寵愛好者喜歡飼養的一種寵物 現代快報記者 李雨澤/攝
異寵,又名異型寵物、另類寵物,是指將不常見的動物當寵物來養,諸如蜘蛛、鱷魚、蛇、蠍子、貓頭鷹等等。
2003年左右,網絡迅猛發展。通過網際網路,國內的動物愛好者注意到到國外飼養奇異寵物的新現象,一些動物愛好者開始想方設法獲取這些稀奇的動物。2008年前後,國內這一市場開始活躍起來,飼養者者越來越多,實體店也因此迅速發展,飼養異寵開始成為一種另類的潮流。據南京一位專售異型寵物的網店老闆統計,他的店鋪每個月能迎來三四千名顧客,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新客」。「這個群體是巨大的,而且還在不斷擴大。」
不過,這些大多來源於國外的奇異生物的安全性,以及它們對於國內環境可能帶來的威脅,還是引起了眾多專家的擔憂。
現代快報記者 郝多 王穎菲
買
家
居民樓頂樓的動物園
吳偉的家在城南,10年前買房時,他特意要了頂樓。「頂樓就能有個閣樓了,有個閣樓,就能實現我的夢想了。」吳偉的這個夢想很簡單,他要一個屬於自己的「動物世界」。
在這個20多平米的小閣樓上,吳偉養了近100隻動物,品種超過50種,粟鼠、鸚鵡、貓頭鷹、短毛波斯貓、蜥蜴、蛇、各種龜和蛙……50歲的吳偉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上樓來看看這些動物,「看到它們,我就很滿足。」
家裡的動物園
吳偉是個老南京,「小時候就喜歡動物,這就是一種情結。」
「老婆肯定反對啊,她不喜歡任何動物,」於是,吳偉搬進閣樓的第一樣東西是一缸熱帶魚,「老婆只允許買這個。」再後來,有了狗、貓、龜……吳偉說,剛開始,老婆都不願意上樓。不過吳偉也有自己的「謀略」,「先斬後奏。」
如今吳偉的小閣樓儼然一個「動物園」,陽臺上,黃桃鸚鵡、牡丹鸚鵡、虎皮鸚鵡,一籠五彩繽紛的鸚鵡嬉戲著。灰文鳥、白文鳥和各式各樣的小鳥緊挨著鸚鵡們。再過來,貓頭鷹歡快地左右搖擺著「跳舞」,上面的籠子裡則是一隻戴勝,不認識的人還會以為是「啄木鳥」……
轉過頭來,一缸的錦鯉,裡面還遊走著一條一尺長的黑色成吉思汗鯊……陽臺的最裡面,有一對慄鼠夫妻,一隻黃山松鼠。
出了陽臺的屋子裡,首先就是龜的天下,地圖龜、墨龜、東非側頸龜、綠海龜、剃刀龜、中華花龜、還有忍者神龜的原型—黃頭側頸龜……龜的對面是蛙,花狹口蛙、朝鮮蛙……
最吸引人眼球的還是兩個裝蜥蜴的木箱子,「這是4隻美洲綠鬣蜥,那邊是沙漠鬃獅蜥。」蜥蜴的旁邊,是比較嚇人的蛇,美國黑白王、帕布拉奶蛇、還有球蟒……
就在吳偉向記者介紹這一眾他的寵物時,還有兩隻短毛波斯貓和三隻鐵包金小鹿犬,在他腳邊煩躁地徘徊。
動物養育費,每月近三千
這麼多動物,「養育」它們的費用自然少不了。
「我這些動物都算中低端,不太貴。」諸如蛇、貓頭鷹都是三五百一隻,「不過你別看,這些龜,小不經意就幾百一隻,積累起來也不得了。」
由於都是陸陸續續地購買,吳偉並沒有計算過這些動物價值多少,不過說起「養育費」,吳偉還是「門清」。「每個月光是它們吃,要花2000多元。」吳偉打開冰箱,裡面有一整盒凍好的小白鼠,還有各種已經剪好的牛肉塊。
除了食物的費用,還有一筆較大的開支就是電費,「蜥蜴、龜、蛇、蛙,它們對溫度和溼度的要求都很高。」吳偉笑說,「都很精貴的,冬天怕冷,夏天怕熱。」
除了照明燈,吳偉還買了不少的大陶瓷燈,這種無光,只產生熱量的燈規格是200瓦,「一個月光花在它們身上的電費得七八百。」
為了節省,他最大程度地讓食物「物盡其用」。「我和老婆吃剩下的水果,或者核子,就給鳥吃,鳥吃剩下的給松鼠和龜吃,最後剩下的就給小白鼠吃。吳偉走到陽臺最外面,掀起一個泡沫盒子,裡面裝了一窩小白鼠,「老鼠什麼都吃。」而這些小白鼠,最終也都是蛇的「盤中餐」,吳偉笑說,「家裡動物多的都自成一個小生態系統了。」
為了動物園,5年沒出遊
照顧這樣一個「宏偉」的動物園,除了得花費不少金錢以外,更是要耗費大量的精力。
「其實吧,實現了這個夢想,就阻礙了我另一個夢想。」吳偉的另一個夢想是去做一名背包客,然而,自從5年前,閣樓上的動物破百後,他就被「栓」住了。
原來,吳偉每年都會舉家出遊,春秋各一次,但現在,這個「規矩」被這些個小傢伙們打破,「我只要有兩天不回來,家裡就要有動物死掉。」
也虧好,吳偉是個自由職業者,幾乎沒有出差這樣的情況,偶爾有朋友邀請去附近轉轉,也被他婉拒了,「到後來,朋友知道我走不開,也就不叫我了。」
每天早上起來,吳偉要花費一個小時的時間,打掃每一個動物的「家」,「像這個美洲綠鬣蜥,箱子裡的水是供它們泡澡的,每天都要換水,裡面有它們蛻的皮,還有大小便。」除了扮演清潔工的角色,吳偉還是飼養員,「蜥蜴吃綠葉菜,之前我給它們吃油麥菜和生菜,最近生菜太貴了,就換成萵筍葉了。」吳偉每天早晚都得把蜥蜴啃剩下的菜葉子拾掇拾掇,然後換上新的。
每周逛夫子廟,添置新寵
不少玩奇寵的玩家,都會出售自己的寵物,但吳偉不一樣,他壓根就沒想過這些,「我從來不賣,只要到了我家,我都是給它們『養老送終』的,所以一直在貼錢。」
畢竟是50歲的大老爺們,要讓吳偉說說他和這些小傢伙們的感情,他還真是一時半會兒說不出來,「看到他們就高興。」
每到晚上,吳偉就喜歡一個人坐在閣樓上,把玩一下愛寵們,比如和小蛇來個肌膚的親密接觸,又或者把蜥蜴放出來遛遛。有時候,機靈的小傢伙們一下子就從籠子裡竄出來,跑得飛快,吳偉又要和它們來個大戰三百回合,「有好幾個都是這樣跑掉了。」
另類動物是灰色地帶,這事兒吳偉顯然很明白,不過當現代快報記者問起時,他也有些無所謂,「都是從夫子廟買的,我這兒有的,夫子廟都有。」
吳偉提到的就是夫子廟的花鳥魚蟲市場,時至今日,即使家裡動物眾多,吳偉仍然每周都要去逛一圈,「要去看看有沒有新的、好玩的,永遠都不嫌多。」吳偉笑說。
賣
家
「蜘蛛人」的生意經
在南京,相對集中的異型寵物「集散地」,就是白鷺洲公園北門附近的夫子廟花鳥魚蟲市場。相比於北上廣等大城市,南京異型寵物市場的發展,並沒有那麼迅速。而隨著網絡的日漸發達,加上對此類動物的管理嚴格,不少人選購異型寵物的場所,從傳統的實體店,變成了網絡。
「蜘蛛人」養了3萬多隻蜘蛛
徐馳(化名)是來自湖南的一名網絡賣家兼玩家,自從6年前迷上蜘蛛後,他便開始了這種生物的收藏之路。
如今,徐馳的蜘蛛收藏數量已經超過了三萬隻。之所以將蜘蛛作為寵物,徐馳坦言,最初的原因和不少買家一樣—好奇。加上年輕人喜歡另類,他便買了一兩隻玩玩。很快,一兩隻變成幾十隻,上白只,上萬隻。
「上癮了,越稀有、越少見的蜘蛛,越想要。」隨著癮越來越大,他也不再僅限於店內購買,而是通過同道中人的消息,從國外的網站上訂購。徐馳介紹,能作為寵物養的蜘蛛,得滿足最起碼的要求:體積不能太小,得具有一定觀賞性。而這種類型的蜘蛛,在中國大概 100多種,全世界則有300多種。徐馳目前收集到了140多種,「中國有的,應該已經集齊了。」
在養蜘蛛的過程中,徐馳還接觸到了蠍子、角蛙、蟑螂等其他另類寵物。3年前,他索性開了一家自己的淘寶店,專門售賣蜘蛛、蠍子、蜈蚣等節肢類動物。如今他已經組成了一個6人的團隊,在網絡上,他的店鋪已經成為異型寵物品種最豐富、銷量最好的店鋪之一。
價格從幾十到上千元不等
徐馳店裡,賣的最多的還是蜘蛛。主要是因為它們價格相對便宜,而且容易飼養。徐馳自己大約有140多種蜘蛛,但很多因為極其珍貴稀少,他根本「捨不得拿出來賣」。加上一隻蜘蛛苗的價格就高達上千,除非專業玩家,也極少有人問津。因此,在網店的「貨架」上銷售的,只有57種,價格從十幾元,到五六百元不等。此外,他也會幫助老客在國外網站上特別定製某種蜘蛛,它們的價格,不少在千元以上。
這其中銷量最好的,是一種來自智利的名叫「火玫瑰」的蜘蛛。這種蜘蛛成體大約長10釐米,外貌可謂「蛛如其名」,渾身發紅,腹部和觸肢上都長有茂密的絨毛,在紅色身體的襯託下,如同火焰一般。而正由於它顏色豔麗,脾氣溫順,價格便宜,通常是新手入門的不二選擇。在徐馳發出的照片上,一隻火紅玫瑰蜘蛛正老實地趴在他的手上,看起來十分「溫柔」。「一個月大約賣四五百隻吧。」徐馳輕描淡寫地說。
蠍子是客人們的第二大類青睞對象。不過蠍子的數量要比蜘蛛少一些,僅有13鍾,有的毒性很大。
近兩年時興養「小強」
這兩年,一種更為另類的寵物慢慢興起—蟑螂。徐馳售賣的,主要是產自馬達加斯加的一種發聲蟑螂。它體長7釐米左右,最大能長到10釐米,還會發出吱吱的叫聲,吸引來一批好奇的人士。加上蟑螂不挑食,剩飯、饅頭、蔬菜、瓜果,給什麼吃什麼,因此也有不少人嘗試飼養。當然,也有人專門收集蟑螂,種類在7種到10種之間。
不同的動物,來源地也不相同。比如蠍子,目前主要來自養殖量較多的泰國和印度。不過,以最常見的雨林蠍為例,只有不到10%的雨林蠍是被愛好者作為寵物飼養;還有9成的雨林蠍,在南方主要作為煲湯材料,供人食用。
因為德國的蜘蛛目前是規模化養殖、繁育的幼苗多,因此蜘蛛多來自德國。但是徐馳也強調,其實人工飼養蜘蛛最早的是美國,而它們的原產地是智利,那裡的野生品種最為豐富。因此,很多情況下,蜘蛛從智利採集,在美德繁育。但對專業玩家來說,他們便會直接在智利的網站上尋找新發現。
至於國內的角蛙則多數來自日本,那裡的繁育最成功。
越另類,越難養
不少人以為,爬行類動物應該比貓、狗、魚等常規寵物好養得多,事實卻不盡然。徐馳介紹,實際上,這些爬行類寵物比一些普通寵物的飼養難度還要高。因為主人必須為寵物們人工打造一個熱帶雨林的環境,儘量模仿原生地環境。這就需要保證溫度、溼度。
溫度一般在27℃到30℃之間,為了保溫,相關的加溫工具,比如加熱棒、加溫燈、加溫石、加熱線、溫控器等一系列產品也就應運而生。為了保持溼度,還得為這些寵物配備專門的椰土,如果幹了,就及時噴水。為了防止寵物爬出,所有飼養箱的壁都必須是透明光滑的。此外,還要控制好通風。買家有時要根據具體情況,自己在飼養箱上打通風孔,並在通風度和溼度中進行平衡。
它們的食物也需要精心準備,昆蟲類寵物,例如蜘蛛、蠍子等,一般吃麵包蟲、大麥蟲、蟋蟀、蟑螂等。蜥蜴根據品種不同,有的是肉食,有的素食。蛇主要以小白鼠、兔子、鵪鶉、小雞為食。而由於蜥蜴和陸龜對空氣環境要求高,它們的飼養箱裡還需要經常殺菌。
「這些寵物嬌貴得很呢,越是稀奇另類,就越是難養。養得不好,幾天就死了。」
醫
生
奇寵兇猛,存在安全隱患
養動物近10年,吳偉幾乎被每一個動物都咬過,不過他從來沒有去過醫院,也沒打過任何針,「沒關係的,我養的都是無毒的動物。」
作為專業玩家和奇寵店主,徐馳也說,大部分異型寵物都只有微毒,對人沒有傷害。但他偶爾被咬到,手也腫了一天。「蠍子某些品種毒性大,可以致命。」毒蛇則更加危險。徐馳透露,每年都有玩家被咬,必須在兩小時內注入血清,否則可能喪命。前段時間一個北京玩家不慎被咬傷,由於上海的毒蛇血清種類最全,這家人立即包機從北京飛到上海,這才保住了一條命。儘管「前車之鑑」不少,但全國玩劇毒寵物的人群,依舊在不少數。
「家養異型寵物確實存在風險,這些動物會攜帶一些疫源疫病,有些動物還會攻擊人,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科專家楊潤華副主任說,雖然急診裡被異寵咬傷的病人並不多見,但也不得不防,原因主要有三點。
「你並不知道這些動物的源頭是在哪裡,有沒有經過消毒或者檢驗檢疫,即使它本身並無毒,但動物身上會攜帶一些有毒物質、病菌等微生物,進入人體後,與人類致病菌發生組合和變異的機會也相應增多。」楊潤華說,寵物龜、蜥蜴、甲殼蟲等爬行動物的皮膚裡潛藏沙門氏菌,在它們接觸到的每樣東西上留下病菌的痕跡。如果你任由這些爬行動物在家具、地毯上爬來爬去,或是當你在廚房的水槽內清洗它們的籠子時,那些物品表面就可能被沙門氏菌汙染。有1歲以下嬰幼兒的家庭不飼養爬行動物,避免讓5歲以下的孩童直接接觸此類寵物。
另外,飼養那些有毒或兇猛的「異型寵物」還存在安全隱患,萬一發生傷人事故,很可能會給傷口處理帶來困難。「皮膚有真皮層和表皮層,有時可能被咬後並不出血,有時可能表皮蹭傷,咬沒咬傷並不代表有沒有問題,而即使你不出問題也不代表別人被咬了不出問題,每個人的體質也不一樣。
另外,心理上的不適也是很多寵物主家屬的困擾,「有些動物到了夜晚會眼睛放光,或者發出奇怪的聲響和氣味,這些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尤其是家裡有老人和寶寶的,非常不建議飼養。」
監
管者
數量多不好管,一年能查到上千隻
一般「通過關係進來」
這些寵物是怎麼獲得的?徐馳表示,主要是先從國外網站訂購,再通過「非正規渠道」,帶來中國。「入關有點難度,畢竟是違禁品。」由於蜘蛛、蜈蚣、蠍子體積都不大,一般使用小件包裹。一個小紙箱,就可以裝幾百隻。而蜥蜴、蛇、龜這三大類比較不容易進,因此一般都「通過關係進來」。
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郵政辦事處副處長殷連平介紹,通過X光機檢查、審核郵報上的郵寄單品名,以及檢疫犬協助等幾種辦法,近幾年來,全國檢驗檢疫部門多次從進境的國際郵件中截獲千奇百怪的活體動物。「這三四年,這種新型寵物突然大量冒出來,南京一年大約能查到十幾批,但在全國算是比較少的。」
據統計,僅2012年從進境國際郵件和快件中就查獲龜、螞蟻、蝦、蜥蜴、毛象大兜蟲、鱟蟲、魚卵、蛇、蟑螂等新型寵物281批次、數千頭(只),是歷年截獲最多的年份。經聯繫得知,收件人幾乎都是寵物愛好者,通過網購引進後用於銷售或交換。但是,由於寄件者謊報、瞞報,加上有時東西多了,從X光機上看不出來,因此還是有不少「漏網之魚」。
可能破壞生態平衡
殷連平介紹,農業部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布的「第1712號公告」的第一條就指出,「活動物(犬、貓除外),包括所有的哺乳動物、鳥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昆蟲類和其他無脊椎動物,動物遺傳物質」,都「禁止攜帶、郵寄進境」。這些活動物未經檢疫審批,就擅自從境外郵寄進境,極易造成有害生物入侵或引發疫病疫情;而具有較強攻擊性的動物,則極有可能發生傷人事故;還可能造成農林產品產值和品質的下降,增加成本;同時,外來物種也會對生物多樣性造成影響,破壞生態平衡,侵佔本地物種的生存空間。
一般來說,正規引進需要有國家質檢總局審批,取得有許可證,並在對方國家的官方部門出獸醫證書,證明不帶有有害病毒、細菌,然後再到口岸申報,檢疫合格才能入境。入境後,檢驗檢疫部門還會對引進單位進行後期監管。
而個人如果想辦證,國家質檢總局幾乎不可能批,於是就導致大量非法引進。但由於我國的動植物檢疫法還不太完善,查到後寄件人或收件人一般選擇放棄,很難對他們做出現金處罰,更不可能逮人,導致這種現象愈演愈烈。
基本都屬非法養殖
此外,南京市林業局林業站負責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工作人員也指出,另類寵物中,不少都是瀕危物種,屬於重點保護動物。首先,它們中的絕大多數,並不在國內許可的54種可以馴養繁殖的動物的名目之列;其次,個人愛好者由於沒有繁殖廠房、專業技術人員、無法保證安全性等諸多因素,也基本不可能獲得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因此基本都屬於非法養殖。
但一般來說,由於管理部門無法得知每家的具體養殖信息,只能通過市民舉報,執法總隊才能上門了解、教育。其中一部分,事後可能被轉交到紅山動物園野生動物保護中心。「光靠我們的教育引導是不夠的,還是需要全民提高意識。」